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邢瑞昌

双月刊

1005-4847

a67761337@126.com

010-67779337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Journal Acta Laboratorium Animalis Scienti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刊载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理论专著、科研成果论文、科学实验新方法、新材料、实验动物新资源开发、新的动物品系的培育和应用以及与实验动物有关的其它学科的科学论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氧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和红细胞生成的抑制作用

    楚璐萌田子颖崔蕊吴娇...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文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低氧对早期胚胎发育、造血分化和红系分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受精后12 h的斑马鱼胚胎,随机分为两组,以常氧组为对照组,低氧组为实验组,实时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形态学的变化;通过联苯胺染色、邻联茴香胺染色、AO染色及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红细胞的生成及形态学变化;并通过Real time PCR检测了斑马鱼胚胎造血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常氧相比,低氧降低了斑马鱼胚胎卵黄囊的营养消耗,抑制了色素细胞的形成,减慢了心率,延缓了斑马鱼胚胎的孵化,观察和分析了低氧对红细胞产生和成熟的抑制作用.结论 低氧延缓了斑马鱼胚胎发育,抑制了红细胞的产生和成熟.

    斑马鱼低氧胚胎发育造血分化红细胞生成

    超声、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诊断评估兔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研究

    徐松涛李嘉颖沈利叶郁晨...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超声、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分析评价兔颈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的病变程度,为颈动脉AS动物模型的诊断评估提供技术方法 .方法 取雄性日本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和模型(Model)组,每组9只,模型组饲喂高胆固醇饲料2周后行右侧颈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继续高脂饲喂6周,建立兔颈动脉AS模型,NC组饲喂常规饲料至8周.造模4周、8周时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并超声检查颈动脉,造模8周时行颈动脉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检查,行安死术后取右侧颈总动脉行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评估颈动脉AS病变.结果 与NC组比,模型组兔造模4周时血浆TC显著升高(P<0.05),8周时体重、血浆TC、TG均显著增加(P<0.05,P<0.01);超声结果 显示,模型组兔的右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狭窄率、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血管阻力指数均随病变程度加深而显著增加(P<0.05,P<0.01),并可见狭窄和斑块形成;HRMRI结果 亦显示,MIP成像可见右侧颈总动脉明显狭窄,3D-TOF成像可见模型组兔有明显的AS斑块且狭窄率显著增加(P<0.01);组织病理学证实模型组兔颈总动脉有明显的AS斑块形成,IMT、狭窄率、脂质含量均比NC组显著增加(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超声、HRMRI与HE染色的定量分析结果 显著相关(P<0.01).结论 超声和HRMRI技术均能无创检测诊断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病变,但HRMRI更能清晰、直观地判断血管狭窄及AS斑块严重程度.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动物模型

    基于TLR4/MYD88信号通路探讨大黄牡丹汤对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宋冰汪永锋余四九张延英...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TLR4/MYD88信号通路研究大黄牡丹汤对逆行性胰胆管注射法制作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9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P模型观察组、奥曲肽阳性对照组、大黄牡丹汤高、中、低剂量组,除假手术组经胰胆管逆行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均采用经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造模,给与药物干预6d.观察大鼠一般生存状况;测定血清淀粉酶(AMS)、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HE观察胰腺病理组织改变;RT-PCR、Westen Blot、IHC法检测胰腺组织TLR4、MYD88、IRAK-2、IRAK-4基因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胰腺组织中炎性因子IL-2、iNOS、IFN-γ含量.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AP模型观察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相对较差,血清淀粉酶(AMS)、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升高,镜下可见胰腺组织结构散乱,坏死、充血严重,胰腺组织中TLR4、MYD88、IRAK-2、IRAK-4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胰腺组织匀浆液中IL-2、iNOS、IFN-γ含量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各治疗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清淀粉酶(AMS)、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下降,镜下间质性水肿以及坏死灶明显改善,胰腺组织中TLR4、MYD88、IRAK-2、IRAK-4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胰腺组织匀浆液中IL-2、iNOS、IFN-γ含量均下降,其中尤以大黄牡丹汤高剂量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牡丹汤改善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YD88信号通路有关.

