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王哲

月刊

1005-4545

xbcjvs@163.com

0431-87836534

130062

长春市西安大路5333号

中国兽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解放军军需大学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性期刊,是国内兽医界最有影响的权威性核心期刊之一。被CA、CAB、AGRIS、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近20种国内外数据库或检索性刊物收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中国兽医科学核心期刊。中科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确定其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1型FAdV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刘琳宋亚鹏刘明洋高文明...
    881-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特异性地检测家禽中血清1型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的感染,本研究以血清1型FAdV保守的52K基因为模板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矩阵法优化后建立了针对该病毒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用该方法检测1日龄SPF鸡攻毒后咽、肛拭子排毒量及组织病毒载量.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只能检测出血清1型FAdV,对其他血清型FAdV和其他禽类病毒均无阳性扩增;最低检测限度低至10拷贝/μL;组间和组内离散度均小于2%;标准曲线为y=-3.836x+41.791,相关系数R2=0.996,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SPF鸡攻毒结果显示,在攻毒后第1~14日的咽、肛拭子均可检测到血清1型FAdV,在攻毒后第8日的肝脏、肾脏、肌胃、回肠中也可检测到病毒,而腺胃和盲肠中未检出病毒.本研究为血清1型FAdV的定量检测提供了方法.

    血清1型FAdV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

    禽脑脊髓炎病毒VP1蛋白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吕转平苏晓月唐思静王艳萍...
    887-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1种禽脑脊髓炎病毒(avian encephalomyelitis virus,AEV)抗体检测方法,试验对AEV VP1蛋白进行截短表达,以表达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AE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重组VP1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大小为34 kDa;可与AE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以VP1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ALV、IBDV、IBV、ILTV、NDV、AIV-H9阳性血清均为阴性;检测AEV抗体的最低检出效价为1:51 200;与IDEXX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5.24%;检测新疆地区1 127份AEV疫苗免疫鸡血清样品和879份未免疫鸡血清样品的免疫抗体阳性率和感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8.91%和8.19%.结果表明,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特异、敏感、准确,可用于临床中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的检测和筛查.

    禽脑脊髓炎病毒VP1蛋白间接ELISA临床应用

    H10亚型禽流感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张雅馨毛秋艳刘朔周婉婷...
    893-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NCBI和GISAID数据库中下载H10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信息,与本实验室保存毒株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筛选,选择其共同保守区域设计荧光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其他几种禽源性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可达到1.7 ×102拷贝/μL,比普通RT-PCR敏感10倍;批内和批间重复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1.4%,稳定性较好;分别使用鸡胚接种病毒分离法、本研究建立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普通RT-PCR检测鸡感染试验的拭子和组织样品,结果显示病毒分离法与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总符合率为94.44%,而与普通RT-PCR方法的总符合率为90.74%,实时荧光定量PCR的阳性检出率比RT-PCR更高.结果表明,建立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有助于H10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临床检测和监测,对其防控具有一定意义.

    H10亚型禽流感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HA基因

    贵州1株G9P[23]型猪A群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序列分析

    柳佳佳梁海英曾智勇汤德元...
    900-906,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贵州省G9型猪轮状病毒(PoRV)流行毒株的基因组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本试验对送检腹泻仔猪的肠内容物和粪样进行病原检测,选取G9型PoRV阳性样品通过Vero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及病毒鉴定,并对分离毒株进行基因组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阳性样品经胰酶预处理后接种至Vero细胞,盲传至第15代出现稳定CPE,前期细胞变圆后固缩、脱落,后期胞浆界限不清,出现拉网现象,用特异性引物对细胞培养物进行RT-PCR鉴定,成功扩增341 bp的目的条带.细胞培养物的间接免疫荧光鉴定显示有特异性绿色荧光反应,电镜观察下可见晶格状排列的无囊膜病毒粒子,大小约70 nm,表明成功分离到1株PoRV,将之命名为GZZY2021.病毒增殖曲线结果显示,用GZZY2021株感染细胞后,0~12 h病毒含量最低,12~30 h病毒增殖速度最快,30~48 h病毒增殖速度较平缓,48 h病毒滴度达到峰值(10-560/0.1 mL),而后进入稳定期.全基因组克隆测序分析结果显示,GZZY2021分离株基因组全长为18 506 bp,11个基因最相似序列同源性均>95.00%,VP1、VP2、VP4、VP7、NSP1、NSP3、NSP4基因与猪源毒株同源性最高,VP3基因与大熊猫源毒株相似性最高,VP6、NSP2、NSP5基因与人源毒株同源性最高,提示分离株为三元重配毒株,完整的基因型为G9-P[23]-I1-R1-C1-M1-A8-N1-T1-E1-H1.VP4、VP7基因与同型参考毒株相比,分别发生5、3处独有氨基酸位点变异;与NX疫苗株的中和表位分别存在22、4处氨基酸位点差异.重组分析结果显示,GZAS2020株的NSP5基因是以PTR(FJ422141.1)为主要亲本毒株,A411(EF990694.1)为次要亲本毒株重组产生的毒株,重组断点位于121和321 bp.综上所述,本研究应用Vero细胞成功分离到1株G9P[23]型基因重配PoRV,不但可对持续监测贵州省PoRV的流行动态趋势提供研究数据,而且对筛选该领域的候选疫苗株以及该病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猪A群轮状病毒分离鉴定序列分析

