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王哲

月刊

1005-4545

xbcjvs@163.com

0431-87836534

130062

长春市西安大路5333号

中国兽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解放军军需大学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性期刊,是国内兽医界最有影响的权威性核心期刊之一。被CA、CAB、AGRIS、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近20种国内外数据库或检索性刊物收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中国兽医科学核心期刊。中科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确定其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猪流感病毒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黄书梁海英曾智勇汤德元...
    651-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参照GenBank登录的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1个TaqMan探针,构建重组质粒作为绝对定量模板,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及条件建立了检测SIV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试了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重复性.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与猪瘟病毒、猪蓝耳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和猪乙型脑炎病毒等不存在交叉反应,特异性强;最低检测限度为1.0拷贝/μL,比普通RT-PCR方法灵敏10倍;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分别在2.2%和1.9%以下,重复性较好;应用该方法对220份临床疑似猪流感样品进行检测,荧光定量RT-PCR方法和普通RT-PCR检测率分别为2.7%和1.8%,阳性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快速检测样品中的各种SIV,从而更好地诊断和监测猪流感.

    猪流感病毒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方法

    表达PEDV S蛋白重组PRV的构建与生物学特性评价

    侯晓璇穆永王同燕颜世君...
    657-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流行毒株的S胞外区基因克隆至含有gG基因上、下游同源臂以及抗性筛选基因的转移质粒pUC-ABK中,构建供体质粒pUC-ABK-S,获得线性同源重组片段A-S-K-B.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将线性同源重组片段电转化至含有pPRVBac-GFPTK-gE-gI-11k-28k-的感受态中获得重组pPRVBac-S,最后拯救获得重组病毒rPRV-S.PCR及IFA鉴定结果显示,S胞外区基因成功转录且表达,生物学特性评价结果表明重组病毒能够稳定遗传,为研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活载体疫苗提供了思路.

    PEDVS蛋白Red同源重组重组PRV

    新疆地区犊牛冠状病毒的病原调查及S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贾开文操义恒胡亚辉党士荣...
    664-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集了新疆8个地区15个牛场421份4月龄内犊牛的肛拭子,应用RT-PCR方法扩增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N基因和S基因,对S基因蛋白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BCoV个体核酸阳性率为19.91%(67/421),7~30日龄犊牛阳性率为33.59%(44/131),有临床腹泻症状犊牛的核酸阳性率为18.21%(57/313),伊犁地区最高34.88%(15/43);获得3条S基因序列,全长分别为4 092、4 092、4 093 bp,与参考序列核苷酸同源性为98.88%~99.46%;遗传进化分析显示3条S基因与国内四川毒株SWUN/NMG-13(MW711304.1)和BCOV-China/SWUN/LN4(MK095182.1)核苷酸同源性最近,为99.3%~99.4%,均属于GⅡ型;与国内外17株参考毒株相比,所测毒株存在23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均在I113V、D115A、S501P和T510S位点出现突变.结果表明,新疆地区1~4月龄犊牛普遍存在BCoV感染,且S蛋白存在部分突变.本研究揭示了新疆牛场犊牛BCoV不同月龄和地域流行分布及其S蛋白的变异特征,为BCoV防制提供了依据.

    牛冠状病毒流行病学调查S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MLK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小鼠肝脏和肾脏损伤的调控作用

    刘博巩志国赵佳敏于琢雅...
    670-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ELISA、免疫荧光法、苏木素-伊红染色法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了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分别感染MLKL基因敲除(MLKL-/-)和C57BL/6J小鼠后肝脏和肾脏中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和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组织脏器的损伤水平、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募集和小鼠存活情况.结果显示,在S.aureus感染MLKL-/-小鼠肝脏和肾脏中TNF-α的分泌水平显著高于C57BL/6J小鼠肝脏和肾脏中TNF-α的分泌水平(P<0.001).此外,S.aureus感染C57BL/6J小鼠肝脏和肾脏中,IL-10的分泌水平显著高于MLKL-/-小鼠(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C57BL/6J小鼠相比,S.aureus感染MLKL-/-小鼠后肝脏和肾脏中组织损伤标志物HMGB1蛋白表达处于较高水平(P<0.01).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使用S.aureus感染后,MLKL-/-小鼠肝脏和肾脏损伤程度显著高于C57BL/6J小鼠.S.aureus感染后,MLKL-/-小鼠血液中CD11b和Gr-1双阳性的比例显著高于C57BL/6J小鼠血液中的比例(P<0.01).使用高低剂量S.aureus分别感染小鼠后,发现MLKL-/-小鼠的生存率低于C57BL/6J小鼠.结果表明,MLKL对S.aureus感染诱导的宿主细胞因子分泌具有一定的下调作用,进而发挥对宿主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降低小鼠的病死率.

