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人事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人事科学
中国人事科学
中国人事科学/Journal Chinese Personnel Scienc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立地区工资关系制度的思考

    何宪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妥善处理地区工资关系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必然要求.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处理好地区之间的工资关系,成为科学工资制度的一个重大问题甚至是关键问题.我国曾实行过工资区类别制度,1993年改革废除这一制度后,新的地区附加津贴制度一直没有建立起来,但经历了两次清理规范津贴补贴.两次清理规范工作看似偶然地、被动地调整地区工资关系,但其中有很多带有合理性和规律性的东西,是我们处理地区工资关系的重要经验和宝贵财富.合理调节地区工资关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与国情和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地区工资的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地区工资工资关系工资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实践与思考

    朱玉红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好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机制,能有效推进和深化事业单位管理改革、选拔适岗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关乎人事制度管理工作改革的大局.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纵深推进,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个性化要求动态更新,社会大众对公开招聘关注度持续增强,然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在政策宣传、岗位设置、信息发布、人员报考、专业培训、人岗适配、招人留人等方面的实践中仍普遍存在若干矛盾和问题.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机制,应因岗施策,多元考核,厘清权限,畅通通道,提高招聘工作有效性、规范化、科学性,帮助事业单位招聘到满足岗位需求的适岗人才,提升公开招聘工作质效.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招聘考试编制

    村社干部社会情感能力对情绪劳动的影响——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

    莫琼琼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村社干部是指在村、社区进行管理,为村民、居民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是国家政策的一线执行者,是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其情绪劳动影响服务对象的感受和满意度.对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220名村社干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村社干部的社会情感能力对基本心理需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村社干部的社会情感能力对深层扮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表层扮演不具有显著影响;村社干部的基本心理需要对表层扮演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深层扮演不具有显著影响;村社干部的基本心理需要在社会情感能力和情绪劳动的表层扮演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因此,村社干部社会情感能力的提高,一方面使村社干部倾向于采取深层扮演策略,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使村社干部减少表层扮演策略的使用.

    村社干部情绪劳动社会情感能力基本心理需要

    我国基础研究人才的学科分布与发展趋势研究

    刘晔柳学智苗月霞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研究人才是基础学科研究的主体,承担着更新科学知识与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了解和评估基础研究人才的学科分布和发展趋势,是相关政策制定和理论研究的重要依据,对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全球重要人才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科睿唯安InCites数据库抽取文献数据,将被引次数累计百分比处于前10%的文献的作者界定为基础研究人才,以1‰、1%、10%为标线将其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对我国基础研究人才在各学科领域的分布情况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大数据分析,为了解我国基础研究人才总体及各层次的发展趋势提供多维度、多层面的分析方法和研究视角,为精准制定人才发展与支持政策提供实证参考.

    基础研究人才文献计量分析学科分布发展趋势

    专业技术类职业与技能类职业的差异、划分与职业标准建设

    许远范巍
    4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技术人员与技能人员是职业分类的两个相关类别,但在分类过程中,一些"跨界"职业究竟应如何归类尚存争议,且此科分类事关后续职业标准开发、人才队伍建设、技能等级评价(或专业技术等级考核)等,亟需深入研究.基于对职业分类的功能作用、职业分类大典的修订背景的梳理,通过回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修订过程,凝练出科学划分专业技术类职业和技能类职业的依据,尝试建立判定两类职业表述和专业技术或技能等级描述的标准话语体系,为两类人员职业生涯的贯通、接续发展提供依据,旨在为完善我国现代职业分类、职业标准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职业分类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划分标准职业标准

    新时代人才强国背景下高校科技人才培养与创新环境研究

    徐娟张欣慧李雪莹
    5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建设人才强国背景下,对高校科技人才培养和创新环境提出了新的战略要求.文章基于2020年陕西高校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的1127份问卷结果,通过对高校科技人才流动现状、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创新政策环境发展状况的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高校科技人才政策和构建高校创新生态体系提供依据.由此提出从四个方面进行高校科技人才政策的创新:促进高校科技人才区域间合理配置,加快高校高端人才数据库建设;加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深度融合,提升高校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打造公平灵活的政策环境,推进高校科技人才政策集成创新;重视高校间差异化特征,因校制宜促进高校人才发展.

    高校科技人才人才流动政产学研用创新政策

    悖论式领导对员工前瞻行为的影响研究——组织支持感和中庸思维的中介作用

    陈晓暾杨冰洁
    6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悖论式领导具有矛盾性和灵活性,是一种在处理上下级关系、工作决策与执行、权力分配及工作氛围构建等方面,兼顾矛盾又紧密联系的领导风格.以组织支持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引入组织支持感、中庸思维作为中介变量,基于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有助于研究悖论式领导对员工前瞻行为的作用机制.对405份员工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显示,悖论式领导正向影响员工前瞻行为;组织支持感、中庸思维在悖论式领导与员工前瞻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悖论式领导与组织支持感、悖论式领导与员工中庸思维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对悖论式领导作用效果的探讨,对中国本土管理情境下的员工积极行为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悖论式领导组织支持感中庸思维环境不确定性员工前瞻行为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孙万清周菁姚亚锋张彦琴...
    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内在要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人力资源服务业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创新、开放、共享、协调和风险防控7个方面.构建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在客观描述和反映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人力资源服务业未来发展和优化调整的方向.基于高质量发展理论研究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实践,可从区域宏观环境、行业系统性内在要求和要素资源的溢出价值效应三个评价视角出发,建立评价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基础与空间、发展规模与质量、发展潜力与稳定性、经济价值与社会效应、行业发展与协同作用等进行全方位的测量和评价.

    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科研院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课题研讨会召开

    封2页

    书讯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