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陶瓷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陶瓷工业
中国陶瓷工业

周健儿

双月刊

1006-2874

tcxb_779@163.com

0798-8499628 8491219

333001

景德镇东郊新厂景德镇陶瓷学院

中国陶瓷工业/Journal China Ceramic Industr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属专业技术刊物。主要报道我国陶瓷工业发展状况,以及国内外陶瓷工业技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开展陶瓷艺术的研究和经验交流。主要栏目有发展战略、专题评述、科研与生产、高技术陶瓷、技术开发、陶瓷艺术、古瓷研究、技术引进与改造、企业管理、信息总汇等。读者对象为陶瓷工业的科研设计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专业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陶瓷创作手稿思辨与解析——以大型陶瓷壁画《森林之歌》为例

    邓艺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稿是陶瓷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对于创作意识构建及后续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能从不同时期的制瓷手稿中见到昔日繁荣景象,更能感受到制瓷人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当前学术界对于陶瓷创作手稿的研究几乎为空白.以陶瓷艺术创作中的手稿为研究基点,通过对大型陶瓷壁画《森林之歌》的创作过程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综合研究与分析,深入研究手稿在陶瓷艺术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明确陶瓷创作手稿这个学术概念的生成,并以期将陶瓷创作手稿作为一种实际方法论运用到陶瓷艺术创作中.

    陶瓷创作陶瓷手稿思辨和解析《森林之歌》

    岭南盆景美学之石湾花盆

    庞荣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岭南盆景历史悠久,是岭南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岭南盆景素来就有"一树、二盆、三几架"之说,也就是说岭南盆景艺术是由景树、景盆、几架组成的,三位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无盆不成景""好树配好盆",岭南盆景艺术特别钟情于石湾花盆的配用,可以说,石湾花盆是岭南盆景最理想的载体.究其原因,是气候、审美习惯、地理等诸多因素使然.本文从石湾花盆行的历史脉络、生产智慧、海外影响力等方面,寻找隐藏在石湾花盆行中的智慧.

    盆景石湾花盆智慧

    工艺性向艺术性的转变——《景德镇颜色釉瓷发展史》评述

    丁传国汪心语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颜色釉瓷是景德镇陶瓷的重要品类,是景德镇陶瓷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景德镇颜色釉瓷发展史》将景德镇颜色釉瓷这一独具特色的陶瓷品类发展进行了梳理,探讨了推动颜色釉瓷发展的历史成因和社会变迁,研究不同时期颜色釉瓷的工艺价值和艺术风格,归纳了颜色釉瓷进入近现代的技艺突破,总结了颜色釉瓷由工艺性向艺术性转变的美学特征,展望了高温颜色釉绘画的未来发展,是陶瓷理论研究对当代陶瓷发展的及时回应.

    陶瓷艺术理论新需求

    关于"盘墙艺术"萌芽和艺术重塑的探讨

    吴梦洋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瓷器经海上丝绸之路进入欧洲,以精湛工艺和东方美学深受欧洲各阶层的欢迎.本文以中国瓷器从功能性向装饰性转变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其在欧洲的文化适应性.以"盘墙艺术"的兴起为例,分析了促成这一艺术形式在欧洲传播的原因,并梳理了"盘墙艺术"在欧洲多国的发展,以阐释中国瓷器对欧洲装饰艺术的影响和双方的互融互鉴.这项研究揭示了中外文化在艺术领域的碰撞对推动创新发挥了关键作用."盘墙艺术"的发展历程证明了中国瓷器在欧洲装饰艺术中呈现的文化适应性,为世界艺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瓷器"盘墙艺术"装饰艺术艺术重塑文化交流

    陶瓷熏烧工艺相关研究与主要问题现状

    刘翔宇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陶瓷熏烧工艺相关文献,从研究对象的层面对其进行了分类与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熏烧工艺的相关研究现状以及熏烧工艺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一步为陶瓷熏烧工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层面的借鉴.

    陶瓷熏烧工艺研究问题现状

    皇权叙事与秩序构建:康熙御窑瓷中的龙纹研究

    胡芬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明清时期皇权的高度集中,龙纹作为皇权的象征,在御窑瓷器上的运用日益规范化.本文以康熙御窑瓷中的龙纹为研究对象,通过图像分析、文献研究,来探究影响康熙御窑瓷龙纹样式确立的因素,揭示康熙御窑龙纹与鸱吻、清帝王相之间的内在关联.

    康熙御窑龙纹皇权秩序

    15世纪中期景德镇民窑青花高足器初探

    江鹏施嘉乐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窑址考古资料显示,青花高足器是景德镇 15世纪中期民窑烧造的重要器类之一.通过对产品的销售端进行梳理之后,得出两个结论.首先,青花高足器大多出土于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商贸城市,偏远区域和海外遗址的出土数量屈指可数.其次,出土这类产品的遗址集中于衙署机构、藩王府邸等,墓葬及普通生活、作坊区内仅零星出土.这为我们分析青花高足器在15 世纪中期的市场属性和社会功用等方面提供了线索.

    15世纪中期民窑青花高足器考古学研究

    古代中医陶瓷煎药具考析

    邹敏茹詹嘉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中药汤剂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煎煮技法与使用器具不可分割,煎药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医药文献中的汤剂为切入点,古代陶瓷煎药具为主要研究对象,点明以陶瓷作药具的优势.探索药铫、药铛、药煲、药壶在造型和功能上的异同点;厘清唐至清代漫长演变进程中煎药具各器型在发展期、繁荣期、衰退期的具体表现;辨析古代煎药器具中独特的医药价值与文化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汤剂陶瓷煎药具器型分类

    创新与企业家才能的新颖组合探微——社交关系网络,熊彼特与乔西亚·韦奇伍德(1730-1795)个例(下)

    马克·道奇森陈立
    124-130页

    托比恩·卡瓦斯博:连接和延续——黏土就是我的艺术表达

    胡珺李曼曼
    131-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