    S.aureus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坏死性凋亡脏器损伤细胞因子小鼠

    鸡滑液囊支原体LP78蛋白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雏鸡免疫原性评价

    赵超宋春单春兰胡茜...
    677-684,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LP78蛋白,将LP78基因克隆至pMD19-T载体上后,采用腺病毒Ad-Max系统将pMD-LP78重组克隆质粒连接到穿梭载体pDC316-mCMV-EGFP上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DC-LP78,将pDC-LP78重组穿梭质粒与腺病毒大骨架pBHGlox(delta)E1、3cre共转染HEK 293A细胞包装成重组腺病毒pBH-LP78,RT-PCR及 Western blot鉴定HEK 293A细胞系包装的重组腺病毒pBH-LP78.测定病毒滴度;再通过腿部肌肉免疫接种构建的重组腺病毒pBH-LP78,并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鸡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IL-2、IFN-γ、IL-4和IL-6)的分泌情况.PCR、双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重组克隆质粒pMD-LP78和重组穿梭质粒pDC-LP78;RT-PCR及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在HEK 293A细胞中稳定表达;ELISA结果显示,血清中LP78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IL-2、IFN-γ、IL-4和IL-6)的分泌量极显著升高(P<0.01),表明pBH-LP78重组腺病毒能刺激鸡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 MS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pBH-LP78,其可有效引起鸡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为MS新型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鸡滑液囊支原体LP78蛋白重组腺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分型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赵文欣朱翔宇肖妍韩继成...
    685-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比对GISAID登录的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谱系、Yamagata谱系HA基因序列,选择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及2条荧光探针,以实验室保存的乙型流感毒株RNA为模板分别扩增Victoria谱系和Yamagata谱系HA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pUC57-Vic和pUC57-Yama,经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作为质粒标准品,初步建立乙型流感病毒的 TaqMan 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qRT-PCR)分型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特异的鉴别检测乙型流感Victoria谱系、Yamagata谱系病毒RNA,对甲型流感病毒、EB病毒、腺病毒等RNA/DNA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限分别为333、2 940拷贝/μL;批内与批间的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表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灵敏度较高、重复性好;利用该方法与常规反转录PCR(RT-PCR)方法对10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一致(3/10).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乙型流感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分型检测方法能够检测乙型流感病毒,为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谱系及Yamagata谱系的鉴别提供更加快速准确的定量检测手段.

    乙型流感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血凝素

    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牛肉的溯源及传播规律分析

    尹婧夷马迎晖赵术明姜艳芬...
    692-698,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从陕西省的3个屠宰场(Ⅰ~Ⅲ场)以及内蒙古的1个屠宰场(Ⅳ场)采集的牛屠宰、分割过程中各环节的样品分离到的138株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mn perfringens,C.perfringens)分离菌株进行基因型区分,通过BioNumerics软件进行条带的识别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菌株相似度为39.9%~100%,相似度≥50%时可分为15个分支,相似度≥90%时可分为114个基因型;Ⅰ场共55株菌分为50个PFGE基因型,Ⅱ场共36株菌分21个型,Ⅲ场共42株菌分40个型,Ⅳ场共5株菌分4个型;相同PFGE型的相同毒素基因型概率为69%,分离菌株具有遗传多样性和流行相关性;牛肉中的分离菌可追溯至分割环节的工具或人员样品及屠宰环节的粪便、皮毛和空气,粪便及体表携带的菌在屠宰过程中污染胴体,随后进入分割环节,肉样与工具之间交叉污染进一步造成牛肉污染为该菌的传播途径,剥皮和刀具是C.perfringens污染的关键控制点.结果表明,C.per-fringens 突破屠宰环节的细菌防控屏障污染牛肉,因此,必须严格监控牛屠宰分割过程造成交叉污染的关键控制点降低该菌污染牛肉和感染消费者的风险.

