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不定期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交错·交锋·交融:文化产业理论的本土化路径 ——以译著为中心的考察

    宗祖盼
    16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翻译是国内外知识交换和沟通学术界的桥梁.通过梳理文化产业理论的译介、传播、接受过程和若干特征,可以窥探国外文化产业理论与中国实践结合的广度与深度.研究发现,20世纪80-90年代,文化产业理论的译介在中国存在"理论位移"和"空间错位"现象,既不适用于中国国情,也难以指导中国文化产业实践.21世纪以来,文化产业理论呈现出体系化的特征,出现了组织性、计划性和系统性的译丛,在时空维度上更好地切合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和多重文化政策取向.总体来看,40年来文化产业理论译著数量呈递增趋势,表现出来源更加广泛、议题更加多元、跨学科属性明显和日益增长的实用主义倾向等特征.文化产业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传播与接受存在着多重路径,其本土化过程可以归纳为从"交错"到"交锋"再到"交融"的演进逻辑.

    文化产业理论本土化译介丛书出版

    长三角高校创意人才培养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2016-2020)

    许洁胡慧源
    183-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创意人才培养有效作用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区域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集聚创意人才,反哺高校人才培养.本文以CIPP模型和波特钻石模型为支撑,构建高校创意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搭建耦合模型,从时序、空间角度考量"十三五"时期长三角高校创意人才培养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以及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两系统发展综合指数均稳步提升,协调性逐渐优化,并且呈现典型的区域内差异.其中,江苏虽两系统耦合度和协调性优势最强,但与安徽同样存在产业发展滞后于人才培养的问题,浙江、上海两系统协调性均优于安徽,但两地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发展.由此,提出提升高校服务社会功能、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优化建议.

    "十三五"时期高等教育创意人才文化产业耦合协调

    空间生产视域下文创产业园区在长江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以武汉汉阳造文创园区为中心

    纪东东戚紫璇王圆圆
    199-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文明浩浩汤汤,孕育了现代都市.城市是文化的载体,城市空间再造须立足传统文化,并加以传承创新.创意产业能够促进城市文化创新,文化产业园区转型发展对城市文化空间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以武汉汉阳造文创园区为例,在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分析汉阳造文创园区在武汉城市文化空间再造和传承转化长江文化中的作用,提出汉阳造文创园区在传承创新武汉长江文化上要从拓展物理空间、完善制度空间、打造精神空间入手,融合发展,缺一不可.

    "汉阳造"文创产业园区长江文化城市空间

    "动漫热"后的中国动漫产业升级观察与思考

    龚滔
    213-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漫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以来,中国动漫产业在政策支持下出现"动漫热"现象.该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动漫产业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凸显产业发展的隐患.在此环境下,中国动漫产业借助政策利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机遇、社会资金投入,以及动漫产业发展的经验积累进行产业升级.升级后的中国动漫产业在动漫质量上有了较大提升,并形成动漫品牌,同时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跨界融合增强,动漫受众范围扩大.但是升级后的动漫产业在产业人才、行业规范和海外市场发展仍旧面临不足.新时代的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要从提升动漫IP价值、发展头部动漫企业以及加强数字化动漫产业建设来着力,从而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21世纪新时代动漫热动漫产业

    从市场化的角度探究艺术与文化产业的二律背反

    陈敏
    229-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的兴起与解体作为重大的理论问题,与其相关的研究阐述已颇为丰富.但是,关于市场、艺术和文化产业三者的关系研究仍然存在模糊性和理论空白.市场既为艺术独立创造了温床,也为艺术解体埋下了种子.艺术的形成依赖具有仅限于分配文化产品功能的市场化,当市场化成为文化生产的内在法则,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化产业便导致艺术的瓦解.艺术是文化产业的前提,反过来,文化产业又导致艺术的解体.因此,市场的复杂性对于如何理解艺术和文化产业的二律背反,破除艺术与市场对立的惯性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市场化艺术文化产业二律背反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我国文化金融发展现状、变革趋势及政策路径解析

    金巍
    241-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发展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文化金融发展要适应新的形势.高质量发展是对新发展阶段文化金融发展的基本要求,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动文化金融发展,更好服务文化生产.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初期,我国文化金融在制度供给、资本市场结构、产业服务、区域发展等方面都呈现了较好的态势,文化金融体系也呈现专业化、数字化和生态化变革趋势.发展高质量文化金融,要在政策路径上更多关注体系性、基础性问题,要推动更重实效的制度供给和政策协同,推进高质量文化金融体系建设,重振文化产业股权融资市场,推动有效投资与金融服务协同,完善文化金融综合化公共服务,建强新时期文化金融人才队伍.

