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陈海波,胡学强

双月刊

1006-2963

zgsm@263.net

010-64012981转8110

100010

北京东城区大佛寺东街6号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immunology and Neur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惟一与神经免疫学相关的神经病学杂志。此杂志由卫生部主管,卫生部北京医院,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会主办,已在国内外发刊,现已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辟有与神经免疫学相关疾病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专题报道,各种围绕神经病学诊疗问题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的论著、综述、病例报告、摘要、简报等栏目。兼顾了普及与提高。既报道与神经免疫学相关的内容,也包括一般神经病方面内容。适合于广大医务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范咏言马建军杨大伟李晓欢...
    33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P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原发性PD患者81例,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HbA1c≥6.5%或既往确诊为糖尿病,n=38)和对照组(HbA1c<6.5%,n=43).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 Ⅲ)评价运动症状,根据Hoehn-Yahr(H-Y)分期评价疾病严重程度,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价患者认知功能.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PD患者MoCA评分与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P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间年龄、起病年龄、高血压和冠心病比例、UPDRS Ⅲ评分、MoC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MoCA评分与受教育年限呈正相关(rs=0.345,P=0.002),与年龄、起病年龄、HbA1c 水平呈负相关(rs=-0.330,P=0.003;rs=-0.332,P=0.002;rs=-0.399,P=0.000).HbA1c水平在认知功能障碍组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Z=-2.828,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是P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61,95%CI:1.248~4.465;P=0.008).结论 PD患者HbA1c水平越高,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HbA1c是P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帕金森病糖化血红蛋白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分析危险因素

    多系统萎缩合并尿潴留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徐萱张新宁张凯歌王丽晔...
    338-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患者并发尿潴留的临床特征以及发生尿潴留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就诊的MSA患者100例,根据膀胱残余尿量将患者分为无尿潴留组(残余尿量<100 mL)和尿潴留组(残余尿量≥100 mL),分析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既往病史、病程、临床分型、临床诊断等级、直立性低血压、卧位高血压、性功能障碍以及相关量表评分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MSA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危险因素.结果 MSA患者发生尿潴留47例(47.0%).与无尿潴留组比较,尿潴留组很可能的MSA患者占比更高(P<0.05),统一MSA评分量表(UMSARS)-Ⅰ、日间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评分均更高(均P<0.05).急迫性尿失禁是MSA患者发生尿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95,P=0.010).结论 MSA患者发生尿潴留较为普遍,其中急迫性尿失禁是MSA伴发尿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

    多系统萎缩尿潴留临床特征危险因素

    Orai1过表达激活Calcineurin/TFEB通路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自噬及细胞活性的影响

    侯萌王昭君张皓洁樊泽新...
    343-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调节分子1(calcium release-activated calcium modulator 1,Orai1)蛋白过表达激活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转录因子EB(transcription factor EB,TFEB)通路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细胞模型自噬水平与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SH-SY5Y细胞给予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处理建立PD细胞模型,并分为对照组、MPP+组、MPP++oe-NC 组、MPP++oe-Orai1 组与 MPP++oe-Orai1+FK506(CaN 抑制剂)组.采用 CCK-8 检测各组SH-SY5Y细胞的存活率;采用细胞可渗透钙离子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细胞胞内钙离子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CaN含量;采用RT-qPCR检测各组细胞Orai1、微管关联蛋白1A/1B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P62 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Orai1、基质相互作用分子 1(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 1,STIM1)、CaN、TFEB、LC3 Ⅱ/LC3 Ⅰ、P62 以及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与MPP++oe-NC组比较,MPP++oe-Orai1组胞内钙离子水平、LC3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或P<0.05),LC3 Ⅱ/LC3 Ⅰ蛋白比值增高(P<0.05),P62蛋白表达水平减少(P<0.01),而CaN抑制剂FK506干预可抑制Orai1过表达对细胞LC3 mRNA表达水平、LC3Ⅱ/LC3 Ⅰ蛋白比值及P6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P<0.01或P<0.05)o(2)与MPP++oe-NC组比较,MPP++oe-Orai1组细胞CaN表达水平增加,TFEB核移位增加(均P<0.05),而MPP++oe-Orai1+FK506组细胞TFEB核移位较 MPP++oe-Orai1 组减少(P<0.01).(3)与 MPP++oe-NC 组比较,MPP++oe-Orai1 组细胞 TH 表达水平和细胞活性增加(均P<0.01),而MPP++oe-Orai1+FK506组细胞TH表达水平和细胞活性较MPP++oe-Orai1组降低(均P<0.01).结论 Orai1蛋白过表达可增强PD模型细胞自噬水平与细胞活性,其机制与Orai1蛋白过表达激活CaN/TFEB通路有关.

