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封多佳

月刊

1004-5503

zgsw1988@163.com

0431-87923344;87910140

130062

长春市西安大路3456号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国家卫生部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报道我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大成果和国内外最新进展的国内唯一的生物制品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载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产品相关领域,如预防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研究、生产、使用和质控等学术文章。在选择来稿时注重学术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优先报道基金项目及各种基金赞助课题的文章,并适当照顾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本刊可承接国内外与生物制品及生物技术产品有关的设备、试剂广告业务,以刊物所具有的最广泛和最有效的传播能力做好客户的产品宣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3岁以上人群接种国产四价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Meta分析

    邓鹏钱小爱李琼沈恒...
    703-709,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Meta分析评价3岁以上人群接种国产四价流感病毒灭活疫苗(quadrivalent influenza vaccine,QIV)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以期为我国制定QIV免疫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将比较3岁以上人群接种国产QIV和三价流感病毒灭活疫苗(trivalent influenza vaccine,TIV)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纳入分析,应用Stata1 1.0软件对纳入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篇文献.QIV与TIV比较,局部及全身反应发生率的合并效应值风险比(risk ratio,RR)分别为1.10(95%CI:0.88~1.38,I2=0,P=0.809)和0.97(95%CI:0.87~1.09,I2=0,P=0.485).QIV 与TIV 比较,接种后对于含有相同疫苗毒株的抗体阳转率(seroconversion rate,SCR)和抗体保护率(seroprotection rate,SPR)的 RR(分别为 0.98~1.06 及0.98~1.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2分别为28.8%~89.9%和0~80.2%,P均>0.05);而对于TIV中不包含的乙型疫苗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针对B/Victoria的SCR及SPR的RR分别为2.88(95%CI:1.75~4.74,I2=98.3%,P<0.001)和 1.64(95%CI:1.16~2.33,I2=99.3%,P<0.001),针对B/Yamagata的SCR及SPR的RR分别为 1.89(95%CI:1.57~2.27,I2=94.4%,P<0.001)和 1.15(95%CI:1.04~1.28,I2=98.4%,P<0.001).结论 3 岁以上人群接种国产QIV不仅具有与TIV相似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还可对TIV未包含的乙型流感疫苗株产生较好免疫效果.

    四价流感灭活疫苗安全性免疫原性Meta分析

    基于QbD理念的大肠埃希菌摇瓶阶段培养工艺开发

    徐世友白彩虹孙田华易中恒...
    710-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开发一种具有较高生物量与较高菌体活力培养特点的大肠埃希菌摇瓶阶段培养工艺.方法 以不同摇瓶配置为考察因素,菌体悬浮液A600值、培养物湿菌重和菌体活力值为培养结果考察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分析培养结果以获得具有高生物量和高菌体活力的第3次扩增摇瓶配置.以摇床温度和摇床转速为试验因子进行2因子2水平全因子试验,菌体悬浮液A值为响应值,培养累计时间为变量因素,摇床实时在线温度与摇床设备自测转速为补充变量因素,采用函数型主成分分析(funct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FPCA)方法进行广义回归,拟合生长曲线模型,通过生长曲线模型获得优化后的培养停止时间及培养工艺,对响应值添加随机噪声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MCS),再次优化获得摇床培养工艺设计空间,选择设计空间中最劣条件作为验证试验设定条件,以不同培养停止时间分阶段进行连续10批次验证试验.结果 第3次扩增摇瓶配置:5L一次性高效摇瓶,大面积透气膜盖.培养工艺设计空间:摇床温度36.5~37.5 ℃,摇床转速220~230 r/min,设计培养停止时间18 h.最劣条件验证试验表明,停止培养时间为16 h时,可获得较高菌体活力值且较低生物量的培养结果,停止培养时间为18 h时,可获得较高水平的生物量及菌体活力值.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大肠埃希菌摇瓶阶段培养工艺具有较高生物量及较高菌体活力培养特点,同时可依据此培养工艺适应性调整以满足不同培养需求.

