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黄光志

双月刊

1674-6422

bianjibu@shvri.ac.cn

021-34293142

200241

上海市闵行区紫月路518号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Parasi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农业部中国农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主办,农业部农业预防办公室协办的全国唯一的兽医寄生虫学专业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乳链球菌nrdD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对小鼠的致病性检测

    陈怀君袁橙袁圣陈智怡...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nrdD基因对无乳链球菌毒力的影响,本研究参照GenBank中无乳链球菌GD201008-001(登录号:NC_018646)的nrdD全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融合PCR的方法将nrdD基因上、下游同源臂连接到一起,构建nrdD基因上、下游同源臂融合片段,连接至温敏型自杀质粒pSET4s。PCR克隆含有启动子序列的nrdD基因,连接至链球菌-大肠杆菌穿梭质粒pSET2。分别构建nrdD基因的缺失株ΔnrdD及互补株CΔnrdD。经PCR和基因测序,证明nrdD基因的缺失株及互补株构建成功。通过对ΔnrdD和CΔnrdD的形态学变化的观察,生长速率、小鼠血清中增殖能力、小鼠组织载量的测定以及小鼠攻毒试验的分析,评价nrdD基因对无乳链球菌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野生株GD201008-001相比,ΔnrdD在细菌染色形态上链长明显增加,但不影响荚膜的形成;在相同培养条件下,ΔnrdD在与GD201008-001生长速率无明显差异;在小鼠血清中增殖试验中,ΔnrdD在血清中的增殖能力较野生株明显减缓;在小鼠感染14h后,ΔnrdD在其血液、脾脏及脑部的载量明显低于野生株,而CΔnrdD在各组织中的载量与野生株相比差异不显著;小鼠的攻毒试验显示,ΔnrdD注射组小鼠存活时间较野生株与互补株延长,差异显著。研究证明,nrdD基因与无乳链球菌毒力密切相关,本试验结果也为深入研究无乳链球菌nrdD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无乳链球菌nrdD基因基因缺失株毒力

    伪狂犬病病毒gE/gI缺失株CY-6的构建及免疫效力初步研究

    曲信芹魏波徐丽丽刁治君...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针对伪狂犬病病毒gE和gI基因缺失的重组转移质粒pBL-gI-gE,将PRV-CY-ΔgI/gE-GFP病毒、pBL-gI-gE转移载体和Lipofectamin 2000转染试剂共转染BHK-21细胞,蚀斑筛选纯化法得到重组病毒PRV-CY-ΔgI/gE,命名为CY-6株。将CY-6株C1代在BHK-21细胞增殖并传至10代,测定生长曲线、病毒含量、基因鉴定、特异性、纯净、毒力和免疫原性。结果CY-6株的生长曲线与亲本CY株无明显变化,C1~C10代毒的病毒含量为108。17~108。68 TCID50/mL,基因鉴定显示gE基因无366 bp的目的条带,gD基因有1条217 bp的目的条带,gI基因无331 bp的目的条带,特异性检验显示均能被伪狂犬病病毒特异性阳性血清中和;纯净检验该毒种无菌、支原体及外源病毒污染;毒力试验试验猪均5/5健活,免疫原性试验免疫组5/5保护,CY株攻毒对照组5/5发病,其中3/5死亡。以上结果表明伪狂犬病病毒CY-6株符合生产用毒种的初步要求,为研制新型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灭活疫苗奠定基础。

    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免疫效力

    PRRSV非结构蛋白Nsp1α合成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解艺璇张彦兵李慧朱琳...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尝试利用PRRSV Nsp1α合成肽进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并对抗体的特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获得PRRSV非结构蛋白Nsp1α的抗原肽序列;随后,按照此序列合成获得抗原肽,并将其与KLH载体蛋白进行偶联;接下来,将偶联好的抗原肽与弗氏佐剂混合,通过免疫大白兔制备针对Nsp1α合成肽的多克隆抗体;最后,利用ELISA、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多克隆抗体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多克隆抗体ELISA的效价超过105;利用Western b1ot可以检测到特异的Nsp1α表达条带,包括瞬时转染的样品和不同毒株病毒感染的样品;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该多克隆抗体可有效地区分病毒感染和未感染的样品。结果表明,PRRSVNsp1α合成肽多克隆抗体可以有效地应用于PRRSVNsp1α表达检测,为进一步研究PRRSV Nsp1α的功能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合成肽多克隆抗体非结构蛋白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家兔模型的建立