    Orai1Calcineurin/TFEB自噬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

    腺苷预处理抑制内质网应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薛倩倩李国栋栗延伟谭军...
    352-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腺苷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标志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腺苷对CIRI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50~280 g,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大鼠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模型组和腺苷预处理(adenosine pretreatment)组,每组各12只.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腺苷预处理组于制模前3 d按体重1.5 mg/kg腹腔注射腺苷注射液2 mL,1次/d,连续3 d.栓塞2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NSS).再灌注24 h后处死大鼠,断头取脑,采用TTC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GRP78和CHOP mRNA表达,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脑组织TNF-α、IL-6、IL-1β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I/R模型组大鼠NSS,脑组织GRP78 mRNA、CHOP mRNA、TNF-α、IL-6、IL-1β、IκB 蛋白、p65 蛋白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高(P<0.01 或 P<0.05);腺苷预处理组大鼠脑梗死体积、NSS较I/R模型组低(P<0.05),脑组织GRP78 mRNA、CHOP mRNA、TNF-α、IL-6、IL-1β、IκB蛋白、p65蛋白表达水平较I/R模型组低(P<0.01或P<0.05).结论 腺苷预处理可减轻I/R导致的神经细胞继发性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腺苷抑制ERS有关.

    脑梗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腺苷内质网应激炎症核因子κB

    抗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抗体相关性脑炎1例并文献复习

    桂梦翠林婧葛慧珍卜碧涛...
    358-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抗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1)抗体相关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一例抗mGluR1抗体相关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报道的34例抗mGluR1抗体相关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为38岁男性,主要表现为头晕、共济失调2个月余,脑脊液蛋白、IgG指数轻度增高,头颅MRI平扫+增强检查结果正常,血清及脑脊液mGluR1-IgG滴度均为1∶100,诊断为抗mGluR1抗体相关脑炎,患者经过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利妥昔单抗等治疗后明显好转.35例抗mGluR1抗体相关脑炎患者年龄(48.3±20.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小脑共济失调(33例)、认知功能下降(11例).8例(22.9%)患者合并有肿瘤性疾病,所有患者血清或/和脑脊液mGluR1抗体阳性.头颅MRI主要表现为小脑半球或蚓部、小脑幕异常.85.7%(30/35)的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其中11例患者使用2种免疫治疗,11例使用3种及以上的免疫治疗.随访结果显示,21例(60.0%)患者好转,4例(11.4%)患者好转后复发,7例(20.0%)患者病情稳定,2例(5.7%)患者无明显变化,1例(2.9%)患者死亡.结论 抗mGluR1抗体相关脑炎主要表现为小脑共济失调,血清或脑脊液抗mGluR1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大多数患者经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或血浆置换或免疫抑制剂或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好转,少部分患者有复发且预后差.

    受体,亲代谢性谷氨酸盐抗mGluR1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共济失调临床特征预后

    儿童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抗体相关脑炎4例临床分析

    方子冰亓芳张洪伟刘勇...
    364-36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 2,Caspr2)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点、诊疗过程及预后情况,以期提高儿科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患儿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的特征并进行随访.结果 男女患儿各2例,年龄为1.3~7.0岁.4例均呈亚急性发病,首发症状表现为发热、惊厥发作4例,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2例、头痛1例、精神行为异常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3例,言语障碍、运动障碍各2例,睡眠增多、反复头痛各1例.4例患儿头颅MRI检查和脑电图检查结果均存在异常.3例脑脊液Caspr2抗体阳性,4例血清Caspr2抗体阳性(其中1例复发时呈阳性).3例行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1例行支持治疗,出院时病情均好转.出院后18~28个月进行随访,1例出现复发,4例改良Rankin评分0~2分.结论 儿童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表现为意识障碍、发热、精神行为异常、睡眠障碍、癫痫、运动障碍、自主神经症状等.患儿对免疫治疗有较好的反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患儿预后良好.

    自身免疫性脑炎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抗体儿童临床特点

    重症肌无力患者复发或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李君莲李海燕霍发荣吴倩...
    370-375,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复发或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1-1-2022-4-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神经内科98例首次确诊M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1年后随访时的病情变化将患者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复发或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的列线图,同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估该模型对MG患者复发或疗效不佳的预测价值.结果 98例MG患者中缓解组61例,未缓解组37例.与缓解组相比,未缓解组MG患者的病程更长、美国MG基金会分型及血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更高(均P<0.05),不规律服药、有感染诱因、累及四肢躯干、累及呼吸肌者比例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程长[OR=1.082,95%CI:1.011~1.157;P=0.022]、不规律服药[OR=4.778,95%CI:1.539~14.833;P=0.007]、有感染诱因[CR=9.217,95%CI:2.856~29.740;P<0.001]、累及四肢躯干[OR=3.298,95%CI:1.093~9.950;P=0.034]为MG患者复发或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经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估显示,根据上述4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及校准度.结论 病程长、累及四肢躯干、不规律服药、感染易导致MG患者病情反复或疗效不佳,由上述危险因素所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评估MG患者复发或预后不佳的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重症肌无力复发预后危险因素预测模型ROC曲线

