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唐佩弦

双月刊

1009-2137

jexphema@263.net

010-66930873,68215932

100039

北京太平路27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血液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包括实验血液学,分子血液学,临床血液学,肿瘤血液学,免疫血液学,移植血液学,输血学,止血与栓塞,血液病新药和新诊疗措施等。本刊面向生物医学科研单位学者、医学院校相关教学人员和临床医务工作者。本刊设“论著”,“研究报告”和“综述”三大栏目。血液学领域的中高级科技人员为本刊主要撰稿群和读者群。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二甲双胍与三氧化二砷对KG1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黄李文惠刘萌桂淑敏冯明明...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协同三氧化二砷对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二甲双胍、三氧化二砷以及联合应用对KG1a细胞的杀伤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应用二甲双胍协同三氧化二砷对KG1a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胞内凋亡、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二甲双胍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及单独应用均可抑制KG1a细胞增殖,诱导KG1a细胞凋亡,联合用药组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诱导KG1a细胞中Caspase 8和P62蛋白表达上调且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协同三氧化二砷杀伤KG1a细胞,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凋亡和增强自噬有关.

    三氧化二砷二甲双胍急性髓系白血病Caspase8P62

    TCP1表达对HL60和HL60/A细胞增殖及细胞内药物蓄积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陈小芳陈显凌陈元仲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TCP1表达对HL60及HL60/A细胞增殖及细胞内药物蓄积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敲低、过表达TCP1的HL60/A细胞和HL60细胞及其对照组细胞,Western blot评估敲低、过表达效率.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的药物蓄积;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膜转运蛋白(MRP1、P-gP)及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在HL60/A细胞中敲低TCP1的表达能够抑制细胞增殖,增加细胞内药物蓄积,降低转运蛋白MRP1及P-gP的表达,在HL60细胞中过表达TCP1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减少细胞内药物蓄积,提高转运蛋白MRPI及P-gP的表达.同时利用PI3K抑制剂LY294002抑制PI3K/AKT信号能够拮抗TCP1过表达所致的细胞增殖活性增强、细胞内药物蓄积减少及MRP1、P-gP表达的升高.结论:TCP1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并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促进转运蛋白MRP1、P-gP的表达,降低细胞内的药物蓄积.

    TCP1急性髓系白血病药物蓄积MRP1P-gPPI3K/AKT信号通路

    儿童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李天丹胡绍燕翟宗陈广华...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具有治疗靶点的儿童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 ALL)的临床特点、分子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且具备靶向药物治疗靶点的儿童Ph-like ALL共27例,回顾性分析患儿年龄、性别、初诊时白细胞计数、遗传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改变、化疗方案、给予不同靶向药物、d 19微小残留病(MRD)、d46 MRD、是否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资料,归纳总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7例患儿均根据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MRD水平调整化疗强度,10例在治疗过程中加用靶向药,3例患儿桥接HSCT,其中1例死亡,2例存活.24例未行HSCT患儿中,1例患儿出现复发,采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27例患儿3年总生存率为(95.5±4.4)%,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5.0±4.9)%,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90.7±6.3)%.结论:基于MRD监测的危险度分层化疗可改善Ph-like ALL患儿预后,对化疗效果欠佳的患儿联合靶向药可尽快完全缓解,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MRD持续阳性的Ph-like ALL患儿序贯CAR-T和HSCT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儿童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靶向药CAR-T造血干细胞移植

    γδT17/Th17/Tc17细胞在维吾尔族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的比例及临床意义

    曾雪娇张瑞谢仁古丽·阿力木玛利娅·木哈什...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维吾尔族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中γδT17/Th17/Tc17细胞的比例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3例初诊维吾尔族CLL患者及30例健康者,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和对照者外周血血清中IL-17、IL-23、IL-6、IFN-γ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维吾尔族CLL患者与对照组外周血中γδT/γδT17/Th17/Tc17细胞的比例,观察上述指标在CLL Binet分期中的变化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维吾尔族CLL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γδT17细胞、Th17细胞比例均明显增高(P<0.05),其中γδT17细胞占总淋巴细胞比例较Th17细胞、Tc17细胞均明显增高(P<0.05),且随着疾病分期进展,γδT及γδT17细胞比例均增高(P<0.05).维吾尔族CLL患者外周血IL-17、IL-23、IL-6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细胞因子IFN-γ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且随着疾病分期进展,外周血IL-17水平逐渐减低(P<0.05).结论:γδT及γδT17在维吾尔族CLL中异常高表达,并与疾病分期有关,参与了CLL发生发展.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γδT细胞IL-17

