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输血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王憬惺

月刊

1004-549X

cjbt@cjbt.cn

028-61648584

610052

成都市东三环路二段龙潭总部经济城华彩路26号

中国输血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中国输血协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主办的国内输血医学专业唯一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刊物,中文临床、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报道有关输血的临床实践、基础研究、献血与健康,以及血液制品的开发与生产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多角度地客观反映国内输血医学及输血科学的进展与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输血相容性检测自动化技术规范化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张芃李丽玮胡俊华...
    965-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自动化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为降低自动化检测设备系统性及隐性风险,为输血相容性检测自动化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提供指导,提高输血相容性检测质量,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召集了临床输血、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生产及维修等领域的专家,根据国内外临床研究成果、调研、调查数据和相关临床实践经验共同制定此专家共识。

    输血相容性检测自动化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电子交叉配血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蔡晓红顾海慧张琦...
    975-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交叉配血作为 1 种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血型匹配的新兴技术,正逐步成为提升输血安全性与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整体医疗水平和民众对输血服务预期值的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传统交叉配血方法存在操作繁琐、时间成本高、应急响应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局限性,使得电子交叉配血的推广与应用显得尤为迫切。电子交叉配血通过简化输血流程,优化血型匹配,显著提高了输血的精准性与安全性。虽然电子交叉配血作为独立技术已展现出显著优势,但在特定情况下,结合Rh分型匹配输注可进一步减少Rh同种意外抗体的产生,并降低输血反应风险。2者结合应用能够更全面地提升输血服务的质量,具体应用应根据临床需求灵活选择。因此,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了本专家共识,以指导电子交叉配血及其与Rh分型匹配输注结合应用在我国的推广,推动输血医学向高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电子交叉配血Rh分型匹配输血

    基于MOCART 2.0评估机采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

    石泽锋赵孔熙罗瑞献孙可...
    986-990,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软骨修复组织磁共振评分(MOCART 2。0)探讨机采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PFOA)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因PFOA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的患者 22 例(28 膝)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机采PRP膝关节腔注射治疗。采用MOCART 2。0 评估治疗前后的磁共振影像并进行比较分析;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估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MOCART 2。0 评分治疗前后无差异((53。4±12。2 vs 49。9±12。1)(P>0。05)。MOCART 2。0 亚组分析中,治疗后"修复组织信号强度"与"软骨下改变"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分别为(5。5±1。5)vs(4。6±1。5)、(15。9±4。3)vs(13。2±6。4)(P<0。05);"软骨填充程度"、"与临近软骨边缘整合"、"修复组织表面结构"、"修复组织结构"、"骨质变化"等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 1、3、6 个月,VAS、WOMAC评分逐渐降低且优于治疗前(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4/112)。结论 机采PRP治疗PFOA安全有效,可改善损伤软骨组织信号和软骨下骨髓水肿。

    富血小板血浆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核磁共振

    机采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多种难愈性创面

    罗瑞献石泽锋梁慧妍李艳萍...
    991-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机采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难愈性创面模式,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20 年 6月—2023 年 12 月在本院住院的 34 例难愈性创面患者,使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采集患者PRP,根据不同类型创面,选用PRP沿创面边缘点状注射和/或直接涂抹、血小板凝胶(PG)敷盖创面或填充窦道等方式进行治疗。治疗频次为每周1~2 次,每疗程4~5 次。观察记录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采集PRP前基础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分别为(321。85±114。64)×109/L、(9。52±3。21)×109/L、(4。34±0。62)×1012/L,机采PRP制品中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分别为(1 438。53±376。89)×109/L、(1。38±1。03)×109/L、(0。03±0。01)×1012/L,PRP制品中血小板浓度平均提升 4。47 倍,抽样细菌培养均阴性。34 例患者经PRP治疗后,33 例患者症状改善,1 例患者因疾病加重长期卧床、依从性差而效果不佳。有4 例患者在PRP采集或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经规范处理后均能完成PRP采集或治疗。结论 机采PRP制品具有质量稳定、安全可靠、可溯源等优点,能有效促进多种难愈性创面的愈合,其治疗过程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机采富血小板血浆难愈性创面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卵巢内注射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疗效观察

    吴洪波刘艳美张昭刘俐伶...
    998-1002,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卵巢内注射治疗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有效性,旨在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治疗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 收集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在钦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卵巢内注射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 22 名,其中 12 名进行了辅助生殖技术助孕,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抗缪勒管激素、窦卵泡数、基础促卵泡刺激素、基础促黄体生成素、基础雌二醇水平。结果 22 名患者经治疗后AMH、AFC、基础FSH、基础LH、基础E2 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接受辅助生殖助孕的 12 名患者中,有 2 名因卵巢反应不良取消了试管周期。10 名患者获得了胚胎,其中有 5 名患者获得了优质的胚胎。结论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卵巢内注射能有效的改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

    富血小板血浆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辅助生殖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白岩李静单桂秋刘叶珊...
    1003-10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 2023年3-11 月河北省京东中美医院眼科收治的 64 名干眼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 名64 只眼。对照组予以不含防腐剂的聚乙烯醇人工泪液治疗,观察组应用自体PRP滴眼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比较了2 组4 周的总体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和干眼量表评分(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T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 test,S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_fluorescein_staining,CFS)和泪液高度5 项疗效评估指标。结果 患者治疗 4 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31/3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4。38%(2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t、TBUT、CFS、OSDI干眼量表评分、泪河高度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涩、视觉疲劳、异物感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6。875%(15/3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体PRP可能是1 种治疗干眼症有效、安全的优选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

