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蔬菜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蔬菜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茶卉所
中国蔬菜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茶卉所

孙日飞

半月刊

1000-6346

s9550@126.com

010-82109550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蔬菜/Journal China Vegetabl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集科学性、权威性、新颖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着重介绍蔬菜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贮藏加工等方面的新成果和新技术;评析蔬菜产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荟萃国内外蔬菜产业最新市场动态;交流各地蔬菜丰产经验,推介名特优新蔬菜品种。适宜蔬菜科技人员、推广人员、菜农和农资经销商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换头节次对日光温室长季节栽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李楠刘希港李静季托...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设施番茄长季节栽培过程中,因植株管理不当等造成的植株易早衰、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以圣罗兰3689为试材,以不换头为对照(CK),设置每4穗果(T1)、6穗果(T2)、8穗果(T3)进行换头一次的3个处理,研究不同换头节次对番茄生长、开花坐果时间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期延长,所有处理的番茄株高和茎粗均呈增加趋势,侧枝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与CK相比,T1、T2、T3处理的茎秆长度和产量均有所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番茄采收期;其中,定植后240 d,T1处理的株高、茎粗和产量分别增加8.7%、3.8%和7.1%;T1处理前4穗果的转色时间和采收时间分别提前9、22、29、10 d和12、28、15、9 d,第14穗果采收时间延长了19 d,经济效益以T1处理较好.综上所述,每4穗果换头1次,有利于长季节栽培番茄生长和产量形成,能部分缓解春节和暑期番茄产品的供给,可作为番茄长季节优质高产栽培的植株调整方式.

    番茄长季节换头节次生长产量

    征稿启事

    80,138页

    生物刺激素对麻江红蒜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梦丽韦静静周世洋吴庆桃...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麻江红蒜为试材,选用4种生物刺激素(海藻精、氨基酸、甲壳丰、海精灵),在红蒜苗期设置不同喷施浓度处理以及在全生育期设置不同喷施次数处理(苗期喷施1次、苗期和抽薹期各喷施1次、苗期、抽薹期和鳞茎膨大期各喷施1次),研究生物刺激素对麻江红蒜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0.25 g·L-1 海藻精、1 g·L-1 氨基酸、0.5 g·L-1 海精灵,麻江红蒜的株高、假茎长、假茎粗显著增加,鳞茎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5.08%~19.42%和19.17%~26.66%.喷施3次海藻精、氨基酸、海精灵可显著提高麻江红蒜的株高、假茎粗、叶宽和鳞茎产量.喷施次数试验中,4种生物刺激素对鳞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和大蒜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效果.综上,在麻江红蒜苗期喷施0.25 g·L-1 海藻精、1 g·L-1 氨基酸或0.5 g·L-1 海精灵,增产提质效果好.在麻江红蒜全生育期(苗期、抽薹期、鳞茎膨大期)喷施3次生物刺激素,增产效果更佳.

    生物刺激素麻江红蒜生长产量品质

    不同浓度矮壮素、萘乙酸和烯效唑对大葱苗期生长的影响

    崔丹丹韩金磊徐有权王婧...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葱苗期徒长的控制效果,研究了矮壮素、萘乙酸和烯效唑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葱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显著增加大葱幼苗的根系数量、茎粗、壮苗指数和根冠比;矮壮素和烯效唑处理显著降低株高,萘乙酸处理则增加株高;矮壮素和萘乙酸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干质量增加,而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的叶片和假茎干质量在处理后35 d时分别较对照降低7.56%~31.59%和27.95%~47.33%.综合考虑大葱幼苗的形态指标和干物质分配比例,500 mg·L-1 烯效唑处理对大葱幼苗控制徒长的效果最好,壮苗指数和根冠比分别较对照提高111.00%和91.30%.

    植物生长调节剂大葱幼苗壮苗指数根冠比

    不同药剂对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的田间防效研究

    董瑞徐丹丹李玉焕王少丽...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测定不同药剂对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的防治效果,选择 12 种不同类型药剂对两种叶螨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 3 d不同药剂对二斑叶螨的防效差异很大,0.5%依维菌素乳油、43%联苯肼酯悬浮剂、30%腈吡螨酯悬浮剂、20%丁氟螨酯悬浮剂的防效均超过90%,而 1.8%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效最低,为58.17%;除依维菌素外,其他药剂对截形叶螨的防效均超过 90%.药后 7 d不同药剂对二斑叶螨的防效处于 40.30%~97.70%,对截形叶螨的防效处于87.55%~99.45%,说明12种药剂在药后3 d和7 d对截形叶螨的防效均高于对二斑叶螨的防效.综合不同时间点的防效结果,12种药剂均可用于防治截形叶螨,依维菌素、联苯肼酯、丁氟螨酯、30%乙唑螨腈悬浮剂及复配剂45%联苯肼酯·乙螨唑悬浮剂可轮换使用防治二斑叶螨.

