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人口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人口科学
中国人口科学

蔡昉

双月刊

1000-7881

zazhi@cass.org.cn

010-85195419

100732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29房间

中国人口科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自创刊以来,发表了大量有影响、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及时反映人口与劳动领域及交叉学科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是各界人士了解人口学发展的重要窗口,它为国家和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理论信息和对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一致性的政策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都阳
    3-7页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理论笔谈

    都阳杜志雄王小林
    3页

    持续推动农民增收的几点思考

    杜志雄
    8-12页

    以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制度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王小林
    13-17页

    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环境与努力孰轻孰重?

    李莹
    1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文章通过引入"脆弱性"的概念,将中等收入群体研究的视角从"量"拓展到"质",借鉴"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剖析了机会不平等对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的制约程度和具体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当前中等收入群体处于低质量扩张阶段,个人努力是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的主导力量,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到三成(27.1%);换言之,能否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七分靠打拼".与中等收入群体扩容相比,提质面临更高的机会不平等.环境因素不仅直接影响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还会通过教育差异间接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的难度.文章从降低机会不平等的视角出发,提出中等收入群体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的政策建议.

    中等收入群体数量中等收入群体质量机会不平等共同富裕

    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效应研究——兼论集聚与群分效应

    胡善成韩律
    3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背景下,探究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效应及其成因有助于理解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动,对实现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2、2014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微观面板数据,估计了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以及集聚效应和群分效应在其中的解释力.总体而言,城市规模每扩大1%,工资水平平均上升0.13%,相应溢价主要来源于群分效应.人口规模超过500万人的超大、特大城市同时存在集聚效应和群分效应,群分效应能够解释工资溢价的35%~55%.人口规模介于100万人至500万人的大城市,工资溢价主要源自群分效应.文章发现,个体技能对工资溢价的贡献度最高,且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当地劳动力的平均技能水平也会提高,即劳动力技能存在明显的空间排序规律.超大、特大城市的集聚效应具有动态性,年轻劳动力在超大、特大城市的工资增长更快.

    工资溢价集聚效应群分效应

    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县域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邓金钱蒋云亮
    5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返乡创业试点政策推动了中国乡村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型,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之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将返乡创业试点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0年中国2 045个县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返乡创业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乡村振兴,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渠道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返乡创业对乡村振兴的促进效应在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原国家级贫困县域较为显著,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非贫困县不显著.据此,文章建议继续推进和完善返乡创业试点政策的支持体系,引导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返乡创业,更好地服务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

    返乡创业乡村振兴产业结构农村集体经济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主观福利效应

    尹志超郭润东
    6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认识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家庭幸福感的影响关系着"为人民谋幸福"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可行路径,也对改革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城镇家庭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缴存住房公积金能够显著提高家庭幸福感,且这一结论在矫正了样本自选择和内生性问题带来的估计偏误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住房公积金制度为家庭提供了低成本的住房融资,显著提升了家庭购房概率、改善了家庭消费结构,从而有助于提高家庭幸福感.异质性分析显示,住房公积金制度对有房家庭、购买首套房以及有住房贷款的家庭幸福感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表明,住房公积金制度显著提高了财务状况较差、经济脆弱和非正规就业家庭的幸福感,客观上有助于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文章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主观福利效应提供了微观证据,对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了参考.

    住房公积金幸福感住房融资方式共同富裕

    中国人口惯性的历史演进与城乡差异

    茅倬彦莫华归
    8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中国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从人口惯性视角审视中国人口负增长,可以更好地认识和适应中国人口发展新常态.文章基于中国历次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近70年全国及城乡人口惯性变化及其对人口长期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人口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累积内在负增长势能,持续的低生育率导致2020年出现显著的人口负增长惯性;(2)在超低生育率驱动下,中国人口负增长将带来人口总量缩减和老龄化加速发展,且超低生育率持续时间越久,负增长惯性作用越强;(3)随着城乡生育率趋同,2020年城乡均呈现出人口负增长惯性,但由于农村年轻人不断流入城市,农村的人口负增长惯性更强.人口惯性反映实际人口年龄结构与均衡状态(静止人口年龄结构)的偏离程度,考察人口惯性变动有助于科学研判人口长期变动状况,正确认识人口负增长的成因与趋势,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负增长.

    人口惯性人口负增长人口普查城乡差异

    2011~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分析

    黄祖宇王桂新
    9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中国2010年以来全国人口普查、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及其他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并考察2011~2020年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城市人口规模仍在持续增大,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2011~2020年的新增城市人口中,56%来自人口迁移,26%来自行政区划变动,自然增长仅占18%,人口迁移仍是推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导因素;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三大增长来源对城市化发展贡献的差异趋于减小,迁移增长对城市化发展的主导作用有所弱化,自然增长与区划变动的影响相对增大.探讨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对把握中国新时期城市化发展动力机制的变化,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城市化自然增长迁移增长区划变动增长城市人口增长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