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乳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乳业
中国奶业协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中国乳业

中国奶业协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冯艳秋

月刊

1671-4393

zhgry@mail.caas.cn

010-82109890/677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乳业/Journal China Dairy
查看更多>>本刊宣传国家乳业政策、交流乳业科技成果、介绍乳业管理经验、传递乳业市场信息、反映国外乳业动态、传播乳业基本知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反刍动物温室气体排放检测方法综述

    纪昕彤郭凯军
    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室气体排放智能检测方法的研究是当前环境和气候领域的热点之一.直到2023年,畜牧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4.5%以上,其中反刍动物肠道发酵是温室气体最主要的来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准确、高效地检测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关键.目前,温室气体排放指数的测定依赖于专业的仪器设备,如呼吸室气相色谱仪、甲烷激光探测器等,这些设备运用的原理、适用环境以及准确性各不相同.本文首先介绍了反刍动物产生温室气体的机理及危害,重点对检测方法原理、适用环境和技术等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现有方法发现,当前检测方法存在使用环境有限、精准度不高、价格过高等缺陷.针对反刍动物温室气体排放检测方法领域现有的挑战进行总结,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以开发出更加高效、便捷及性价比高的温室气体检测设备.

    反刍动物温室气体检测方法

    智慧养殖技术在奶山羊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袁思桡方思成郭勇庆柳广斌...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羊乳需求的增长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智慧养殖技术正成为推动奶山羊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综述了奶山羊个体身份识别技术、行为分析技术、疾病诊断分析技术、精准饲喂技术、自动化挤奶技术、智能环境监控及调控系统等智慧养殖技术在奶山羊生产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奶山羊产业的智慧养殖技术创新和产业智慧化发展提供参考.

    奶山羊智慧养殖精细化管理生产效率动物福利

    奶牛智慧健康管理系统在个体病例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李杰超史记刘顿成冯小宇...
    22-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奶牛养殖过程中,肢蹄病、产后虚弱等多种疾病的早期阶段均可见步态异常表现.作为奶牛健康状况的早期指示性指标,步态异常不仅可以提示奶牛个体健康状态的变化,还影响着奶牛福利、生产性能及繁殖效率,进而造成牧场更多的经济损失.本文剖析了奶牛步态异常的产生机理,并以此为基础,着重探讨了奶牛智慧健康管理系统通过对步态异常的揭发,实现个体疾病早期诊断的积极意义.凭借智能传感、多模态数据算法模型及"端-边-云"高性能计算能力,为牧场提供了新的疾病预警与健康评估手段.该系统旨在构建一个集全面生命体征监测、智能化分析与精准化辅助诊断于一体的现代化奶牛养殖体系,以克服传统人工诊断技术的局限,实现对奶牛疾病揭发的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临床案例研究表明,牧场使用奶牛智慧健康管理系统后,疾病揭发数量是人工揭发的3~4倍,疾病揭发时间较人工揭发提前7~30天.该系统的应用能有效提升牛群健康水平,减少沉没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智慧养殖人工智能大数据奶牛疾病预警步态异常

    数智化精准饲喂集成技术在奶牛养殖上的应用——以寒亭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王乃健于春凤管乐胜臧玉鹏...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寒亭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对数智化精准饲喂集成技术的技术原理、操作方法、工艺特点、在奶牛场的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得出如下结论:数智化精准饲喂技术工作效率高、饲喂效果好、运行成本低,能实现奶牛采食配方的自动制备、自控管理和全程监控;经过核算,该技术可以使饲料的损失率以及人工费用、管理费用、能耗费用降到最低,可以使牧场利润预期在24个月内提高50%;相比TMR设备等传统饲喂模式,该技术的能耗费用可降低75%以上.

    奶牛养殖精准饲喂应用效果

    分群门技术在大型牧场中应用的前提条件与生产价值

    冯安学
    35-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分群门技术在大型牧场中的应用及其价值.随着中国现代奶牛养殖业的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发展,传统的牛只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牧场的需求.分群门技术通过自动化牛只识别和分群,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奶牛福利,为牧场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决策工具.本文分析了分群门技术对一线工作人员、管理层以及奶牛本身的积极影响,并讨论了成功应用分群门技术的前提条件.最后总结了分群门技术对现代牧场管理方式的革命性转变,并展望了其在未来牧场管理中的潜力.

