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贾弘禔

月刊

1007-7626

shxb@bjmu.edu.cn

010-82801416

100191

北京市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高科技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及相关领域的反映国内外研究进展的综述和具有创新性的原始研究论文。“九五”攻关,“863”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论文占80%以上,信息量大,学术水平高,读者对象为国内外生物学、化学、医学、农、林、牧和渔类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pOGAD298N与核心链霉亲和素Stv13融合表达用于检测蛋白质O-GlcNAc修饰

    黎先感杨明鲁莹李玲...
    513-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氧连接的β-N-乙酰葡萄糖胺修饰(O-GlcNAc修饰)是一种发生在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羟基上的一种动态、可逆的翻译后修饰.O-GlcNAc修饰在细胞的许多关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和糖尿病等的重要途径,但是常用于O-GlcNAc蛋白检测的抗体特异性或者检测分子量范围仍存在问题且耗时(~36 h)过长,对后续研究造成困扰.在本研究中,我们设计构建了产气荚膜梭菌OGA(O-GlcNAcase)突变体(CpOGAD298N)与核心链霉亲和素Stv13融合表达质粒 pET28a-CpOGAD298N-Stv13.将质粒 pET28a-CpOGAD298N-Stv13 转化到大肠杆菌 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获得了融合蛋白质CpOGAD298N-Stv13.通过CpOGAD298N特异性结合O-GlcNAc的能力及生物素-亲和素特异性亲和作用,设计了Far-Western blot(Far-WB)用于检测蛋白质O-GlcNAc修饰,利用sOGT(short form O-GlcNAc transferase)、去O-GlcNAc修饰sOGT、细胞裂解液样本及人肝细胞核因子1A(hepatocyte fuclear factor 1A,HNF1A)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蛋白质O-GlcNAc修饰检测方法,耗时相对O-GlcNAc特异性抗体缩短至5~7 h,丰富了蛋白质O-GlcNAc修饰的检测方法,为其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氧连接的β-N-乙酰葡萄糖胺修饰CpOGAD298N-Stv13生物素Far-Westernblot

    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存在两个版本

    杨克恭
    520-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阐述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重要的分子生物学经典理论之一.中心法则存在两个版本.1957年克里克首次提出中心法则,1958年发表,1970年修改.克里克将遗传信息传递方式分为三组:(1)3种普通传递,在细胞中正常发生,包括DNA→DNA、DNA→RNA和RNA→蛋白质;(2)3种特殊传递,指某些病毒中的RNA→RNA和RNA→DNA,以及体外DNA→蛋白质;(3)3种未知传递,即尚未发现或可能不存在的信息传递,包括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和蛋白质→RNA.1965年沃森以蛋白质生物合成途径作为中心法则,将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分成两步——转录和翻译,通常简化为DNA→RNA→蛋白质,之后又补充了"RNA复制"和"逆转录".沃森中心法则的局限性受到质疑.

    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两个版本质疑

    PRMT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

    郭大金谭圆圆金艳花
    526-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MT1)是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家族中的一员,通过将甲基从S-腺苷-L-甲硫氨酸转移到末端胍基氮原子以甲基化精氨酸残基,催化精氨酸残基的单甲基化和不对称二甲基化.研究发现,PRMT1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参与哺乳动物转录调节、信号转导和DNA损伤修复等过程,并通过多种方式影响肿瘤的增殖、凋亡、转移及耐药等生物学过程,在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PRMT1还是多种癌症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其抑制剂能够抑制部分肿瘤的生长.PRMT1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影响癌症患者的预后.本文主要就PRMT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不同的作用靶点以及参与的信号通路做一综述,并简要概括PRMT1抑制剂联合治疗策略,以期为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新思路.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甲基化肿瘤联合治疗

    PSME2和STAT3双重抑制通过合成致死效应诱导食管鳞癌细胞死亡

    孙魁陈攀刘永萱康永安...
    534-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蛋白酶体激活物复合物亚基2(proteasome activator complex subunit 2,PSME2)表达异常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功能及临床意义尚不明确.本研究分析了TCGA-ESCC和GSE53625数据库中ESCC转录物组数据,发现PSME2高表达组ESCC患者预后不良,且ESCC组织中PSME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沉默KYSE30细胞和NE6-T细胞中PSME2表达,ESCC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克隆能力均显著下降,同时伴随着LC3-Ⅱ/LC3-I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62蛋白表达降低和自噬激活.GSEA富集分析表明,PSME2低表达组IL-6/STAT3信号通路激活,沉默KYSE30细胞和NE6-T细胞诱导了IL-6分泌和p-STAT3表达增加.上述PSME2沉默诱导的分子变化,能够被LMT28或WP1066逆转.PSME2沉默联合WP1066,使KYSE30与NE6-T细胞培养上清中LDH含量明显升高,Calcein/PI染色表明,死亡细胞率分别为36.69%和32.55%,显著高于PSME2沉默(6.78%和6.74%)或 WP1066单独处理组(18.34%和9.70%).本研究表明,PSME2促进ESCC恶性进展,PSME2沉默通过IL-6/STAT3信号通路代偿性激活ESCC自噬,联合PSME2沉默和STAT3抑制通过合成致死效应诱导食管鳞癌细胞死亡,表明PSME2是ESCC潜在分子治疗靶点,联合抑制PSME2和STAT3是ESCC治疗的新选择.

