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热带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热带医学
中国热带医学

杜建伟

月刊

1009-9727

ctmffff@vip.163.com;ctmffff@163.com

0898-65377298、65326675

570203

中国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44号

中国热带医学/Journal China Trop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 中国热带医学贯彻“预防为主,面向国内外”的办刊方针,突出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特色,促进有关学科发展。介绍防治、研究成果、公共卫生和妇幼保健等经验,介绍国内外在热带病防治与研究中的新技术、新进展及发展趋势,并力求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严谨的技术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竭诚为全国医疗、卫生、医药、环保部门的科研、管理人员和医药院校师生,尤其是广大基层医疗、卫生战线的同志们服务。栏目设置:述评、 论著、疾病控制、临床诊治、传统医学、检验技术、卫生监测、公共卫生、研究进展、理论探讨、科技信息、媒介防制、营养与食品等。报道内容: 主要报道传染病,非传染病和病因不明疾病的防治研究,如各种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真菌病、立克次体病、螺旋体病、性病、皮肤病、艾滋病、营养缺乏或过多病、物理病、职业卫生、中毒、贫血、社区卫生、环境卫生等。其 它: 本刊被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 被国际文献检索系统MEDLINE和Global Health等 收录;2003年被评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和国家<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并与国内外90余种期刊交换。2006年 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媒传热带病监测路径与体系构建的专家共识

    陈军虎闻礼永李石柱王善青...
    23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人畜流动性增加,媒介生物传播热带病的风险不断增加.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加强媒传热带病的监测工作迫在眉睫.本共识组织26家机构29名相关专业领域知名专家,通过分析媒传热带病的流行趋势和危害情况,在总结专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一是达成以下专家共识:媒传热带病负担重、危害大.我国防治媒传热带病效果显著,但仍需加强监管并积极应对;二是规范了媒传热带病监测的定义、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内容;三是细化了具体要求,强化早期监测预警的理念,规范媒传热带病监测体系功能、评价步骤以及构建要求;四是提出今后需要研究和强化的重点工作.本专家共识为我国媒传热带病监测路径和监测体系构建提供了规范化依据.

    媒传热带病监测路径监测体系评价共识

    氯代水杨胺杀灭光滑双脐螺和藁杆双脐螺效果研究

    涂珍赵琴平李博单晓伟...
    239-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新型灭螺剂10%氯代水杨胺制剂(chlorosalicylicamide,LDS)对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中间宿主光滑双脐螺(Biomphalaria glabrata)和藁杆双脐螺(Biomphalaria straminea)的作用效果,为该灭螺剂的现场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将10%LDS配制成有效浓度分别为0.400 0、0.200 0、0.100 0、0.050 0、0.025 0、0.012 5 mg/L的系列标准溶液,在实验室浸泡光滑双脐螺和藁杆双脐螺,观察在不同浓度溶液中浸杀上述2种双脐螺24、48、72 h后螺的死亡情况,统计各组死亡率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相对毒力指数,同时设立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50%wet-table power of niclosamide ethanolamine salt,WPN)为药物对照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去氯水).结果 LDS有效浓度在0.100 0 mg/L及以上时,WPN有效浓度在0.200 0 mg/L及以上时光滑双脐螺和藁杆双脐螺浸泡24、48、72 h后死亡率均能达到100%.光滑双脐螺浸泡在LDS系列浓度溶液中,24、48、72hLC5.分别为0.047 95、0.046 52、0.037 10 mg/L;光滑双脐螺浸泡在WPN系列浓度溶液中,24、48、72 h LC5.分别为0.063 48、0.057 05、0.057 05 mg/L.藁杆双脐螺浸泡在LDS系列浓度溶液中,24、48、72 h LC50分别为0.012 35、0.013 99、0.008 40 mg/L;藁杆双脐螺浸泡在WPN系列浓度溶液中,24、48、72 h LC50分别为0.058 95、0.025 71、0.023 75 mg/L.以LC50值较大的WPN为标准药物,其相对毒力指数为1.00,LDS对光滑双脐螺浸杀24、48、72 h后的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1.32、1.23、1.54;LDS对藁杆双脐螺浸杀24、48、72 h后的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4.77、1.84、2.83.使用LDS浸杀上述2种双脐螺24、48、72 h后,光滑双脐螺存活数均高于藁杆双脐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44、5.263、4.658,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灭螺药物WPN,10%LDS对光滑双脐螺和藁杆双脐螺杀灭效果更佳,尤其对藁杆双脐螺作用效果更为敏感,具有替代作用.