    缺血性脑卒中神经血管单元研究热点与趋势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但存燕戎梦玮夏天晴丁智斌...
    376-382,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全球视野下缺血性脑卒中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的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3-1-1-2023-6-30 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有关缺血性脑卒中NVU的研究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发文趋势、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共现、发文期刊等角度对收集的文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采用VOSviewer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采用Citespace软件生成爆发词图谱.结果 共纳入716篇文献,发表在267种期刊中,共涉及41个国家、801家研究机构、3 271名作者.近年来,该研究领域发文趋势不断上升,高被引文章显示引用前10的文献研究内容主要聚焦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神经炎症、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方面.涉及3 340个关键词,其中有67个关键词至少出现了20次,结合2017-2023年爆发词分析显示,其中"细胞凋亡""血脑屏障""中医药""信号通路""胶质细胞"等关键信息在此阶段受到广泛关注.结论 有关缺血性脑卒中NVU研究逐渐引起学者关注,神经元可以接受NVU其他组分的信号调节,通过靶向NVU、保护血脑屏障完整性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后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这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可能性;此外探索针对NVU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生物标志物或许能为缺血性脑卒中疾病鉴定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

    缺血性脑卒中神经血管单元WOS数据库VOSviewer文献计量学可视化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风险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吴倩司玉坤李君莲李海燕...
    383-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分析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myasthenic cri-sis,MC)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1月收录的探讨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发生MC相关因素的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提取数据,用RevMan 5.3进行质量评价及meta分析,用Stata 14进行风险偏倚定量分析.结果 共30项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纳入Meta分析,总样本为5 550例.Meta分析结果示:疾病严重程度(OR=6.59,95%CI:4.33~10.01)、经胸骨胸腺切除术式(OR=4.44,95%CI:2.38~8.28)、术中出血量较大(OR=15.52,95%CI:4.64~51.90)、术前延髓肌受累(OR=3.79,95%CI:2.54~5.67)、术前MC 史(OR=3.99,95%CI:3.04~5.24)、术后肺部感染(OR=3.34,95%CI:2.08~5.35)、胸腺瘤(OR=2.98,95%CI:1.77~5.01)是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发生MC的危险因素.结论 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发生MC的危险因素较多,术前疾病严重程度较重、累及延髓肌或有MC史、合并胸腺瘤、术式为经胸骨胸腺切除术、术中出血量较大、术后肺部感染是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M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肌无力危象Meta分析

    手法复位与机械复位治疗不同年龄段BPPV患者疗效差异的随机对照研究

    茆月兰张弘田庆森徐大飞...
    389-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与机械复位治疗不同年龄段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天长天康医院神经内科眩晕中心就诊的BPPV患者2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机械复位组(机械组)和手法复位组(手法组),每组130例.根据WHO年龄分层标准,将两组患者进一步划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两组间的疗效,主要疗效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治愈所需要的治疗次数和治疗3 d、7 d、14 d内的治愈率,次要疗效指标为治疗90d、180d内的复发率.结果 剔除无法完成复位治疗的患者后,机械组108例、手法组120例纳入分析.机械组108例中中青年患者50例(46.3%),老年患者58例(53.7%);手法组120例患者中中青年患者57例(47.5%),老年患者63例(52.5%).机械组患者治疗次数显著低于手法组患者(P<0.05),且机械组老年患者治疗次数显著少于手法组老年患者[(2.93±1.42)次比(4.13±2.18)次,t=-3.529,P<0.001].在治疗3 d、7 d和14 d内,机械组治愈率均高于手法组(P<0.05),且在治疗3 d内,机械组老年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手法组老年患者(48.27%比28.57%,x2=4.976,P=0.026),在治疗14 d内,机械组老年患者的治愈率高于手法组老年患者(100%比90.47%,x2=5.812,P=0.028).两组治疗90 d内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0 d内机械组复发率低于手法组(17.59%比30.00%,x2=4.781,P<0.05),且机械组老年患者复发率低于手法组老年患者(18.96%比38.09%,x2=5.375,P=0.027).结论 机械复位治疗BPPV相比手法复位具有更高的治愈率和更低的复发率,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更加明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机械复位手法复位老年人治愈率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