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薛辛东

月刊

1005-2224

zgsyek@163.com

024-23866456

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9号五层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儿科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面向临床、注重实用、提高儿科临床医生水平”。本刊报道儿科领域新成果、新技术、新进展、交流成熟的临床经验、注重临床研究,兼顾基础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2023)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舒赛男王文建
    1-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益生菌作为药物、食品或膳食补充剂用于儿科疾病防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广泛证实.近年来关于益生菌的研究数据不断更新.为了使医师更好地认识和使用益生菌,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儿科专家在2017年发布的《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基础上,查询国内外新发表的文献并结合中国当前实际情况,制定指南,以期指导我国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益生菌.

    益生菌循证指南儿童

    关注微生态制剂在儿童中的应用

    郑跃杰黄志华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关系研究的深入,微生态制剂越来越受到儿科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关注,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和后生元,其中益生菌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制剂.益生菌能够通过拮抗潜在致病菌、增强黏膜免疫功能和肠道屏障功能、激活和调节全身免疫应答、改善肠道代谢等,发挥对某些疾病的防治和健康促进作用.益生菌可以以药物、配方奶添加、食品添加和保健品等方式补充.益生菌具有菌株特异性、剂量依赖性和个体或人群差异性的特点,是临床进行益生菌应用选择、推荐和评价的主要依据.

    微生态制剂益生菌儿童

    益生菌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孙倩华子瑜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益生菌是一类活性微生物,摄入适量对健康有益.益生菌在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增强屏障功能、抑制炎症、参与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生儿消化及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补充益生菌可能改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等疾病临床结局.文章旨在阐述益生菌辅助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治疗的作用,然而,益生菌在新生儿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大规模临床研究、长期随访观察,进一步评估.

    益生菌新生儿疾病防治

    益生菌在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进展

    熊晶晶黄永坤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益生菌是一类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活的微生物,已被证明对人类健康有益.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近年研究表明,益生菌在治疗儿童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临床验证.文章就某些益生菌在防治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急性腹泻、婴儿肠绞痛、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便秘、乳糖不耐受、炎症性肠病、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胰腺炎等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益生菌治疗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益生菌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应用进展

    苟渊王文建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微生态承载着人类后天获得基因,参与人类正常生理和疾病病理过程,与人体健康密不可分.益生菌有拮抗病原微生物、增强上皮屏障或营养代谢以及刺激和促进机体免疫成熟等功能,目前已广泛用于儿童腹泻病、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近年来益生菌也被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黏膜免疫系统调节肺部免疫来实现.文章就益生菌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机制及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进展作简要介绍.

    益生菌呼吸系统疾病肠道

    益生菌在儿童过敏性疾病应用进展

    纪若晨张琳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变化,以及剖宫产率增加和生命早期抗生素应用等因素,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定植、演替和免疫的发展方向,并与婴儿远期健康和疾病(尤其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大量研究也支持了"卫生假说"理论,认为肠道菌群失衡是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前提和基础,微生态学策略可作为防治过敏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章系统回顾和探讨了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发育在过敏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地位,以及益生菌在儿童过敏性疾病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指导过敏性疾病的一级预防和精准靶向治疗.

    儿童益生菌过敏性疾病肠道菌群微生态

    益生菌在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应用进展

    邹标舒赛男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抗生素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其特征是肠道微生物群破坏,引起肠道短链脂肪酸(SCFA)水平降低,滞留于结肠的碳水化合物和胆汁酸增加,水和电解质吸收改变,最终导致腹泻.许多随机对照试验都显示了益生菌在预防AAD方面的益处.尽管已经报道了益生菌不良事件,但益生菌仍被广泛认为是AAD和其他胃肠道疾病安全且廉价的预防性治疗方案.文章主要就目前国内外关于益生菌干预儿童AAD作一综述,以指导益生菌合理应用.

    益生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预防治疗儿童

    儿童粪菌移植研究进展

    黄瑛董芳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常稳定的肠道菌群在维持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基于肠道微生态的治疗手段逐渐受到关注.近年来,通过移植健康人肠道菌群重塑患者肠道稳态的粪菌移植疗法迅速发展,许多研究证实粪菌移植对于儿童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与内分泌代谢等疾病具有一定疗效.文章就儿童粪菌移植的供体筛选、菌液制备、移植途径以及临床应用现状及前景等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粪菌移植儿童艰难梭菌感染

    益生元及后生元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王伟武庆斌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益生元是能够被宿主微生物选择性利用从而赋予健康益处的底物.后生元是为宿主提供健康益处的无生命微生物和(或)其相关成分的制剂.尽管二者制剂成分不同,但是作用机制是益生元或后生元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后,赋予宿主健康益处.这对于儿童,尤其是生命早期的婴儿防治疾病和健康成长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厘清益生元和后生元概念,讨论作用机制和儿科临床应用效果,有助于今后益生元和后生元在儿科临床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开展.

    益生元后生元儿科临床应用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121例胃镜特点分析

    李婧于飞鸿秦秀敏周锦...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上消化道受累的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EGIDs)的胃镜表现,为儿童EGIDs的诊断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6-01-01-2022-12-3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就诊的上消化道受累的EGIDs患儿初次诊断时胃镜检查结果.结果 共纳入121例上消化道受累的EGIDs患儿(男89例、女32例),食管受累者31例(25.62%),胃部受累者39例(32.23%),十二指肠受累者85例(70.25%).食管受累者中常见的异常为黏膜粗糙(32.26%)、充血水肿(25.81%)、环状改变(9.68%)、糜烂(9.68%)、黏膜红斑(9.68%),胃镜下无异常的占45.16%.胃部受累者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100%)、胃黏膜花斑样(71.79%)、黏膜红斑(25.64%)、胃底黏液池浑浊或胆染(23.08%)、出血斑或咖啡斑(20.51%)、糜烂(15.38%)、黏膜粗糙(15.38%)及溃疡(12.82%).十二指肠受累者常见异常为黏膜充血水肿(58.82%)、溃疡(31.76%)、白苔(23.53%)、红斑(22.35%)、粗糙(22.35%)、糜烂(15.29%)等,胃镜下未见异常的为28.24%.十二指肠受累者溃疡发生率高于胃部受累者(x2=5.011,P<0.05),而出血样改变更常见于胃部(x2=5.940,P<0.05).结论 儿童EGIDs胃镜表现缺乏特异性.食管受累者可见黏膜粗糙、充血水肿、环状改变等;胃部受累者可见黏膜充血水肿、花斑样、黏膜红斑等,而十二指肠受累常见异常为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白苔、黏膜红斑等.约半数食管受累和1/4十二指肠受累的EGIDs患儿胃镜下表现无异常.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胃镜检查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