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半月刊

1674-9316

chsm@vip.126.com ,wsbz@vip.126.com

010-64476881

100055

宣武区红莲南路30号7层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Journal 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协助卫生部宣传报道国家及行业卫生标准,征集社会各界对卫生标准的意见和建议,以内参形式向卫生部及专业机构提出卫生标准的立、改、废建议,让社会了解卫生标准制修订过程,让专家交流学术心得,解读卫生标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护理健康处方联合创新型护理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影响

    杨冬燕杨小荣梁惠卿
    175-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健康教育处方联合创新型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以及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2 月—2022 年 11 月厦门市中医院肝病科接受治疗的 84 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 2 组,各 42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健康处方联合创新型护理。比较 2 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存质量、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SAS评分为(40。92±4。25)分与SDS 评分未(45。21±4。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49±4。56)分与(48。35±4。58)分(P<0。05)。观察组各项生存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 4。76%,低于对照组的 16。6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运用护理健康教育处方联合创新型护理可以很好地让患者心理状态好转,心情愉悦,助其提高自身生存质量,降低疾病并发症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护理健康处方创新型护理心理状态并发症满意度

    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在心脏瓣膜置换中的应用效果

    杨元欢韦靖唐彬鋆韦敏頔...
    180-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正中开胸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应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ntegrated theory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ITHBC)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7 月—2023 年 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正中开胸心脏瓣膜置换患者120 例,将其根据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分为对照组(60 例,常规健康教育)与观察组(60 例,常规健康教育+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2 组均干预 4 个月。比较 2 组护理的依从性、满意度(干预后),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依从率(合理饮食 96。67%、定期复诊 95。00%、作息规律 96。67%、情绪稳定 98。33%、按医嘱用药 96。67%)均高于对照组(合理饮食 86。67%、定期复诊83。33%、作息规律 85。00%、情绪稳定 86。67%、按医嘱用药86。67%)(P<0。05)。干预后,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干预前,2 组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降低,且组间进行对比,观察组较低(P<0。05)。干预后,2 组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正中开胸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应用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消除不良情绪,进而获得患者认可,且有助于为临床改善正中开胸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预后提供参考及依据。

    心脏瓣膜置换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健康教育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

    创伤重症监护室患者环境压力源感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对谵妄进展的影响

    王焕楠程晓雪石萍
    185-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创伤重症监护室(trauma intensive care unit,TICU)患者环境压力源感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对谵妄进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抽样法选取 2022 年 6 月—2023 年 6 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TICU的 395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ICU环境压力源量表(intensive care unit environmental stressor scale,ICUESS)进行调查分析患者环境压力源感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ICU患者环境压力源感对谵妄进展的影响。结果 创伤患者入住TICU期间影响压力感受程度最大的因素分别为疼痛、思念家人,环境压力源总分为(91。48±28。80)分,其中人文环境维度得分最高为(24。03±7。39)分,物理环境维度得分最低(21。82±7。2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疼痛程度(>3 分)、监护时间(>3 d)、肢体约束(是)、镇静(是)、焦虑总分是TICU患者环境压力感受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有98 例患者发生亚谵妄,89 例发生谵妄,发生率分别为 24。8%、22。5%,发生亚谵妄患者环境压力源感知程度介于无谵妄与完全谵妄之间。结论 TICU患者感受到的环境压力源感知程度处于较高的水平,疼痛程度较大、监护时间长、采取约束措施、镇静措施、焦虑程度较大的患者环境境压力源感知程度越重。监护室环境压力源感知程度越重的患者更易发生亚谵妄和谵妄,发生谵妄患者的压力源感知程度高于亚谵妄患者。护理人员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精准的干预措施,降低TICU患者对环境压力源的感知程度,减少患者亚谵妄及谵妄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重创患者重症监护室环境压力源感知程度亚谵妄谵妄影响

    骨科住院患者跌倒恐惧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林莽市赵海军林珠豆
    190-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骨科住院患者的跌倒恐惧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3 年 3-10 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骨科住院的患者 172 例,评估患者跌倒恐惧发生情况,根据有无跌倒恐惧将 172 例住院患者分为跌倒恐惧组和非恐惧组,对 2 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和可能造成跌倒恐惧的因素(合并慢性病、低血糖、原发疾病等)进行信息收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科住院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的 172 例骨科住院患者中,有80 例患者存在跌倒恐惧,发生率为 46。51%。单因素分析显示,2 组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情况、家庭收入、原发疾病、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的年龄、日常运动情况、合并慢性病情况、既往有跌倒史、营养状态、合并衰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 岁(β=0。752,OR=2。121,95%CI 1。366~3。369)、不常运动(β=0。623,OR=1。865,95%CI 1。223~2。842)、合并慢性病(β=0。172,OR=1。188,95%CI 1。050~1。344)、既往有跌倒史(β=0。651,OR=1。917,95%CI 1。076~3。418)、营养不良(β=0。594,OR=1。811,95%CI 1。207~2。718)、合并衰弱(β=0。312,OR=1。366,95%CI 1。112~1。678)是骨科住院患者存在跌倒恐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65岁、不常运动、合并慢性病、既往有跌倒史、营养不良、合并衰弱是骨科住院患者存在跌倒恐惧的独立危险因素。

    跌倒恐惧骨科住院患者影响因素临床调查回归分析

    强化股四头肌早期康复训练对肥胖半月板损伤的影响

    王翠娟么传为
    19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强化股四头肌早期康复训练对肥胖半月板损伤患者姿态稳定性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 年 10 月收治于聊城市中医医院颈肩腰腿痛科肥胖半月板损伤患者 38 例,以双盲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9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强化股四头肌早期康复训练。2组护理干预时间均为2个月。观察 2 组姿态稳定性、下肢功能、膝关节活动度测试结果、股四头肌萎缩程度。结果 干预 2 个月后,研究组平均轨迹误差为(21。64±3。35)%、平均负重力量差(0。82±0。20)kg,小于对照组的(24。35±3。25)%、(1。02±0。26)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2 个月后,研究组HSS评分(90。58±5。27)分、IKDC评分(89。65±5。33)分高于对照组(79。80±5。90)分、(76。24±5。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2个月后,研究组膝关节活动度为(139。25±6。90)°,大于对照组(131。25±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2 个月后,研究组股四头肌萎缩程度为(0。75±0。28)%,小于对照组(1。2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股四头肌早期康复训练对肥胖半月板损伤患者姿态稳定性、下肢功能、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萎缩程度均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肥胖半月板损伤股四头肌早期康复训练姿态稳定性下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