    大肠埃希菌培养工艺摇瓶方差分析函数型主成分分析质量源于设计

    150 L生物反应器规模化扩增狂犬病病毒工艺的建立

    原国强郭宏庄崔晓峰崔艳霞...
    718-72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150 L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的工艺,为后期开发更大规模高密度微载体反应器工艺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30 L(型号:C30-2)和150 L(型号:VESSEL FERMENTER 300L)生物反应器,以灌流方式培养Vero细胞和CTN-1V株RABV,Cytodex-1微载体浓度20g/L,培养温度36~38 ℃,DO 20%~60%,pH 7.0~7.4,连续13 d收获病毒液,培养过程中取样检测细胞密度、病毒滴度,并对病毒收获液进行无菌和支原体检查及抗原、宿主细胞蛋白(host cell protein,HCP)、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DNA残留量检测.结果 30和150 L生物反应器的细胞培养密度均可达1.2×107个/mL以上,在培养过程中各时间点的细胞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25~2.173,P=0.096~0.833).2种规模生物反应器病毒收获液均在感染后6 d达最高病毒滴度(8.5 lgLD50/mL),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0,P=0.374).2种规模生物反应器病毒收获液的抗原、HCP、BSA和DNA残留量基本一致.结论 可用150 L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RABV,病毒收获液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20版)相关标准.

    狂犬病病毒Vero细胞生物反应器微载体

    基于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氨基酸含量

    张瑞虎李瑞张潇予董雪媛...
    723-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清中19种氨基酸含量的异硫氰酸苯酯(phenyl isothiocyanate,PITC)柱前衍生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2.1 mm × 100 mm,1.7 μm),以0.1mol/L醋酸钠缓冲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mL/min,柱温52 ℃,检测波长254 nm.在优化色谱条件和供试品制备方法的基础上对方法进行专属性、线性、精密性、稳定性和准确性验证,并采用建立的方法对大鼠血清中19种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大鼠血清中19种氨基酸在10 min内分离良好,空白衍生化溶剂和内标化合物对氨基酸分析无干扰;各氨基酸在相应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8 0),检测限为0.004 6~0.186 5 μg/mL,定量限为0.013 9~0.559 6 µg/mL;精密性和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4%;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0%~110%,RSD均小于5%.大鼠血清中氨基酸含量在4.837~110.233 μg/mL之间.结论 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简便易行,适用于大鼠血清中氨基酸的分析.

    血清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化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

    利用实验设计筛选并优化SARS-CoV-2单抗F61亲和层析阶段工艺参数

    孙文泽陈莹詹珊珊邓小杰...
    731-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筛选及优化实验对SARS-CoV-2单抗F61亲和层析工艺参数进行筛选及优化,获得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选择8个可能在亲和层析中影响实验响应结果的工艺参数并制定其水平范围,利用DoE筛选实验对选择的工艺参数进行8因子2水平筛选实验,通过检测响应值,用统计学软件拟合数学模型,经帕累托图分析获得3个显著影响关键质量属性的关键工艺参数(P<0.05),再选择DoE响应曲面法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实验.首先完成全析因实验设计部分,检测响应结果拟合数学模型,分析弯曲项P值判断显著因子的工艺参数范围处于最佳范围内(弯曲P<0.05)后,再根据实验的序贯性补齐中心复合表面设计(central composite face-centered design,CCF)实验,通过检测响应结果拟合响应曲面模型,获得工艺最佳条件范围,最终通过重复试验验证最佳参数值的稳定性.结果 在筛选实验中获得在亲和层析阶段影响F61的显著因子为洗脱缓冲液pH、洗脱缓冲液盐浓度、中间淋洗缓冲液盐浓度、平衡缓冲液盐浓度.通过CCF实验最终获得亲和层析中关键工艺参数的最佳条件,当洗脱缓冲液pH为3.2、洗脱缓冲液盐浓度为0.07 mol/L NaCl、中间淋洗缓冲液盐浓度为0.31 mol/L NaCl,F61在亲和层析阶段收率达95.25%,宿主细胞蛋白(host cell protein,HCP)残留量为97.33 ppm,样品单体纯度达98.51%.结论 用不同类型DoE方法进行了F61亲和层析阶段工艺参数的筛选和优化,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为F61纯化工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实验设计亲和层析SARS-CoV-2单抗筛选实验优化实验中心复合表面设计

    人集成干扰素α的构建及其抗病毒活性验证

    邹万成陈竞李沛恒李乐天...
    739-74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1条新的人集成干扰素α(consensus interferon α,cIFNα)序列,并验证其抗病毒效果.方法 综合57条人源IFNα序列,经软件比对分析选出各个位点保守氨基酸偏好性,人工合成新的cIFN序列hIC至pUC-57载体中,与pCK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K-hIC,转染293T细胞表达目的蛋白hIC;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水疱性口炎病毒(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EGFP)感染 A549 细胞前后用其孵育细胞,经荧光观察、结晶紫染色和流式细胞术体外分析hIC对VSV-EGFP复制的影响,并通过qPCR法验证IFN下游基因的表达.结果 质粒pCK-hIC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hIC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27 000,能明显降低VSV-EGFP的荧光表达,明显抑制病毒增殖,并可激活IFN刺激基因15(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15,ISG15)、2'-5'寡腺苷酸合成酶 1(2'-5'-oligoadenylate synthetase 1,OAS1)、IFN 诱导跨膜蛋白(interferon-inducible transmembrane protein,IFITM)的表达.结论 hIC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为后续研究及开发奠定了基础.

