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孙欣

双月刊

1005-1678

shyw1976@hotmail.com

025-58588537

210031

南京市浦口区浦东北路9号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南京生化制药研究所、中国生药工业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性刊物。主要刊登生化和生物技术药物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生化和生物药物的毒理、药理、药分和药动学:生化和生物药物的临床研究;生化和生物药物制剂的研制、药物稳定性的研究及对药物性能、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的评价;生化和生物药物的专题论述。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生化技术、生物技术、分离和纯化技术、药理、毒理、药动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及新药研究开发的高、中级科技工作者及临床医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7β-雌二醇治疗围绝经期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对钙离子库受体IP3/Ryn 2基因表达的影响

    童玲危先江林春香
    145-146,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17β-雌二醇治疗围绝经期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diopath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IVA)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钙离子库受体IP3/Ryn 2基因表达的影响,推断2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围绝经期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32例,同时选择32例同龄的围绝经期正常女性作为正常对照组.围绝经期IVA患者连续口服17β-雌二醇2个月.观察围绝经期IVA患者应用17β-雌二醇前后心律失常计数变化情况;检测围绝经期IVA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对照者外周血钙离子库受体IP3和Ryn 2基因表达.结果 围绝经期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17β-雌二醇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与治疗前比较,经17β-雌二醇治疗后IP3基因表达明显下降(P<0.05),且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17β-雌二醇对Ryn 2受体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17β-雌二醇抑制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钙离子库受体IP3基因表达相关.

    17β-雌二醇围绝经期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P3基因Ryn2基因

    17β-estradiol配伍DRSP对绝经综合征患者血清FSH及E2调控作用

    吴红莲黄志华王小尚
    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17β-estradiol配伍DRSP治疗绝经综合征患者血清FSH及E2调控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绝经综合征的女性患者共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17β组(30例,单独使用17β-estradiol治疗)、DRSP组(30例,单独使用DRSP治疗)、联合组(30例,17β-estradiol结合DRSP治疗).使用Kupperman的绝经综合征的评测法,对患者的身体症状量化,治疗后对患者进行比较分析,观察3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情况,患者在治疗前进行的检查项目包含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空腹时血糖含量、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E2、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心电图、腔内的多普勒超声、乳腺的彩超、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等,治疗前按照Kupperman评测表评价一次,在每个疗程结束后再测量一次,并在此进行上述的各项检查.结果 联合组患者在治疗后,除了皮肤上的蚁走感和治疗前没有差异以外,其他的症状的积分差异均都统计学的意义,其中性交痛、头痛、身体感觉异常、容易激动、心悸、关节痛、疲乏、失眠和潮热的症状评分差异显著(P<0.01),DRSP组患者在治疗后,性交痛、抑郁和失眠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症状均无明显改善;17β组患者在治疗后,头痛、关节疼痛和失眠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症状均无明显改善;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0.0%,DRSP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17β组的总有效率为70.0%,联合组与另外量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后联合组患者在血TC、E2和FSH对比中差异显著(P<0.05),DRSP组患者FSH在治疗前后有差异,其他均无差异,17β组患者E2在治疗前后有差异,其他均无差异.结论 17β-estradiol配伍DRSP治疗绝经综合征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体内血清FSH及E2调控作用显著.

    17β-雌二醇DRSP17β-estradiol配伍DRSP绝经综合征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牙龈炎患者的效果及对牙龈沟出血指数的影响

    吴伟潘凌峰陈龙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牙龈炎患者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治疗的效果及对其牙龈沟出血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68例牙龈炎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进行牙周基础联合rb-bFGF治疗.对比2组治疗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牙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的变化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06%)与对照组(70.59%)相比优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观察组患者SBI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牙周脓肿、口臭及牙齿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8.82%)明显少于对照组(3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龈炎患者采用rb-bFGF治疗后,牙痛、牙龈肿胀等不适症状基本消失,牙齿正常功能得以恢复,牙龈沟出血情况改善显著,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