    于天韩金成梁喜植王洋...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建立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家兔模型。将摘除脾脏后的12只家兔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为模型组,接种2 mL纯化的猪附红细胞体;B组为阴性对照组,接种2 mL猪附红细胞体阴性血液分离物;C组为空白对照组,接种2 mL生理盐水。接种后通过测量体温、体质量、PCR检测、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和病理组织学检验来鉴定猪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结果显示,A组家兔与B组、C组相比,体温、体质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A组家兔出现了消瘦、被毛杂乱、结膜黄染等临床症状。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A组家兔红细胞总数、平均体积、血红蛋白含量均减少,差异显著(P<0。05);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浓度均减少,差异极显著(P<0。01),提示家兔贫血。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A组家兔尿素、白球比、尿酐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升高,差异显著(P<0。05);球蛋白、肌酐、血糖均下降,差异显著(P<0。05),提示家兔免疫力下降,肝功能和肾功能受损。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A组家兔肝脏充血、水肿、肺脏局部有炎性细胞、心肌细胞出血。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家兔模型。

    猪附红细胞体家兔血常规病理组织切片模型建立

    弓形虫MIC1、MIC6和ROP18混合蛋白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李虎朱进进李婧旸韩成建...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1、MIC6和棒状体蛋白ROP18组成的重组疫苗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我们将重组表达的MIC1、MIC6和ROP18三种蛋白进行不同的组合,并联合弗氏佐剂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免疫小鼠。用ELISA技术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以及免疫蛋白刺激后脾细胞培养上清中各细胞因子的水平,通过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最后一次免疫后,用弓形虫WH3强毒株攻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PBS组相比,蛋白免疫组产生高滴度的IgG和IgG亚型(IgG1和IgG2a)抗体,滴度可高达1∶128 000。细胞因子IL-4、IL-10和IFN-γ表达水平不同程度地升高,并且重组蛋白能够诱导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免疫组小鼠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有所延长,其中MIC6-ROP18组延长时间最长(P<0。01)。MIC1、MIC6和ROP18组成的重组疫苗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其中MIC6-ROP18蛋白组合的免疫保护效果更为明显,但仍需进一步改进。本研究为弓形虫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思路。

    弓形虫疫苗重组蛋白MIC1MIC6ROP18

    海罗净现场发生次溴酸对家禽常见致病菌杀灭效果分析

    张贝贝张耀东朱红姚澜...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罗净溴树脂是一种新型杀菌滤材,由惰性多孔高分子与氧化性溴结合而成,当水流过时,可形成具有杀菌能力的次溴酸溶液。本研究旨在评估海罗净现场发生次溴酸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家禽常见致病菌的杀灭效果。通过多种组合建立次溴酸杀灭家禽典型致病菌的评价技术,分别以致病菌与次溴酸(根据试验等比例调整)混匀,然后评价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不同pH值次溴酸对不同致病菌的杀灭效果。结果显示:2mg/L(均以Br2计)海罗净现场发生次溴酸的杀菌效果非常好,与104~107CFU/mL的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 min即可将其全部杀灭,杀菌率为100%。0。5~1。5mg/L海罗净现场发生次溴酸作用1 min也可全部杀灭104~107 CFU/mL的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然而,0。2mg/L次溴酸对不同致病菌的杀菌效果有所不同,完全杀灭107 CFU/mL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时间分别为1 min、10 min和5 min。将水pH值调整为8。5(pH8。5原水),基本不影响海罗净现场发生次溴酸的杀菌效果。本研究通过评价次溴酸对家禽常见致病菌的杀灭效果,为海罗净现场发生次溴酸净水消毒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次溴酸致病菌杀菌评价

