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张淑兰

月刊

1005-2216

fck23394474@sina.com

024-23866489

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9号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面向临床、突出实用,为广大妇产科临床医生服务”的办刊理念,紧紧依靠由全国知名妇产科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办刊,不断深化质量建设,发行量稳居同类杂志首位,深受全国广大读者喜爱和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本期广告目次

    106页

    腹肌收缩对盆底肌收缩能力的影响研究

    牛蕾蕾徐俊蔡西国张凌云...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肌收缩对盆底肌收缩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2~9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盆底功能检查的171例产妇,采用Phenix U2测量阴道静息状态时的压力及盆底肌、腹肌不同收缩模式下的阴道动态压力,将盆腹肌同时收缩时阴道动态压力峰值的变化值(△3)与单独收缩腹肌及单独收缩盆底肌变化值之和(△ 1+△ 2)进行比较;测量盆底肌电位,比较单独收缩盆底肌及盆腹肌同时收缩时盆底肌电位的峰值.结果 静息状态下阴道压力、单独收缩腹肌、单独收缩盆底肌、盆腹肌同时收缩时阴道动态压力峰值平均值分别为52.00(8.00)mmHg、57.00(8.00)mmHg、60.00(10.00)mmHg、67.00(14.00)mmHg,△3 大于 △1+△2之和,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104,P<0.01);单独收缩盆底肌、盆腹肌同时收缩时盆底肌电位的峰值分别为14.00(6.00)µV、21.00(10.00)µV,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947,P<0.01).结论 盆底肌训练时腹肌同时收缩可增加阴道动态压力峰值、提高盆底肌肌电位,收缩腹肌更有利于盆底肌的收缩,因此产后盆底肌训练时无需放松腹肌.

    产后盆底肌训练腹肌阴道动态压力肌电位

    经阴道腹膜外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刘仙魏婧媛熊员焕罗蒲英...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阴道腹膜外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3年7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江西省人民医院和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因子宫下段或子宫颈肌瘤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380例,分为研究组(经阴道腹膜外子宫肌瘤剔除术)180例和对照组(经阴道腹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200例,按照患者有无子宫下段手术史分别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损伤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病率.结果 无论有无子宫下段手术史,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1±0.7)d较对照组(2.0±0.8)d短(P=0.03),术后疼痛评分(2.9±0.6)分较对照组(4.9±1.2)分低(P=0.02),术后病率(8.2%)也较对照组(21.7%)低(P=0.01).在有子宫下段手术史患者中,研究组手术时间(73.7± 15.1)min较对照组(98.3±16.1)min短(P=0.03),术中出血量(92.3±6.3)mL较对照组(159.7±15.2)mL 少(P=0.01),术中损伤发生率(0.0%)较对照组(9.7%)低(P=0.04),术后疼痛评分(3.2±0.8)分较对照组(5.3±1.4)分低(P=0.04),肛门排气时间(1.3±0.6)d较对照组(2.7±0.7)d短(P=0.02),术后病率(8.6%)较对照组(24.2%)低(P=0.02).结论 经阴道腹膜外子下段及子宫颈肌瘤剔除术在术后患者早期排气、降低术后感染和疼痛方面优于腹膜内剔除术,尤其对于有子宫手术史的患者,腹膜外剔除术在降低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提高安全性方面亦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经阴道腹膜外子宫下段子宫颈肌瘤剔除术

    应用新型盆底穿刺引导器行经阴道高位骶棘韧带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李明悦汪萍程晨晨黄周...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新型盆底穿刺引导器行经阴道高位骶棘韧带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使用新型盆底穿刺引导器行经阴道高位骶棘韧带固定术的42例患者(研究组),以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24例女性为正常组.研究组患者术后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检查,测量阴道仰角并与正常组比较;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估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使用新型盆底穿刺引导器行经阴道高位骶棘韧带固定术的患者,术后与正常组比较MRI测量的阴道仰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检验提示术后阴道仰角与年龄、孕产次、BMI等人口统计学变量无明显相关性.患者术后PFDI-20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行经阴道高位骶棘韧带固定术是具有创新性且便捷、高效、安全的术式,术中可通过使用器械到达高位解剖点,术后能保留正常的阴道轴向,改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优化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手术方式.

    盆腔器官脱垂新型盆底穿刺引导器经阴道高位骶棘韧带固定术女性盆底解剖

    子痫前期高危人群GPIba和COX-1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李伟丁娟马晓晴迪娜热尔·迪力达西...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GPIba和COX-1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高危人群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孕检符合入组标准的77例孕12~20周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连续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连续7~14d,空腹抽取2管静脉血各4mL,利用血栓弹力图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功能,计算花生四烯酸(AA)的抑制率.根据抑制率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R组)和敏感组(AS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GPIba(GP1BA,rs6065)和COX-I(PTGS1,rs10306114)基因表达,利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对2种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并收集相关临床检验指标.结果 两组孕妇基线资料及P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S比较,AR组中GP1BA和PTGS1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但rs10306114仅有花生四烯酸(AA)1种基因型,rs6065有3种基因型,且rs6065位点的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抑制率较敏感组均明显降低,血小板AA含量较敏感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临床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P1BA和PTGS1在AR中明显出现上调,这提示在PE中阿司匹林抵抗与2种基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在COX-1基因rs10306114位点和GPIba基因rs6065位点多态性与AR的发生无相关性,考虑单个基因变异带来的影响太小,无法在相对较小的样本量中被检测到.

    阿司匹林抵抗子痫前期基因多态性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订阅方法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辑部
    123页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梓薇应小燕刘巧玲
    124-128页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卵巢癌促进增殖抑制凋亡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稿约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