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图书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图书评论
中国图书评论

杨平、李可可

月刊

1002-235X

Chinabookreview@163.com

010-64173406

100027

北京市朝阳区春秀路太平庄10号

中国图书评论/Journal China Book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前沿性、知识性、可读性的图书评论刊物。它的宗旨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书,旗帜鲜明地批评坏书、实事求是地探讨有争议的图书;努力为文化界、学术界、读书界、出版界相互沟通与联系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书讯

    3-7页

    人工智能会梦到鬼故事吗?——从"文学模型"到计算机病毒

    林云柯
    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来人文研究界对于人工智能(文学)写作的讨论已经跃进式地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导向,一些研究者选择直接进入对"大模型"(large models)的应用,对文学创作活动进行直接赋能.在对相关应用的描述中,对"大模型"的理解主要集中于"大",即通过庞大的参数量、复杂的联结方式和巨大的训练成本达成的文学创作体量与速度上的爆发.但如果"大"是"模型"的修饰词,那么"模型"本身是什么?人类的认识和创造力中的"模型"与"文学模型"在什么层面上可以触及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在这一视角中,我们将进行另一个向度上的关于"人工智能(大模型)不能做什么"的讨论.

    大模型三一律鬼故事计算机病毒

    《文学与文化》2024年第3期目录

    19页

    技术可创造性时代的艺术作品

    王昕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标识着"技术可复制性时代"向"技术可创造性时代"的转变,这一变化将重新定义艺术与现实、创作者的关系,当现实世界与天才作者从创作的中心同时退场,艺术的基础和本质也发生了转变.

    技术可创造性生成式人工智能电影

    文化研究的"话语积层"及它的"长史"——就《重建"文化"的维度:文化研究三大话题》一书的出版对黄卓越教授的访谈

    黄卓越刘仁
    2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卓越教授所著《重建"文化"的维度:文化研究三大话题》,对文化研究话语策动的历史根源做了节节环扣的深度探索,辟出了一条重新认识与评估这一思潮的重要路径.为能进一步了解该书的写作理念,我们对作者进行了一次专门访谈,就议题设置、方法论改进等系列问题做了较为充分的讨论,并连带涉及一些相关的话题,如对文化研究学理特征的辨识,其在中国学界业已引发的各种不同寻常的反馈,以及在"倾向势力线"改变之后有可能采用的调整策略等.

    文化研究话语积层概念史历史环扣

    文学性是对生活世界的疏离性介入——关于"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的再阐发

    金惠敏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作品没有内外之分,凡有贡献于一件文学作品之形成者,无论其原为文学常见常用的形式和手法,抑或作为素材的现实内容,都处在并属于文学作品"之内",但这一"之内"并非假定尚有文学"之外"的存在,而是说文学"自身".作家诗人在构造文学"自身"时,总是在文学性与非文学性之间进行有意或无意的比对和切换,而读者的情形同样如此,虽身处其外,然同时亦在其内,换言之,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同时并举.关于读者,再分解言之,其一方面体验着作者的内内外外运动,而另一方面也在进行着携带其个人特性或信息的内内外外.文学性成就于一个内外之分,但同时还瞬息不停地拆解这一内外之分.文学性非此非彼,但又亦此亦彼,更准确描述,文学性在乎彼此之间.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文学性非文学性有机结构文本间性

    "帝国"视角对中国地方志研究误读的三种方式——评戴思哲《中华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1100-1700年》

    吴文杰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译《中华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1100-1700 年》是关于宋元明清时期地方志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在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但不能忽视的是,作者采用西方学者惯用的"帝国"视角来观察古代中国,导致其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诸多误读.故而应当认识到,"帝国"视角是欧洲历史的产物,并不适用于古代中国.以"帝国"视角观察中国的历史,不能认识到真正的中国历史,所能获得的不过是西方学者的预设想象.

    "帝国"视角王朝《中华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1100-1700年》

    商务印书馆版《沙乡年鉴》中的翻译缺憾——为刘华杰所指出的问题做补充

    赵昱辉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翻译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名著《沙乡年鉴》方面,侯文蕙老师是先行者,其最近的一版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不过,虽然此前已历经多版,但此译本中除了不少翻译错误之外,还存在一些翻译上的缺憾,包括未能展现对于宗教内容的引用和化用,未能对部分涉及的故事或者书籍进行查证和注解,以及未能在习语和俗语所在的语句中体现作者语言的文学性表达.此译本作为最早对利奥波德思想进行翻译探索的版本,已经做了极具价值的贡献,期待后来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

    利奥波德沙乡年鉴翻译缺憾

    当金钱变成数字:从《金钱的未来》透视中国的金融科技革命

    曾立晨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重塑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动力.与之相适应的则是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技术变革.从数字货币到数字支付平台,从与比特币有关的巨大争议到中央银行的重要作用,透过《金钱的未来:数字革命是如何改变货币和金融的》一书所展开的波澜壮阔的全球货币和金融的变革画卷,我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透视中国金融科技革命的现在和未来.

    金钱的未来金融科技中国

    三重现实:《我们生活在南京》的游戏现实主义面向

    刘佳怡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们生活在南京》作为"网络科幻小说"的代表作,通过高中生白杨与人类灭绝后的未来少女半夏的无线电通信,书写了跨时空拯救世界的故事.小说拥有游戏现实主义面向和分层结构,通过半夏所在的"动漫现实"和小说整体的"游戏现实",让读者以全新眼光观照"日常现实".未来虽充满不确定性,但开放性的小说结尾宣示了一种以普通日常生活的力量对抗危机的可能性.

    天瑞说符《我们生活在南京》游戏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