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黄光志

双月刊

1674-6422

bianjibu@shvri.ac.cn

021-34293142

200241

上海市闵行区紫月路518号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Parasi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农业部中国农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主办,农业部农业预防办公室协办的全国唯一的兽医寄生虫学专业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畜禽及水环境大肠杆菌mcr-1基因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耐药性分析

    王新兴李刚李冬刘有旺...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不同来源大肠杆菌mcr-1基因的携带率,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和mcr-1基因阳性大肠杆菌的耐药谱,为控制mcr-1流行和多粘菌素的耐药性提供借鉴。采用PCR方法,对实验室前期分离的鸡源、兔源、猪源、屠宰场源、城市污水源、河流和野生鱼源大肠杆菌进行mcr-1基因筛查,并计算携带率,同时检测了8种耐药基因的携带率。对所分离的不同来源大肠杆菌进行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氟苯尼考、萘啶酸、四环素、头孢他啶、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阿莫西林、氨曲南和多粘菌素13种常用药物的耐药性分析,计算耐药率、总体耐药率并分析mcr-1阳性大肠杆菌的耐药谱。共采集326份大肠杆菌样本,其中mcr-1阳性大肠杆菌45份,平均携带率为13。8%。鸡源大肠杆菌mcr-1基因携带率为16。3%(16/98),兔源为14。5%(8/55),猪源为8。9%(4/45),屠宰场源为10%(4/40),城市污水源为26%(13/50),河流和野生鱼源均为0。大肠杆菌对抗生素普遍耐药,其中对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普遍较高,而对阿米卡星和多粘菌素的耐药率较低。mcr-1携带与多粘菌素的耐药性基本相符,其余药物的总体耐药比例均高于耐药基因的携带率,这可能与同一抗生素的多种耐药机制有关。mcr-1阳性大肠杆菌具有比mcr-1阴性大肠杆菌更高的多药物耐药性。畜禽源大肠杆菌具有较高的mcr-1基因携带率和较广泛的耐药性,应该降低和限制抗生素的使用量,控制耐药基因和耐药性的蔓延。

    大肠杆菌mcr-1抗生素耐药性

    河南省部分地区圈养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严文岚张旻赵立卓李小瑾...
    14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动物园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对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41种圈养野生动物共计513份粪便样本进行检查。结果显示,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为33。5%(172/513);共检查出8种肠道寄生虫虫卵、卵囊或包囊,球虫、内阿米巴原虫、蛔虫和圆线虫为主要感染种类,感染率分别为18。3%(94/513)、6。8%(35/513)、6。4%(33/513)和6。2%(32/513);草食、杂食、肉食和鸟类动物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9。4%(103/350)、46。2%(12/26)、29。5%(18/61)和51。3%(39/76)。感染强度分析结果显示,蓝孔雀、梅花鹿和猕猴的粪便样本中虫卵、卵囊或包囊的感染强度较高。本次调查表明,河南省部分地区动物园的圈养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普遍存在,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控。

    圈养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

    长角血蜱嗅觉相关分子NPC2基因的克隆与初步鉴定

    宋亚萍旷策嫣曹杰周勇志...
    15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NPC2蛋白是一种小分子的溶酶体蛋白,具有水溶性。在脊椎动物中,NPC2蛋白与胆固醇和脂质的结合和运输有关;在节肢动物中参与多种信息化学物质的结合和识别。为了进一步探究蜱体内NPC2蛋白的分子特性,本研究以长角血蜱为研究对象,对HL-NPC2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后制备出鼠源多克隆抗体,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技术对NPC2在蜱的不同生长阶段及不同组织进行分析,后续做了嗅觉相关性试验。结果显示:HL-NPC2蛋白的ORF为468 bp,编码155个氨基酸;NPC2蛋白在长角血蜱体内以多聚体形式存在,在长角血蜱各个生长阶段和不同吸血阶段的各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嗅觉相关性试验表明NPC2蛋白可能与长角血蜱嗅觉相关。本次研究可为该蛋白的后续研究及新的基于嗅觉的蜱控制策略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长角血蜱NPC2克隆鉴定

