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软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软科学
中国软科学

贺德方

月刊

1002-9753

zgrkx@cssm.com.cn

010-68598270,68598287

100045

北京市三里河路54号270室

中国软科学/Journal China Soft Science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刊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管的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本刊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成思危先生担任名誉社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院士任本刊总顾问,18位领导同志及国内外知名专家任本刊顾问,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惠永正任社长。本刊致力于推进决策科学化,及时反映国家宏观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政策、重大理论动向、国内外软科学领域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是经济、科技研究及管理人员、专家学者、高校师生、政府官员、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论坛和工作指南。创刊十余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全国性理论刊物中信息量多,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刊中内容的转载率高(2000年,我刊在121条检索途径及2588种期刊上的转载排名为全国第二),深受高校、企业界、研究机构和各级经济、科技研究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互联网基础设施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陈宠郭明君何理
    12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政府全面推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其在全国层面集聚产生的作用愈发不可忽视.在理论分析中充分考虑城市之间协同创新、要素流动和贸易网络的特征,将互联网基础设施密度纳入多城市空间一般均衡模型中,分析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大尺度空间中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实证方法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具有本地效应,互联网基础设施集聚也提高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集聚产生的效果主要通过区域创新溢出、区域市场一体化和缓解劳动力在空间中的错配实现.

    互联网基础设施集聚效应区域发展

    "固本"方能"枝荣":民营企业慈善捐赠本地偏好对企业绩效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汤临佳王龙宇俞灵丽
    133-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基于制度理论以及关系网络视角,探讨民营企业慈善捐赠的本地偏好对企业绩效稳定性的积极作用;其次,基于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民营企业数据的研究结果证实以上假设,并从信息传递的视角证明信息传递能力可有效增强主效应;最后,验证本地政商关系和本地社区关系所起到的机制效应.研究结论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以及企业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慈善捐赠本地偏好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稳定性制度环境民营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对工作场所绿色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刘容志常莉柯镇贤韩耀辉...
    144-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企业CSR的研究呈现从宏观领域向员工个体感知等微观领域推进的趋势.采用问卷调查,共收集219份有效问卷.分析发现:员工社会CSR感知和环境CSR感知越匹配,员工的工作场所绿色行为水平越高;工作意义起到中介作用,员工绿色价值观发挥调节机制.研究结论有望为企业绿色发展背景下的CSR实践提供参考作用.

    CSR感知工作意义工作场所绿色行为匹配作用

    企业共创共享文化的价值创造机理及路径

    王清刚汪帅乐辉石少军...
    154-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员工是对企业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员工情感认同和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及价值创造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员工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构成,基于对金徽企业的调研数据和财务指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共创共享"员工文化的价值创造机理及路径.研究发现,"共创共享"员工文化对员工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情感认同及创新行为在此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优秀的员工文化还能提高企业行业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企业长久地创造价值.企业应重视和完善员工文化建设,增强情感认同,将企业文化内化于员工行为,形成价值共创共享命运共同体,激发员工情感认同和创新活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价值创造企业文化员工绩效价值共创共享命运共同体

    "事前补助"还是"成果奖励":何种政府研发补贴政策更有助于推动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问世"?

    刘婉钰毛世平
    16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颠覆性科技创新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在考虑不同政府研发补贴政策激励颠覆性科技创新路径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政府、科研院校与科创企业之间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各方主体对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产出的决策逻辑与路径机理,并利用Matlab 2021a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发现政府后补贴、院校重转化、企业强研发的协同治理路径为推动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问世"的最优解.

    研发补助模式科技创新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新质生产力

    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时空演变及收敛性研究

    董庆前
    17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晰新质生产力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及其演变特征,有利于更好地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运用熵权Topsis法、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转移和收敛模型研究2015-2022年全国及四大区域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发展水平、时空演变和收敛效应.研究发现:全国及四大区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且全国及四大区域的组间、组内的差异呈缩小趋势,总体差异变化主要取决于区域间差异.同时,全国及四大区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a收敛、β收敛,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效应和收敛周期,且对外开放、资本存量和政府支持程度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收敛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定量研究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动态考察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演进情况和收敛情况,为未来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可参考性意见.

    新质生产力区域差异空间收敛

    "数字鸿沟"对城市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研究

    李佳薛凯文赵建国
    18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实现"银发红利"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鸿沟"严重影响老年人平等享受数字红利的权利,阻碍了城市低龄老年人在退休后选择再就业.聚焦于"数字鸿沟",选取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鸿沟"和其他特征变量对城市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选择的影响,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未来"数字鸿沟"对其再就业行为的影响程度变化.研究发现:"数字鸿沟"会抑制城市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且数字技术使用程度加深会增加其再就业的概率.在未来更多的城市低龄老年人会选择再就业,且"数字鸿沟"对其再就业行为的影响将加深.研究结论为填平老年人"数字鸿沟",释放老龄人口二次红利,实践积极老龄化战略提供了新思路.

    数字鸿沟老年人口退休再就业机器学习

    市场型环境规制、碳减排与企业环境绩效:来自中国碳市场的证据

    李雪松杨泉周敏
    200-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碳市场政策的持续推进,标志着环境规制体系逐步从命令控制型向市场激励型转变,准确测度碳市场作为环境规制工具的政策效应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股上市企业ESG环境得分和财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估算的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并使用多时点DID模型实证检验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于参与企业碳排放量及环境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发电行业全国碳市场的推行显著降低了参与企业的碳排放量,并提升了企业ESG环境得分;发电行业全国碳市场可以通过提高控排企业的创新水平来改善企业环境绩效.因此,中国应逐步扩大碳市场覆盖的行业和范围,引导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污染治理能力.

    市场型环境规制全国碳市场企业环境绩效企业技术创新

    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基于数字经济的微观证据

    张尧姜元刚王红梅于丽洁...
    21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正处于迈向创新强国的关键时期,数字金融如何与实体经济共荣发展备受关注.综合运用1999-2021年地级市面板和中国微观经济数据库等微观大数据,结合R语言地理坐标系统和爬虫等前沿技术构建关键指标,从多个角度对数字金融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企业创新产出水平,且通过了面板负二项模型和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通过支持数字科技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这两大机制影响企业创新.一是直接促进创新能力强的数字经济企业高速成长;二是通过强化信息交流、联接和整合全国统一市场,加强市场竞争,促进传统产业加大高技术投入的间接机制.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的正面作用仅对国有、集体企业不明显,尤其是产业数字金融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得到了受益.

    数字金融企业创新数字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