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乳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乳业
中国奶业协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中国乳业

中国奶业协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冯艳秋

月刊

1671-4393

zhgry@mail.caas.cn

010-82109890/677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乳业/Journal China Dairy
查看更多>>本刊宣传国家乳业政策、交流乳业科技成果、介绍乳业管理经验、传递乳业市场信息、反映国外乳业动态、传播乳业基本知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东滨州地区某规模奶牛养殖场奶牛蹄病流行病学及治疗情况调查

    王惠霞崔平李本科
    51-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解山东滨州地区奶牛蹄病流行病学及治疗情况.[方法]于2022年6-9月对山东滨州地区某规模奶牛养殖场5 086 头奶牛进行蹄病发病调查,对比复方中草药疗法与抗生素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调查奶牛中有1 114 头奶牛患有蹄病,总发病率为21.90%,发病率占比最高的3种类型是变形蹄、疣性皮炎和腐蹄病.复方中草药治疗组患病奶牛的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86.67%、73.33%.抗生素治疗组患病奶牛的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66.67%、53.33%.[结论]山东滨州地区奶牛场奶牛蹄病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变形蹄、疣性皮炎和腐蹄病.养殖户应根据该地区奶牛蹄病的发病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管理措施,对奶牛蹄病采用复方中草药治疗效果优于抗生素.

    山东滨州地区奶牛蹄病流行病学治疗

    复方中草药防治奶山羊乳房炎的效果研究

    赵留印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复方中草药防治奶山羊乳房炎的效果.[方法]选取体况、胎次相近的患乳房炎奶山羊52只,随机分为4 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灌服0 g/只、100 g/只、200 g/只、300 g/只的复方中草药,每日给药2 次,连续给药5 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奶山羊患病情况明显好转.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61.54%和53.85%、84.62%和76.92%、100.00%和92.31%.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血清中CAT、SOD和GSH-Px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和Ⅲ组血清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T-AOC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羊乳中乳蛋白和乳糖率显著升高(P<0.05),体细胞个数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和Ⅲ组羊乳中乳脂率和乳总固体物显著升高(P<0.05).[结论]灌服复方中草药可有效治疗奶山羊乳房炎,提高患病奶山羊抗氧化性能,改善羊乳品质,其中每天灌服300 g/只效果较好.

    复方中草药奶山羊乳房炎疗效

    奶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控要点分析

    于团刘刚孙强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奶牛肢蹄病已成为现代奶牛饲养过程中,严重影响奶牛场经济效益的疾病之一.肢蹄病发生后,明显影响奶牛的运动和采食能力,影响奶牛产奶量和繁殖性能,严重者甚至被过早淘汰.本研究对奶牛肢蹄病的现状、发病原因等介绍分析,指出奶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有遗传因素、日粮营养因素、场地因素、管理因素、病原因素等,进而总结出防控本病的措施.在治疗方面,可以采取蹄部外用药和封闭疗法;在预防方面,要调整奶牛日粮结构,定期进行蹄浴,加强蹄部保健,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培育优良品种.

    奶牛肢蹄病发病原因防控

    奶牛肠道菌群紊乱与乳腺炎的关系

    陈玉山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奶牛乳腺炎是养殖过程最常见疾病,对高产奶牛的生产性能、机体健康和免疫力造成巨大损害.肠道菌群和机体的多种疾病调节息息相关,肠道菌群可通过肠道-乳腺屏障进入乳房部位发挥作用,因此,针对肠道菌群稳态与乳腺炎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乳腺炎危害和传播性、肠道菌群和乳腺炎的关系与影响、乳腺菌群和肠道菌群的关联等,为更深入了解乳腺炎发病机制与防控难点提供参考.

    肠道菌群乳腺炎紊乱乳腺菌群

    某规模化牧场致犊牛腹泻的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

    曹芳魏勇吴忧赵鹏飞...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确定引起石河子某规模化牧场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并针对犊牛腹泻提出合理应对措施,为该牧场防治犊牛腹泻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取现场流行病学检查,无菌采集15 份犊牛腹泻病料,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通过生化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致犊牛腹泻的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确定耐药情况.[结果]经生化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15 份犊牛腹泻病料中,有12 份分离到了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3 株大肠杆菌对链霉素耐药率最高为46.15%(6/13),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为38.46%(5/13),且敏感菌株多为中低敏;对四环素敏感性为76.92%(10/13),13 株菌株对头孢噻肟和万古霉素敏感性最高,为84.62%(11/13),多数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结论]本研究针对腹泻犊牛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为该牧场犊牛腹泻诊治提供参考.

    犊牛腹泻大肠杆菌分离鉴定耐药性

    改善特医乳基无乳糖婴儿配方粉配方热稳定性的研究

    杨凯张天博陈鹏李朝旭...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特医乳基无乳糖婴儿配方粉作为全营养配方食品,含有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在热处理过程中,配方中营养素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产品的热稳定性.[方法]通过实验室小试研究配方组成对产品热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车间中试验证了小试的结论.[结果]研究发现在配方中添加牛奶浓缩蛋白、柠檬酸钠,能提高产品的热稳定性.[结论]利用酪蛋白具有比乳清蛋白更好的热稳定性,通过调整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和添加柠檬酸钠改善乳基无乳糖婴儿配方粉的热稳定性.

    特医乳基无乳糖婴儿配方粉热稳定性牛奶浓缩蛋白

    桂花风味黄桃植物基酸奶的工艺研究

    余森艳黄璋梁海龙卢珍兰...
    81-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桂花和速溶大豆粉为主要原料,添加黄桃汁,制备桂花风味黄桃植物基酸奶.[方法]以色泽、风味、口感、组织状态为感官评价指标,固定酸奶发酵温度为42℃,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速溶大豆粉添加量、菌种添加量、蔗糖添加量、黄桃汁添加量以及不同发酵时间对桂花风味黄桃植物基酸奶感官评分的影响,并结合正交试验,建立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对桂花风味黄桃植物基酸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速溶大豆粉添加量28%,菌种添加量3%,蔗糖添加量4%,黄桃汁添加量12%,发酵时间8 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酸奶感官评分为89.8 分.[结论]产品色泽明亮,兼具桂花香与黄桃果香,口感细腻润滑,酸甜可口,凝固状态良好.

    桂花黄桃植物基酸奶模糊数学

    牛乳中乳源糖巨肽及β-酪蛋白的分离纯化

    潘学春黄宇钱成林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凝乳酶酶解牛乳得到乳源糖巨肽(CGMP),利用CGMP对三氯乙酸的耐受差异,实现CGMP的分离与纯化.利用β-酪蛋白在低温低酸条件下容易游离的特性,从凝乳酶酶解后的酪蛋白中分离出β-酪蛋白.[方法]鲜牛乳经过脱脂后,加入适量凝乳酶在35℃条件下充分酶解,酶解后样品离心后得到上清液和沉淀.在上清液中加入三氯乙酸实现CGMP的除杂和沉淀,得到固体CGM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纯度;沉淀经过碱性复溶降低温度后,在全程低温条件下调节pH值到3.5,低温离心取上层清液,升温至35℃,再次常温离心后得到β-酪蛋白,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纯度.[结果]当TCA浓度达到10%时,溶液中CGMP全部析出.收集分离纯化后的CGMP固体,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CGMP纯度为80%~90%.在低温低酸性条件下,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β-酪蛋白,纯度为85%~90%.

    乳源糖巨肽β-酪蛋白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中国乳业征稿启事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