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文房四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文房四宝
中国文房四宝

李晓坤

双月刊

1006-1843

95.cn@163.com

400 011 9501

100095

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7号院

中国文房四宝/Journal Chinese Four Precious Writing Articles
查看更多>>文化刊物。该刊宣传贯彻党的改革方针和文艺政策,继承和发扬文房四宝的民族文化传统,增进国内外和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

    王诤张文丽
    256-256,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街区建的改造和建设是各地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任务,由于各地初衷的不同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改造形态,但其中都透露出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化运作,从而对原住民生活形态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针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问题,从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角度进行探讨,旨在更好的保护和呈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有机更新

    水墨人物画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

    张和阳
    257-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时代下,水墨人物画教学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尤其是在笔墨、造型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这样的成绩是令人欣喜的,同时,也说明了新时期下的水墨画教学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效。水墨人物画教学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改革的问题等等都摆在我们面前,继续我们加以解决。

    水墨教学文化融合历史传承

    宋代江西宗教文化对黄庭坚诗歌创作的影响

    徐振宁
    258-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佛教发展至宋代,禅宗实是以江西禅为核心发展壮大起来的,禅宗在江西相较于其他地域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和悠久历史,形成了江西独特的宗教地域文化。在此独特的宗教地域文化环境熏习下的黄庭坚自然深受其影响,无论是诗学理论还是创作风格都无一不具有江西禅的影子,致使在黄庭坚影响下形成的江西诗派也或多或少受到江西禅这种宗教地域文化的影响。

    宋代宗教地域文化江西禅黄庭坚

    论中国玉文化

    徐振宁
    259-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成为了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器是中国之粹,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结晶,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持续不断、连绵发展长达万年之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为中华文明的诞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基石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汉跨文化翻译中的运用研究综述

    霍小玲
    260-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要介绍了对等理论,并分析了当前英汉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综述涉及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应用文本翻译以及其他翻译中的运用,并进一步揭示出功能对等理论的优缺点。最后指出,Nida 研究文化差异的目的并不是想在翻译中“保留原作的风姿”,而是要尽可能利用“译文语言的优势”消灭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注意这一点。

    功能对等文献综述跨文化翻译

    唐代长安城防系统及其相关问题探究

    陈朔强兰波
    261-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长安城曾构筑了一个系统化的军事防御体系。这一体系的外部环境既包括关中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也包括不同时期修建的防御设施。内部防御方面,外郭城、皇城和宫城的城墙共同构成长安城自身的防御设施体系。唐末长安城经历改建,其城防体系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奠定了宋代京兆府城和元代奉元城城防系统的基本格局。

    唐代长安城城防系统含光门

    从科举取士状况看明代潞安府文化发展之样态

    王丹妮
    263-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地域性的科举研究,尤其是府州县的科举研究已成为一大趋势。本文试图以明代潞安府进士、举人为突破口进行研究。通过对进士、举人数量的统计分析以及在各时段、各行政区域的分布情况,来窥探明代潞安府科举呈现的特点,并探讨这些特点之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潞安府科举之士的特点加以分析和阐述,以便于我们了解当时潞安府的文化发展状况。

    明代潞安府科举进士举人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的辩证关系

    孙红敏
    265-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时代性特征是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的一把钥匙。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构成这个灵魂的要素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这里,首要的因素是时间,而这个时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系性的演进来说,就是时代问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总是同一个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本国化、民族化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就是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辩证统一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过渡地带大遗址”的角色定位初探--以阿房宫为例

    刘翔谷雨
    26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将位于城市向乡村过渡地带的、处于城市化洪流中的大遗址称为“过渡地带大遗址”,通过探讨大遗址与政府、公民、城市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得出城市化进程中的“过渡地带大遗址”只有处于各利益主体间的中心制衡点位置,才能保证在保护遗址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过渡地带大遗址城市化角色定位

    从电影赏析的角度分析中西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冲突

    杨立敏
    267-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开始对外打开国际市场,同西方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同时传入我国国内的还有西方独特的文化。本文主要从电影赏析的角度来对当下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其原因所在,为今后中西方文化的更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即供大家参考。

    电影赏析中西文化跨文化交际冲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