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新通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新通信
中国新通信

晋岚

半月刊

1673-4866

telenews@126.com

010-62378496 51666284

100029

北京市朝阳去北土城西路16号友城大厦231室

中国新通信/Journal China New Telecommunications
查看更多>>《中国新通信》杂志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电子工业出版社主办,《中国新通信》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信息通信技术专业期刊,原《中国数据通信》(月刊)自1999年创刊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关心和支持,2005年被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优秀期刊,于2006年1月改名为《中国新通信》(半月刊)。办刊宗旨:以飞速发展的新信息通信技术为主线,结合信息通信市场、业务和技术,报道中国信息通信的建设成就与发展趋势,交流实用技术和经验,普及新技术新业务知识及使用知识,全面跟踪和报道新信息通信的最新态势。读者对象:从事信息通信工作的技术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市场与业务的开发人员,有关专业的院校师生和科研开放人员。本刊特点:具有权威性、实用性、技术性。覆盖范围:电信、电子、广电、交通、铁路、石油、电力、矿业、教育、金融和部 队、政府机关等相关信息通信部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OBE理念的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林婧华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的重要课程。本文结合OBE理念,分析了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具体介绍了目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了联动线上线下、协调课内课外、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实践策略,以期提升开放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

    OBE理念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

    "互联网+"视域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蒋帅捷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通信技术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适应这一变化,本文从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出发,分析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优势,并提出优化课程体系、培养软技能、加强校企合作、完善评价体系等切实可行的策略建议,以期为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互联网+"通信工程人才培养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多方位虚实融合教改探索

    赵颖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是电子通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概念抽象、公式较多、对数学知识的依赖性强,是本科教学中公认的、难度较大的课程之一。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积极性,本研究提出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本课程与先修课程相结合、虚拟仿真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虚实融合的教学方式。

    电磁场与电磁波多方位虚实融合教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艺术类计算机通识教育选修课"123教学模式"——以"AI平面设计"课程为例

    张桂英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高校计算机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内蒙古艺术学院尝试在计算机通识教育选修课"AI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实行教学改革。该课程应用"123教学模式",即通过"1个关键""2个设计""3个跟进"的教学流程开展教学。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坚定学生学习自信、培养学生好学乐学精神等方面,实施路径有效、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有助于提升高校通识教育教育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教学模式选修课通识教育计算机

    助力医学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杨春哲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培养适用于医学领域的应用型人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新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探索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以提高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水平。

    信息技术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

    基于"赛教融合"的高职院校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研究

    李丽娜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其中教材建设是关键环节之一。本文探讨基于"赛教融合"的高职院校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以期为高职院校教材建设提供参考。

    产教融合"赛教融合"高职院校信息化活页式教材

    基于OBE理念的信息化教学研究——以"医学生物学"为例

    谢莎杨念梅雪夏金蝉...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生物学"是医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及遗传病发病机制,是沟通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一门专业课程。本文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为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夯实基础。

    医学生物学实验信息化OBE

    数字化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纪清博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其应用日益显现出其变革性价值。因此,本文首先概述了数字化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如技术成熟度不足导致的教学效果不佳、新技术接受程度差异、教学资源投入不足以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针对此问题,文章提出了创新教学模式、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搭建交流平台以及强化数据分析等策略,旨在优化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为数字化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教学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数字化技术数字化建筑工程

    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指导路径研究

    程铖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就业环境的快速变化,应用型本科高校尚未就业的大学生仍然存在职业规划缺失、网络资源不均等、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亟须对其实施职业引导与就业支持。因此,本文从网络环境中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入手,探索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起到一定的战略支撑和指导作用。

    互联网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基于RSTD的5G定位精度分析

    胡龙星王题牛铁叶海纳...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3GPP和产业界的推动下,5G定位服务的各种标准不断迭代更新,5G定位能力迈向了新阶段。目前,国内外基于RSTD的5G定位精度并未得到充分的分析和验证。本文详细分析了5G下行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PRS)的物理结构,并对其重要参数进行了阐释。对RSTD的PRS信号处理和定位过程进行了深入讨论,随后推导了PRS信号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的克拉美罗下界(Cramér–Rao lower bound,CRLB),据此得到参考信号时间差(Reference Signal Time Difference,RSTD)的定位精度极限。本文仿真了不同PRS参数下的RSTD定位误差,仿真结果显示:增加信噪比、用于定位的带宽资源、子载波间隔,减少梳齿尺寸,能够提高定位性能,这和CRLB公式的趋势一致。最终通过实验分析提出了提高5G定位精度的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定位定位参考信号到达时间参考信号时间差克拉美罗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