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王哲

月刊

1005-4545

xbcjvs@163.com

0431-87836534

130062

长春市西安大路5333号

中国兽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解放军军需大学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性期刊,是国内兽医界最有影响的权威性核心期刊之一。被CA、CAB、AGRIS、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近20种国内外数据库或检索性刊物收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中国兽医科学核心期刊。中科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确定其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城疫、血清4型和8型禽腺病毒病二联三价嵌合型病毒样颗粒的构建及鉴定

    郭春红李金斗丁佳欣冯嘉轩...
    2087-2093,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和新城疫病毒样颗粒载体平台,采用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和透射电镜等方式,构建一种表面展示NDV HN蛋白、FAdV4 Fiber-2蛋白、FAdV-8a Fiber蛋白和FAdV-8b Fiber蛋白的二联三价嵌合型病毒样颗粒(ND-FAdV-4/8a/8b cVLPs).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表达FAdV-8a Fiber和F AdV-8 b Fiber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rBV-c8aFiber和rBV-c8bFiber.此外,ND-FAdV-4/8a/8b cVLPs各组分蛋白均正确表达,是一种约100 nm、具备囊膜和纤突的纳米颗粒,为新城疫、禽腺病毒病的防控提供了一种安全的病毒样颗粒新型疫苗候选株.

    新城疫血清4型和8型禽腺病毒病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嵌合病毒样颗粒

    表达非洲猪瘟病毒p54蛋白的重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评价

    李树稳杨晓柯管翔雨张广柱...
    2094-2100,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同源重组构建pHCLV-p54感染性克隆,将其转染至SK6细胞盲传拯救出重组病毒rHCLV-p54,并测定其在体外的遗传稳定性、生长曲线,同时免疫家兔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显示,E183L基因能够在重组病毒中稳定遗传,但是插入的外源基因影响C株的复制;家兔免疫试验结果显示,重组病毒rHCLV-p54能够诱导家兔产生抗ASFV的特异性抗体.结果表明,表达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p54蛋白的重组病毒rHCLV-p54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有望作为候选疫苗进一步评价.

    非洲猪瘟猪瘟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活载体疫苗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CH/GSMQ/2022株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

    梁志博张中旺张莉萍于瑞明...
    2101-2109,2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集了我国甘肃省民勤县某养殖场疑似猪流行性腹泻发病猪的粪便和肠道内容物,通过RT-PCR方法对疑似阳性病料进行检测后,利用Vero细胞对其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对成功分离的病毒进行实验室鉴定,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并通过动物回归试验对其致病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阳性病料处理液接种Vero细胞盲传至第4代时可观察到典型的合胞体病变现象,第6代病毒滴度达到10-4.75TCID50/mL;电镜观察可以看到直径约为100 nm、圆形、表面有明显囊膜和纤突的PEDV样病毒粒子;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该毒株全长28 085 bp,与经典毒株CV777代表的G1亚型毒株亲缘关系较远(同源性为96.6%),与 G2b 型毒株 BJ-2011-1、IA1、USA/Colorado/2013 和 WELL 同源性较高(为 98.6%),表明该毒株属于 G2b型流行毒株.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5日龄的仔猪在攻毒后12 h即出现呕吐、急性水样腹泻、消瘦和精神沉郁等临床症状,于24 h内症状加重而死亡,剖检后可以观察到感染仔猪的胃部肿胀,小肠高度臌气、肠壁薄而透明,内部还有未消化完的乳汁凝块.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分离鉴定到1株PEDV G2b型流行毒株,并对其全基因组序列和致病性进行了分析,为今后针对PEDV基因功能、致病机制的研究及疫苗的开发提供了研究材料.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离鉴定遗传进化致病性