    非洲猪瘟病毒p54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试剂盒研制

    岳慧贤李其炫惠丽丽赵心馨...
    907-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洲猪瘟是对全球养猪业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p54蛋白是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重要结构蛋白之一,参与病毒的吸附和侵入,是非洲猪瘟血清学诊断的重要靶标之一.本研究采用无标签的重组p54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 ASFV p54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优化了检测条件,组装成了试剂盒.根据对374份阴性猪血清的检测,确定了本试剂盒检测的临界值,并利用不同猪病原阳性质控血清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本方法检测阴/阳性血清的临界值为0.250;敏感性血清质控品的最小检出限为1∶1 600倍,与ASFV阳性血清、猪伪狂犬病病毒阳性血清、猪繁殖与呼吸病毒综合征病毒阳性血清、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血清、猪细小病毒阳性血清和猪抗大肠杆菌阳性血清等6种特异性质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试制的3批试剂盒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0%.试剂盒在2~8 ℃贮存9个月,特异性、敏感性保持不变.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本试剂盒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与OIE推荐的p72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具有较高符合率,为非洲猪瘟临床血清学诊断和抗体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非洲猪瘟病毒p54蛋白间接ELISA试剂盒

    猪萨佩罗病毒对不同日龄猪的致病性

    司露露高俊龙张云飞仇聪蕊...
    914-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萨佩罗病毒(porcine sapelovirus,PSV)是可引起仔猪腹泻、肺炎、繁殖障碍和脑脊髓灰质炎等临床症状的肠道病毒,在腹泻猪和无症状的猪中均可检测到,在我国多地流行,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前期本实验室从仔猪腹泻粪便样品中分离到1株PSV,为探究其对不同日龄猪的致病作用,本研究用相同剂量的PSV分别感染3日龄和2月龄猪.结果表明攻毒后24 h,3日龄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水样腹泻、震颤和食欲不振等),2月龄猪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攻毒3 d后,对所有猪进行剖检,qRT-PCR结果表明,3日龄猪和2月龄猪粪便中病毒含量均在攻毒后48 h到达顶峰,且PSV在3日龄和2月龄猪体内均具有广泛的组织嗜性.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PSV感染3日龄猪只后,可引起明显的肠道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肠绒毛萎缩、脱落等,而2月龄猪肠道无明显的病理变化.综上所述,PSV可感染3日龄和2月龄猪,且可以在体内高效复制,但仅引起3日龄猪发生明显的临床症状,对2月龄猪无明显的致病性.

    猪萨佩罗病毒致病性荧光定量PCR组织病理学

    基于天然poIFN-α17突变的高活性猪干扰素α17m的制备及其体外抗病毒活性

    方剑玉游一席燕燕张青娴...
    92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高抗病毒活性的猪α亚型干扰素(porcine interferon α,poIFN-α),将天然的poIFN-α17进行突变和合成,并将突变后的猪poIFN-α17基因命名为poIFN-α17m,合成poIFN-α17和poIFN-α17m 基因后将其克隆入pVB220大肠杆菌表达载体,将该载体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温度诱导表达后,收集菌体进行SDS-PAGE.将表达的蛋白采用Ni琼脂糖凝胶纯化后,采用 Western blot检测重组poIFN-α17和poIFN-α17m的反应原性,在PK-15细胞上检测其对VSV和PRV的抗病毒活性,检测重组poIFN-α17和poIFN-α17m蛋白对下游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ing genes,ISGs)Mx1、OAS1、ISG15 的诱导激活作用.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 pVB220-IFN-α17 和pVB220-IFN-α17m表达载体,实现了 poIFN-α17和poIFN-α17m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且重组poIFN-α17m在PK-15细胞上对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抗病毒活性明显高于天然的poIFN-α17,重组poIFN-α17m能有效激活ISGs的表达.

