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蔬菜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蔬菜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茶卉所
中国蔬菜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茶卉所

孙日飞

半月刊

1000-6346

s9550@126.com

010-82109550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蔬菜/Journal China Vegetabl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集科学性、权威性、新颖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着重介绍蔬菜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贮藏加工等方面的新成果和新技术;评析蔬菜产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荟萃国内外蔬菜产业最新市场动态;交流各地蔬菜丰产经验,推介名特优新蔬菜品种。适宜蔬菜科技人员、推广人员、菜农和农资经销商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蔬菜市场形势分析和2024年展望

    张晶周向阳刘继芳吴建寨...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蔬菜是重要"菜篮子"农产品之一.2023年,蔬菜市场价格总体基本符合常年季节性波动规律,偏高位运行,夏季菜价跌幅不明显.受多次寒潮和补偿性上涨因素影响,预计冬春菜价上行较往年明显,春节后可能保持高位运行一段时间.考虑到2023年菜价整体偏高,在田面积同比增加,大白菜、萝卜等耐贮蔬菜供大于求,北方设施蔬菜和"南菜北运"蔬菜上市稳健,部分产区寒潮受灾但恢复供应的可能性大,预计2024年春季蔬菜供应总体有保障.总体看,在蔬菜供给总量宽松、结构调优的背景下,建议加快发展特色蔬菜,优化布局设施蔬菜,推进绿色转型,稳定供应链,升级产业链,充分发挥蔬菜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蔬菜市场形势展望

    日本对中国蔬菜进口监控措施研究及分析

    陈泽宇张云张信仁黄响珠...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是中国重要蔬菜出口市场,但近年来中国输日蔬菜被通报不合格屡见不鲜,日本频繁更新对中国产蔬菜实施的进口监测计划,因此通过梳理、分析2017-2023年日本对中国产蔬菜实施的进口监控措施及监控结果,综合研判得出有机磷类、三唑类、有机氯类以及新型农药如腐霉利、吡氟氯禾灵等农药为被监控高频项目,鳞茎类、茄果类、豆类、芸薹属等蔬菜为被监控高频蔬菜,同时分析中国蔬菜出口日本受阻原因,并建议从农药残留控制、加工环节质量管控、完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等方面进行提升.

    蔬菜出口日本进口监控措施分析研判

    北京市设施蔬菜科学施肥模式应用现状及其推广建议

    强晓玉浦瑜陈沁唐骁...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施蔬菜生产中,特别是小农户,农业科学技术仍未得到充分应用,不合理的茬口安排和施肥依然存在.通过对北京市设施蔬菜不同施肥模式的应用现状及其生产效益进行分析,挖掘农业科学技术推广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表明,北京市设施蔬菜种植模式以单作为主,施肥模式主要为化肥与有机肥配施;使用测土施肥技术的种植户占总种植户的13.0%;种植户认知水平、是否加入合作社、对外合作情况、技术成本与政府补贴等均影响种植户对农业科学技术的采纳决策.建议通过提高种植户认知水平,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加强种植户与高校、企业交流合作,完善绿色转型政府帮扶机制等措施,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发展.

    设施蔬菜种植模式施肥模式生产效益技术推广

    欢迎订阅2024年《中国蔬菜》

    21页

    番茄Ph-2基因晚疫病株龄抗性的比较转录组分析

    潘春阳李鑫苏文悦胡俊玲...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疫病是危害番茄的重要病害,研究表明番茄抗晚疫病Ph-2 基因存在株龄相关抗性(age-related resistance,ARR).通过对Ph-2基因晚疫病抗性材料三叶期与六叶期幼苗接种晚疫病菌后0、8、24、48 h的转录组比较分析,发现接种后0~48 h,Ph-2基因与其他典型抗病基因在三叶期与六叶期幼苗间表达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2个过氧化物酶活性基因Solyc01g006290与Solyc02g087110在不同苗期叶片中的差异表达可能是导致Ph-2基因晚疫病株龄抗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接种后0~48 h,Solyc01g006290基因在六叶期幼苗中表达量始终显著高于三叶期幼苗,该基因正调控木质素合成,并在细胞壁强化中起重要作用;接种后0 h,Solyc02g087110基因在三叶期与六叶期幼苗中表达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接种后8~48 h三叶期幼苗中该基因表达量大幅下调并显著低于六叶期幼苗.此外,三叶期与六叶期幼苗水杨酸与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中响应晚疫病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番茄持久抗晚疫病育种提供了一定依据.

    番茄晚疫病株龄相关抗性转录组过氧化物酶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对芥菜营养品质的综合评价

    李建忠戴昀叶鑫雨李国亮...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芥菜营养品质标准评价体系,筛选优良品质的芥菜品种,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对 14 份芥菜材料的干物质、VC、粗蛋白、粗纤维、葡萄糖、果糖、草酸、苹果酸、柠檬酸 9 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4 份芥菜材料的 9 个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在 16.46%~66.67%之间,说明不同芥菜材料单一指标间的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综合品质得分较高的是 1917012、1917396、1917381,较低的是1917351、祥瑞182;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营养品质优良的芥菜材料为1917396、1917397、1917381,较差的为1917152、祥瑞182.综合来看,芥菜材料1917396和1917381表现优异,营养品质好.这2份材料的干物质、VC等含量较高,也证明该评价体系可以极大的消除单一指标的差异.

