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文房四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文房四宝
中国文房四宝

李晓坤

双月刊

1006-1843

95.cn@163.com

400 011 9501

100095

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7号院

中国文房四宝/Journal Chinese Four Precious Writing Articles
查看更多>>文化刊物。该刊宣传贯彻党的改革方针和文艺政策,继承和发扬文房四宝的民族文化传统,增进国内外和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汉书?律历志》中“易”化音乐思想

    李琼
    9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班固一生醉心著史,所著《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在我国的史学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汉书》中直接或间接的表达了自己“易”化思想。东汉的思想哲学观是易化了的经学思想,具有浓厚的神学色彩,班固作为统治阶级思想的代表人物。在其著作《汉书》中可看出班固音乐方面的思想与阴阳五行联系紧密,是具有神学色彩的,是基于对“天人感应”、“阴阳和谐”的两大基本思想观念在音乐律学上的思想体认。

    班固《汉书》音乐思想神学思想易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自我牺牲”心理原型及其普适性

    唐荔
    9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之所以能成为美国文学潮流中的经典作品,不仅仅在于其能够揭示美国梦的幻灭,还在于这部作品所表达的一个最基本的心理原型---“自我牺牲”心理原型。这个心理原型与盖茨比和黛西的爱情悲剧有关,是他们爱情悲剧表达的深意。《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自我牺牲”心理原型,触及到了一种心灵最深处的特质,揭示了人类一种最基本而又最深刻的心理感受。“自我牺牲”心理原型是具有普适性的,无论何时何地,都普遍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本文将具体分析这种心理原型,来阐释这部经典作品的深层含义和普世价值。

    盖茨比黛西自我牺牲心理原型普适性

    Appreciation of To Marguerite and Its Translations

    李娜
    9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To Marguerite is an English poem written by Matthew Arnold who is a literary critic in Victorian Age. According to the translation of To Marguerite, some appreciation of the poem and some commentary on the version wil be given. In detail, images of the poem wil be analyzed and some dif erent types of words (verbs, adverbs. etc) and some sentences wil be discussed in the essay.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poem and its translation, it is claimed that the concept of“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good translation doesn’t seem like a translation) should be fol owed instead of fol owing the original syntactic order in poetry translation.

    Appreciation of To Marguerite and Commentary on its Translation

    杨婧婧
    9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To Marguerite is a poem by Matthew Arnold. In one of his famous lines “we mortal mil ions live alone”, he bluntly states perhaps his largest complaint about dealing with community in the modern Victorian word. This poem wasn’t as famous as Shakespeare’s sonnet, but it was a very important poem in history of English modern poetry. This poem might not as popular as his another poem, Dover Beach, but it reflected Matthew’s life and identity. A lot of people had translated it in their own language. The article mainly appreciate the poem in rhyme, background of the poet, and the feelings that the poet tried to express, and commend some versions of translation to see if the translation real y could expres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poem.

    人生的选择--《天鹅绒》意蕴分析

    夏千茜
    10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鹅绒》是女作家叶弥的作品。作者通过扎实的笔锋用文字的描述来对人物进行诠释,从而来让我们或许能明白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即使有让人不可思议的非凡之举,这也是一种选择。在现当代社会,侠义精神是否是一种渴望而不渴求的精神世界,这和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灌输的观念是息息相关的。

    《天鹅绒》价值观人的选择侠义精神容忍与包容

    浅谈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对话风格--以《白象似的群山》为例

    李银杏
    10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明威作为一名精通对话艺术的大师,开创美国文坛一代新文风。纵观海明威一生创作,其小说都体现了对话性特点。《白象似的群山》是最具典型的以对话为主的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对话占据重要地位,通过人物对话揭示简单情节下的丰富意蕴。从戏剧叙述方式、模仿真实生活、省略暗示和文本多义性四个方面来探讨作品,可以加深对海明威独特对话风格的理解。

    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对话风格

    叶赛宁诗中的意象与色彩

    张金宇
    10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赛宁的诗洋溢着大自然的气息,汹涌着感情的波涛。他以细腻独特的视角吸引着读者。正是叶赛宁诗歌这样的特点,使其所用的意象有一定的典型性,例如白桦;而其诗色彩感也较为浓厚。本文将重点赏析叶赛宁笔下的“白桦”与色彩“蓝色”。

    叶赛宁俄罗斯诗歌白桦意象色彩蓝色

    音乐,自主、创新的助推器--也谈音乐教育对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作用

    徐兰
    104-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综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文明迅速发展,新的时代需要大批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因此,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探索精神,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幼儿潜在的创造能力。

    音乐教育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物理教学中推理能力的培养

    王爱晖
    105-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探狄仁杰》《名侦探柯南》等一些侦探故事往往让现在的中学生痴迷,他们感叹他们的神奇,有好些事情好像就是刚刚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发生的,这实际上归功于合情推理能力的高超,他们都善于观察,都有渊博的知识,对细节进行处理,缜密的逻辑推理。这就提示我们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很重要,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推理,关注细节,相信一个个神探会从我们身边走出!

    归纳演绎类比

    浅析中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余云霞
    10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存量的个体差异性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现有资源,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爱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切实学到技能,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真正满足社会行业的需要。

    中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