    TLR4/MYD88信号通路大黄牡丹汤急性胰腺炎大鼠

    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制备及不同时段肺损伤比较

    张毅程晨苏景超张新芳...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气管滴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观察不同时段肺损伤变化规律.方法 3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正常组8只大鼠,模型组24只大鼠.模型组依据LPS滴注时长不同分为三个亚组:3 h组、6 h组和12 h组,每组8只.以LPS(2 mg/kg)暴露式气管滴注法复制ALI大鼠模型.通过大鼠一般状况、肺大体观察、肺功能检测、计算肺湿干重比值、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和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组织形态学观察,评估不同时段急性肺损伤伤情变化情况.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大鼠存活率为100%.大鼠一般状况显示,3 h组与正常组相比,精神处于淡漠状态、摄食减少、活动明显减少、鼻腔处粘液分泌物增多、大鼠的呼吸频率加快、可闻及哮鸣音.肺大体观察显示,3 h组左右肺门处可见肺组织肝样变,左右肺叶上散布出血点,出血部位颜色鲜红.肺功能显示3 h组大鼠第0.1秒用力呼气量(FEV 0.1)、第0.3秒用力呼气量(FEV 0.3)以及各占用力肺活量(FVC)之比(FEV0.1/FVC;FEV0.3/FVC)均显著下降(P<0.05,P<0.01);肺湿干重比值明显升高(P<0.01);BALF中IL-1β、IL-8、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含量显著降低(P<0.01);HE染色可见明显肺泡间隔增厚、肺间质水肿、红细胞渗出.结论 暴露式气管滴注LPS法,可以引起大鼠肺功能显著下降、剧烈的肺部炎症、氧化-抗氧化失衡及严重肺水肿和肺出血,导致急性肺损伤,在3 h时段更有利于ALI大鼠模型的构建.

    急性肺损伤模型气管滴注法脂多糖

    p53基因敲除对小鼠神经行为及桶状皮层神经元数目的影响

    焦翠王俭妹周雪颖况海霞...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p53基因在小鼠神经行为活动中的作用及对桶状皮层神经元数目的影响.方法 45只8~12周龄C57BL/6背景的p53基因敲除(KO)小鼠为实验组,38只同年龄同背景的野生型(WT)小鼠为对照组.通过旷场实验、Y迷宫实验和纹理辨别实验测试小鼠焦虑样行为、自发运动、工作记忆能力及触须敏感性.用尼氏染色法观察桶状皮层Ⅱ/Ⅲ层神经元数目变化.结果 与WT小鼠相比,p53基因敲除小鼠在旷场中心活动的时间(P>0.05)、旷场中总运动路程(P>0.05)和Y迷宫中自发交替率(P>0.05)、进入臂的总次数(P>0.05)均无显著差异,但对新纹理目标物的探索百分比显著减少(P<0.01);p53基因敲除小鼠桶状皮层Ⅱ/Ⅲ层的神经元数目较野生型小鼠显著减少(P<0.01).结论 p53基因缺失不会导致小鼠出现焦虑样行为、也不影响其自发运动及工作记忆能力,但损伤了小鼠对新纹理的辨别能力,即触须敏感性,可能与桶状皮层Ⅱ/Ⅲ层神经元数目减少有关.

    p53基因神经行为触须敏感性桶状皮层神经元

    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免疫组化影响

    王燕柳荣朱向东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病理特征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免疫组化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120只SPF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出2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100只作为造模组,造模采用DNBS/乙醇溶液灌肠+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番泻叶灌胃法建立脾肾阳虚型UC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蒸馏水灌服,美沙拉嗪组按0.36 g/kg剂量灌胃,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生药3.2、1.6、0.8 g/kg剂量灌胃,灌胃体积均为10 mL/kg.每日1次,连续21 d.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组织PI3K p85、p-PI3K p85、AKT、p-AKT Ser473、mTOR、p-mTOR Ser2448蛋白的表达位置及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病理切片见肠黏膜部分消失,腺体消失,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聚集于黏膜层和基层;PI3K p85、p-PI3K p85、AKT、p-AKT Ser473、mTOR、p-mTOR Ser2448蛋白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炎性细胞减少,黏膜层结构不同程度的恢复正常,美沙拉嗪组和四神丸中剂量组效果最好,黏膜结构接近空白对照组.四神丸低剂量组炎性细胞稍有减少,可见少量的腺体结构;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PI3K p85、p-PI3K p85、AKT、p-AKT Ser473、mTOR、p-mTOR Ser2448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P<0.05).结论 四神丸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改善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肠黏膜损伤.

    溃疡性结肠炎温肾健脾法四神丸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Bmal1时钟基因敲除小鼠的繁育及基因型鉴定

    李纳陈志彦王力杰刘哲...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Bmal1基因敲除小鼠进行繁育及基因型进行鉴定,为生物节律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引进的Bmal1基因敲除小鼠,以1雄2雌的合笼方式进行饲养繁殖,从仔鼠中提取鼠尾基因组DNA,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琼脂凝胶电泳进行基因结果 判定,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Bmal1蛋白表达进行结果 验证.结果 Bmal1-/-小鼠与Bmal1+/+小鼠相比,表型除体重外未见明显差异,纯合敲除小鼠丧失繁殖能力;Bmal1-/-小鼠24 h血糖节律改变,Bmal1基因敲除小鼠繁育成功,获得一批基因敲除鼠.结论 应用PCR法可成功鉴定Bmal1基因敲除纯合小鼠,PCR扩增法是检测小鼠基因的有效方法.