    猪伪狂犬病病毒LAMP-Taqman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李宇石磊时国强张莹露...
    2110-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一种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LAMP-Taqman快速检测体系.针对PRV保守序列设计LAMP引物组,并将环引物修饰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作为Taqman探针,以实际阳性样本和重组质粒为模板,测试体系组分添加量、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同时,使用市售恒温检测试剂盒平行测试38份实际样本,验证LAMP-Taqman检测体系的实际检测效果.结果显示,各组分最佳终浓度为:PRV-FIP/BIP 0.8 μmol/L,Bst DNA聚合酶0.7 U/μL,TaqDNA聚合酶0.24 U/μL,dNTPs 1.6 mmol/L,MgSC)4 7.2 mmol/L;体系特异性好,不与其他病毒样本产生交叉反应,梯度样本的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5,重复性测试的变异系数小于3.000%,最低检出限可达2.81 ×102拷贝/μL;对实际样本的测试结果与市售恒温荧光法检测试剂完全一致.结果表明,基于LAMP-Taqman方法建立的PRV检测体系特异灵敏、稳定准确,是一种适用于猪群PRV精准检测的可靠技术方法.

    伪狂犬病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Taqman检测方法

    基于猪伪狂犬病病毒gD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免疫评估中的应用

    刘一宁喻晓航郑金杨振宇...
    2116-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哺乳动物细胞HEK-293F表达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gD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采用棋盘滴定法优化确定出间接法gD-ELISA(gD-iELISA)各项技术参数;用gD-iELISA检测211份临床猪血清的抗体水平并分析与中和抗体水平的一致关系.结果显示,抗原包被质量浓度为0.90 mg/L;待检血清1∶100稀释,37 ℃孵育 30 min;山羊抗猪 IgG-HRP 抗体 1∶55 000 稀释,37 ℃ 孵育 30 min;TMB 底物 37 ℃显色 20 min.gD-iELISA能检出1∶6 400稀释的PRV阳性血清;用gD-iELISA检测CSFV、PRRSV、PCV-2、PEDV和FMDV阳性血清其结果均呈阴性,该方法与以上阳性血清不存在交叉反应;gD-iELISA与商品试剂盒阴阳性血清的符合率为95.26%,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0%.相关性分析表明,gD抗体水平与中和抗体效价的相关系数(r)显著大于gB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并且gD抗体水平与中和抗体效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gD-iELISA比gB-iELISA更适用于PRV的疫苗免疫评估.因此,该方法在PRV的免疫防控中将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伪狂犬病病毒间接ELISAgD中和抗体

    致羔羊脑膜炎型大肠杆菌ompA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及其致病性

    胡卉琪崔续媛闫乃天郑学博...
    2123-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NMGCF-19△ompA 菌株,并应用小鼠模型确定ompA基因在NMGCF-19菌株感染小鼠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比较,ompA基因敲除菌株感染小鼠的海马体神经元细胞坏死明显降低,且不呈局灶性;同时,脑组织中菌体检出量明显减少,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结果表明,ompA基因敲除后NMGCF-19菌株其致病性降低,该毒力基因ompA在NMGCF-19侵袭小鼠血脑屏障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ompA基因大肠杆菌NMGCF-19脑膜炎基因敲除小鼠

    1例致滇金丝猴肠炎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陈雅静于婧杨劲宇张文公...
    2130-2135,2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将昆明市某动物园1例因呕吐、口鼻流食糜、腹部鼓胀死亡滇金丝猴的胃脏、空肠、直肠组织样品的病原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生化鉴定、PCR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血清型鉴定及对分离菌进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分析,对病原种类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胃脏、空肠和直肠中分离鉴定到的病原为大肠杆菌,血清型均为O127,属于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且均对头孢西丁耐药,对庆大霉素、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敏感.3株致病菌均携带blaTEM、blaCTX-M 2种耐药基因以及opmA、opmC 2种毒力基因.本试验结果为大肠杆菌致滇金丝猴肠炎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数据支持.

