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司法鉴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司法鉴定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司法鉴定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陈鹏生

双月刊

1671-2072

ZGSFJD2008@126.com

021-52353694

200063

上海市光复西路1347号

中国司法鉴定/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全面反映司法鉴定领域的制度建设和科学技术,涉及内容包括司法鉴定的制度改革和法制建设、管理、教育、司法鉴定技术领域的理论和科研成果等。随着司法鉴定专业的发展,为社会服务的鉴定面亦将不断延伸。如物证技术、毒物(毒品)、司法会计、建筑工程、古玩珠宝等,都可进行鉴定。本刊栏目设有制度改革、鉴定科学、学术沙龙、案例精选、人物专访、信息之窗、国外文页等,既有鉴定科学前治的理论,又有新鲜广泛的信息含量,还有生动可感的趣味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虚拟治理成本法在公益诉讼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研究——基于132个案例的实证分析

    郭超戈奕文吕俊岗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治理成本法是目前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一种较为常用的环境价值评估法,对于公益诉讼案件中环境损害责任认定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对2017-2022年(以裁判时间计)应用虚拟治理成本法的132个公益诉讼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案例的时间分布、地域分布、起诉主体、案件类型、污染类型、委托鉴定情况、鉴定评估费用等进行分析,系统总结虚拟治理成本法在公益诉讼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应用实践中存在适用范围分析不正确、单位治理成本取值不规范和环境功能系数取值错误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出台具体工作指引、发挥专家咨询意见重要作用、加强技术性证据审查、强化鉴定机构规范化管理等对策建议,对于优化完善该方法在公益诉讼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的应用以及推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虚拟治理成本法公益诉讼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司法鉴定问题研究——基于2017-2022年涉海裁判文书的分析

    王晴张晴郝永生杜凯...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现对全国2017-2022年期间的55份关于海洋环境污染裁判文书进行分析,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总结当前海洋环境污染司法鉴定类型及实施情况.这些海洋环境污染类案件主要涉及船舶污染、陆源污染物、海洋倾废、海洋开发等,占比分别为25.45%、30.91%、14.55%和29.09%.此类案件专业性强,涉及领域广,80%以上都涉及理化检验或损害鉴定评估类司法鉴定.通过对以上案件的司法鉴定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司法鉴定案例普遍存在检测指标明确、检测技术溯源性差、损害鉴定评估费用高、收费标准不统一等特点.为更好地支持海洋环境污染类案件的办理,司法鉴定工作应更多地关注新型污染物鉴定技术,创新污染物溯源方法,发挥专家意见作用,制定统一评估标准等.

    海洋环境污染裁判文书司法鉴定溯源评估

    非法开采矿山案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现状及案例实务研究

    张晴王晴吕俊岗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非法开采矿山在一些地区屡禁不止,给国家资源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损害,为追究非法开采矿山违法者的环境损害修复赔偿责任,环境公益诉讼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在技术层面往往需要依托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进行确认.通过系统梳理非法开采矿山案件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现状,发现当前存在鉴定评估方法不统一、结果差异大等问题.以三个典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例为例,剖析主要区别在于基本恢复的界定、期间损害的确定方法、生态环境损害费用的计算方面存在差异.建议从统一司法鉴定标准、完善监督管理、加强能力建设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环境损害鉴定,提升鉴定评估结果的公信力,保障办案标准统一,维护司法公正.

    非法开采矿山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环境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虚拟现实技术在法医临床学领域的潜在价值

    徐路遥刘聪刘子龙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感、交互性、构想性及高度集成性等特点,有助于法医学损伤精准测量与数字化模拟、视听觉等人体功能的智能化评估,可为法庭审判及损害赔偿提供更科学、更客观的证据.构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法医临床学实验技能培训教学平台、鉴定案例教学平台和鉴定能力标准化考核平台,可为法医临床学开展教学、检案及科研的革新提供全新视角.高度重视虚拟现实技术在法医临床学领域的意义并持续深入研究,将推动法医学损伤司法鉴定工作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