    蛋白酶体激活物复合物亚基2食管鳞癌STAT3自噬合成致死

    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介导长非编码RNA RP11-879F14.2发挥抑制心肌细胞肥大作用

    李艺温艺红伍华燕姜佳雪...
    54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非编码RNA(lncRNA)在生物学功能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显示,与健康器官捐献者(n=23)相比,长非编码RNARP11-879F14.2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n=21)心肌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但其在心肌肥厚调节中可能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利用腺病毒介导在乳小鼠心肌细胞(neonatal mouse ventricular cardiomyocytes,NMVCs)和乳大鼠心肌细胞(neonatal rat ventricular cardiomyocytes,NRVCs)中过表达RP11-879F14.2,检测对NMVCs中心肌肥厚相关基因,包括肌球蛋白重链(MYH7)、骨骼肌肌动蛋白(Acta1)以及心钠素(NPP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RP11-879F14.2可显著抑制NMVCs和NRVCs中心肌肥厚相关基因表达.RT-q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证实,当过表达RP11-879F14.2时可显著促进NMVCs中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PKM2)表达.并且,过表达PKM2和RP11-879F14.2可一致地抑制NMVCs和NRVCs中心肌肥厚相关基因表达和去氧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诱导NRVCs的表面积增加,而敲降PKM2可逆转RP11-879F14.2对NMVCs中心肌肥厚相关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利用Seahorse 96XF细胞能量分析仪检测显示,过表达RP11-879F14.2和PKM2可一致增加NMVCs中葡萄糖代谢水平,而沉默PKM2对RP11-879F14.2上调NMVCs中糖酵解、三羧酸(TCA)循环和线粒体电子传递链(ETC)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PKM2介导RP11-879F14.2发挥抑制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

    心肌肥厚心肌细胞长非编码RNA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

    深切悼念杜国光教授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553页

    293T细胞生产慢病毒工艺优化

    李欣高驰顾力行曾毅...
    554-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细胞治疗的快速发展,大规模慢病毒的生产成为工艺环节中的瓶颈,因此,优化293T高滴度和高纯度的CAR慢病毒载体生产工艺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优化包装慢病毒的293T贴壁细胞,节省时间,节约成本,提高慢病毒包装的能力.同时对优化慢病毒载体中出现悬浮细胞结团生长的现象进行探索,检测其影响结团的因素.分别采用快速、慢速驯化方式将293T贴壁细胞驯化为悬浮培养,并比较其细胞形态、细胞密度、细胞活率、慢病毒包装能力和冻存复苏后稳定一致性,筛选出最优的悬浮驯化条件.通过调节Ca2+浓度和EDTA添加量来研究比较细胞结团生长状况.结果证明,使用无血清培养基OPM-293 CD05溶剂(medium)可以将293T贴壁细胞快速驯化为293T悬浮细胞,并能制备出慢病毒滴度且优于贴壁细胞的包装滴度(*P<0.05).Ca2+浓度会影响细胞结团大小,添加EDTA能有效分离分散非必要的细胞抱团生长.研究结果显示,传统293T贴壁细胞可以使用无血清培养基OPM-293 CD05溶剂快速驯化成悬浮细胞;在一定范围内,Ca2+浓度越高细胞所结团块及粒径越大,EDTA添加量越高细胞所结团块及粒径变小.这为优化慢病毒载体包装工艺和悬浮培养条件,同时为体外规模化细胞培养放大和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慢病毒载体293T细胞悬浮驯化悬浮细胞培养结团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酵母菌PPI网络中关键蛋白质与核心蛋白质组的识别

    万杰武子惠彭雨萱李羚...
    565-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识别关键蛋白质对疾病治疗、药物设计等领域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采用5种节点重要性排序算法,对4种酵母菌PPI网络进行关键蛋白质识别,并通过分析不同网络之间共有的关键蛋白质,构建了关键蛋白质子网.再通过杰卡德相似度指标,筛选出子网中拓扑特征相似的关键蛋白质对,发现 4 种网络中存在 Gavin-EPG 1、Gavin-EPG 2、Babu-EPG 1、Babu-EPG 2、LCMS-EPG、MALDI-EPG共6个核心蛋白质组.尽管它们大都是核糖体蛋白质,然而不同的酵母菌PPI网络中核心蛋白质组中蛋白质的组成差异很大.本文所发现的关键蛋白质以及核心蛋白质组对进一步研究核糖体上蛋白质如何相互作用影响肽链的合成以及折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酵母菌相互作用网络节点重要性排序算法杰卡德相似度指标关键蛋白质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栏目介绍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