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张淑兰

月刊

1005-2216

fck23394474@sina.com

024-23866489

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9号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面向临床、突出实用,为广大妇产科临床医生服务”的办刊理念,紧紧依靠由全国知名妇产科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办刊,不断深化质量建设,发行量稳居同类杂志首位,深受全国广大读者喜爱和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卵巢交界性肿瘤非全面分期手术预后分析

    赵安琪王静宜王世军
    225-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s)非全面分期手术对预后的影响及术前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0年 1月至202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非全面分期手术,经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为BOTs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特征及随访资料并分析其预后.结果 共53例患者纳入研究,2例患者复发(3.77%,2/53),复发类型仍为BOTs,无侵袭性进展或恶变,复发病灶可经手术完整切除,无需常规进行辅助治疗;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10cm为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mucin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MBOT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OTs患者行非全面分期手术预后良好,复发率相较全面分期手术无明显增高,二次手术可完整切除.当术前影像学显示肿瘤直径≥10cm时,提示MBOTs可能性更大,临床医生应在术前进行详尽地评估,进而确定手术入路和范围.

    卵巢交界性肿瘤手术治疗非全面分期手术影像学肿瘤标志物

    不同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并发症射频消融减胎术后妊娠结局分析

    李根霞李孟宇张俊雅谢明坤...
    230-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MCDA)特有并发症行射频消融减胎术(RFA)后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RFA并已分娩的99例MCDA孕妇.根据MCDA并发症类型分为: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组(25例),选择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sIUGR)组(23例),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TRAPs)组(22例),双胎之一胎发育异常(DA)组(29例).根据手术孕周分为:≤16孕周组(9例),>16~<26孕周组(70例),≥26孕周组(20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组间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的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99例孕妇减胎术后保留胎儿存活率为79.8%,未足月胎膜早破率为21.2%,总早产率为40.4%,三项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Ps组手术孕周[(20.33±4.57)周]明显小于sIUGR组[(23.70±2.92)周]及DA组[(22.65±4.37)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孕周组消融周期及手术时长大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DA不同并发症RFA后取得的妊娠结局相似.随手术孕周的增大,手术时长及消融周期均增加,但不同手术孕周的孕妇分娩孕周相似.

    射频消融减胎术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并发症手术孕周

    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对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早产发生风险的影响研究

    吴凯佳贾燕张国华王亚男...
    235-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受孕对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早产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石家庄市第四医院产检并分娩至少一胎活产的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2501例.依据受孕方式,分为自然受孕组(n=1223)和ART组(n=1278),比较两组早产发生率及早产儿不良结局事件发生比例.结果 ART组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自然受孕组(52.35%vs.48.24%,P<0.05).根据不同分娩孕周对比,ART组早期早产(28~31+6孕周)发生率显著高于自然受孕组(13.75%vs.7.80%),晚期早产(34~36+6孕周)发生率低于自然受孕组(71.15%vs.7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组早产产妇的平均年龄及初产妇占比均高于自然受孕组,孕次低于自然受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组早产中自发性早产发生率较自然受孕组高.与自然受孕组相比,ART组早产儿出生体重更低,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率更高,住院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一胎胎死宫内发生率、早产儿死亡率以及早产儿窒息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自然受孕相比,ART受孕方式可显著增加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早产发生率,尤其增加孕32周前早期早产的发生以及自发性早产的发生,同时ART早产儿出生体重更低,入住NICU率高、住院时长偏长.因此,对ART受孕的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孕妇应加强孕期保健及管理,积极预防早期早产的发生.

    双胎妊娠早产辅助生殖技术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沈兰陈爱红钱爱萍
    239-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阴道微生态对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附属江南医院收治的CIN患者124例作为研究组,按子宫颈病变级别分成两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62例,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65例,选取同期入院进行常规体检(阴道分泌物微生态和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子宫颈正常的健康体检者10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临床资料、阴道微生态情况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R-HPV感染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结果 3组之间HPV感染、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4、干扰素-γ(IFN-γ)、首次性生活年龄小于20岁、初孕年龄<20岁、HPV感染、阴道微生态(BV、VVC)异常、菌群多样性异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影响HSIL、LSIL发生的各单因素(P<0.05)再次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HSIL、LSIL的多因素指标.结果发现,HPV感染、阴道微生态(BV、VVC)异常是影响LSI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首次性生活年龄、HPV感染、菌群多样性异常、阴道微生态[BV、阴道毛滴虫病(TV)、VVC]、白细胞计数(WBC)是影响HSI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PV感染、炎性因子表达异常、阴道微生态异常是影响LSIL发生的危险因素.HPV感染、首次性生活年龄、菌群多样性异常、白细胞计数是导致HSIL发生的危险因素.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阴道微生态

    胎盘植入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和预防要点

    黄畅晓彭珠芸李力
    244-247页

    胎盘植入性疾病前置胎盘预防高危因素

    Hedgehog信号通路在胎盘发育中的研究进展

    张阳刘晓夏赵茵邹丽...
    248-251页

    Hedgehog胎盘发育正常妊娠子痫前期

    国际妇产科联盟3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刘梦然于晓兰
    252-256页

    子宫肿瘤国际妇产科联盟3型子宫肌瘤生育力宫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