    1株鸡毒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张伯顺卜德新吕虹雨黄冬...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1株从鸡场分离到的鸡毒支原体(MG)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及致病性研究。用MG的16S rRNA引物对山东省莱西市某鸡场疑似MG感染的气囊病料进行了PCR鉴定,结果可扩增到特异性条带。通过病原分离培养、16SrRNA基因测序比对获得MG分离株,命名为SDMg01株;低倍显微镜观察到,菌落呈典型的"荷包蛋"状;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株能发酵葡萄糖,不水解精氨酸,不利用尿素。对分离株16S rRNA序列进行MEGA分析和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SDMg01分离株与其他MG菌株在同一进化分支上,其中与MG参考菌株(PG31)相似性为99。8%。对分离株SDMg01进行动物试验,感染8周龄的SPF鸡14 d后进行解剖,观察临床症状及气囊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SDMg01分离株致病性较强,可引起典型的气囊炎。本研究为MG诊断试剂的研制和疫苗候选毒株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鸡毒支原体16SrRNA系统进化树致病性

    1株鸡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李维升王艳高亚东赵神鸿...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鸡源鸭疫里默氏杆菌(RA)的致病性,对1株2021年从病鸡肝脏中分离的RA疑似菌株进行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及病理学观察并分析其16SrRNA序列。结果显示:菌株不发酵糖类,脲酶试验、触酶试验、氧化酶还原试验、明胶液化试验和枸橼酸盐试验均为阳性,硫化氢、VP、MR试验均为阴性;血清型鉴定为血清10型;分离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呋、环丙沙星、磺胺异噁唑、红霉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高敏,对头孢曲松、恩诺沙星、大观霉素、庆大霉素耐药;动物试验表明,能引起鸭和鸡的"三炎"症状,对鸭具有高致死率且能导致鸡出现严重关节软组织病变;病理学变化显示人工感染鸡心外膜增厚,充满纤维蛋白,炎性细胞浸润,主要炎性细胞为淋巴细胞;肝脏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部分肝细胞出现胞浆和核深染的固缩现象;脾脏血管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腿部组织中充满渗出液,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于血管周围。16SrRNA序列比对显示分离株与GenBank RA参考株同源性均在99%以上,确认其为RA。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与当前毒力最强的RAHxb2株高度同源。本试验证明鸡源RAQD01株对鸡和鸭都具有强致病性并能在鸡群中流行传播。

    鸭疫里默氏杆菌致病性生物学特性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毒株对4周龄仔猪的致病性研究

    孙艳永张冲王亚林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评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流行毒株对4周龄仔猪的致病性。将60头4周龄PEDV抗原抗体阴性断奶仔猪分为4组,每组15头,第1、2、3组试验用猪逐头分别口服2。0mL的PEDV毒株PEDV-FJ06、PEDV-0016和PEDV-TT;第4组作为阴性对照组(NC),逐头口服2。0 m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攻毒后,PEDV-FJ06和PEDV-TT组试验用猪在1 d内即出现水样性腹泻,PEDV-0016组试验用猪在第2 d出现水样性腹泻,各组发病率分别为90%(PEDV-FJ06)、80%(PEDV-0016)、100%(PEDV-TT)和0%(NC)。试验用猪在攻毒后第1 d即可通过粪便排毒,排毒高峰期在感染后第2~7 d,至试验结束仍有部分猪持续排毒。攻毒后第3d和第7 d攻毒各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01),试验后期,随着临床症状减轻,被感染猪的健康状况逐步好转,平均日增重也略有恢复,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攻毒后第7、14和21 d,每组随机选取5头猪剖检,大体病理学检查可见肠腔扩张、肠壁变薄和肠系膜充血等;病变严重的试验用猪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小肠绒毛严重萎缩、脱落,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可在感染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上皮细胞胞质中检测到PEDV阳性信号,且攻毒后第7 d攻毒各组试验用猪的回肠组织PEDV免疫组化阳性率为100%。本试验研究表明PEDV-FJ06、PEDV-0016和PEDV-TT毒株对4周龄仔猪均具有较高的致病性,病毒感染后可迅速在小肠上皮细胞中增殖,造成小肠绒毛损伤,进而导致腹泻,并严重影响其平均日增重;PEDV感染后持续排毒,增加了PEDV传播风险。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4周龄仔猪致病性

    蜜蜂慢性麻痹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张体银王武军林素洁张志灯...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慢性蜜蜂麻痹病毒(CBPV)快速诊断方法,本研究根据CBPV RNA依赖RNA聚合酶(RdRp)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达0。998;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10拷贝/μL,与蜜蜂急性麻痹病毒等常见蜜蜂病毒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低于0。5%和2%,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研究建立的CBPV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可用于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

    蜜蜂慢性麻痹病毒荧光定量RT-PCRRNA依赖RNA聚合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