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塑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塑料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北京工商大学
中国塑料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北京工商大学

杨惠娣

月刊

1001-9278

010-68987902 68905541

100037

北京阜成路11号

中国塑料/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是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全国性(中央级)科学技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主办。《中国塑料》以推动塑料工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为己任,准确报道国内外塑料工业的发展趋势,及时反映塑料工业的发展动态,注重创造性、新颖性、实践性、可靠性;以学术水平高、内容丰富为特色,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围绕塑料工业发展这一主题,兼顾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成为在行业中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硅橡胶/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应变感知性能研究

    万帮伟杨洋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开炼法制备出甲基乙烯基硅橡胶(VMQ)/多壁碳纳米管(MWCNT)复合材料,研究MWCNT含量对复合材料分散性能、导电性能及电阻-应变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MWCNT能够均匀分散在VMQ中,形成三维隧穿导电网络,使复合材料具备较低的渗流阈值(2。51%,质量分数,下同),较大的传感范围(>200%)及高灵敏度(GF>2 546。16),在多次循环过程中具有稳定的电阻响应信号,特别是在4 000次循环中展现出优异的电阻信号稳定性,同时没有出现肩峰现象。通过隧道效应理论模型分析,解释了电阻-应变响应机理,明确复合材料具有对大变形隔震支座进行实时应变监测的潜力。

    多壁碳纳米管硅橡胶电阻-应变响应结构健康监测智能传感材料

    树枝状聚合物对聚乳酸熔体微分电纺纤维膜的增韧改性研究

    谭晶王智王朔付宏岩...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树枝状聚合物CYD-T151为增塑剂,通过熔融共混方式对聚乳酸(PLA)进行改性,探究了CYD-T151含量、纺丝温度和纺丝电压对熔体微分电纺PLA及PLA/CYD-T151纤维平均直径、直径分布和纤维膜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树枝状聚合物CYD-T151的加入可有效提高PLA的熔体流动性,降低纤维细度,当CYD-T151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1。25%、纺丝温度为240℃、纺丝电压为55 kV时,熔体电纺纤维的纤维平均直径为1。360 μm,较纯PLA减小了49。72%;树枝状聚合物CYD-T151作为增塑剂,可有效提高PLA熔体电纺纤维膜的韧性,当CYD-T151含量为1。25%,纺丝温度为240℃,纺丝电压为55 kV时,PLA/CYD-T151纤维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1。50 MPa和92。33%,较纯PLA提高了4。07%和13。99%。

    树枝状聚合物熔体微分电纺聚乳酸纤维膜纤维直径拉伸力学性能

    北京工商大学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剂工程实验室

    13页

    TEOS改性和长秸秆纤维取向对PP/SF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阮芳涛吴浩朱金伟苏永生...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正硅酸乙酯(TEOS)和氨水制备溶液凝胶后对秸秆纤维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前后秸秆纤维(SF)化学成分、表面形貌和疏水性的变化。通过热压法制备了长秸秆纤维增强聚丙烯(PP/SF)复合材料,对比了溶液凝胶改性前后的长秸秆纤维制备的PP/SF复合材料力学强度变化。设计制备了秸秆排列取向分别为0 °,15 °,30 °,45 °,90 ° 5种不同的PP/SF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取向角度对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TEOS溶液凝胶法处理后的秸秆的表面沉积的SiO2微粒有助于提高秸秆纤维表面的疏水性和粗糙度,从而提升SF和PP之间的浸润性和相容性。和未处理的PP/SF相比,经过TEOS溶液凝胶法处理的PP/SF拉伸、弯曲和冲击强度分别提升了20。3%,11%和 35。7%。纤维的取向角度对PP/SF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有很大的影响,秸秆纤维的取向方向和施加应力方向的角度越小,秸秆纤维更能发挥其增强效果,拉伸、弯曲和冲击强度越高。

