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兽医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殷宏

月刊

1673-4696

zgsykx@zgsykx.com

0931-8342195

730046

甘肃省兰州盐场堡徐家坪1号

中国兽医科学/Journal Chinese Veterinar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兽医科学》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性期刊。继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之后,2005年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为全国百余种畜牧兽医类期刊中唯一获得国家期刊奖的期刊。 《中国兽医科学》办刊宗旨是:报道国内外兽医科学的研究进展和水平,推广兽医科学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兽医科学研究动态,探讨新的兽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微生物学、寄生虫学、流行病学、药物学、中兽医学、普通病学、基础兽医学、综述专论、研究简报等。适于兽医科学研究人员、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师生阅读,也适合各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人员参考。热忱欢迎广大兽医科研、教学及其他学科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本刊对所有来稿均采取双盲审稿,即将严格筛选的稿件送有关专家评审,作者不知审稿专家,审稿专家不知作者,以公平、公正地择优录用。经评审录用的文稿本刊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刊出。投稿者请登陆本刊网站参阅本刊投稿指南,投稿电子信箱:zgsykx@zgsykx.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洲猪瘟病毒毒力因子MGF360-4L靶向降解RIPK3促进病毒复制的研究

    曹雪静范许许朱兆宇裴丹诗...
    995-10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首先利用CellTiter-Glo试剂盒测定MGF360-4L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MGF360-4L及其突变体对细胞坏死通路关键接头分子表达的影响;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MGF360-4L缺失毒株(ASFV-ΔMGF360-4L);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ASFV野生毒株(ASFV-WT)与其缺失毒株(ASFV-ΔMGF360-4L)复制水平的差异;通过Western-blot检测MGF360-4L缺失对ASFV诱导的细胞坏死的影响.结果表明,MGF360-4L包含1个RHIM,并通过溶酶体途径降解RIPK3,从而抑制细胞坏死通路的活化;MGF360-4L发挥上述功能依赖其RHIM结构域;ASFV-ΔMGF360-4L毒株复制水平低于野生毒株,且该缺失毒株能够诱导更高水平的细胞坏死.本研究证实ASFV毒力因子MGF360-4L依赖其RHIM结构域靶向降解RIPK3,并促进病毒自身复制,为ASFV致病机理的阐明提供了科学数据.

    非洲猪瘟病毒细胞坏死RHIMRIPK3MGF360-4L

    基于CA-TM融合蛋白的梅迪-维斯纳病毒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陈思旭包磊李慧萍张良...
    1002-1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梅迪-维斯纳病毒(MVV)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利用本实验室的重组CA-TM融合蛋白(rCA-TM)标记检测线,以鸡IgY抗体标记质控线,以重组链球菌蛋白(r-SPG)与鸡IgY用于胶体金标记.经各条件优化建立MVV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并通过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以及临床应用对其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成功表达、纯化并获得了rCA-TM;成功建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不能检测除MVV 以外的如口蹄疫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绵羊肺炎支原体、布鲁菌等绵羊常见病原;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最低可检出2 400倍稀释的MVV阳性血清;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在模拟6个月避光常温密封保存后的试纸条仍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利用建立的MVV胶体金检测法和广泛应用于MVV 检测的进口商品化MV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40份疑似病例血清样品进行对比检测,结果显示:用胶体金检测方法检出MVV抗体阳性血清17份,阴性血清2 3份;用进口商品化MV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检出阳性血清16份,阴性血清24份,二者相比整体符合率为97.5%.综上,成功建立了 MVV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研制的检测试纸条性能良好、便于储存、适合现场快速检测和批量检测,对MVV的监测、防控有重要意义,为内蒙古地区MVV的净化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案.

