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水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水运
中国水运

月刊

1006-7973

zgsyzz@vip.163.com

027-82767375

430014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路32号钻石大厦1504室

中国水运/Journal China Water Transport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水运》杂志创刊于1979年,是交通部主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运行业综合性半月刊、交通部首批创办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入选全国期刊方阵。杂志以水运和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决策层、管理层、科技人员为读者对象,辟有《视点》、《海事》、《管理》、《科技创新》、《港口经济》、《经营》、《船市》、《开发》等特色专栏。逐步成为纵览国内外水运最新经济、管理、科技信息与成果的首选窗口,相关业界了解水运的重要渠道。本刊为国际标准大16开本,全彩铜版纸精美印刷,正文64个页码,每月1日出版,每期定价15元,自办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5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召开

    前方报道组
    5页

    中美海运贸易形势分析及对策

    土申天航
    6-7页

    关于构建东北亚国际水运大通道设想——承载东北全面振兴多维发展的宏大载体

    董令三
    8-10页

    聚焦前沿话题 共探未来发展——第五届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论坛速览

    张弛
    11-12页

    踔厉奋发奋楫争先 智能航运乘风破浪

    石孟园
    13-14页

    关于构建江淮运河经济带的若干思考

    张晓曦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江济淮工程是跨流域、跨省域的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工程对缓解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沟通江淮航运,改善巢湖及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工程区域现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和安徽省有关政策,提出构建江淮运河经济带的具体内容和建议,从而发挥运河综合效益,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引江济淮江淮运河经济带产业高质量发展

    阜阳水运从区域运输向多式联运"通江达海"转型发展的研究

    张小莉梁煦文杜朝阳金亚文...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落实安徽省省委关于"做好'向海而兴、借船出海'开放文章""实现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发展的背景下,依托水运资源禀赋优势,着力发挥水运比较优势和多式联运的组合效率,大力完善通江达海水道功能,研究阜阳水运从区域运输向多式联运"通江达海"转型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分析了阜阳水运基础条件、水运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阜阳水运从区域运输向多式联运"通江达海"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多式联运通江达海转型发展

    基于扎根理论的长三角港口一体化评价指标遴选

    樊晨阳刘天寿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正式成为国家级战略,为促进长三角地区的港口也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采用扎根理论,通过对长三角港口进行系统调研、设计和实施,获得大量的数据,并通过不断的开放性编码、主轴解码和选择性解码,提取其发展过程中的信息编码,遴选出长三角港口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长三角港口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本文的研究,探讨了长三角地区港口一体化发展的评价指标选取问题,为实现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

    扎根理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

    我国超大型油轮安全靠泊技术及对策探析

    赵强张戴晖
    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VLCC超大型油轮(Very Large Crude Carrier)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在靠泊时发生的安全事故数量也呈上升态势,这已经成为了航运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VLCC超大型油轮的结构和操纵特点,归纳了靠泊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影响其安全靠泊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以提高我国超大型油轮靠泊的安全性.

    超大型油轮靠泊技术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基于模糊综合分析法的岛际客运航线航行等级预报

    傅娜孙轶方艳莹徐哲永...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保障岛际客运船舶航行安全,以高速客船与常规大船(含客滚船)为代表船型,综合考虑航行中所承受的风、浪和能见度 3 个不利气象因子,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方法,建立降半梯形分布隶属度函数模型,基于最大隶属度原则,增加超阈值风险判断与评价模型判据确定最终航行等级,并提供舟山岛际客运航线航行未来 3 天逐 3 小时的航行等级预报.实例分析显示效果良好,对海事航运部门决策生产具有实际意义.

    航行等级隶属度函数超阈值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