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秦川

月刊

1671-7856

b67761337@126.com

010-67779337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理论专著、科研成果论文、科学实验新方法、新材料、实验动物新资源开发、新的动物品系的培育和应用以及实验动物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科学论述。读者对象:农牧渔业、医学、药学、环保、生物、体育、国防等单位的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以及有关的生产者、大专院校学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7-DMAG对PD-1人源化小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李晓娟修叶李兴杰孙岩峰...
    82-86,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17-二甲基胺乙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DMAG)对PD-1人源化小鼠人肝癌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30只PD-1人源化小鼠,将HepG2细胞悬液注射于小鼠右侧腹股沟皮下组织,构建人肝癌移植瘤模型;将荷瘤人源化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①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10 mg/kg);②17-DMAG组(按25 mg/kg腹腔注射17-DMAG,3次/周);③顺铂组(腹腔注射20 mg/kg,2次/周),实验持续4周.注射结束后测量人源化小鼠移植瘤的长、短径计算体积,测量肿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31(以阳性细胞数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17-DMAG 组和顺铂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小(P<0.05),17-DMAG组的抑瘤率略高于顺铂组,但17-DMAG组和顺铂组肿瘤质量和体积以及抑瘤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7-DMAG组和顺铂组MVD标记微血管数量及VEGF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17-DMAG组又低于顺铂组(P<0.05).结论 17-DMAG可显著降低肝癌移植瘤中VEGF的表达,抑制新生血管在肿瘤中发生发展,从而对人源化小鼠肝癌移植瘤发挥抑制作用.

    PD-1人源化小鼠17-DMAG肝癌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动物生物安全三级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探讨

    再那吾东·玉山李晓燕鹿双双王嘉琪...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ABSL-3实验室)是可以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三级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近年来随着新发、再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在病原致病机理、药物和疫苗研发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硬件支撑作用,ABSL-3实验室的需求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对于能够胜任ABSL-3实验室工作的人员需求也越来越多,岗前培训的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成为进入ABSL-3实验室开展工作的人员生物安全的重要保证.ABSL-3实验室的岗前培训工作需要在特定的场所——模拟实验室内开展,因此有必要建立ABSL-3模拟实验室,并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标准和机制.本文全面介绍了 ABSL-3模拟实验室的设计、建设、运行及作用.

    ABSL-3实验室ABSL-3模拟实验室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培训

    输日实验动物检疫监管政策的解析与思考

    丁宁梁佳琪富宏坤王莹...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是我国进出口实验动物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对于实验动物的进出口检疫监管政策十分细致而严格.本文以实验犬、猫和猴为例,对出口日本的主要实验动物检疫监管政策进行了深入解析,同时对我国目前实验动物相关的法律法规、进出境管理办法、标准、生物安全、养殖和管理现状以及进出口业务现状展开思考,在完善实验动物法律法规和进出境管理办法、保障国门生物安全、提高实验动物养殖管理水平以及促进实验动物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给出了建议,以期为全面提升我国实验动物生产、使用、养殖管理水平,加强中日实验动物贸易往来提供参考.

    实验动物进出境检疫监管政策解读行业发展

    医学研究生动物实验课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苗晋鑫曹利华苗明三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物实验课是医学及生命科学相关专业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医学类研究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动物实验课教学方式存在内容单一、研究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为更好地促进研究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旨在探讨动物实验课的教学改革.首先,介绍动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强调其对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其次,提出动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原则,包括以研究生为中心、注重问题解决和实践探索、促进跨学科融合等,同时将中国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贯穿其中.然后,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详细阐述动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在课程设计上,应注重选取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实验项目,充分考虑研究生的兴趣和专业需求.在教学方法上,应鼓励研究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合作,引导他们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评价方式上,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如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项目展示等,以全面评估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最后,通过实践验证和效果评估,总结动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动物实验课教学改革主动学习创新思维

    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在脓毒性心肌病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解有成肖曙芳林雪梅陈顺...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性心肌病(septic cardiomyopathy,SIC)是脓毒症中常见的器官功能障碍,其与患者高死亡率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SIC发病机制复杂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既往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SIC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机体发生SIC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时,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system,MQC)的异常调控可使心肌细胞损伤加重.最近的研究显示,MQC可通过调节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融合/裂变和线粒体自噬来维持线粒体动态平衡.因此,本文就MQC在SIC发病中的作用及最新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进行分析与展望.

    脓毒症心肌病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融合和裂变线粒体自噬

    Notch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纪少秀张恒耀张媛文莉...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甚至肝癌发展的必经病理过程.肝纤维化发生是一个高度整合的、动态的病理过程,是诸多细胞相互串扰以及细胞因子彼此作用的结果.Notch信号通路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细胞间信号传导机制,在调节多细胞动物发育和组织更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otch信号通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肝纤维化形成.本研究旨在综述Notch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以期为肝纤维化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Notch信号通路肝纤维化综述

    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牙周炎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相关性

    陈露江小霞朱玲玲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在高原和山区活动人群的增多,高海拔暴露变得越来越普遍,许多基础疾病患者受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影响,病程进一步加重甚至导致认知障碍的现象频发.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能诱发牙周局部炎症反应,甚至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在高海拔环境下,机体出现免疫力下降、组织缺氧等反应,这些反应会促进牙周炎的发生发展,甚至有可能增加牙周炎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风险.随着高原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牙周炎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之间的关系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牙周炎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牙周炎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讨论.

    高原低压低氧牙周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

    铁死亡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史阳琳杨建雅常晴晴王倩倩...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是由于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极高,其是导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脓毒症ALI的病理生理学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效药物极为有限.因此,当务之急是挖掘脓毒症ALI的发病机制,并试图发现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脓毒症ALI患者的预后.近年来,铁死亡被认为与脓毒症ALI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抑制相关细胞铁死亡可有效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对靶向相关细胞铁死亡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ALI铁死亡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并为脓毒症ALI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脓毒症急性肺损伤铁死亡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苏杭张淑孜任献青
    135-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中医称之为"斑毒""紫癜风""葡萄疫".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该病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失衡、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凝血与纤溶机制紊乱等因素相关,但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此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复发率高,肾受损比例高,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社会危害性大.众多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HSP临床疗效良好,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晰.近年来,随着HSP动物模型的建立,开展了大量的动物实验进行中药疗效机制的研究,但缺乏较系统的、细致的综述,故对近十年中医药治疗HSP的动物实验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从中医药在缓解IgA1异常糖基化、调节Th1/Th2及Treg/Th17免疫失衡、减少循环免疫复合物、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作出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中医药治疗HSP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启发新的研究思路.

    过敏性紫癜动物实验研究中医药综述

    基于线粒体质量控制探讨运动对骨骼肌萎缩的研究进展

    郭孝静王艳张立裴飞...
    14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骼肌萎缩是指骨骼肌质量的下降和肌肉功能的丧失.线粒体质量控制(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MQC)是维持线粒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主要涉及线粒体生物生成、线粒体动力学(分裂/融合)、线粒体自噬等调控过程,其通过调控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及质量的相对稳定以维持肌肉稳态.运动干预是一种防治肌萎缩经济有效的治疗方式,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与MQC的关系尚未明确.本文就线粒体生物生成、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这3个质量控制环节在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靶点的研究展开论述,深入分析MQC介导运动改善衰老、废用、癌症恶病质导致骨骼肌萎缩的机制,以期为运动干预肌萎缩提供理论指导.

    肌萎缩运动线粒体生物生成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