    分群门技术牧场管理自动化奶牛福利工作效率智能化养殖

    爱尔兰奶牛场产奶量记录方法的挑战与机遇:测定日产奶和奶罐样品比较

    李胜楠郭凯军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和量化在爱尔兰商业奶牛场测定日、与奶罐样品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差异.[方法]数据来自2021年2841个畜群的5742次产奶量记录,奶罐样品与测定日记录在同一天进行.检测日奶样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使用ICAR批准的上午或下午交替采集奶样的预测方程来评估.[结果]测定日与奶罐样品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2和0.96.这些相关性对应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平均差异为0.1%和0.01%,测定日产奶量记录显示两种测量值均较低.使用EDIY(自动采集测试样本的电子自制仪表)和Non-EDIY(由牛奶记录员手动采集测试样品)两种设备测定的牛群乳脂率相关性分别为0.87和0.72.测定日产奶量较高的畜群表现出较低的乳脂率相关性.同样,在产奶高峰季节采集的奶样与非高峰季节采集的奶样相比,乳脂率差异更大.[结论]与奶罐奶样相比,在测定日产奶量记录报告中,乳脂率变化较大.这种变化的程度受产奶量、季节、记录设备或者这3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产奶量记录爱尔兰奶牛场奶牛

    数字牧场助手:奶牛场可持续性、效率及环境影响的评估工具

    汪俊彦郭凯军
    45-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奥地利养牛业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牧场可持续性,必须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措施.然而,只有在掌握各牧场的有效关键数据和具体措施的潜力信息后,才能提供这类建议.为此,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的关键数据与基准不可或缺.本文通过与研究机构、牧场主代表、记录机构、咨询机构、乳品加工和销售机构的代表合作,确定了详细的需求.为减少数据记录的工作量,在一些具有国际可比性的特定牧场指标上,应尽可能多地运用预先收集的数据来评估牧场的可持续性.这些数据源于中央牛群数据库并与其他官方及相关数据相连,如牧场的土地使用情况(来源于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IACS)或经济参数.现有数据与农场原始数据相互补充.依据环境相关的生命周期评估(LCA)工具计算8项综合指标,涵盖全球变暖、饲料-粮食竞争、氨排放、累积能量需求、生物多样性等内容,并辅以动物健康和经济方面的关键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的指标单位为每公斤牛奶、每公顷土地面积或每个农场.本文对收集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准确性分析,避免因部分农场数据记录减少而引起变化.目前,运用一个数据收集模型对代表不同环境条件和生产系统的200个奶牛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对用户友好的数字农场助手最终版本,以供日常使用.

    温室气体排放碳足迹在线工具

    从农场到餐桌的科学:以实现未来弹性生产的乳业数据挖掘

    王蕾郭凯军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动挤奶系统(AMS)和精确畜牧业(PLF)系统提供的大量多维度数据,有助于探索现实世界的抗逆性状和可持续农业战略.AMS自20世纪90年代在荷兰问世以来,在北欧地区的应用日益广泛,由机器人收集的牛奶总量约占总产量的1/3.北欧地区主要品牌的牧场管理系统(FMS)仅能报告当前数据,未能涵盖对研究牛群遗传、行为和环境至关重要的历史信息.本研究介绍了瑞典农业科学大学(SLU)的奶牛数据基础设施——SLU Gigacow系统,该系统从某些瑞典农场收集数据.每个农场的FMS每晚向SLU Gigacow发送报告,该系统统一记录并将数据收集到中央数据库.收集的记录包括数千头奶牛的挤奶统计数据、健康事件、交易数据和SNP基因型,研究人员可通过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或R语言查询并访问这些记录.SLU Gigacow还整合了来自瑞典全国奶牛登记处的数据,包括参与农场奶牛的系谱信息和牛群转移情况.SLU Gigacow的纵向观察(首批数据收集于2020年)将基因型、表型和动物福利联系起来,旨在加快乳业科学试点研究,并提供一个活跃于商业环境的奶牛大数据集.用Python 3(比弗顿,美国)数据收集编写软件可从多个版本的DeLaval DelPro(帝波罗公司推出的一款牧场管理软件系统)收集数据模块,并扩展到任何具有图形用户界面的FMS,且在大多数客户的操作系统运行.使用SSIS,即SQL Server集成服务协调解决语言、FMS版本的差异后,数据被存储在SLU Gigacow维护的数据库中,使用SSIS.通过与瑞典乌普萨拉的瓦克萨瑞典公司(Växa Sverige AB)达成协议,参与农民可使用由荷兰阿姆斯特丹生产的包含45K EUROG MD微珠芯片,对大量动物进行基因分型.目前,该数据库包含17000余头牛、300余万次挤奶、2969个SNP基因型的信息.交叉参考数据可用于各种目的,包括应激反应和抗逆性状研究.虽然SLU Gigacow旨在从瑞典农场收集数据并为瑞典研究人员提供支持,它证明来自奶牛场多种来源和系统的数据可被自动收集,并整理成方便研究人员使用的格式.笔者认为,这显示出从农场到餐桌统计数据的巨大效用,并提升了FMS的交互操作性.SLU Gigacow是在缺乏奶业数据通信的标准化接口的情况下建立的,因此畜牧业正在建立此类数据标准,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时间且依赖于各方的积极参与.SLU Gigacow的研究驱动方法能更快速、更综合的测量奶牛场环境的各方面数据,为PLF系统开辟了新的细分领域,并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开辟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乳品科学大数据抗逆性状