    牛肉产气荚膜梭菌脉冲场凝胶电泳遗传多样性交叉污染

    BCSP31蛋白双抗夹心ELISA定量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陈凯楠李金斗丁佳欣冯嘉轩...
    699-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制备、纯化布鲁菌嵌合病毒样颗粒疫苗核心组分BCSP31蛋白,并将其作为免疫原及标准品分别免疫新西兰大白兔(1 mg/只)和BALB/c鼠(200 μg/只)制备兔源捕获多克隆抗体和鼠源检测多克隆抗体,对双抗夹心ELISA方法的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最佳稀释倍数、封闭液种类及封闭条件、酶标二抗工作条件等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兔多克隆抗体最佳包被浓度和鼠多克隆抗体最佳稀释倍数均为1∶1 600、3%脱脂奶粉封闭1 h、酶标二抗最佳稀释倍数为1∶4 000、酶标二抗孵育时间1 h、显色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效果最好.按照上述最佳反应条件对布鲁菌嵌合病毒样颗粒疫苗(BCSP31-cVLPs)核心抗原成分BCSP31蛋白进行定量检测,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等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μL布鲁菌嵌合病毒样颗粒中的BCSP31含量约占总蛋白含量的14.187%;将布鲁菌嵌合病毒样颗粒稀释640倍后,P/N值仍大于2.1,有较高的敏感性;与FAdV、IB-DV、NDV、AIV等其他病毒样颗粒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高;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重复性良好.该方法的建立为推进布鲁菌嵌合病毒样颗粒疫苗的质量控制标准建立及商品化奠定了基础.

    布鲁菌病嵌合病毒样颗粒BCSP31蛋白双抗夹心ELISA方法参数优化应用

    燕麦来源β-葡聚糖通过Dectin-1增强粗抗原对旋毛虫感染C57BL/6J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毛瀚海李承瑶吕庆博丁静...
    706-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48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PBS对照组、粗抗原(crude antigen,CA)处理组、葡聚糖(BG)+CA处理组和BG+CA+Dectin-1中和抗体(2A11)处理组,每组各12只.PBS对照组仅皮下注射PBS作为对照,CA组、BG+CA组和BG+CA+2A11组每间隔2周进行皮下注射,共计免疫3次,最后1次免疫2周后,所有组经口灌胃等量旋毛虫.感染后7 d,统计PBS对照组、CA处理组、BG+CA处理组和BG+CA+2A11处理组成虫荷虫量及感染后35 d肌幼虫荷虫量.取感染后7 d小鼠小肠组织,qPCR法检测肠道Dectin-1基因表达量;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感染后0~7周IgG滴度变化;使用ELISA检测IFN-γ和IL-4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CA处理组相比,BG+CA联合免疫小鼠成虫和肌幼虫荷虫量极显著降低(P<0.000 1),BG+CA诱导更高水平的IgG免疫反应以及更多的Dectin-1、IFN-γ和IL-4表达;而给予2A11抑制剂小鼠与CA处理组相比荷虫量、IgG滴度以及IFN-γ、IL-4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靶向2A11抗体后显著降低了 BG引起的免疫反应.结果表明,Dectin-1与BG触发CA对旋毛虫的保护型免疫反应有关,BG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免疫佐剂,为旋毛虫疫苗的开发提供参考.

    β-葡聚糖(BG)粗抗原(CA)旋毛虫Dectin-1IgGIFN-γIL-4

    PINK1敲除对氟化钠处理小鼠肺脏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宋超张爱国王坤丽宋予震...
    712-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6周龄雄性野生型(WT)C57BL/6J小鼠和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激酶1(PINK1)基因敲除(PINK1-/-)小鼠为对象,将小鼠随机分为 WT对照组,WT模型组和PINK1-/-模型组.WT模型组和PINK1-模型组小鼠饮用含100 mg/L氟化钠(NaF)的蒸馏水,WT对照组小鼠饮用蒸馏水,处理时间为12周.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研究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用透射电镜观察肺脏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ATP通过检测试剂盒和RT-qPCR分别测定ATP水平和mtDNA拷贝数;DHE染色检测肺脏活性氧(ROS)水平;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TUNEL染色检测肺脏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显示,与 WT模型组比较,PINK1-/-模型组小鼠肺脏中帕金森病蛋白2(Parkin)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62/SQSTM1和线粒体外膜转运孔蛋白20(TOM2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WT模型组比较,PINK1-模型组小鼠肺脏受损线粒体百分比增加(P<0.05),ATP水平和mtDNA拷贝数减少(P<0.05).PINK1-/-模型组小鼠肺脏ROS水平、MDA含量和TUNEL阳性细胞数升高,SOD和CAT活力降低,较 WT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与 WT模型组比较,PINK1-/-模型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TNF-α和IL-6的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可减弱NaF引起的小鼠肺脏损伤.

    氟化钠肺脏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激酶1线粒体自噬氧化应激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