    芥菜营养品质多元统计分析综合评价

    辣椒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李浩宇贾利宋婷婷汪胜...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建立高效的辣椒离体再生体系,选择5种不同基因型的辣椒无菌苗,研究了添加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对芽诱导分化、芽伸长增殖、生根和移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MS+6.0 mol·L-1 6-BA+1.0 mol·L-1 IAA+5.0 mol·L-1 AgNO3组合为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可诱导出白色松软的愈伤组织,Flamingo-bill诱导率为100.0%,子叶诱导率为86.7%.MS+3.0 mol·L-1 6-BA+2.0 mol·L-1 IAA+5.0 mol·L-1 AgNO3+1.5 mol·L-1 GA3 组合为不定芽伸长的最适培养基,Flamingo-bill不定芽伸长率为66.7%,子叶不定芽伸长率为30.0%.MS+0.5 mol·L-1 NAA组合为不定芽生根的最适培养基,Flamingo-bill和子叶不定芽生根率均为100.0%.通过Flamingo-bill和子叶外植体均能获得再生植株.

    辣椒离体培养植株再生外植体

    生物炭对微塑料污染下普通白菜生长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王喜英莫忠妹李德燕张露露...
    4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盆栽试验,以四季小白菜为试材,研究了施用生物炭对不同微塑料类型(PP、PE、PVC)污染下普通白菜生长、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并进行了功能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微塑料污染对普通白菜鲜质量和叶片数有抑制作用,施用生物炭对微塑料污染下的普通白菜鲜质量、株高和根长均有促进作用.微塑料及其与生物炭共存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丰度,其中PER处理土壤细菌丰度最大;PE、PVC及其与生物炭共存处理均显著促进土壤细菌Chao1指数和ACE指数增加.在门水平上,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酸杆菌门为优势类群;微塑料及其生物炭共存处理促进了放线菌门相对丰度的增加,抑制了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土壤pH以及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速效钾含量是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PICRUSt分析表明,施用生物炭提高了微塑料污染下土壤新陈代谢、环境信息处理和有机系统等有益细菌代谢通路的相对丰度.综上,施用生物炭对微塑料污染下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但其影响程度因微塑料类型而异.

    微塑料生物炭普通白菜细菌群落结构功能预测

    几种诱抗剂对西瓜ZYMV的防治效果评价

    郝小苑刘卓文刘枫楠刘莉铭...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对西瓜病毒病具有防效作用的植物免疫诱抗剂,以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为防治对象,植株的显症率及相对防效为指标,评价了6种不同浓度的哌啶酸(Pip)、N-羟基哌啶酸(NHP)、没食子酸、苯并噻二唑(BTH)、壳寡糖、β-氨基丁酸(β-aminobutyric acid,BABA)及其2种药剂和3种药剂复配后对该病毒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单一药剂喷施后对西瓜ZYMV的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NHP(0.5 mmol·L-1)、Pip(2 mmol·L-1)、壳寡糖(1 g·L-1)、没食子酸(0.5 g·L-1)、BABA(1 mmol·L-1)、BTH(0.1 mmol·L-1);复配药剂试验中,2种药剂复配防效最好的是2-Ⅶ(NHP 0.5 mmol·L-1+Pip 2 mmol·L-1),接种后11 d、无菌水对照植株显症率达到100.00%时,该组合处理的植株显症率为10.00%,相对防效达89.99%,但该复配药剂会影响植株生长;3种药剂复配防效较好的组合是3-Ⅰ(没食子酸 0.5 g·L-1+NHP 0.5 mmol·L-1+BABA 1 mmol·L-1)和3-Ⅱ(没食子酸 0.5 g·L-1+NHP 0.5 mmol·L-1+Pip 2 mmol·L-1),显症率分别为27.27%、33.33%,相对防效分别为79.49%、68.27%,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其中3-Ⅱ处理的植株显症率增加缓慢,防病效果较其他处理持久,防治效果最优.综上,NHP、Pip和没食子酸3种诱抗剂在预防西瓜病毒病害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诱抗剂西瓜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防效

    张掖市山丹县马铃薯枯萎病菌的鉴定

    何树文王彦崔凌霄许永锋...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甘肃省马铃薯枯萎病菌种类,对采集自山丹县的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结合其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 3株真菌分离物,经致病性测定均使马铃薯表现出枯萎病的典型症状,其中病原菌3-2的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状,多为3~5个分隔,大小为(50~75)μm×(4~5)μm,小型分生孢子呈椭圆形;病原菌1-1菌落表面中心由白色逐渐变为红色,边缘白色,呈现不规则状,未观察到分生孢子;病原菌3-6菌丝红色,生长后期菌落中心表面呈黄色,菌丝有隔,厚垣孢子圆形,未观察到分生孢子.结合形态学特征、ITS与EF-1α基因序列同源性,将病原菌3-2鉴定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该病菌引起的马铃薯枯萎病为国内首次报道;将1-1和3-6鉴定为三线镰孢菌(F.tricinctum),该病菌引起的马铃薯枯萎病为甘肃省首次报道.

    马铃薯枯萎病鉴定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