    牙龈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牙周基础治疗牙龈沟出血指数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盘及黄斑部视网膜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蔡锋曾志红徐冬梅刘少琴...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的效果及对视盘及黄斑部视网膜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6例(140眼)D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激肽原酶组和常规组各43例,2组均采用基础性疗法,胰激肽原酶组同时加用胰激肽原酶治疗,对比2组最佳矫正视力、临床效果及视盘及黄斑部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治疗后,胰激肽原酶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值大于常规组(P<0.05),胰激肽原酶组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小于常规组(P<0.05),胰激肽原酶组视盘大血管及黄斑部视网膜的血流量、血流速度测定值均大于常规组,胰激肽原酶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DR患者有利于改善视盘及黄斑部视网膜血流参数、提升患者视力、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胰激肽原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盘黄斑部视网膜血流动力学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比较

    陈健龙于沛涛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3例给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14例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53.8%(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降低,TC、TG、LDL-C水平均降低,HDL-C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较低,TC、TG、LDL-C水平较低,HDL-C水平较高(P<0.05).结论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效果显著,能降低患者NIHSS评分,改善血脂水平.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

    美托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郑霄胡晓晟
    16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美托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对症支持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降压药物贝那普利对患者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进行联合治疗.治疗后,对疗效进行评估.并在治疗前后,记录分析2组患者的心脏结构变化状况,并对血压、心功能状况.结果 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8.33%,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χ2=4.1830,P=0.0408).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血压、心脏结构及6min步行距离均明显改善(P<0.05);联合组患者的血压、心脏结构及6min步行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1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64,P=0.3782).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降压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心脏结构及功能.

    高血压心力衰竭老年美托洛尔心脏结构心功能疗效

    阿仑膦酸钠联合营养运动干预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高静毛春英章建霞金辉...
    163-164,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阿仑膦酸钠联合营养运动干预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88例在门诊进行药物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给予阿仑膦酸钠和维生素D制剂,同时联合营养运动干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分别测定腰部和骨股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水平.结果 药物治疗同时联合营养运动干预12个月后腰部和股骨颈BMD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LA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营养运动干预能更好地提高药物疗效和骨密度水平.

    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阿仑膦酸钠营养运动干预

    替吉奥结合规范化辅助治疗在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林文雪赵挺胡晓清王昭君...
    16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替吉奥药物化疗结合规范化辅助治疗在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温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分为3组,未规范化辅助治疗组18例,规范化辅助治疗组15例以及替吉奥药物结合规范化辅助治疗组27例.记录并比较3组3年内的存活率,统计各组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根据治疗时长进行分组,使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FOLFOX方案)的治疗方案,分析并记录各组的OS和DFS.对未接受辅助治疗组的患者进行随访检查.再记录并比较分析各组的OS以及DFS.结果 替吉奥药物结合规范化辅助治疗组的DFS及OS均显著高于另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用FOLFOX方案治疗Ⅲ组患者的DFS及OS均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3组患者的随访结果中,替吉奥药物结合规范化辅助治疗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和死亡率均低于规范化辅助治疗组和未规范化辅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结合规范化的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存活率和无病生存率;建议医师使用化疗药物结合规范化的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率.

    结直肠癌替吉奥规范化辅助治疗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放射对额面部瘢痕疙瘩患者的治疗效果

    曾海峰冀宇严晟
    169-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放射治疗额面部瘢痕疙瘩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额面部瘢痕疙瘩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放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复发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0%,改善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月观察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相同时间点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2/30),对照组为23.33%(7/3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皮肤凹陷、色素沉着、切口延迟愈合及毛细血管扩张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放射对额面部瘢痕疙瘩患者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提高改善率,减少患者疼痛和并发症发生.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放射治疗额面部瘢痕疙瘩

    联合应用甘露醇、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致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吕超秦龙黄胜明
    172-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甘露醇、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致脑水肿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出血脑水肿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组,各46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甘露醇(125mL/次,1次/8h)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20mg/次,1次/天)辅助甘露醇治疗,治疗10d为一疗程,测定血清学指标,记录神经功能变化状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1.74%低于研究组的91.30%(P<0.05);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颅内压、血肿、水肿较低,尿量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较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on protein,Hs-CRP)、IL-6及IL-8水平较低,Na+-K+-ATP酶较高,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和MMP-9较低(P<0.05).结论 联合应用甘露醇、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致脑水肿后神经功能疗效确切,提高神经功能.

    甘露醇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脑出血脑水肿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