    维奈克拉联合CAC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高文静杨晶晶李猛温亚男...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维奈克拉联合CAC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臂临床研究,入组患者均符合R/R AML诊断标准.采用阿扎胞苷(75 mg/m2,d 1-7)、阿糖胞苷(75-100 mg/m2,q12h,d 1-5)、阿柔比星(20 mg,d 1、3 和 5)、西达本胺(30 mg,d 1 和4)、维奈克拉(100 mg d 1,200 mg d 2,400 mg d 3-14,与唑类药物联用,减量为100 mg/d)、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μg/d,直至中性粒细胞恢复)的治疗方案,主要研究终点为1疗程后总反应率.结果:自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共入组19例患者,1个疗程后总反应率为81.3%(13/16),完全缓解率为68.8%(11/16),部分缓解率为12.5%(2/16),在11例获得完全缓解(CR/CRi)的患者中,达CRm8例,未达CRm 3例.截至2023年3月27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11(19-406)d.6个月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为55.7%;1年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6.4%和47.7%.此外,相比于未达CRm组,CRm组患者具有较高的PFS(377 vs 111 d,P=0.046).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是3-4级骨髓抑制,并发不同程度的感染(n=12)、低钾血症(n=12)、低钙血症(n=10)和肝酶升高(n=8)等,其中3-4级占比为47.4%(9/19).结论:维奈克拉联合CACAG方案是R/R AML患者有效的挽救性治疗方案,缓解率高且安全性良好.

    维奈克拉联合CACAG方案急性髓系白血病难治复发前瞻性研究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与"7+3"方案在新诊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近期疗效的初步观察

    刘霞霞文晓玲黎若祺张夏林...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维奈克拉(VEN)联合阿扎胞苷(AZA)与标准"7+3"方案诱导治疗新诊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山西白求恩医院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接受VEN+AZA方案(41例)或"7+3"方案(38例)诱导治疗且资料完整的79例老年AML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均衡组间混杂因素后,比较组间缓解率、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不良反应.结果:VEN+AZA组总反应率(ORR)为68%,"7+3"组为84%,其中复合缓解率(CR+CRi;CRc)分别为64%和72%,两组ORR(P=0.185)及CRc(P=0.544)均无统计学差异.VEN+AZA组的5例未缓解(NR)患者中,4例伴7号染色体异常(7q-/-7),1例伴ETV6基因突变.两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8和12个月,6个月OS、PFS率均无统计学差异(84%vs 92%,P=0.389;84%vs 92%,P=0.258).两组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是Ⅲ-Ⅳ级骨髓抑制,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性粒细胞恢复中位时间分别为27(11-70)和 25(14-61)d(P=0.161),血小板恢复中位时间分别为 27(11-75)和 25(16-50)d(P=0.2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N+AZA组感染发生率低于"7+3"方案组(56%vs 88%,P=0.012),两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36%和64%(P=0.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EN+AZA和标准"7+3"方案治疗新诊断老年AML的近期疗效相近,但VEN+AZA组感染发生率低.伴有7号染色体异常(7q-/-7)可能是老年AML患者接受VEN+AZA治疗的不良预后因素.

    急性髓系白血病维奈克拉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疗效安全性

    维奈克拉联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

    任崇崇张婉婉吴庭恺刘蓓...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联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VEN联合治疗的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及生存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评估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4例AML患者,其中初治AML 43例,复发难治性AML(R/R AML)31例.43例初治AML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5岁,复合完全缓解(cCR)率为67.4%(29/43),客观缓解率(ORR)为72.1%(31/43),中位总生存期(OS)为17.3个月.31例R/R AML患者中位年龄为51岁,cCR率为38.7%(12/31),ORR为58.1%(18/31),中位OS为7.1个月.性别、VEN治疗前血细胞计数、基因突变和预后分层与能否获得cCR有关.未获得cCR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EN联合治疗AML安全有效,其疗效和生存受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等因素影响.

