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路振富

月刊

1674-1595

zgsykq@163.com

024-23866526

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9号五层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CSTPCDCSCD
查看更多>>办刊宗旨:面向临床,突出实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口腔科临床医生诊治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补充声明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编辑部
    55页

    不同测量方法分析上下颌宽度关系的一致性研究

    韩雨珈崔宇彤李倩雯赵婉婷...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石膏模型牙槽嵴中心点(center of the alveolar crest,CAC)测量法、头颅正位片Ricketts测量法和宾夕法尼亚大学锥形束CT(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cone beam CT,Penn CBCT)测量法对上下颌宽度关系进行分析诊断及一致性评价。方法 选择2017-2021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拟行正畸治疗的恒牙期初诊患者93例,应用石膏模型CAC测量法、头颅正位片Ricketts测量法和Penn CBCT测量法分别测量患者上下颌宽度并得出宽度差值,再与理论上的理想参考值比较得出宽度不调量。宽度不调量>0诊断为上颌宽度不足,≤0诊断为无上颌宽度不足,并对3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 在上下颌宽度关系分析诊断方面,3种方法的一致性中等(Kappa值为0。445),石膏模型CAC测量法和Penn CBCT测量法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710),头颅正位片Ricketts测量法和Penn CBCT测量法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353),石膏模型CAC测量法和头颅正位片Ricketts测量法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289)。结论 对于无CBCT资料的患者,应用石膏模型CAC测量法进行上下颌宽度关系的分析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临床中不建议单独使用头颅正位片进行上下颌宽度关系的分析。

    石膏模型头颅正位片锥形束CT上下颌宽度

    不同根管动能冲洗方式冲洗效果的研究

    陈燕张彭飞苑克勇黄正蔚...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被动超声冲洗技术、EDDY声波冲洗技术和Er∶YAG激光冲击波增强型发射光声流(shock-wave enhanced emission photo acoustic streaming,SWEEPS)模式冲洗技术清除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于2023年2-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牙体牙髓科及口腔微生态与系统性疾病实验室进行。构建3D下颌第一前磨牙粪肠球菌根管感染牙齿模型15颗,将模型分为超声组、EDDY组、SWEEPS-Er∶YAG组,每组5颗。应用上述相应冲洗方式对3组牙齿模型进行根管冲洗,每颗牙齿模型冲洗3次,冲洗前及每次冲洗后用无菌纸尖采集主根管和侧支根管样本,用平板细菌计数法对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SWEEPS-Er∶YAG组主根管在冲洗30、60 s后和侧支根管在冲洗60、90 s后菌落数均显著小于超声组和EDDY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WEEPS-Er∶YAG组主根管在冲洗30、60 s后和侧支根管在冲洗30、60、90s后细菌载量的减少率均高于超声组和EDDY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r∶YAG激光SWEEPS模式冲洗技术较被动超声冲洗技术、EDDY声波冲洗技术可更快更好地清除根管内粪肠球菌。

    粪肠球菌冲击波增强型发射光声流Er∶YAG激光被动超声冲洗EDDY声波冲洗

    自体骨柱用于前牙美学区早期种植临床效果研究

    陈靖文郭倩文韩文利曲哲...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自体骨柱用于前牙美学区早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单侧上颌前牙缺失伴水平骨量不足,需行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单颗牙种植修复治疗患者55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4例)、自体骨柱组(24例)及自体骨屑组(17例),在早期种植同期分别采用Bio-Oss®骨粉、自体骨柱结合Bio-Oss®骨粉、自体骨屑结合Bio-Oss®骨粉行GBR。记录3组患者种植体存留率及并发症;分别于GBR当天及GBR后第15个月测量种植体颈部肩台至唇侧骨壁的宽度、种植体表面1/2处至唇侧骨壁宽度、种植体唇侧颈部(肩台)边缘至唇侧牙槽骨顶点(唇侧骨壁冠方最高点)的高度,并计算唇侧骨壁吸收量;测量3组患者GBR后当天骨增量体积及GBR后第15个月骨吸收量体积;于GBR后第15个月测量植骨区域近远中邻牙的牙髓活力;于永久修复后当天(骨愈合后第6个月)及GBR后第15个月评估3组患者粉白美学指数。结果 3组患者种植体均正常行使功能,存留率为100%,且无并发症发生。GBR后第15个月 自体骨柱组种植体颈部肩台至唇侧骨壁的宽度及种植体唇侧颈部边缘至唇侧牙槽骨顶点的高度均大于对照组和自体骨屑组,而自体骨柱组这2个位置的二维骨吸收量均小于对照组和自体骨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BR后第15个月 自体骨屑组及自体骨柱组唇侧三维骨体积吸收量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GBR后第15个月植骨区域近远中邻牙牙髓活力均正常。GBR后第15个月自体骨柱组粉白色美学指数均大于对照组和自体骨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Bio-Oss®骨粉行GBR时,加入自体骨后骨吸收量显著降低;加入自体骨柱后有利于维持唇侧骨量,并能更好地恢复前牙区美学轮廓。

