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物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物价
中国物价

陈东琪

月刊

1003-398X

010-63908263 63908250

100038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1213室

中国物价/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物价研究专业期刊。宣传国家物价政策,刊登有关物价改革与价格理论体系研究的论文,以及物价法规和调价信息、国内外重要工农业产品价格和服务收费动态、市场调查、预测、基层物价工作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食品价格预测研究——基于因子混频数据抽样模型

    邬琼
    5-1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构建因子混频数据抽样模型FA-MIDAS,深度挖掘49 个食品领域细分指标的周度数据,并对食品价格的月度数据进行预测.研究发现,FA-MIDAS模型对我国食品价格预测具有更强的适用性.与AR模型和指数平滑模型相比,FA-MIDAS模型不仅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而且随着当月周度数据的持续更新,其预测效果会进一步改善.此外,FA-MIDAS模型具有更强的时效性,能够利用当月更新的周度数据进行实时预测,可在食品价格数据发布前获得更可靠的预测结果.包容性检验结果显示,AR模型并没有包含更多能够改善预测的额外有效信息,FA-MIDAS模型的预测比AR模型更有效.为进一步提高食品价格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应加强对现有数据的充分挖掘,结合不同模型各自优势做出更加稳健的预测,加快推进食品全产业链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价格预测实时预测混频模型

    我国玉米价格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李政管同雯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玉米价格波动不仅与玉米种植企业及农户收益密切相关,还会影响我国主粮供应和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基于2014年至2022年的月度数据,对玉米价格波动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构建脉冲响应模型,以探讨影响玉米价格波动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玉米价格波动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周期性与集聚性特征;在所选变量中,大豆价格对玉米价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鸡蛋价格和国际玉米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最小.根据实证结果,提出需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口粮与饲料粮平衡协调发展、完善市场监督调控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此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玉米价格波动HP滤波法ARCH类模型脉冲响应函数

    中国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张鑫冉端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的相互赋能与协调推进,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2012-2022年我国30 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构建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协调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年稳步上升,但数字产业化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显著,整体呈现"东部领先,中西和东北部相对滞后"的空间格局.(2)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持续增长,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方面协同发展,呈现组合跃升的趋势.尽管东部地区依然领先于其他地区,但省际间相对差距逐年缩小.(3)我国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关联由集聚走向均衡.

    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耦合协调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土地要素高质量保障的实现路径研究

    朱庄瑞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资源作为具有刚性约束的生产要素,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既具有基础性和引领性地位,又具有促进和保障作用.同时,新旧动能转换进程中催生出来的新产业、新动能,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因此,土地要素的高质量保障不仅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而且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现实中,土地要素供需不匹配、保障不到位、利用率不高甚至闲置浪费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持续推进.因此,如何更加科学合理、高质量地保障土地要素,充分发挥土地要素的促进作用,将成为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土地要素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地位、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从增加土地要素供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结构优化、推动土地要素配置方式市场化改革、强化政策倾斜支持、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

    土地要素高质量保障新旧动能转换

    基于灰色理论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预测研究

    李依颖田纪鹏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为了促进绿色低碳经济持续发展,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规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相比于传统汽车,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欲望更加强烈.因此,有必要对新能源汽车销量进行预测.首先,构建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指标体系,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排名靠前的影响因素.其次,构建主成分回归模型与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销量进行预测,拟合和预测结果都较为精准.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销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最后,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提出建议,以进一步扩大其市场规模.

    新能源汽车销量灰色关联分析主成分回归模型GM(1,1)模型

    制造业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

    苏雅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科创板上市企业数据,运用面板模型检验了制造业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同时,本文通过在科创板"未上市企业"中选取对照组,对制造业企业能否成功上市与科技创新进行了因果识别检验.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显著促进了其科技创新,这与科创板聚焦硬科技和服务科技创新的目标相耦合.进一步分析可知,科创板主要通过上市所带来的企业融资约束解缚、融资结构优化、竞争程度增加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制造业企业科创板上市科技创新

    信用环境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246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

    庞冲程健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构建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信用环境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信用环境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影响机制,并基于2008-2022 年我国246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实证研究了信用环境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信用环境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效应.分样本检验中,副省级和省会城市信用环境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正向影响效应更为明显.相较于低端生产性服务业来说,信用环境提升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表明,信用环境提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正向影响存在"加速"效应.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信用环境高端制造业加速效应

    数字技术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劳动生产率空间差异的影响研究

    孙庆慧王彩晶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微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基于Shift-Share模型构造劳动生产率偏离指标测度了服务业小微企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差异,随后探究了数字技术对劳动生产率空间差异的影响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显著影响服务业小微企业劳动生产率空间差异,具体表现为提升劳动生产率正向偏离程度,缩小负向偏离程度;地区人力资本、企业要素配置对数字技术的促进效应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研究结论为数字时代下小微企业实现效率变革提供了政策参考.

    劳动生产率空间差异小微企业数字技术

    新时代金融强国建设的路径思考

    张彦泽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新时代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任务.金融强国的构建应当根植于坚实而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并拥有一系列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金融要素.目前,我国在多项金融要素指标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但在金融市场与调控体系的现存风险、金融机构与金融产品服务体系的整体竞争力、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度等方面与金融强国的标准还存在差距.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建设金融强国应遵循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从构建满足人民需求的多样化专业性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以及建设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四个方面提升金融要素竞争力,进而推动新时代金融强国建设.

    金融强国建设新时代系统工程路径思考

    高质量就业与充分就业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PVAR模型

    裘雪楠琚琼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就业质量与就业数量之间的动态关系,是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落实新时代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路径.本文研究使用2013-2022 年中国31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充分就业与高质量就业评价指标体系,在时间序列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究就业"量"与"质"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研究发现:2013-2022年,我国充分就业水平稳步提升,但高质量就业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具有显著优势;此外,"扩大就业容量与提升就业质量相结合"的举措初见成效,充分就业与高质量就业之间呈现短期的双向促进关系,其中充分就业对高质量就业的推动作用尤为突出.厘清就业"量"与"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揭示深层次就业问题、完善就业政策工具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业质量充分就业PVAR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