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陶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陶瓷
中国陶瓷

李川

月刊

1001-9642

China_ceramics@vip.163.com

0798-8439006;8439093;8439008

333000

江西景德镇市新厂西路556号

中国陶瓷/Journal China Ceram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作品选

    82-85页

    尚香之风——宋代七里镇窑与吉州窑香炉的儒禅之辩

    刘萱胡雪梅谢高莎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代瓷香炉盛极一时,源于尚香之风的风靡。市场上看到的瓷香炉造型黑釉香炉很少,大多是以青白釉色造型出现。黑釉香炉在江西省吉州窑与七里镇窑地区存在一部分。吉州窑与七里镇窑的黑釉香炉,它们在瓷器表层装饰上差别很大但是在形状和构造上相似。摸索宋代吉州窑与七里镇窑黑釉香炉造物心理动机背后产生的不同文化源流,可以通过比较二者在造型、装饰上的区别与联系,剖析其使用黑釉香炉的目的以及与不同接受群体之间的关系。

    宋代吉州窑七里镇窑黑釉香炉

    明代两种"海眼纹"与《陶记》前后"海眼纹"探究

    郑翀张静周思中
    9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眼碟"出现于南宋蒋祈所著《陶记》,是当时民窑销售的主要产品。海眼碟是属于图案纹饰命名类瓷器,但"海眼纹"究竟是一种什么纹饰,有什么特征与文化内涵,目前尚无专门的研究。采用个案与文献研究结合,在对古代文献解读的基础上,对景德镇陶瓷散市中发现的两款纹饰图案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与归纳,证明这两款纹饰,即为明代的"海眼纹",纹饰所在的器型,即为明代的"海眼碟"。同时,通过对明代海眼碟的归纳研究,反推至南宋,确定了三款南宋,也即《陶记》所述之"海眼碟",同时对宋以前的海眼纹进行了探讨,研究初步揭示了海眼碟的由来与类型,还原了南宋与明代海眼纹的本来面目,填补了当前青花纹饰图案研究中海眼纹一栏。

    海眼纹归墟螺旋海螺纹陶记

    明代景德镇官窑陶瓷执壶形制演变考

    高辰祎
    102-110,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考察明代景德镇御窑瓷质执壶造型的变化,为其发展历程提供更为清晰的历史脉络。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官窑所出瓷质执壶的形态差异,首先探讨明代瓷质执壶造型的变化,然后论证文化交流,尤其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入对瓷质执壶造型的影响,并探讨了瓷质执壶功能定位随历史背景发展的演变。通过这些研究,总结了明代瓷质执壶造型的变化规律,证明了外来文化对于中国本土瓷质执壶造型的影响,为今后的陶瓷设计方向提供了展望和设想。

    明代陶瓷执壶伊斯兰文化形式与功能

    雅集图式中陶瓷符号的审美与精神——以《十八学士图》为例

    陈琼
    11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始自唐代的雅集图作为表现文人活动的传统图式,在历代的发展中逐渐典范化,并成为个人理想品格的隐喻。画中人、物、景共同参与图式的建构并形成具有寓意的图像形式,其中鉴赏类瓷器更是被称为"雅玩",成为代表个人品格的符号。在历代《十八学士图》演变历程的基础上,以史料结合图像分析,联系结构主义、符号学研究方法,分析图像系统中的瓷器性质与价值,揭示以杜堇《十八学士图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雅集图式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点明陶瓷艺术在中国古代图像范式发展中的符号价值和器物之美。

    十八学士图图像范式陶瓷符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