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

刘迎秋

双月刊

2097-1125

010-64722354 64753231-2523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1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刊物。以刊登学术论文为主,结合介绍该院教学和科研的进展情况与经验等。除发表导师、教师的指导性文章外,主要为研究生提供发表科研成果的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学生志愿服务场域及其育人功能

    张网成
    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个案研究方法,描述和分析了 A志愿者协会的行动策略、场域特征及其育人功能.组织管理层年度更替、志愿者届际更替且大一新生志愿者提供一线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场域的主要行动策略.通过采取这些行动策略,大学生志愿服务场域选择性地满足了捐赠场域与受赠场域、社会实践场域与学业场域、国家场域与内部治理单位等相关场域的"回应要求",但也导致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场域的育人功能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分离发展格局:在数量上,最大限度地吸纳了大一新生当志愿者和尽可能多地为高年级志愿者提供管理岗位;在质量上,背离了"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和"以志愿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掏空了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潜力,压缩了志愿者的成长空间.改变这种局面的关键在于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主体性,使其成为有独特使命和相应执行力的功能性组织.

    大学生志愿服务策略行动场域年度权力更替志愿者届际更替育人功能

    国内网络意识形态研究的学术图景、热点演进及未来展望: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分析

    洪晓楠翟思羽
    2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CiteSpace对1999-2023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CSSCI(含扩展版)和北大核心期刊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包括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热点及聚类、关键词时序演进、关键词突现等方面的知识图谱.根据图谱呈现情况,总结了国内网络意识形态的研究现状,梳理了国内网络意识形态研究发展的"三阶段",提炼了国内网络意识形态研究热点的"四主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网络意识形态研究的不足之处,展望其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科研工作者提供行之有效的研究建议,推动国内网络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工作与实践研究工作"双提升".

    网络意识形态科学知识图谱热点演进风险挑战意识形态安全

    环境约束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

    李广子张孝枫张翼
    4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5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新时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重要法律.本文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实施作为自然实验,考察了环境约束对重污染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A股上市企业中,与非重污染企业相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后重污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多下降2.2个百分点,说明增强环境约束对重污染企业债务融资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企业为民营企业、过度负债水平较高、不具有良好政企关系、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或市场化程度较高时,增强环境约束对重污染企业债务融资的抑制作用会更强;机制分析表明,环境约束的增强主要通过下调目标资本结构、降低企业债务融资能力、减少债务资金供给的途径影响重污染企业债务融资.本文从企业债务融资的角度验证了环境保护政策产生的溢出效应.

    环境约束债务融资风险融资能力重污染企业

    论阶层犯罪论体系对控辩对抗关系的影响

    邓超
    7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构的变化会促进理论功能的变化.第一,阶层犯罪论体系通过层层递进的逻辑对符合刑法规定的要素进行识别和应用,同时将在犯罪认定过程中的肯定条件和否定条件纳入同一体系进行判断,充分实现了两种方向的事实量定,优化了控辩对抗的内在逻辑.第二,阶层犯罪论体系优化了控辩对抗的证明路径,实现了证明对象的有序排列,也促进了证据提出责任和证据说服责任的分层.第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体系性和逻辑性增加了控辩对抗的可预测性,通过违法阻却事由和责任阻却事由等消极构成要件的"显性化"强化了辩方权利,也使控辩对抗由集中式、整合式的对抗转变为分层次、有目的的对抗,优化了控辩对抗的运行模式.

    阶层犯罪论体系控辩对抗内在逻辑证明路径运行模式

    "有诗为证"与"正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韵文话头的体制功能及其演变

    叶楚炎
    85-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宋元讲史话本和话本小说中,引入韵文叙述的话头与说话伎艺分回演述的体制性特征有密切的关联.由于小说作者要对分回部分的叙述进行打磨,故而引入韵文的话头也会被删改,"两个话头+一首韵文"、"一个话头+两首韵文"以及无话头引入的韵文等较为特殊的韵文叙述方式纷纷出现在文本中.与此同时,这些话头在文本化小说中承担的体制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对这些话头的考察可以在"套语"的笼统印象之下细致辨析其不同阶段的体制功能以及成因,并充分发掘在话头中蕴含的研究价值.

    话头通俗小说分回体制功能

    装病与佯狂:基于小说知识学视域的考察

    井玉贵
    106-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装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其动机与手段均堪称复杂多样.在古代载籍中政治人物装病的情形相当多,其出人意表处与政治斗争之诡谲密切相关.一般而言,装病能否成功受制于性别、年龄、身份、有无基础病等因素,而作为装病特殊形式的佯狂则较少受到这些因素的牵制,却需付出更多的人格代价.透视佯狂行为的本质,须溯源于传统文化中的"人禽之辨".本文对装病现象的分析显示,身子不快是在恋情故事中女子装病的常见形式,盖因世人默认青春期女子有身子不快的权利,一般情况下不会刻意追究其真实性,这便为装病留下了必要的存在空间.装病内在地蕴含着败露的可能,这便为叙事作品的戏剧化书写提供了优质资源.小说知识学是关于获取知识、活用知识的开放性理论,基于该理论视域,在装病与佯狂书写中蕴含的丰富叙事学价值有待深入发掘.

    装病佯狂小说知识学戏剧化书写

    "蓝玉案"性质新论

    秦博
    126-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果不再完全拘泥于传统上判辨冤案或实案的研究范畴,而从分析历史细节入手进一步考察"蓝玉案"的缘起与发展过程,就可以发现"蓝玉案"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突然性.此案直接由蓝玉南征月鲁帖木儿之役引发,是朱元璋针对特定事态不断威逼试探蓝玉而导致的结果,其背后反映了朱元璋与蓝玉君臣之间隐秘的博弈,只不过朱元璋在博弈中一直掌握绝对的主动权,蓝玉必然落败.再结合其他客观史料剖析,可知《逆臣录》关于蓝玉遍结景川侯曹震、普定侯陈桓等同侪勋臣谋反的说法存在很大疑点,颇不可信,反而当时驻扎在山西塞上的部分年轻嗣爵勋臣更有可能是蓝玉在勋贵群体中的主要款通对象.

    蓝玉案朱元璋《逆臣录》

    士绅、僧人与平民的三种金鸡桥叙述——明前期泉州社会的"变"与"不变"

    杨园章
    14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存成化年间由泉州士绅和僧人撰写的两种金鸡桥重修碑记,以及天顺年间晋江下游平民的金鸡水利计划文本,是理解明前期泉州社会的重要线索.朱鉴等士绅推重辉煌的宋元历史记忆,定浩等僧人凸显僧人参与公共事务的传统,王廷慎的计划则反映出晋江平原村落居民由从事海上贸易到经营农田水利的生计转型.我们从中固然看到了泉州"逝去的繁荣",但亦可见当地人在新的历史阶段的生存策略与生存空间,以及旧有传统仍然具有一定生命力的基本事实.经由金鸡桥,我们不仅能往来于晋江西岸,还可对明前期泉州社会的"变"与"不变"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

    明代泉州金鸡桥区域社会史

    Abstracts

    160-164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大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网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