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的幼虫——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 pisiformis)寄生于家兔等啮齿类动物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威胁养兔业发展和兔肉食品安全.为了鉴定TPO18抗原在豆状囊尾蚴和豆状带绦虫的分布,并建立兔豆状囊尾蚴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原核表达兔豆状囊尾蚴18 kDa抗原,经蛋白纯化获得了可溶性的TPO18蛋白.TPO18蛋白免疫家兔制备了效价达1:51 200多克隆抗体.蛋白免疫印迹鉴定多克隆抗体与兔豆状囊尾蚴总蛋白、豆状带绦虫总蛋白及重组蛋白TPO18的反应原性,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兔豆状囊尾蚴和豆状带绦虫虫体TPO18抗原分布,多克隆抗体与兔豆状囊尾蚴总蛋白、豆状带绦虫总蛋白及重组蛋白TPO18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兔豆状囊尾蚴TPO18抗原主要分布于生发层和绒毛层,豆状带绦虫TPO18抗原主要分布在吸盘及吸盘周围和集合管上层细胞及绒毛层.以TPO18重组抗原包被酶标板,优化确定间接ELISA各项技术参数,建立基于TPO18抗原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经优化后的ELISA检测方法的检测条件为血清稀释度1∶100,抗原包被质量浓度为5 mg/L,抗原包被条件37 ℃ 1 h+4 ℃过夜,封闭条件1%BSA 37 ℃封闭60 min,血清反应时间60 min,酶标二抗稀释度1∶1 000,酶标二抗作用时间60 min,底物反应时间15 min,临界值0.295.ELISA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好,不与兔瘟、兔肝片吸虫、兔球虫、兔弓形虫等的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7%,重复性良好.运用该ELISA方法与剖检检测试验分别对86份临床血清样品检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7.7%.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兔感染豆状囊尾蚴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为兔感染豆状囊尾蚴后感染情况监测提供了新的监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