    二斑叶螨截形叶螨田间防效药剂

    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敏感基线的建立及抗药性监测

    温智浩朱广雪孙炳学周荣佳...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我国山东和辽宁地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抗药性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敏感性,建立了敏感基线;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乙霉威和腐霉利对多主棒孢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 值分别为(0.22±0.06)μg·mL-1 和(2.75±0.91)μg·mL-1,两者的敏感性频率均呈连续性单峰曲线,总体呈正态分布,可作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敏感基线.对采集自山东和辽宁地区的828株多主棒孢菌进行抗性水平监测,发现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抗性水平不断升高,山东地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抗性频率从2017年的58.06%和43.55%上升到2021年的91.30%和78.99%,辽宁地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抗性频率从2017年的67.44%和53.49%上升到2021年的82.14%和83.33%.表明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具有高度的抗性风险,建议在黄瓜生产中乙霉威和腐霉利与其他类型杀菌剂交替或者混合应用,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多主棒孢菌乙霉威腐霉利敏感基线抗药性监测

    氯氟醚菌唑与醚菌酯组合物对草莓白粉病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胡长效曹丹王昊晗张莹...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氯氟醚菌唑与醚菌酯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复配比,采用盆栽法测定了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及二者组合物对草莓白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并基于最佳增效配比进行了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对草莓白粉病的LC50 值分别为0.416 8、2.673 7 mg·L-1,二者质量比在3:7~6:4范围内呈现增效作用,以4:6复配时增效最显著,共毒系数为149.基于该质量比的400 g·L-1 氯氟醚菌唑悬浮剂(SC)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WG)组合物,在用药量25 g·(667 m2)-1 时防效最佳,第1、2、3次施药后7 d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78.67%、87.00%、91.07%.

    草莓白粉病氯氟醚菌唑醚菌酯生物活性田间药效

    抗黄化曲叶病毒樱桃番茄新品种金宝的选育

    邓军均高敏何洁王炳琳...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宝是以自交系hy15-1-5为母本,以10-4-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樱桃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中熟,植株生长势强,叶量中等,坐果能力强,果实卵圆形,幼果有绿果肩,成熟果橘红色,果肉酥软,酸甜可口;单果质量25 g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9%,总糖含量15.0%,番茄红素含量2.50 mg·kg-1,VC含量113.0 mg·kg-1;一般产量3 700 kg·(667 m2)-1 左右,含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抗性基因Ty-2,田间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抗性明显强于对照碧娇和金妃,适宜陕西地区早春保护地种植.

    樱桃番茄金宝一代杂种抗TYLCV

    设施番茄新品种闽农科3号的选育

    张前荣陈明章裘波音林珲...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闽农科3号是以自交系15H1024-1-1-1-1-1-1为母本,以15H2046-2-1-1-1-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无限生长类型番茄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半蔓生,中早熟,始花节位第 9~12节;果实近圆形,大红色,鲜艳有光泽,果脐小,果面光滑无棱沟,不易产生畸形果和裂果,耐贮藏;单果质量180~24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2%,番茄红素含量36.1 mg·kg-1,糖酸比0.61,田间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的抗性明显强于对照ZX252,每667 m2 产量5 000 kg左右,适宜福建省秋冬季大棚栽培.

    番茄闽农科3号一代杂种

    菜薹新品种玉田3号菜心的选育

    李光光张华郑岩松江定...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田3号菜心是以Ogu CMS雄性不育系NKY018A1为母本,以自交系B-1-1-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晚熟菜薹(菜心)一代杂种.播种至采收春茬50~52 d(天)、秋茬52~54 d(天),株型直立,薹叶柳叶形、墨绿色,花球大,主薹粗壮,肉质紧实、匀称;主薹高约28.3 cm,横径约2.7 cm,单株主薹质量约0.112 kg,每667 m2 春茬产量约1 300 kg,秋茬产量约1 600 kg;VC含量318.0 mg·kg-1,可溶性糖含量19.1 g·kg-1,中抗霜霉病,耐寒性强,适宜广东地区种植,珠江三角洲适播期为10月至12月中旬.

    菜薹玉田3号菜心一代杂种晚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