    滇金丝猴肠炎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基因毒力基因

    兔源罗伊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益生效果评价

    程雨谢坤姜艳平崔文...
    2136-2144,2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MRS-CaCO3固体平板培养法从兔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并培养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革兰染色、生理生化特征观察、16S rDNA序列分析和ERIC-PCR分析进行鉴定,对符合乳酸菌特性的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抗逆性能、体外黏附性能、体内定植能力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4株兔源罗伊乳杆菌;4株兔源罗伊乳杆菌均具有乳酸菌的典型生物学特征,对胃肠道内常见的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发挥抑菌作用的主要物质为细菌素;对氯霉素、利福平及红霉素较敏感,对胃肠道环境以及高温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可在家兔体内成功定植且安全.本试验为开发预防和治疗兔肠道疾病的乳酸菌制剂奠定了基础.

    兔源罗伊乳杆菌分离鉴定益生效果

    猪肺炎支原体TH-1株的分离鉴定及其传代致弱株的筛选

    李真亚赵晓康杨红玉李允...
    2145-2152,2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河南省南阳市多家猪场无菌采集40份疑似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 pneumoniae,Mhp)发病猪的肺脏和气管组织,通过病原分离培养、菌落观察、PCR鉴定并测序,共分离到6株Mhp.各分离株在固体培养基上呈现出圆形、边缘整齐、似露滴样中央有颗粒且隆起的菌落形态.PCR可以扩增到各个分离株P36目的基因条带,扩增产物测序后与NCBI中登录的ATCC 25934参考株(J株)P36基因序列比对,其同源性为99%以上.CCU试验测定TH-1株的生长滴度可达1011 CCU/mL,具有较高的生长滴度.选择TH-1株进行体外高温(40 ℃)连续传代获取不同代次的传代株(P50、P100、P150).其中,TH-1 P150代株在40 ℃生长温度下仍具有较高的生长滴度(1010CCU/mL).将TH-1 P1、P50、P100、P150经气管注射感染25日龄断奶仔猪,毒力评估结果显示:P1代感染组有4头猪肺脏(4/5)出现典型"肉样或虾肉样"病变,肺脏HE病理切片出现严重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浸润,气管扫描切片显示纤毛出现杂乱、缠绕、变短脱落病理变化;P150代感染组没有出现典型Mhp特征性病变,肺脏HE和气管扫描切片也没有出现微观病理变化,这表明TH-1是1株强毒力菌株,而对其经过不断的体外传代,其毒力不断下降,TH-1 P150株是1株低毒力菌株.TH-1 P150作为弱毒疫苗株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其免疫攻毒后的平均肺炎病变减少率为83.3%.结果表明,本试验采用体外高温连续传代的方法,获得了 1株生长滴度高的低毒力菌株(TH-1 P150),且其免疫原性较好,为进一步Mhp弱毒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猪肺炎支原体分离鉴定体外传代毒力

    基于RAA-CRISPR/Cas13a的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

    乐翔云冯之航樊彦莉张强...
    2153-2158,2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NCBI文库公布的120条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的M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筛选得到一处高保守片段并进行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引物和crRNA的设计.待测样品先进行RAA核酸扩增,再将扩增产物转移至有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as13a 检测体系中,通过监测该体系中荧光值的变化情况进行结果判定.使用梯度稀释(106~100拷贝/μL)的标准阳性质粒以及其他7种禽病病毒验证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利用本试验所建方法和国标荧光RT-PCR方法对50份临床样品(21份阳性样品、29份阴性样品)进行检测以评价方法的检测性能.结果显示,本试验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度为102拷贝/μL,较普通RAA方法灵敏度提高了 2个数量级;能特异性检出AIV,不与NDV、IBV、ILTV、IBDV、ALV、AMPV、AAV-1发生交叉反应;与国标荧光RT-PCR方法相比,该方法检测的特异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分别为100%、95.24%和98.00%.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了检测AIV通用型的RAA-CRISPR/Cas13a快速诊断技术,其在37 ℃条件下60 min内即可完成检测,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等优势,为AIV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手段.

    禽流感病毒RAACRISPR/Cas1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