    Bmal1基因小鼠繁育基因型鉴定

    建立阿尔茨海默症人源肠道菌群动物模型

    朱华刘小海李卓郭亚茜...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粪菌移植方法 经口途径获得阿尔茨海默症人源肠道菌群(human flora-associated,HFA)模型小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组织病理学等方法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无菌雌性C57BL/6J小鼠28只,随机分为阿尔茨海默症模型(AD)组和对照(CON)组,分别经口途径接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新鲜粪便悬液,在移植6、10周后每组安乐7只动物,取粪便进行16S rDNA检测;取脑组织和血液进行Aβ含量、细胞因子检测,脑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CON组与AD组动物体重增长差异无显著性.α-多样性分析,在造模后两个时间点AD组Simpson指数升高(P<0.05,P<0.01),ACE(P<0.05)和Chao1(P<0.05),Shannon指数降低(P<0.05,P<0.01),与CO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科水平,AD组拟杆菌科丰度升高(P<0.01,P<0.05),毛螺菌科(P<0.001)、消化链球菌科(P<0.01)丰度降低;在属水平,AD组拟杆菌属丰度升高(P<0.01,P<0.05),梭菌属(P<0.01,P<0.05)、毛螺菌属(P<0.01,P<0.0001)、寄生菌属(P<0.01,P<0.001)丰度降低,与CO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β-多样性分析结果 ,AD组、CON组不同时间点肠型分布在相同区域,不同组别肠型分布在不同区间.2组动物的肠道菌群在微生物物种构成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D组小鼠在建模10周时血液和脑中Aβ40含量升高(P<0.05,P<0.01),与CO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与老年斑形成相关的细胞因子检测,IL-1β在建模6周时浓度降低(P<0.05);IL-10在建模6周时升高(P<0.01);TGF-β在建模10周时浓度降低(P<0.01),与CO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老年斑生成.结论 本研究通过接种患者粪便悬液的方法建立了阿尔茨海默症人源菌群小鼠模型,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丰度、与老年斑生成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等指标的改变与阿尔茨海默症病人的临床表现类似.

    阿尔茨海默症肠道菌群无菌小鼠菌群人源化动物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饼干对高血脂症小鼠的降脂效应

    李淑珍杨巍巍康爱娟张建...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为首次在高脂血症小鼠模型中,通过脂代谢实验指标的测量,评价将柑橘多甲氧基黄酮粉末加入饼干后的降脂作用,旨在为开发一种新型功能食品提供依据.方法 将6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6组,连续喂养6周,建立高脂小鼠模型,而后饲喂相应饼干,继续喂养6周后,检测小鼠体重、Lee's指数、脏器变化、肝组织生化指标和血清中血脂含量的变化.结果 6周后,小鼠体重、Lee's指数、脏器变化、肝组织生化指标和血清中血脂含量均表明多甲氧基黄酮饼干能抑制高血脂小鼠体重的增长,降低高血脂小鼠的Lee's指数,改善高血脂模型小鼠血清中常见生化指标的脂质代谢异常.结论 多甲氧基黄酮饼干能明显改善高血脂模型小鼠血清中常见生化指标的脂代谢异常.降脂饼干对小鼠血脂影响方面:降脂饼干对甘油三酯(TG)的影响明显,对高密度脂蛋白(HDL-C)没有明显影响,对低密度脂蛋白(LDL-C)影响也较为明显.揭示了其或可发挥对血脂异常及由血脂异常造成的脂肪肝等相关疾病的治疗或保健作用.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高脂血症降脂效应降脂饼干功能性食品Lee's指数血清血脂组织生化

    多巴胺D1受体在频闪光诱导性近视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

    胡倩倩李炳佘曼李涛...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多巴胺D1类受体(D1DR)在频闪光诱导性近视(flickering light-induced myopia,FLM)发生中的作用,初步探讨FLM的发病机制.方法 36只2周龄豚鼠随机分成4组(n=9):对照组、频闪光(FLM)组、频闪光+溶剂(FLM+Vehicle)组、频闪光+D1DR拮抗剂(FLM+SCH 23390)组.分别于造模前后测量各组豚鼠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造模6周后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视网膜中D1DR的表达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测定视网膜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频闪光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呈显著的近视样改变(P<0.001,P<0.05),视网膜D1DR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DA含量显著上升以及DOPAC/DA比值显著下降(P<0.001);而玻璃体腔注射SCH 23390可显著改善FLM豚鼠屈光度和眼轴的变化(P<0.001,P<0.05),使FLM豚鼠视网膜DA含量下降(P<0.001)和DOPAC/DA比值增加(P<0.05).结论 D1DR参与了FLM的形成,D1DR拮抗剂可能通过抑制D1DR并影响DA及其代谢水平而改善FLM豚鼠的近视样改变.

    近视多巴胺D1类受体频闪光诱导SCH23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