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邢瑞昌

双月刊

1005-4847

a67761337@126.com

010-67779337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Journal Acta Laboratorium Animalis Scienti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刊载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理论专著、科研成果论文、科学实验新方法、新材料、实验动物新资源开发、新的动物品系的培育和应用以及与实验动物有关的其它学科的科学论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再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900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酸枣仁复方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郑涵文刘昕玥赵海燕王佳音...
    901-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酸枣仁复方(Ziziphi spinosae semen formula,ZSSF)对于抑郁症的关键作用靶点,并通过利血平诱导的抑郁斑马鱼模型验证酸枣仁复方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酸枣仁复方的药物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名称进行校正.采用GeneCards、OMIM、NCBI数据库检索抑郁症相关靶点,并对3个数据库的靶点结果进行汇总去比重.利用STRING数据库预测了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信息,利用Metascape数据库构建进行富集研究,并利用微生信对KEGG和GO的富集结果实现了可视化.通过利血平诱导的斑马鱼抑郁模型进行行为学实验和RT-qPCR实验,验证酸枣仁复方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结果 筛选出抑郁症与酸枣仁复方的交集靶点188个,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酸枣仁复方抗抑郁主要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等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酸枣仁复方通过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发挥其治疗抑郁症的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利血平组相比,酸枣仁复方高、中、低剂量组斑马鱼在声光刺激下的运动距离显著延长(P<0.05),运动速度显著增快(P<0.01).RT-qPCR结果显示,与利血平组相比,酸枣仁复方高、中、低剂量给药组斑马鱼脑组织中TNF-α、IL-2、IL-6、IL-1β、IL-10 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01).结论 酸枣仁复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发挥抗抑郁作用,且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网络药理学酸枣仁复方抑郁症炎症因子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24年征订启事

    912页

    基于数据挖掘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动物模型分析

    王玉超张兵潘静李雅琳...
    913-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梳理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动物模型特点,为规范造模流程、提高成模率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近40年有关SPID动物模型的文献,总结并分析动物种类、造模方法、阳性对照药、评价指标等.结果 纳入243篇文献,多采用苯酚胶浆法或微生物感染法诱导大鼠建立SPID模型,造模周期在14~16 d为主,大多以盆腔组织形态观察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判定模型成功与否.中医病症结合模型研究较少.结论 SPID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缺乏一致性的判定标准,建议综合动物行为学变化、盆腔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病理等进行评价.同时,中医证候造模缺乏有效的方法和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发展.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数据挖掘动物模型

    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防治作用研究进展

    刘翼骁韩欣园肖依彤于昕卓...
    923-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甘草次酸是中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抑制神经炎症、保护神经元等作用,对于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日益增多.本研究综述了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多发性硬化和小脑萎缩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并对其未来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讨论与展望.

    甘草次酸衍生物作用机制神经退行性疾病

    坏死性凋亡在胰腺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杨润泽秦靖郭晨博胡耀华...
    93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坏死性凋亡介于细胞凋亡和坏死之间,是一种受调控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非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可诱导炎症反应发生.研究表明,它与胰腺疾病的病程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在胰腺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的双向调控作用,且相关的坏死性凋亡抑制剂与诱导剂有望用于胰腺疾病的治疗.基于此,本文对坏死性凋亡发生的机制及其在胰腺疾病进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胰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认识,为其靶向性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坏死性凋亡急性胰腺炎胰腺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

    大小鼠帕金森病行为学评价方法概述及常用动物模型特点分析

    胡毅龙赵怡楠苗晋鑫苗明三...
    942-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第二大中老年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周期长、治疗过程复杂,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巨大挑战.PD动物模型的行为学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实验动物的成模情况与药物干预后的变化情况.因此选择规范的动物模型以及相适宜的行为学检测方法是进行PD机制研究、抗PD药物研发的基础.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大小鼠的帕金森行为学实验方法进行归纳,对常用帕金森行为学实验的实验设备、实验方法、评价指标、注意事项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同时对目前常用的帕金森模型进行了概述,对模型的造模机制、与帕金森临床特征的吻合情况、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帕金森模型与行为学检测方法.

    帕金森病大小鼠行为学实验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