    集成干扰素序列干扰素α抗病毒

    重组麻疹病毒载体SARS-CoV-2疫苗病毒滴度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验证及应用

    杜天飞容新宗杨盛理张勇侠...
    745-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检测重组麻疹病毒载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mptom corona-virus 2,SARS-CoV-2)疫苗病毒滴度的荧光定量PCR(qPCR)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 以重组质粒pUC57-S351为模板,扩增SARS-CoV-2 S基因,优化引物浓度,建立qPCR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专属性、重复性进行验证,确定线性范围及检测限.应用建立的qPCR法对生物反应器连续培养感染后1~12d的重组病毒S基因拷贝数进行检测.结果 选择引物浓度为0.20 μmol/L建立qPCR方法.该方法能特异性检测SARS-CoV-2 S基因拷贝数;模板浓度在2 × 102~2 × 108copies/μ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2=0.995),检测下限为2 × 102copies/µL;6次重复检测重组病毒S基因拷贝数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为2.64%.应用建立的qPCR法检测生物反应器连续培养感染后1~12d的重组病毒S基因拷贝数的结果与细胞病变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建立的qPCR法专属性和重复性良好,可用于重组麻疹病毒载体SARS-CoV-2疫苗病毒滴度检测.

    荧光定量PCR重组麻疹病毒载体SARS-CoV-2疫苗S基因病毒滴度

    青海血蜱唾液腺重组Hq001蛋白表达及纯化条件的优化

    王雪薇陈开廷马静刘岳青...
    751-75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青海血蜱唾液腺重组Hq001蛋白的表达条件(表达菌株及诱导条件)及纯化方式(非变性及变性纯化)进行优化.方法 将重组质粒pET-30a-Hq001分别转化至不同感受态菌株[E.coil BL21(DE3)、E.coil Rosetta(DE3)、E.coil ArcticExpress(DE3)pRARE2],确定最适表达菌株后,对 IPTG 终浓度(0、0.5、1.0 mmol/L)、诱导温度(20、25 ℃)及诱导时间(0、2、4、6、8 h)进行优化.最佳诱导条件表达的菌体经高压均质破碎后,采用非变性(变性-复性-过柱)及变性(变性-过柱-复性)两种方式进行Ni-NTA亲和层析纯化.表达及纯化产物均经12%SDS-PAGE分析.结果 重组Hq001蛋白最适表达菌株为感受态E.coil BL21(DE3);最适诱导条件为:IPTG终浓度0.5 mmol/L,诱导温度25 ℃,诱导时间4 h.非变性纯化方式可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8 800的目的蛋白,大小与预期相符.结论 采用优化的表达条件及纯化方式可获得青海血蜱唾液腺重组rHq001蛋白.

    青海血蜱包涵体变性复性纯化Ni-NTA亲和层析

    重组蛋白药物真核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

    张俊河杨雯雯王天云
    756-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组蛋白药物具有活性高、特异性强、毒性低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用于高效生产重组蛋白药物的表达系统包括原核和真核表达系统.由于真核表达系统具有完善的翻译后修饰和蛋白折叠等优势,在重组蛋白药物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常用的真核表达系统有酵母、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表达系统.本文就常见的真核表达系统的特点、应用和发展前景作一综述,以期为重组蛋白药物选择合适的表达系统,促进新型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重组蛋白药物真核表达系统基因工程

    巨噬细胞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振潇李琦涵
    763-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纯庖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是一种具有免疫逃逸、潜伏以及再感染能力的DNA病毒.尽管其生物学特性已被广泛研究,但目前尚未开发出专门针对HSV-1的治疗药物和预防性疫苗.HSV-1的感染能够引发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响应.其中,巨噬细胞通过病原体的吞噬、加工和提呈等过程,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巨噬细胞在对抗HSV-1感染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疫苗设计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单纯疱疹病毒巨噬细胞药物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