    前牙美学区自体骨柱自体骨屑骨增量引导骨再生术

    自体牙骨移植材料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应用效果研究

    郭子君丁铭李雅冬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自体牙骨移植材料结合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在修复牙槽骨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需行GBR修复牙槽骨缺损的患者82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在种植术中将自体牙骨移植材料植入牙槽骨缺损处,对照组患者在种植术中将Bio-Oss®骨粉植入牙槽骨缺损处。比较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骨组织指标(颊舌侧骨板宽度、边缘骨吸收量)、种植体稳定性值(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后1年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种植成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6,P=0。73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即刻的颊舌侧骨板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的颊舌侧骨板宽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2,P=0。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的边缘骨吸收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0,P=0。039);术后6个月研究组ISQ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6,P=0。01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6,P=0。532)。结论 自体牙骨移植材料与Bio-Oss®骨粉修复牙槽骨缺损均能获得较高的治疗成功率。相比Bio-Oss®骨粉,自体牙骨移植材料能有效增加术后牙槽骨宽度,延缓种植体边缘骨吸收,获得更好的种植体稳定性,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自体牙骨移植材料口腔种植临床效果

    视频反馈教学方法在口腔修复牙体预备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李婧黄鹂王富董岩...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视频反馈教学方法在口腔修复牙体预备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教学中心虚拟仿真中心进行。选取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3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名。研究组与对照组学生分别采用视频反馈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口腔修复牙体预备专项集中培训。2组学生于培训前后在仿真头颅模型上完成上颌中切牙全冠修复牙体预备操作考核,比较2组操作体位评分(分值越低提示体位越佳)和牙体预备形态评分(分值越高提示预备效果越好)。考核结束后研究组学生匿名填写视频反馈教学方法效果调查问卷。结果 培训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牙体预备形态评分、操作体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2组牙体预备形态评分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操作体位评分均较培训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操作体位评分[(17。73±2。12)分]较对照组[(19。80±1。86)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组牙体预备形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7,P=0。616)。考核结束后对研究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视频反馈教学方法评分较高,各项评分均在4分以上;尤其在提高教学活动中注意力、愿意采用该方法进行实践训练课学习方面评分较高。结论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应用视频反馈教学方法于口腔修复牙体预备实践教学中可更好地规范操作体位,具有较高评价反馈,值得进一步探究和应用。

    视频反馈教学方法牙体预备肌肉骨骼疾病

    三维数字化模型在牙体缺损修复方案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郭嘉文卢煜姚怡辰王焱...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三维数字化模型在牙体缺损修复方案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于2023年5月在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进行。选取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2019级口腔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4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随机选取数据库中100个病例的资料,由3名专家商议确定患牙的修复体类型,作为评判标准。再将上述病例随机分为讲解授课组病例和考核组病例。研究组学生采用数字化三维模型培训方式,利用三维软件完成讲解授课组的病例学习,随后对考核组病例进行修复类型的判断选择。对照组学生以二维图片为案例素材进行学习及随后的病例考核。与专家标准比对后,计算两组学生修复体类型判断的准确度。并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 对于高嵌体及桩核冠的判断,研究组学生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在学习兴趣、理解理论知识、感知牙体缺损和对于修复体类型的选择信心及效率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将三维数字化模型应用于口腔修复学临床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牙体缺损固定修复的知识体系,帮助其完成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认知转变。

    数字化技术三维模型修复体临床教学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收录证书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89页

    锥形束CT在牙体牙髓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王道睿传爱云蒋文凯王胜朝...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技术具有图像失真小、空间分辨率高、能够提供三维图像、扫描时间短、辐射剂量较普通CT低等优点,在口腔医学诊疗、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应用广泛。在牙体牙髓病学领域,利用CBCT既能够比较精准地测量牙体形态特征,亦可有效观测牙髓腔和根管形态特征,特别是对各种特殊的髓腔及根管形态进行有效判断。文章就近年来CBCT在牙体牙髓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锥形束CT牙齿形态髓腔形态根管形态

    基于机器学习的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在舌鳞状细胞癌中应用研究进展

    刘盛张爱华刘法昱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舌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舌癌")是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发病率较高的亚型。由于此区域解剖结构复杂、淋巴回流丰富,因而舌癌具有颈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的特点。舌癌作为一种实体性肿瘤,常规的医学影像图像往往不能较好反映肿瘤内部异质性。影像组学可通过一种高通量方式提取高级定量图像特征,捕获肿瘤内部异质性,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进一步分析,用来建立与肿瘤表型或基因-蛋白质特点相关的图像特征分类或预测模型,辅助临床决策制定。文章就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的核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在预测舌癌病理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疗效及预后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阐述,以期为舌癌患者精准医疗提供参考。

    舌鳞状细胞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