    维奈克拉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生存

    MCP-1及CCR2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蒙张平平朱清胡忠利...
    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MCP-1及CCR2在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及治疗的141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CP-1及CCR2在初治DLBCL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生存的关系.结果:MCP-1及CCR2的表达与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晚、IPI评分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Ki-67指数高及疗效差有关,与其他病理学参数(如性别、年龄、β2-微球蛋白、BCL-2、BCL-6、Hans分型、首发部位、有无B症状、骨髓是否受累)均无显著相关性.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CP-1或CCR2阳性组与阴性组OS及PFS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与预后不良有关.单因素Cox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β2-微球蛋白、Ki-67指数、IPI评分、MCP-1、CCR2表达水平对患者的PFS和OS有影响,疗效不佳的患者的PFS和OS明显缩短(P<0.05),性别、年龄、LDH、BCL-2、BCL-6、Hans分型、肿瘤原发部位、有无B症状、骨髓是否受累、Ann Arbor分期对患者的PFS及OS无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β2-微球蛋白高表达、Ki-67指数高、IPI评分高、MCP-1、CCR2高表达水平及疾病缓解的深度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MCP-1或CCR2在初治DLBCL中表达率高,且与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IPI评分、LDH及Ki-67指数相关预后差的临床指标有关,是影响PFS和OS的不良预后因素.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MCP-1CCR2免疫组化

    多中心成人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李晸华罗澜杨萍李艳...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3个血液学中心的成人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ETP-ALL/LB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9年1月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放军第一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3个血液研究中心共113例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对其中ETP-ALL/LBL及非ETP-ALL/LB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3例T-ALL/LBL患者中,13例诊断为ETP-ALL/LBL(11.5%),其中男性患者11例(84.6%),中位年龄28(18-53)岁.与非ETP-ALL/LBL患者相比,ETP-ALL/LBL患者在年龄、性别、纵隔大包块发生率、临床分期、IPI评分、白细胞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3例ETP-ALL/LBL患者中,9例(69.2%)获得完全缓解,ETP-ALL/LBL患者较非ETP-ALL/LBL患者化疗诱导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在单纯化疗未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ETP-ALL/LBL组较非ETP-ALL/LBL组显示出更差的5年生存率(0 vs 7.1%,P=0.008),而在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两组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37.5%vs 40.2%,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诱导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乳酸脱氢酶水平为影响T-ALL/LBL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ETP-ALL/LBL较其他类型T-ALL/LBL患者诱导化疗反应率无显著差异,诱导缓解后续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对于提高ETP-ALL/LBL患者远期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预后

    含BTK抑制剂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陈欢柳喜洋常宇陈子琪...
    12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含BTK抑制剂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复发难治MC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临床特征,以及化疗方案对疗效、总生存(OS)率及无进展生存(PFS)率的影响.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8(56-61)岁,男女比例约为2.9∶1,Ann Arbor分期Ⅲ-Ⅲ期患者占77.6%,结外受累部位>2占43.3%,骨髓受累占60.4%,胃肠道受累占24.6%,肝脾肿大占38.1%.中位随访时间30(2-103)个月,总有效率41.8%,3年PFS未达到,3、5年OS率分别为62.7%、53.8%.含BTK抑制剂方案治疗组总有效率56.9%,优于不含BTK抑制剂方案治疗组的3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PFS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典型与特殊型之间P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i-67是复发难治MCL患者OS和PFS的影响因素.Ki-67、B症状、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评分、Ann Arbor分期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二线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含BTK抑制剂方案治疗复发难治MCL有效率高,且可明显延长PFS,Ki-67、B症状、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评分、Ann Arbor分期为复发难治MCL的独立预后因素.

    BTK抑制剂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生存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