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全科医学

梁万年

旬刊

1007-9572

zgqkyx@126.com

010-63052088;83525550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座907

中国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刊号:CN13-1222/R,ISSN 1007-9572)。刊物的宗旨和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工作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应用与挑战

    闫温馨胡健曾华堂刘民...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医疗系统是实现健康公平的关键。我国面临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基层医生数量短缺以及慢性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的严峻挑战。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在医疗系统中发挥出了强大优势,本文深入探讨了大模型在基层医疗系统中的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应进一步深化大模型的应用,以辅助基层医生常见病诊疗,推动智能化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托底"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卫生服务,激发全科医学的飞跃性发展,并推进大模型在全科诊疗与基层卫生服务中的产业化,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大语言模型全科医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健康公平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

    智能机器人在基层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与挑战

    张璇张飞李铭麟王佳贺...
    7-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慢性病患病率不断上升,给社会的发展和个人健康带来重大挑战。管理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监测,对患者的生活方式提出了一定要求。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防控正变得越发重要。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领域科技创新向纵深发展,借助人工智能的智能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成为国家重要战略方向之一,传统的慢性病管理方法过于依赖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线下交流,导致医生无法与患者保持长期且有效的沟通和随访,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时医生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和监测。此外,传统的慢性病管理方法通常是一种通用化的方法,无法充分考量到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鉴于传统慢性病管理方法的局限性,本文提倡利用智能机器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基层服务。本文认为,通过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辅助医疗诊断、定时提醒服药等功能,使智能机器人能够致力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资源压力,从而推动全球智能化医疗管理的发展。

    智能机器人初级保健慢性病健康管理人工智能健康大数据

    基层健康治理专家共识2024

    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梁万年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健康治理是国家健康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全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基层健康治理仍面临诸多挑战。《基层健康治理专家共识2024》由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牵头,联合国内多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制定。该共识在结合基层健康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的循证科学证据及实践智慧与经验,从基层健康治理的内涵、意义、目的、基本原则、体系建设要素、能力建设要素、制度要素、技术手段等方面形成专家共识,提供科学、系统、可操作的共识性意见建议,为提升基层健康治理水平、规范基层健康治理实践、促进基层健康服务均等化、强化基层健康治理人才培养、推动健康治理创新、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与建议。

    基层健康治理全民健康基层健康服务专家共识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要点解读

    刘明波何新叶杨晓红王增武...
    2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心血管病(CVD)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CVD现患人数3。3亿,其中卒中1300万,冠心病(CHD)1139万,心力衰竭(HF)89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外周动脉疾病(PAD)4530万,高血压2。45亿。2021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院总人次数为2764。98万,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包括所有住院病种)的15。36%,其中CVD 1487。23万人次,占8。26%,脑血管病1277。75万人次,占7。10%。CVD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仍在加重,CVD防治的拐点尚未到来。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疾病负担危险因素患病率死亡率康复基础研究器械研发费用

    基于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联合血管弹性指标的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风险模型开发研究

    张高钰王子涵高雪菲张瑾...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是冠心病易发人群,其冠心病患病率与死亡率较绝经前显著升高。本研究在团队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联合糖脂代谢、血管弹性等相关指标诊断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以期为临床识别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风险提供新思路。目的 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踝肱指数(AB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脉压指数(PPI)、动脉硬化指数(AI)联合与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构建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9—2022年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的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收集患者入院时的TyG指数、ABI、baPWV、PPI、AI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实现模型可视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300例,其中非冠心病组141例、冠心病组15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BI、baPWV、TyG指数、PPI、AI是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因素(P<0。05),并根据预测方程绘制列线图。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BI、baPWV、TyG指数、PPI、AI和联合预测模型预测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2、0。687、0。659、0。700、0。612、0。808(P<0。001),预测模型预测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风险的灵敏度为0。7806,特异度为0。7410。校准曲线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DCA曲线表明列线图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结论 ABI、baPWV、TyG指数、PPI、AI是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因素,新开发模型可对冠心病风险进行有效预警。