    光滑双脐螺藁杆双脐螺灭螺剂曼氏血吸虫氯代水杨胺

    江苏省学生结核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治疗意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王展李忠奇丁晓艳卢鹏...
    24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江苏省6市学生结核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治疗的接受意愿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学校肺结核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江苏省6市学校新生入学筛查和肺结核患者接触者中的结核潜伏感染者的体检信息.通过问卷星网站利用线上问卷调查收集既往病史和对预防性治疗的了解情况等,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与预防性服药意愿性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22年12月—2023年12月6市共发生13起学校结核病疫情,共筛查了 1 661名接触者,有162例符合预防性服药标准,96例填写意愿性调查问卷纳入研究.共有56所学校22 600例新生参加了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其中358例单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符合预防性服药标准,其中251例填写了意愿性调查问卷.最终347名符合预防性治疗标准的学生纳入研究,164人愿意接受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接受率为4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学(OR=17.950,95%CI:3.078~104.686,P=0.001)和学校结核病疫情(OR=19.542,95%CI:6.289~60.726,P<0.001)与预防性治疗的意愿增加有关,不清楚是否需要自己花钱买药(OR=0.349,95%CI:0.133~0.916,P=0.032)与预防性治疗意愿降低有关.和淮安市相比,南通市(OR=0.005,95%CI:0.000~0.063,P<0.001)、南京市(OR=0.022,95%CI:0.003~0.703,P<0.001)和连云港市(OR=0.074,95%CI:0.008~0.703,P=0.023)学生的预防性治疗意愿较低.结论 江苏省学生结核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治疗的接受率不高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预防性服药的健康教育及服药动员至关重要.

    结核病结核潜伏感染预防性治疗意愿学生

    云南省昆明地区HIV合并感染不同基因型HCV患者血液检测指标分析

    刘俊仪亢丽娟王诗敏朱燕涛...
    252-25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HIV)合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患者基因型分型及其不同基因型间病毒载量、生化指标和血常规指标的差异,为HIV/HCV合并感染患者的疾病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2022年11月—2023年6月在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抗病毒门诊收集诊断为HIV/HCV合并感染患者血清标本及基本信息,采用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fica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扩增检测HCV病毒载量,并对检测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基于NS5基因序列进行基因分型.分析HIV/HCV合并感染HCV不同基因型和低、高病毒载量患者生化和血常规指标间差异.结果 共收集到HIV/HCV合并感染患者126例,其中HCV基因1型20例(15.9%),基因3型91例(72.2%)和基因6型15例(11.9%).HCV 3种基因型的病毒载量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型(1.0×108、4.8×104 IU/mL)、3型(2.2×108、2.9×102 IU/mL)和6型(8.1×107、6.8×104 IU/mL).HIV合并感染不同基因型HCV以及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3种HIV治疗方案和治疗时间长短与患者病毒载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酐(creatinine,CREA)等生化指标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PLT)、平均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等血常规指标在不同HCV基因型和低、高病毒载量间的分析结果显示:HIV合并感染HCV患者的生化指标和血常规指标在低、高病毒载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HCV合并感染患者的TBIL、IBIL和MCHC指标在基因3型HCV感染患者与基因1型感染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生化和血常规指标在不同HCV基因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云南省昆明地区HIV患者中存在基因1、3、6型3个基因型6个基因亚型HCV合并感染,其中基因3型HCV为HIV合并感染人群主要流行的基因型病毒;HIV合并感染3型HCV患者的TBIL、IBIL和MCHC值与1型HCV感染患者存在差异.