    自体血富血小板血浆干眼症临床疗效

    超声引导下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附1例报告

    黄艺琪覃兰惠刘夕霞
    1008-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 1 例超声引导下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对1 名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自体PRP神经水分离注射治疗,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电生理及影像学指标,评价PRP注射治疗对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结果 经系统注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肌电图指标均明显好转,且追踪 3 个月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超声引导下PRP注射治疗改善了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中的神经功能障碍。

    超声引导神经水分离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

    利用实时能量代谢检测技术研究贮存单采血小板的线粒体呼吸功能

    赵明张琛朱立国
    1013-1017,1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利用实时能量代谢检测技术检测单采血小板(AP)中线粒体呼吸功能(MRF)的最佳条件参数,并研究AP在贮存过程中MRF的变化。方法 收集AP标本,利用Seahorse XF检测其中MRF,通过调整AP的上样浓度、洗涤条件、线粒体呼吸调节药物浓度等多项参数,最后分别研究贮存 1d和5d的AP中MRF。结果 AP上样浓度为 5×107/100 μL时,基础呼吸值 316±65 为最优;洗涤组的基础呼吸值 329±120 比未洗涤组的 57±7 更优(P<0。05);FCCP浓度以 2 μmol/L为最优。贮存 1dAP的基础呼吸值为 683±161,而贮存 5dAP的基础呼吸值为140±23(P<0。05);贮存 1dAP的最大呼吸值为 1 044±82,而贮存 5dAP最大呼吸值<200(P<0。05)。2 组的MRF动力曲线有明显差异。结论 实时能量代谢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AP中MRF的检测。AP在贮存过程中MRF明显受损,提示这可能是血小板贮存损伤的重要新机制。

    单采血小板线粒体呼吸功能实时能量代谢检测贮存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用血情况分析

    张少强刘青孟子凡刘术臻...
    1018-1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院 322 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输血情况,探讨患者围术期血液输注的影响因素及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 2020 年 10 月—2023 年 10 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析不同手术方式间血液输注的差异、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对大量血液输注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率 63。98%,围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率 85。71%。行Bentall手术术中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注量分别为(3。75±3。81)U、(608。13±314。77)mL、(15。25±8。39)U、(1。53±0。78)治疗量,与行Sun's手术的输注量(3。13±4。04)U、(707。61±461。21)mL、(15。79±6。59)U、(1。54±0。64)治疗量及行Bentall手术+Sun's手术患者术中的输注量(3。04±4。41)U、(813。48±582。02)mL、(18。39±6。43)U、(1。76±0。58)治疗量比较无差异(P>0。05)。术前Hb行Bentall手术治疗患者(127。75±23。17)g/L及行Sun's手术治疗患者(126。07±16。14)g/L明显低于行Bentall手术+Sun's手术治疗患者(133。17±18。12)g/L(P<0。05),术后Hb、APTT以及Plt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围术期红细胞大量输注者占 53。42%,大量输注组住院天数(23。83±9。74 d)明显高于常规输注组(31。71±22。98 d),大量输注组死亡率 34。88%高于常规输注组 5。33%(P<0。05),大量输注组出院Hb(95。65±11。58)g/L低于常规输注组(101。93±15。77)g/L(P<0。05)。结论 血液输注是保证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治疗的必要措施,红细胞大量输注伴随死亡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凝血功能的检测有利于指导血液成分的使用,采用个性化的限制性输血策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保障患者安全。

    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血液输注凝血功能监测

    血浆IL-1β、IL-8和临床因素对儿童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测价值研究

    周超王慧琳陈学军金琳...
    1023-1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的儿童肿瘤患者临床因素和炎症指标对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的影响并评估其预测价值,为肿瘤患儿由非免疫因素导致PTR发生的机制研究提供基础和为患儿合理有效的输注血小板提供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以来自2022 年 11 月至 2024 年 2 月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CIT儿童肿瘤患者共 60 名为研究对象,分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组(PTR)和血小板输注有效组(Non-PTR)(各 30 名),收集其临床资料和血小板(Plt)输注前的实验室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PTR发生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影响因素在PTR的预测价值中进行分析。结果 PTR组血浆IL-1β浓度显著高于Non-PTR组[67。43 pg/mL(29。38,222。40)vs 36。38 pg/mL(17。27,68。06);P<0。05];PTR组血浆IL-8 浓度显著高于Non-PTR组[60。97 pg/mL(39。07,112。00)vs 25。23 pg/mL(5。00,71。38);P<0。01];PTR组起始化疗至Plt输注间隔天数显著高于Non-PTR组[9。5d(8。0,12。0)vs 12。0 d(9。8,13。2);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中,IL-8 浓度(OR=1。05,P<0。05)对PTR发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血浆IL-1β浓度[Cut-off值:64。88 pg/mL;AUC:0。653(95%CI:0。511~0。796)]、血浆IL-8 浓度[Cut-off值:33。33 pg/mL;AUC:0。754(95%CI:0。631~-0。878)]和起始化疗至Plt输注间隔天数[Cut-off值:11。5 d;AUC:0。669(95%CI:0。529~0。810)]对PTR的预测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IL-8 浓度是PT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IL-1β、IL-8 浓度和起始化疗至Plt输注间隔天数对PTR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IT)血小板输注无效(PTR)IL-1βIL-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