    绝经后期绝经后女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血管弹性诊断预测模型

    城市老年人抑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研究

    田英汉刘乐伟杨铖凌晨...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抑郁是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可导致显著的残疾和死亡风险增加。研究发现抑郁与认知障碍之间关联密切,并且这种关系可能受到性别的影响。在老年人群中,抑郁与认知功能及不同认知领域之间相关性的性别差异尚不明确。目的 对城市老年人抑郁和认知功能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抑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方法 2022年9—10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合肥市某社区的65岁及以上老年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分别对抑郁和认知功能状况进行评估,探讨老年人抑郁的相关因素,并分析抑郁、性别因素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328名老年人,抑郁的总体检出率为14。9%。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OR=0。362,95%CI=0。155~0。847)、与子女居住(OR=2。445,95%CI=1。021~5。853)是抑郁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抑郁老年人的BSSD总分及语言(命令)理解、计算/注意、地点定向、时间定向和即刻记忆因子分均低于非抑郁老年人(P<0。05)。女性BSSD总分及常识/图片理解和地点定向因子分均低于男性,而语言(命令)理解得分高于男性(P<0。05)。抑郁与性别在常识/图片理解、语言(命令)理解和地点定向上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结论 城市老年人抑郁风险较高,合并抑郁的老年人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减退,并伴有性别差异。应加强关注老年人抑郁和痴呆等精神问题,尤其是针对女性老年群体,有必要制定个体化的综合干预措施,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抑郁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性别差异

    家庭认知环境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影响:一项上海市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郭志超崔丹包嘉珺施渭青...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发生率高、早期识别率低,对儿童其他维度的早期发展有显著负面影响。家庭认知环境是影响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关键因素。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家庭认知环境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影响,从家庭认知环境的社区干预角度,为儿童早期的语言发育促进提供理论证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018—2020年在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4307名儿童在1、2、3周岁时采用上海市小儿发育筛查量表Ⅱ(Denver Ⅱ)进行发育筛查,将筛查出的语言发育迟缓的172名儿童作为观察组,以年龄作为配对因素,按照1:3的比例纳入516名语言发育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儿童出生基本特征、父母人口学特征、母亲孕期和分娩特征以及家庭认知环境特征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结果 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共172名,发生率为3。99%,其中,1岁儿童57名(33。14%),2岁儿童92名(53。49%),3岁儿童23名(13。37%)。病例组儿童男性、早产、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下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儿童的总体家庭认知环境及情感温暖、社会适应、语言环境和忽视环境弱于对照组(P<0。05)。儿童早产、母亲文化程度低(高中以下)、家庭认知环境不良是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2岁前进行语言发育干预是有效降低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率的关键。社区儿童保健医生指导优化家庭养育环境、协助建立良好亲子沟通和交流互动,是促进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有效策略,尤其要关注出生胎龄小和母亲文化程度低的家庭,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亲子活动和亲子沟通方面的干预和指导。

    语言发展障碍家庭环境认知环境儿童儿童语言儿童早期发展病例对照研究

    社区老年人照护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省的基线调查

    安然唐昕齐士格王志会...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老年人照护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以往对老年人照护需求率的调查存在较大差异(8。54%~53。15%),缺乏大样本的研究证据。目的 了解我国社区老年人照护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对象来自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老年期重点疾病预防和干预"项目2019年的基线调查,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辽宁省、河南省和广东省的16个区(县)共抽取16199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城乡、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体质量、居住情况)、照护需求现状、患慢性病情况、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查(ADL)量表、自评健康状况、每天锻炼身体和跌倒情况(过去1年)等。采用PHQ-9评定老年人的心理状况、MMSE量表评估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采用ADL量表(存在BADL或IADL失能)或自报需要照护。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人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收集有效样本数据16193份,社区老年人照护需求率为14。57%(95%CI=14。02%~15。11%),随着年龄增加照护需求率逐步上升,女性的照护需求率高于男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每增加一岁照护需求风险增加7%(OR=1。07,95%CI=1。06~1。08);与文盲相比,文化程度在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老年人照护需求OR(95%CI)分别为0。33(0。29~0。37)、0。24(0。20~0。28)、0。17(0。12~0。22);与每日锻炼身体相比,每日不锻炼老年人照护需求OR(95%CI)为1。17(1。05~1。30);与不患慢性病人群相比,患1~2种和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老年人照护需求OR(95%CI)分别为1。29(1。10~1。51)、1。57(1。35~1。82);与认知功能正常相比,认知功能异常老年人照护需求OR(95%CI)为2。02(1。79~2。27);与自评健康状态好相比,自评健康状况一般和自评健康状况差老年人照护需求OR(95%CI)分别为1。29(1。14~1。46)、2。68(2。27~3。16);与没有摔倒过相比,摔倒1~2次和3次及以上老年人照护需求OR(95%CI)分别为1。23(1。06~1。43)、2。00(1。59~2。52);与心理状况良好相比,轻度和中重度抑郁老年人照护需求OR(95%CI)分别为1。14(1。21~1。65)、2。05(1。69~2。48)。结论 我国三省社区老年人照护需求率较高,且高龄、身体及心理健康状况差、跌倒次数多的老年人照护需求率更高。