    文化金融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

    面向数字文化产业的文化金融支持体系创新研究

    戴俊骋陈芳娌
    259-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金融体系深度变革和数字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建设面向数字文化产业的文化金融体系意义重大.我国已经基本形成多元多层次的文化金融支持体系,但面向数字文化产业的文化金融支持体系亟待提升,特别是要直面数据、企业、服务和监管层面的实然挑战.我国应立足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特点,建立集政策支持、数据要素、交易市场、专营机构、专属产品、监督管理、企业信用、资产评估和服务中心九大体系在内的文化金融创新支持体系.

    数字文化产业文化金融数字版权数据资产金融科技

    版权金融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陈能军
    272-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版权金融是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以版权价值为核心来充分发挥版权资源的价值发现、价值评估与价值变现功能,最终实现资金融通与价值增益,并由此形成相应机制体系的一种新的金融业态.版权金融是数字经济时代下适应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的新的赋能形式,文化产业"版权资源—版权资产—版权资本"的版权金融的价值转化,本质是为了实现其价值发现和资金融通,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版权金融以促进技术创新、加速资本循环、助力产业转型等基本逻辑机理,赋能文化产业向高质量发展道路持续迈进.通过对国内首单版权证券化产品的案例分析,能够发现版权金融赋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已处于深度探索与优化中,加快建设版权金融服务平台、打造版权产业园区、培育版权金融专业人才、完善版权评估体系等,都已成为促进版权金融健康发展、赋能文化产业提质增效的核心所在.

    版权金融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逻辑机理实践路径

    艺术乡建视域下村落美学与旅游价值生产的文化链接与影响分析

    陶蓉蓉王晨
    285-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乡建即是以艺术的方法和策略参与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与要求下,以艺术介入乡村旅游为代表的艺术乡建行动是对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乡村建设的创新理解和对当下乡村振兴实践的积极介入.艺术的经验性本能使得艺术乡建成为艺术对其时代功能的自觉探索;艺术介入乡村的浪潮之下,村落美学的建构与乡村旅游价值生产表现出显著的缠绕关系与内在张力.一方面,艺术作为在地文化的表达媒介直接参与乡村旅游场景的审美营造,成就了对村落美学的诗意想象;另一方面,伴随在旅游价值生产中变现模式的逐渐多元,村落美学体现出巨大的价值可塑性与文化渗透力.本文拟于艺术乡建视域下探讨艺术介入乡村旅游的审美生成与多元价值,并尝试以整体性视角探索艺术乡建赋能乡村旅游的文化影响.

    艺术乡建村落美学乡村旅游艺术介入

    记忆与遗忘共存:自组织理论视域下当代乡村民居的设计介入研究及其价值诠释

    谭人殊邹洲董津纶
    303-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乡村民居的演化与发展具备"自组织"特性,因此适用"自组织理论"的阐释.在此基础上:首先,通过对当前的一般性介入方式进行评述,厘清"他组织"本质带来的缺憾.其次,借由"自组织理论"中"开放性""非平衡性""涨落""基核""记忆与遗忘"等相关概念的引入,探讨设计介入自下而上、由内及外的根本着力点.随后,在此基础上,就当代乡村民居的风貌特征进行形式归纳,划分出"不可逆""可传续"和"需引导"三个层面的类别.最终,提出"顺势化设计"的导控思路,并选择乡村中的"农村建筑安装施工队"作为路径和媒介,从而在"同等可取"的原则下,以"平权"的方式来完成设计信息的输入.此举不仅是对国家相关政策的深度理解和响应,同时也激发了乡村建筑审美的"自鸣性",从根本上提升了当代乡村风貌的美学品质,还在无形中对乡村营建团体的业务升级予以优化和鼓励,有助于促进乡村地域特征和地方性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当代乡村民居自组织理论设计介入建筑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