    麦秸秆聚丙烯溶液凝胶改性取向角度力学强度

    改性纳米氧化镁交联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气性能研究

    陈清江董志聪李红发吴毅江...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交联聚乙烯(PE-XL)绝缘性能,以聚乙烯(PE)为基体,以改性后的MgO(MgO-NH2)为填料进行复配交联制备了PE-XL/MgO-NH2纳米复合材料,对其热老化前后的电绝缘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未改性的MgO交联聚乙烯复合材料(PE-XL/MgO)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直流击穿强度、空间电荷和直流电导率来研究复合材料的绝缘性能。与未老化PE-XL/MgO相比,未老化PE-XL/MgO-NH2纳米复合材料的直流击穿强度提高了20%,异质空间电荷积累可以忽略不计。热老化后,PE-XL/MgO和PE-XL/MgO-NH2纳米复合材料的直流击穿强度分别较热老化前降低了38%和20%。此外,将MgO表面改性后制备的PE-XL/MgO-NH2纳米复合材料比PE-XL/MgO具有更低的直流电导率。PE-XL/MgO-NH2纳米复合材料在未老化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性能,且对热老化可能引起的劣化表现出更强的抑制作用。

    改性纳米氧化镁聚乙烯复合材料电气性能

    《中国塑料》审稿专家邀请函

    《中国塑料》杂志社
    25页

    环氧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模压制品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赵川涛贾志欣刘立君李继强...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正交实验研究模压工艺参数对环氧树脂/碳纤维(EP/CF)片状模塑料SMC模压成型制品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制品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的影响趋势。通过方差分析,得到工艺参数对于拉伸强度的影响大小为合模速度>模压温度>模压压力>保压时间,工艺参数对于弯曲强度的影响大小为合模速度>模压压力>模压温度>保压时间,同时得到了对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的显著性因素;研究了拉伸破坏模式及失效机理,采用K-均值方法并选取典型试样观察,发现环氧树脂与基体的结合程度是影响拉伸强度的原因。

    环氧树脂/碳纤维片状模塑料模压制品力学性能正交实验失效机理

    网络化聚吡咯/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能研究

    段书谦刘姝雅刘江慧成晓琼...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导电剂填充树脂制备高分子抗静电复合材料时,其添加量直接决定着复合材料的导电率,但导电剂的微观形态深刻影响着导电通道的效能。利用软模板制备不同网络结构特征的聚吡咯(PPy)材料,将其与聚氨酯(PU)通过溶液共混制备PPy/PU复合材料,考察PPy的结构差异对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利用线径在20~35 nm和30~50 nm范围的网络化PPy材料,分析了其添加量为1%~3%(质量分数,下同)时所制备的PPy/PU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对比PPy颗粒制得复合材料电导率均达到了10-7 S/m数量级。复合材料在100%~500%形变下,导电率均出现降低,但网络化PPy/PU复合材料仅下降1个数量级,其中1%添加量的网络化PPy/PU复合材料与3%PPy颗粒制备PU复合材料的导电率相当。结果表明,网络化导电剂在复合材料形变条件下,其原生网络维持了复合材料中导电通道的完整性,使得材料在形变下依然保持较高的电导率。

    网络化聚吡咯抗静电复合材料形变条件导电性能

    《中国塑料》广告合作

    38页

    聚氨酯和环氧树脂涂层耐水性能对比研究

    刘刚江雄郎梼王艺...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选择了不同类型的聚氨酯(PU)涂层和环氧树脂(EP)涂层作为代表,通过红外光谱、固态核磁共振、热失重分析和热力学性能分析,研究了长期水下浸泡对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对比了上述不同材料的水解稳定性。结果表明,聚醚型聚氨酯(PTMG-PU)涂层具有最优的耐水性,并且其化学结构基本没发生化学水解作用,然而加入陶瓷增强颗粒会降低材料的耐水性,并可能加速水解作用对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相同水解条件下,聚酯型聚氨酯(PEA-PU)和EP涂层在水中的耐水性较差,并且可能发生聚合物链的化学水解作用,进而导致材料储能模量的提高。

    水解涂层聚氨酯环氧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