    梅迪-维斯纳病毒原核表达融合蛋白胶体金免疫层析

    METTL3表达水平对口蹄疫病毒复制的影响

    张继燕李伟伟范许许曹雪静...
    1010-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了 METTL3基因敲除细胞系(BHK-21),随后用口蹄疫病毒(FMDV)分别感染野生型和METTL3敲除BHK-21细胞,通过qPCR、Western-blot和TCID50方法检测FMDV在上述2株细胞中的复制情况.结果表明,敲除METTL3显著抑制FMDV的复制.为了进一步验证METTL3的表型功能,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构建METTL3稳定表达细胞系.用FMDV分别感染野生型和METTL3过表达BHK-21细胞,通过qPCR和TCID50试验测定FMDV在这2株细胞中的复制情况.结果显示,过量表达METTL3促进FMDV的复制.此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试验显示,FMDV感染BHK-21细胞后,METTL3从细胞核迁移至细胞质,其细胞定位的改变表明METTL3可能参与调控FMDV基因组的转录过程.本研究中成功构建了 METTL3基因敲除和过表达的BHK-21细胞系,首次发现该分子正向调控FMDV的复制.上述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展METTL3在宿主细胞中调控FMDV复制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METTL3m6A修饰口蹄疫病毒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诱导Vero细胞发生自噬促进病毒的复制

    杨雪晴孙军峰李慧昕韩宗玺...
    1019-1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能否诱导细胞自噬及其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本研究利用IBV细胞适应株CEA接种DF-1和Vero细胞,通过Western-blot、透射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自噬通路关键蛋白LC3和P62的表达和分布以及自噬小体的形成情况,并通过自噬抑制剂和诱导剂处理评估了自噬对IBV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IBV不能在DF-1细胞中诱导LC3的转化,但能够诱导Vero细胞中LC3-Ⅱ和P62的水平升高,并能在Vero细胞中诱导形成自噬小体以及LC3-Ⅱ向自噬体中的聚集,表明IBV能够诱导Vero细胞发生完整自噬.用自噬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和氯喹处理细胞能够抑制IBV诱导的自噬以及病毒的复制,而用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处理则能够促进病毒的复制.综上所述,IBV能够在Vero细胞中诱导自噬的发生,从而促进病毒的复制.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自噬病毒复制

    F81细胞外囊泡介导IFN-ω上调抗病毒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

    梁超徐国伟孙研茹毅...
    1027-1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猫肾细胞(F81)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介导猫 omega 干扰素(interferon omega,IFN-ω)调控抗病毒细胞因子变化的功能研究,为EVs介导的干扰素抗病毒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提取IFN-ω刺激F81细胞分泌的IFN-ω-EVs,通过 Western-blotting、透射电镜、纳米粒径技术分别对IFN-ω-EVs的标志蛋白、形态、粒径进行鉴定;将携带IFN-ω的IFN-ω-EVs孵育到F81细胞,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荧光共定位观察分析IFN-ω-EVs是否进入F81细胞,通过RT-qPCR检测ISG15、ISG56、IFN-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与IFN-ω、空白对照进行对比,以此研究IFN-ω-EVs是否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具有抗病毒效应.经鉴定IFN-ω-EVs主要为杯状囊结构,携带特异性标记蛋白CD63、CD81,其粒径在50~100、250~600 nm之间;荧光共定位分析发现IFN-ω-EVs能够进入F81细胞;RT-qPCR结果表明,IFN-ω-EVs同IFN-ω一样能显著上调ISG15、ISG56、IFN-ω等抗病毒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重要的是VSV感染后,IFN-ω-EVs的抗VSV作用显著高于IFN-ω(P<0.05).上述结果表明,F81提取得到的IFN-ω-EVs能够介导IFN-ω进入F81细胞中,并显著上调ISG15、ISG56、IFN-ω等抗病毒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VSV增殖.

    细胞外囊泡F81细胞ω干扰素水疱性口炎病毒

    红斑丹毒丝菌对猪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感染及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董尚坤刘武函管旭科蒙丽舟...
    1035-1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感染红斑丹毒丝菌后会表现出明显的皮肤和血管病变,为了解红斑丹毒丝菌感染后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红斑丹毒丝菌体外感染猪脐静脉内皮细胞模型;利用革兰染色、菌落平板培养法等检测红斑丹毒丝菌对猪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采用CCK-8、EdU、Annexin V-PE等试剂盒分别检测红斑丹毒丝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力、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红斑丹毒丝菌易黏附和侵入猪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细胞活力,抑制其细胞增殖并显著诱导其凋亡.本文揭示了红斑丹毒丝菌感染可能会通过抑制猪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而导致机体血管系统病变的机制,为猪丹毒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参考.