    猪干扰素α17m大肠杆菌表达干扰素刺激基因抗病毒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柯文婷李杨但汉并余瑞瑶...
    928-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高效检测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的血清学方法,本研究设计优化LSDV RNA聚合酶30亚基(RPO30)蛋白的密码子,构建其原核表达质粒pET-25b-RPO30,并进行诱导表达和阴离子纯化.纯化后的RPO30蛋白可以被LSDV的阳性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用纯化的RPO30蛋白免疫BALB/c小鼠,并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筛选到能够稳定分泌抗体且具有竞争效果的杂交瘤细胞株1H1.以重组RPO30蛋白为包被抗原,经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基于RPO30蛋白的竞争ELISA(cELISA)抗体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的cELISA检测方法的最适抗原包被质量浓度为1 mg/L,用含5%牛血清白蛋白(BSA)的PBST作为封闭液37 ℃孵育2 h,待测血清的最适稀释度为1∶2,1H1抗体稀释度为1∶2 000,兔抗鼠HRP-IgG稀释度为1∶4 000,最佳显色条件是37 ℃反应15 min.当检测样品的1-S/P≥0.55,判定结果为阳性;当检测样品的1-S/P<0.55,判定结果为阴性.利用该方法检测了 LSDV、牛传染性鼻支气管炎病毒(IBRV)、牛支原体(M.bovis)、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布鲁杆菌(B.abortus)、口蹄疫病毒(FMDV)阳性血清,结果显示除了 LSDV检测结果阳性外,其他病原的检测结果都是阴性,说明本方法特异性强.利用本试验建立的cELISA检测有免疫背景的临床血清200份,结果显示,其可用于临床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本研究基于重组RPO30蛋白建立的cELISA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为LSDV的检测和预防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RPO30基因原核表达竞争ELISA

    基于N蛋白小反刍兽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阻断ELISA方法的建立

    孟卫芹董帅陈金龙唐娜...
    935-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一种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抗体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将pET-32a-N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纯化获得重组蛋白并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抗PPRV-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进行HRP标记,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 PPRV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经评价该方法与PIV、GTPV、ORFV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最低能检出1∶160稀释的阳性血清;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均小于10%;通过对180份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该方法与竞争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6%.表明建立的阻断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与可重复性,可用于PPRV抗体的检测,为PPRV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估及疫病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小反刍兽疫N蛋白单克隆抗体阻断ELISA

    新疆部分地区羔羊呼吸道溶血性曼氏杆菌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操义恒王子杰贾开文胡亚辉...
    940-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新疆6月龄内羔羊呼吸道携带的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集了新疆5个地区8个规模化羊场羔羊鼻拭子290份,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及PCR鉴定方法从鼻拭子中分离鉴定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荚膜血清型、MLST分型、毒力基因、药物敏感性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从290份鼻拭子中分离到14株溶血性曼氏杆菌(Mh42~Mh56),荚膜血清型中9株未定型,3株A2型,A1型和A6型各1株;ST型中5株ST16型、4株ST28型、1株ST46型,4株未定型.感染小鼠在10 h开始死亡,96 h存活率为40%,感染死亡小鼠肺脏充血肿大、部分肺脏出血.14株 Mh均携带dnaN、gap A、fbpA、gs60、lktC,sodA,携带率为42.85%,均不携带plpB、tonB、ptfA、fimA.Mh42对多西环素、麦迪霉素、氟苯尼考耐药,Mh54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耐药,其余菌株对检测的21类药物还未产生耐药性.14株Mh未检测到耐药基因.本研究为新疆地区羔羊呼吸道溶血性曼氏杆菌的流行病学及临床防制提供参考依据.

    羔羊呼吸道溶血性曼氏杆菌分离鉴定毒力基因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