    奶牛酸中毒相关行为模式的智慧识别

    张雯晶郭凯军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于高产奶牛来说,酸中毒是关乎健康和福利的重要问题,在确诊酸中毒前几天,其反刍行为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奶牛的行为模式有望成为发现其早期酸中毒的关键指标.然而,目前行为模式分析在预测酸中毒方面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健康奶牛在酸中毒发作前数周或数月的行为模式可作为该病的危险因素来考量.确定酸中毒奶牛相较于健康奶牛是否表现出与该病相关的特定早期行为模式.[方法]研究在两个西班牙商业农场和两个意大利商业农场展开,通过使用加速度计项圈,对奶牛从产犊到酸中毒前15天的每日站立、躺卧、行走、反刍、进食时间进行详细记录.酸中毒组(n=10)为泌乳期间经两国兽医的诊断发生酸中毒的奶牛,酸中毒是由两国兽医记录诊断的.在西班牙农场,酸中毒病例还通过瘤胃pH探测胶囊来进一步确认(当一头奶牛瘤胃pH值低于5.6且持续至少50 min/d时被确认患有酸中毒).之后,建立对照组,选取胎次和泌乳期与酸中毒组奶牛相同的健康奶牛(n=10),两组奶牛在酸中毒诊断前的日产奶量相近.采用方差分析法,对每头奶牛的所有行为数据进行群体效应的评估,分析它们在酸中毒与健康状态下所有行为(站立、躺卧、行走、反刍、进食时间)的截距和回归曲线斜率差异.[结果]两组奶牛在反刍、躺卧和进食持续时间的截距和回归曲线斜率有显著差异.酸中毒组奶牛相比对照组在发作前85天躺卧时间(10.55 h/d vs 10.22 h/d)、进食时间(3.55 h/d vs 3.41 h/d)更长(P<0.001).与对照组相比,酸中毒奶牛在发作前115天的反刍时长较长(7.73 h/d vs 6.86 h/d),但在发作前35天较短(7.33 h/d vs 7.81 h/d).此外,酸中毒前反刍时长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也不同,酸中毒组奶牛的回归曲线斜率系数更低(P<0.001).[结论]患酸中毒的奶牛可能在发作前数月就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如反刍时间较长).但还需更大样本量开展进一步研究,以此确认行为模式的差异是否可被视为诊断酸中毒的依据.

    奶牛酸中毒行为活动时间安排

    利用自动数据交换技术优化饲料效率的研究

    解妙妙郭凯军
    61-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正确和最佳方式喂养奶牛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一是公众越来越关注氮磷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二是在气候挑战方面,总体的目标是减少碳足迹;三是随着遗传选育技术的应用,奶牛对日粮营养成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为应对这些挑战,奶农需应用关于奶牛营养的最新知识,密切监控投入端和产出端.投入端包括监测每种饲料数量、质量,包括营养成分含量;产出端监测奶牛的表现,即产奶量、体重增加/减少.多年来,丹麦SEGES创新公司与饲料设备制造商、乳品厂、牛奶记录和实验室等利益相关者合作,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该公司采用手动生成的数据监测投入端和产出端.此外,还与其他北欧国家联合开发动态饲料评估系统NorFor,用于优化日粮配方、评估饲喂效果.应用该系统的挑战在于,手动监控耗费大量人力,且仅能提供特定日期的情况,无法涵盖每日数据全貌.为克服该挑战,公司致力于实现喂料设备数据的自动记录和传输功能.目前,完整数据链已运行,来自仓库、实验室、饲养设备、奶牛场的数据可自动传输到丹麦的中央数据库.该系统利用数据自动计算每日效率,包括营养参数及各种关键数据.养殖者和顾问可参考不同类型的报告评估饲喂模式,以实现奶牛的最佳生产性能、最小化气候影响并提升经济效益.

    饲料效率数据交换数据传输标准化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