    红斑丹毒丝菌猪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凋亡

    基于布鲁菌bp26基因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马世辉贾沅铮王福成连丽燕...
    1043-1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布鲁菌病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及时、准确地检测布鲁菌是该病防控的关键.本研究基于布鲁菌bp26基因设计特异性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建立布鲁菌LAMP检测方法.为获得最佳反应条件,对镁离子浓度、LAMP引物比例、反应设备等条件进行优化,对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建立的LAMP反应体系中镁离子浓度为8mmol/L,内外引物比为6∶1时为最佳体系;分别在金属浴、恒温水浴锅、烘箱等不同环境下实验,结果无差异;对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8种不同细菌的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良好.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检测灵敏度为10 pg/μL.为获得良好的可视化检测效果,通过对反应体系中不同浓度的锰离子浓度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锰离子浓度为0.1 mmol/L时可以建立最佳可视化效果.本研究建立的布鲁菌LAMP检测方法特异、灵敏、可视化,为布鲁菌的临床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布鲁菌环介导等温扩增bp26可视化检测

    非洲猪瘟病毒CD2v阻断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与应用

    王彩霞于浩洋吴佳俊杨振...
    1050-1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建立特异性检测CD2v抗体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阻断ELISA方法,以杆状病毒表达的CD2v蛋白作为包被抗原,以抗ASFV CD2v蛋白的特异性阻断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经过条件优化以及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建立了特异性检测CD2v抗体的ASFV阻断ELISA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阻断ELISA的最佳抗原包被量为20 ng/孔,待检血清样本最佳稀释度为1∶1,酶标抗体最佳稀释度为1∶10 000.当血清样品的PI≥41.23%时,判定结果为CD2v抗体阳性,当血清样品的PI<41.23%时,判定结果为CD2v抗体阴性.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与ASFV阳性血清反应,与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细小病毒和猪瘟病毒等猪病病毒疫苗毒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最低能检测出128倍稀释的阳性血清;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对64份猪血清样品盘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符合率为96.88%.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建立的基于CD2v蛋白的ASFV阻断ELISA方法,联合p30等ASFV抗原血清学诊断方法可以用于CD2v缺失毒株的鉴别检测,为我国出现的ASFV CD2v缺失毒株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监测提供有效的检测技术.

    非洲猪瘟病毒CD2v蛋白阻断ELISA敏感性特异性

    白斑综合征病毒DETECTR检测系统的建立

    徐博文周傲白雪廖秀云蒋晓霞...
    1056-1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AA)与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12a(CRISPR-Cas 12a)检测系统相结合,针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建立快速、灵敏、特异的DNA内切酶靶向CRISPR反式报告(DETECTR)检测系统.针对WSSV保守基因设计RAA引物与crRNA,通过实验筛选最优组合和最佳反应条件,构建WSSVDETECTR检测系统.对该系统进行灵敏度与特异性测试,与WOAH推荐的Real-time PCR和NestedPCR检测方法比较.结果显示,WSSV DETECTR检测系统最低检出限为10 copies/μL,灵敏度与Real-time PCR、Nested PCR检测方法相当(均为3.34×101 copies/μL),与其他病原之间无交叉反应,与Real-time PCR、Nested PCR对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建立的WSSV DETECTR检测系统具有快速简单、灵敏、特异等优点,为白斑综合征病毒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AA)CRISPR-Cas12a白斑综合征病毒快速检测

    猪伪狂犬病病毒gB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马国祥曹丽艳张娟张宇...
    1065-1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制备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B蛋白单克隆抗体,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gB蛋白的主要抗原区(540~734 aa),获得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经过细胞筛选和亚克隆,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gB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将其命名为1C10.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验证,1C10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识别PRV感染细胞时表达的gB蛋白.亚类鉴定结果表明,1C10重链为IgG2a型,轻链为kappa型.ELISA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腹水效价高于1∶128000.综上,本研究成功表达了 PRV gB蛋白,并制备了抗PRV gB蛋白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探究PRVgB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后期建立PRV诊断方法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猪伪狂犬病病毒gB蛋白原核表达单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