    抗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黄远玲黄聪韩靖宜韩先干...
    16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bursal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以雏鸡法氏囊萎缩、腿肌出血等为特征性病变,给世界家禽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由新型变异株引起的IBD在我国呈现流行趋势。为建立基于IBDV VP2蛋白的免疫学诊断技术,本研究以新型变异毒株IBDV-LY21/2为模板,扩增其VP2基因,随后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Ⅰ-IBDV-VP2并转化BL21(DE3)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通过考马斯亮蓝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His-VP2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进行纯化和浓度测定。将His-VP2免疫BALB/c小鼠后,采用iELISA检测血清抗体效价,最后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对其鉴定。结果显示,获得的重组蛋白His-VP2分子量约为50 kDa,浓度为8 mg/mL;通过两次亚克隆获得3株杂交瘤细胞株1G10F12、3E3E9、4D12G12,且重链均为IgG1型,轻链均为κ型;其中1G10F12、3E3E9可与重组蛋白Myc-VP2产生Western blot和IFA反应,而4D12G12只能与其产生IFA反应。本研究为IBD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深入研究VP2蛋白的功能提供生物学工具。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原核表达单克隆抗体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NS5B蛋白的截短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秦春雪夏国建何成强
    16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克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非结构蛋白NS5B截短基因,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获得截短蛋白,并进一步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NS5B转化至BL21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发现NS5B蛋白以包涵体为主。纯化蛋白免疫小鼠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能够特异性识别真核表达的NS5B蛋白。本研究中NS5B蛋白的截短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NS5B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建立BVDV鉴别诊断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NS5B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非洲猪瘟病毒F334L基因编码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刘佳晨李丽薇郭子强陈金霞...
    173-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通过将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的一种非结构蛋白编码基因F334L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Cold-Ⅰ,完成重组表达质粒pCold-Ⅰ-ASFV-F334L的构建。将pCold-Ⅰ-ASFV-F334L转化受体菌感受态细胞,经1 mmol/L的IPTG诱导原核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试验检测结果表明,F334L基因得到了良好的表达,将所得的F334L基因编码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获得含多克隆抗体的血清。利用该抗体检测实验室构建并拯救的表达ASFV F334L基因编码蛋白的重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rPRRSV-F334L,试验结果显示该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和特异性,证明了ASFV F334L基因可在PRRSV活载体中稳定表达,为ASFV活载体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材料。

    非洲猪瘟病毒病毒活载体F334L基因重组病毒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刘清艳王欢丁铲钱琨...
    179-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IBV Beaudette株基因组为模板获得N基因片段,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His-IBV-N,在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表达,纯化后获得带有His标签的N重组蛋白。将其与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混匀乳化后免疫BALB/c小鼠3次,收集血清,得到鼠源抗N蛋白多克隆抗体。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 blot鉴定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显示,N蛋白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转染表达的Flag-N蛋白和IBV感染表达的N蛋白,说明此抗体能识别N蛋白的线性表位和空间表位,可应用于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N蛋白的功能和IB的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蛋白多克隆抗体

    粤北地区鸭源沙门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南文金吴静波黄健强邬苏晓...
    188-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粤北地区鸭源沙门菌流行菌株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鉴定的鸭源沙门菌菌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及致病性初步试验。结果显示,病死鸭组织沙门菌分离率为57。14%(16/28);鉴定为鼠伤寒沙门菌占62。5%(10/16),肠炎沙门菌占31。25%(5/16)。分离菌株最少携带了12个毒力基因,最多携带了19个毒力基因。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青霉素、罗红霉素等耐药率超过90%,对多西环素、大观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较为敏感,所有菌株呈多重耐药。分离菌株可导致小鼠发病和部分死亡。研究结果表明,沙门菌在粤北地区发病肉鸭中有较高感染率,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流行菌株普遍存在多重耐药性且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沙门菌血清型毒力基因耐药性致病性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蛋白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与鉴定

    黄袁慧马静王乃迪张昕...
    195-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GP5蛋白是病毒主要囊膜结构蛋白和中和抗体主要靶蛋白,广泛应用于PRRS新型疫苗和诊断技术的研究。为获得具有与天然构象相近的PRRSV GP5蛋白,本研究根据草地贪夜蛾(Spdopterafrugiperda)密码子偏好性,优化PRRSV ORF5基因编码密码子,并克隆至杆状病毒载体后转染Sf9昆虫细胞,构建了重组杆状病毒rBac-PRRSV-GP5。经Western blot证实GP5蛋白在Sf9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原性。经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后,获得高纯度的重组GP5蛋白,为开展PRRSV诊断技术研发、生物学功能研究等奠定了抗原基础。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GP5蛋白表达蛋白纯化

    上海市宠物疫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建议

    王笑程松梁留存汤傲星...
    201-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上海地区宠物疫病发生和流行的特点,本文对来自上海某宠物医院收治的近2000例门诊病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宠物病毒性病例中发病较多的病原有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犬冠状病毒(Canine coronavirus,CCV)、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s,FCoV)和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在宠物寄生虫病例中,主要以球虫、跳蚤、耳螨感染为主;在宠物皮肤病病例中,多以细菌或真菌感染病例居多。根据上述统计结果,我们认为病毒性传染病、传染性皮肤病和体表寄生虫感染是当前对宠物健康危害较大的疫病,我们应以此作为宠物疫病重点防控的方向。

    宠物门诊病例统计分析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