    病人医疗护理老年照护居住特征照护需求老年人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共病加权指数与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关联性研究

    李丽萍廖婧高鑫源王力...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慢性病共病给老年人卫生服务带来挑战,探索老年人慢性病共病负担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病加权指数(CMWI)是衡量我国中老年人群共病负担的指标,目前尚缺乏CMWI与卫生服务利用关联性的队列研究。目的 探索老年人慢性病共病负担与卫生服务利用的关联,为改善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干预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12月—2024年1月,以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为例,收集该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中2017—2021年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建立老年人健康体检自然人群队列。以该时间段内首次体检时间为基线,使用CMWI衡量老年人基线的慢性病共病负担,采用负二项回归分析个体基线的CMWI分别与其在随访时间内利用的总门诊次数、慢性病相关门诊次数、总住院次数以及慢性病相关住院次数的关联性。结果 39989例老年人中,14991例(55。18%)患有慢性病共病,CMWI值为1。3(0,2。3);在平均1268 d随访时间内,26141例(65。37%)利用过门诊服务,总门诊次数为2(0,6)次,慢性病相关门诊次数为1(0,4)次;7332例(18。34%)利用过住院服务,总住院次数为0(0,0)次,慢性病相关住院次数为0(0,0)次。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CMWI的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类型的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类型的老年人住院服务利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年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后,负二项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MWI是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次数增加的危险因素(IRR>1),CMWI每增加1个单位,总门诊次数增加1。210次(95%CI=1。196~1。224次),慢性病相关门诊次数增加1。276次(95%CI=1。259~1。292次),总住院次数增加1。277次(95%CI=1。244~1。312次),慢性病相关住院次数增加1。286次(95%CI=1。252~1。321次)。结论 CMWI是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次数增加的危险因素,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次数随CMWI值增大而增加,应重视老年人的慢性病共病负担,为改进我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干预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慢性病共病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负二项回归中国共病加权指数

    基于卡尔加里-剑桥指南的沙龙培训模式提升全科规培医师医患沟通技能的对照研究

    彭涛邹川曾欣张焱...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医患沟通技能是全科医生的核心岗位胜任力之一,高水平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创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石,有助于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而我国全科医生沟通能力普遍偏低,有待探索出一种适应我国国情、满足我国全科医生沟通需求的医患沟通培训模式来提高其医患沟通能力。目的 探索基于卡尔加里-剑桥指南的沙龙培训模式在全科规培医师医患沟通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患沟通培训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2020年度全科规培医师4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沙龙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其中沙龙组使用基于卡尔加里-剑桥指南的沙龙培训模式进行医患沟通培训,对照组设置为空白对照,培训前、培训后1周分别对两组学员采用标准化病人(SP)模式进行接诊,使用医患沟通评价量表(SEGUE量表)进行现场观察评分,比较两组学员的医患沟通培训效果。结果 最终纳入28名,其中沙龙组15名,对照组13名,培训后沙龙组规培医师SEGUE量表评分从(11。80±4。36)分提高至(18。07±4。11)分,对照组规培医师SEGUE量表评分从(12。15±4。63)分提高至(14。46±3。71)分。沙龙组培训后的SEGUE量表评分与培训前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0,P<0。001);对照组培训后的SEGUE量表评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82,P=0。624);培训后对SEGUE量表中的25个项目进行分析,沙龙组与对照组SEGUE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龙组以下5个项目结果优于对照组,准备阶段中的"建立个人信任关系"(93。3%比7。7%)、"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选择权"(53。3%比15。4%);理解患者阶段中的"认同患者为疾病所付出的努力、改变及其遇到的困难"(33。3%比23。1%)、"表达关心,使患者感到温暖/树立信心"(100。0%比69。2%);结束问诊阶段中的"询问患者是否还有其他的问题需要探讨"(66。7% 比23。1%)。结论 基于卡尔加里-剑桥指南的沙龙培训模式对全科规培医师进行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可增强学员主动参加培训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医患沟通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好的培训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全科医学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医患沟通沟通培训卡尔加里-剑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