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游建军

双月刊

2096-7535

xbew@163.com

0813-5505932

643000

四川省自贡市汇兴路学苑街180号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Engineering(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科学报、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来源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IC)来源期刊、四川省高校优秀学报。双月刊,精选优质佳作,每期发文一般不超过33篇。2010年被权威文摘转载量居全国理工高校文科学报第7位。暂时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业强国视域下粮食产区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协同发展研究

    杜磊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实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对于粮食产区而言,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地方收入等是必须完成的发展任务.需要分析如何在保证粮食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通过发展具有区位比较优势的高附加值特色农业,实现农民增收和地方财力增长,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这一重点问题.结果表明,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二者在发展中产生问题和矛盾.为促进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的协同发展,应以组织方式集体化,实现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的利益协同;以技术研发基地化,实现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的科技协同;以生产方式工业化,实现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的生产协同;以销售推广网络化,实现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的渠道协同.说明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协同发展,是农业强国视域下实现粮食产区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目标的有效路径.

    农业强国粮食产区粮食产业特色农业协同发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食品安全危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谭跃华胥开心陈鸿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品安全不仅关乎公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而且还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文章基于SOR理论,将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产品、品牌三个因素作为外在刺激,以消费者感知价值为中介变量,实证分析食品安全危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发生食品安全危机的产品和品牌分别能负向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2)消费者感知价值在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发生食品安全危机的产品和品牌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相比发生食品安全危机的产品和品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食品安全危机事件更能抑制消费者购买意愿;(4)相比发生食品安全危机的产品和品牌对消费者感知价值的影响,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对消费者感知价值的影响更大,更能抑制消费者的感知价值.基于研究结论,要消除食品安全危机事件所造成的消费者购买意愿消极的态度,可采取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迅速响应与透明沟通、加强教育与引导,提高供货商标准等措施.

    购买意愿感知价值食品安全SOR模型品牌消费者

    老字号品牌复兴影响因素的结构维度与模型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许衍凤
    2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字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具有不可再生的经济、文化与社会价值.数字经济冲击下,很多老字号陷入品牌老化的困境,发展停滞、后退,甚至被迫退出市场.现有文献基于不同的视角对导致老字号陷入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品牌复兴策略,但是尚未有学者对老字号品牌复兴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性研究.文章在对63位被访者进行深度访谈获得原始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索老字号品牌复兴的影响因素,构建老字号品牌复兴影响因素结构维度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老字号品牌复兴的因素主要来自品牌、产品、环境、文化和消费者五个方面.基于老字号品牌复兴影响因素提出老字号复兴对策,即持续推进老字号品牌创新,通过产品升级丰富消费体验,利用现代科技助力传统技艺传承,深度挖掘老字号文化价值、重新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结.

    老字号品牌复兴传统文化产品创新扎根理论消费者

    城市群品牌体系评价与形象提升研究——以成渝双城经济圈为例

    刘进平丁迪卓佳明
    3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强其品牌形象塑造,将有助于打破行政区域划分的限制,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城市品牌符号的竞争,增强城市群的吸引力、传播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在借鉴相关成熟指标和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建构由经济发展、创新能力、宜居水平、文化影响和品牌传播力等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33个具体指标构成的城市群品牌评价体系,并对成渝双城经济圈内36个市(区县)进行测算.研究结论如下:城市经济越发达,其城市文化发展水平也越高,部分区县文化资源开发存在较大差距;除核心城市外,多数城市的品牌传播力指数较低,表明地方媒介的作用与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经济、创新、宜居和文化等四个方面,提出成渝双城经济圈城市群的整体品牌形象提升战略与整合传播策略.

    城市群城市品牌评价指标体系形象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对在线社交焦虑的影响研究——上行社会比较和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与调节

    陈晓光彭傲
    5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大学生群体在社交媒体使用过程中是否诱发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和认知情感理论,构建一个考察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在线社交焦虑关系的中介调节模型.在该模型中,引入上行社会比较作为中介变量,并将网络社会支持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对在线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β=0.589,p<0.01)对上行社会比较存在正向显著影响;上行社会比较(β=0.489,p<0.01)对大学生在线社交焦虑存在正向显著影响;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β=0.0.625,p<0.01)对在线社交焦虑存在正向显著影响;上行社会比较在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在线社交焦虑中部分起中介作用;网络社会支持在社交媒体使用与在线社交焦虑中起负向调节作用(β=-0.088<0,p<0.05).最后,基于研究发现,为消除大学生的在线社交焦虑,需要合理使用社交媒体,客观看待他人社交媒体呈现的内容;积极发挥网络社会支持作用,消解在线社交焦虑;加强信息审核,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大学生社交媒体社交焦虑网络社会支持上行社会比较

    新质生产力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

    陈君锋刘昆锋
    6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由此,更高素质的劳动者需求促使高校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需要推动高校变革科技创新路径,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追求以助推高校优化学科体系,是新质生产力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所在.新质生产力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然而从当前社会发展现实际遇来看,其引领效果欠佳,主要体现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有所欠缺,科研成果转化实效不足等.为提升新质生产力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强化创新创业为核心,引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完善体制机制为抓手,引领高校科技成果转换率提高和保障专业高效为龙头,引领高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三方面予以推动.

    新质生产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能力教育质量

    期刊信赖传播:内涵、过程和策略

    万东升
    7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赖传播是信任传播的进一步深化.现有研究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期刊信任和信赖的表象、程度、个体感受等,不断丰富发展了对其规律性认识.为充分发挥信赖在期刊高质量发展中的强大效能,加强对期刊信赖传播的内涵、过程和策略的综合考察,以持续推进期刊信任和信赖的相关研究.期刊信赖传播主要是指传播期刊的信任态度和文化理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期刊信赖关系和信赖利益.期刊信赖传播的发展过程包括自我表露、信赖认知、信赖印象、信赖态度、信赖感五个发展阶段,其体现了由信任发展到信赖的递进深入过程.期刊信赖传播的策略包括倾听的策略、说的策略、视觉的策略、反馈的策略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时代,信任和信赖仍是稀缺性资源,信赖传播有助于期刊在现有资源条件不足或先天条件处于劣势情况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信赖关系为纽带,采取更加简便易行、经济合理的办刊策略,促进期刊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提升.

    期刊信任信赖传播信赖关系信赖利益传播效果态度

    文化传承发展背景下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使命担当与发展策略

    王放兰
    90-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在知识创造、学术传播、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具有独特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呈现出数量增长快、质量不断提升、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等特点,但也面临着同质化、原创性不足、话语体系建构滞后等诸多挑战.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涵养家国情怀,把握学科前沿,引领学术创新,推动中外学术交流,提升国际话语权,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就具体措施而言,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应以打造精品内容为核心,注重发表原创性强、学术价值高、体现时代特色的优秀论文;创新传播方式,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构建新型传播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夯实期刊发展后劲.通过持之以恒地在重点领域发力,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定能在新时代彰显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文化传承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科建设话语体系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