    法医临床学虚拟现实技术司法鉴定虚拟教学

    基于机器学习的法医微生物研究现状

    张立为王甜余代静张君...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其群落分布差异性为解决法医学相关问题提供了很多新的可能性.作为实现人工智能的主要方法之一,机器学习拥有强大的识别、处理和分析数据能力,为法医微生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通过介绍近年来在法医微生物研究中使用较多的无监督学习、监督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机器学习算法,并对其在个体识别、死亡时间推断、地理位置溯源等领域的探索性研究进行总结.此外,还系统剖析了机器学习算法在法医微生物研究中标准化流程、数据库建立和证据解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法医微生物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法医学微生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法医病理时间类问题解决策略

    李娜张书芮孙俊红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法医病理学领域,死亡时间、损伤时间、血痕遗留时间及血栓形成时间等时间类问题与案发时间及死因分析直接相关,在案件侦破、责任划分和定罪量刑等司法环节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发展,各行业对数据分析需求持续增加,以模拟人脑为代表的机器学习技术已经应用于医学研究的多个领域,为法医病理时间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通过对近年涌现出的一系列应用AI技术解决法医病理时间类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复杂鉴定问题研究提供帮助和激发新思考,为司法实践活动提供更为科学、客观的鉴定证据.

    法医病理学人工智能损伤时间死亡时间血痕遗留时间血栓形成时间

    股骨颈骨折影像人工智能快速诊断方法研究

    马文静刘凡赵亮刘华...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构建人体股骨颈骨折影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快速诊断方法,从而实现股骨颈骨折的自动化评估.方法 采集1 018例股骨颈骨折的病例作为研究样本,分为训练集(676例)、验证集(112例)和测试集(230例).应用训练集和验证集样本通过自动化影像预处理、骨折诊断模型构建和模型评估三个步骤进行股骨颈骨折评估模型构建,应用测试集对模型进行测试.结果 建立了1 018例股骨颈骨折样本数据库.建立的智能评估模型识别股骨颈骨折精准率达到78.7%.结论 该模型将为股骨颈骨折自动化评估软件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法医影像学股骨颈骨折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深度学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电子烟油中的替来他明和依托咪酯

    马俊闫昕张腾雷佳眉...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电子烟油中替来他明和依托咪酯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方法 样品经甲醇稀释,经过滤膜过滤后测定.以C18色谱柱(2.1 mm×100 mm,2 μm)为分离柱,以乙腈-0.1%(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同时对替来他明和依托咪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替来他明和依托咪酯分别在0.02~10.00 ng/mL、0.05~1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替来他明和依托咪酯的检出限分别为0.01、0.02 ng/mL,定量限分别为0.02、0.05 ng/mL,基质加标回收率为95.81%~102.05%.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方法重现性好,可应用于电子烟油中痕量替来他明和依托咪酯的定性、定量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替来他明依托咪酯电子烟油

    签名笔压特征的计算机辅助性量化分析研究

    李学灿李震孙一平王紫鑫...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签名鉴定中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并分析笔压特征,实现对纸笔签名和电子签名的关联检验.方法 开发了静态签名笔压特征分析系统,对纸笔签名的笔压进行可视化分析;开发了动态签名笔压特征分析系统,对电子签名的笔压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利用两种系统,鉴定人能够准确对黑色中性笔签名进行笔压可视化检验、对电子签名进行笔压量化检验以及对两类签名进行笔压特征关联检验,提升签名鉴定的正确率.结论 静态签名和动态签名笔压分析系统能够辅助实现签名笔压特征的分析与量化检验.

    文件检验签名鉴定笔压特征量化检验分析系统

    "法工交融"背景下司法鉴定专门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政法院校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发展为视角

    沈臻懿杜志淳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法鉴定等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专门人才的培养和支撑.司法部《法医类 物证类 声像资料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细则》将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列入司法鉴定准入的相关专业,为政法院校前述专业的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优化注入了新的活力.鉴于司法鉴定兼具法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的交叉属性,其在成为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职业导航新增长点的同时,需要处理好前述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法""工"交叉融合,探寻契合司法鉴定行业所需的"法工交融"专门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

    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司法鉴定人才培养法工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