    HIV/HCV合并感染HCV基因型或基因亚型病毒载量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

    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合结构域抗体的筛选和鉴定

    倪婉琦任莉靳昌忠杨馥榕...
    258-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2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体内分离针对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受体结合结构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的特异性单克隆B细胞,并筛选出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SARS-CoV-2 RBD中和抗体.方法 以生物素化的RBD为分子探针,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康复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进行单克隆B细胞分选,将获得的B细胞经裂解并完成逆转录后,采用随机引物对抗体的重链及轻链进行巢式PCR扩增,扩增产物分别克隆至对应的表达载体,随后相应配对的重轻链质粒共转染293F细胞中进行表达,利用Protein A柱纯化获得单克隆抗体.采用原始株(WT)假病毒开展中和实验挑选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0.1μg/mL的抗体,进一步在原始株(WT)、Beta株(B.1.351)和Delta株(B.1.617.2)活病毒以及目前的流行株XBB、BA.5、BF.7假病毒中进行中和能力及宽度测试.结果 从2名康复者体内共获得21个RBD特异性单克隆B细胞,从中分离出13对抗体轻/重链,成功表达出9个抗体,P1-A1、P1-B6、P1-B9对原始株(WT)假病毒IC50值均低于0.1 μg/mL,其中P1-B6可以有效中和原始株(WT)、Beta株(B.1.351)和Delta株(B.1.617.2)活病毒,IC50值均达到了0.01 μg/mL.P1-B9可以有效中和原始株(WT)、Beta株(B.1.351)、Delta株(B.1.617.2)及Gamma株(P.1)活病毒,IC50值分别为0.42、0.63、0.28、2.50 μg/mL.此外,P1-B6对BA.5、BF.7假病毒具有较好的中和效果,IC50值分别为0.06 μg/mL和0.09μg/mL.结论 SARS-CoV-2原始株感染可以诱导出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抗体,且这些广谱中和抗体的产生不需要过高的体细胞高频突变率,获得的抗体可以作为诊断和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候选.

    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受体结合结构域

    基于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马尔尼菲篮状菌毒力蛋白Mp1p对巨噬细胞的影响

    刘宇轩韦吴迪包秀丽陈丽香...
    265-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转录组学联合代谢组学探索Mp1p对宿主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 使用慢病毒构建稳定表达Mp1p的THP-1巨噬细胞株(THP-1-Mp1p+).采用RNA高通量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技术,在转录组学分析中,检测细胞内mRNA的表达量,确定差异表达基因;在代谢组学分析中,通过数据库比对进行代谢物鉴定,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分析,揭示潜在作用机制.将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结果联合分析,将差异代谢物和差异基因进行联合分析,进一步阐述Mp1p对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结果 转录组分析表明,THP-1-Mp1p+组相较于阴性对照组,共有1 180个差异基因,上调基因345个、下调基因835个.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有135个,其中 BP 105 个、CC 28 个、MF 2 个.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Mp1p对THP-1巨噬细胞的作用与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高度相关.代谢组分析发现,正、负离子模式下空白对照组和THP-1-Mp1p+巨噬细胞组在质量控制样本之间都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显著差异的阈值为:VIP≥1且T-test P<0.05,筛选出差异代谢物488个,其中正离子模式230个、负离子258个,将鉴定出的代谢产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显著富集到了代谢途径上.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发现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白介素-17信号通路、NF-kappaB信号通路是其中重要的代谢途径.结论 毒力因子Mp1p可能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白介素,17信号通路、NF-kappaB信号通路影响宿主巨噬细胞.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Mp1p的作用机制,并为未来筛选相关的诊断和治疗靶点提供了可能的方向.

    马尔尼菲篮状菌Mp1pTNF通路转录组代谢组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耐药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诊断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效果研究

    茹浩浩杨星陈连勇陈涛...
    271-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耐药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GenoType MTBDRplus VER2.0,简称MTB-DRplus 2.0)检测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等效能指标,为提高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1-12月云南省32个县(市、区)级结核病定点治疗医院分离培养的阳性菌株,经MTBDRplus 2.0检出结核分枝杆菌880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法药敏试验检测.结果 以MIC法为金标准,MTBDRplus 2.0检测异烟肼耐药的灵敏度为67.69%,特异度为98.40%,阳性预测值为77.19%,阴性预测值为97.45%,MTBDRplus 2.0和MIC法检测异烟肼耐药结果一致性中等,Kappa为0.701(P<0.001);检测利福平耐药的灵敏度为87.80%,特异度为99.40%,阳性预测值为87.80%,阴性预测值为99.40%,MTBDRplus 2.0和MIC法检测利福平耐药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为0.872(P<0.001).MTBDRplus 2.0结果显示对异烟肼耐药而MIC法结果为对异烟肼敏感的13株菌中,发生inhA(C15T)突变有11株(占84.62%),MTBDRplus 2.0结果显示对利福平耐药而MIC法结果为对利福平敏感5株菌中,发生rpoB其他突变有4株(80.00%).结论 MTBDRplus 2.0检测利福平耐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但检测异烟肼耐药的灵敏度略低,检测异烟肼耐药的灵敏度低可能是由于试剂盒检测异烟肼耐药的靶点覆盖不足.inhA基因突变与异烟肼耐药的相关性较差,rpoB基因其他突变与利福平耐药的相关性较差.

    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耐药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最低抑菌浓度法耐药

    238例老年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特点及不良治疗结局影响因素分析

    梁博文鲜馥阳李波罗敬月...
    276-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特点和不良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为老年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2023年北京胸科医院初次收治的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数据,对合并症/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初治和复治耐药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并对不良治疗结局影响因素进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收集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238例,其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152例(占63.9%),复治耐多药184例(占77.3%),广泛耐药结核(XDR-TB)广泛耐药27例(占11.3%),治愈41例,完成治疗6例,治疗失败39例,死亡6例,失访107例,无法评价31例,治疗未结束8例,治疗成功率20.4%(47/230).治疗不良结局占比79.6%(183/230).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来源对治疗结局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治疗结局良好和不良为因变量对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及以上、治疗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外埠病人是不良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OR(95%CI):2.507(1.027~6.121)、3.253(1.635~6.473)、2.563(1.285~5.111)].结论 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合并症/并发症多、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治疗结局不理想.异地就医、高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是不良治疗结局的危险因素.

    老年人耐多药结核临床特点治疗结局影响因素

    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海南省白纹伊蚊种群动态与气象影响因素研究

    李明发刘莹刘璞瑜吴群...
    282-286,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气象因子的时间序列模型在海南省白纹伊蚊种群密度中的应用,为海南省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双层叠帐法和布雷图指数法,对2017-2022年海南省18个市县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逐月进行监测,记录帐诱指数和布雷图指数.采用Mann-Kendall趋势性检验分析2个密度指数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Spearman相关分别分析各气象因子与两个指数的关联强度,并剔除无关变量,进一步通过全子集回归法筛选出最终变量;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对2个密度指数分别构建3个时间序列模型,并以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等为精度评价指标确定最优模型;对2023-2024年的密度指数进行预测.统计分析均在R(4.3.1)中进行.结果 帐诱指数和布雷图指数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Mann-Kendall趋势检验Z分别为-6.15和-4.03,P均<0.05);与帐诱指数关联性最强的气象因子是月平均最低气温;与布雷图指数关联性最强的气象因子是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平均相对湿度.综合各项评估指标,多元时间序列模型精度最高.2023年和2024年帐诱指数和布雷图指数有1~2个峰值,且峰期分别在6-9月和5-9月.2023年预测值与实测值特征基本一致,预测效果显著.结论 本研究在季节性时间序列的基础上加入了气象因子,更准确地预测了 2023年和2024年海南省伊蚊密度,可为海南省登革热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白纹伊蚊媒介监测消长趋势影响因素多元时间序列

    我国主要传疟按蚊及其杀虫剂抗性基因高通量双端标签序列检测方法的建立

    曹自有戴雨琪尹建海夏志贵...
    287-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准确检测我国主要传疟按蚊蚊种及其抗性基因的高通量方法,为疟疾消除后我国主要传疟媒介监测提供高通量监测工具.方法 2022年8月—2023年7月在云南腾冲市、海南省文昌市、辽宁省东港市不同采样点采集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和嗜人按蚊成蚊.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和Sanger测序分别检测按蚊ITS2、kdr(L1014)、rdl(A296)及ace-1(G119)基因;使用优化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定制设计双端标签序列(barcode)引物和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混合样本的上述基因.采用Kappa 一致性检验和多个率比较的卡方检验评价方法的一致性,采用四格表计算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对每种方法正常操作流程下各个环节涉及的费用进行统计汇总,并综合确定最适混合检测样本量.结果 常规PCR扩增300只蚊虫基因组DNA,扩增产物Sanger测序结果分别为144只中华按蚊、53只大劣按蚊、62只嗜人按蚊和41只微小按蚊,抗性基因kdr(L1014)、rdl(A296)和oce-1(G119)突变数量分别为73只、27只和41只.应用新建立的基于定制双端barcode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和NGS测序技术,检测不同样本量下Sanger测序对应的样本,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高(全部Kappa>0.900),多重比较显示样本量N(40、80、160)、N(120、200、240、280)和N(300)三者之间2种方法检测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547,P<0.001).不同样本量下新建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较高,约登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 1(40、80、160)>0.994(120)>0.990(280)>0.988(200)>0.987(240)>0.985(300).从检测40到300个样本量,新建方法单个测序位点费用从20.0元降低至8.3元,常规方法单个测序位点费用从16.7元降低至15.4元.新建方法的最佳检测混合样本量为280.结论 新建立的多重PCR、双端barcode和NGS相结合检测方法可同时检测我国4种传疟按蚊蚊种和ace-1、kdr、rdl抗性基因突变位点情况,该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特异度高,一次可检测较大样本量,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检测方法成本经济性好.

    疟疾按蚊抗性基因多重PCR技术双端标签序列标记高通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