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工程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工程学
中国卫生工程学

邵强

双月刊

1671-4199

jlpma@163.com

0431-87980203

130062

吉林省长春市景阳大路3145号

中国卫生工程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1992年创刊,2002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全面、客观、系统地展示全国卫生工程学科的理论研究新成果和卫生工程学实践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应用工程技术及有关的理论与实践,控制人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的不良因素,以减少污染,创造适宜的环境质量,控制疾病发生,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前列腺癌组织miR-613、miR-184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王虹王恩栋赵佳
    215-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组织微小核糖核酸-613(miR-613)、微小核糖核酸-184(miR-184)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将手术切除的癌组织标本作为观察组,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癌组织≥3 cm)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iR-613、miR-184表达水平,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癌组织中miR-613、miR-184表达水平;分析患者癌组织中miR-613与miR-184表达的相关性及二者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以前列腺癌组织miR-613、miR-184表达水平临界值为分组依据,比较癌组织中miR-613、miR-184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随访预后.结果 观察组miR-613、miR-184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leason评分≥8分、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期患者癌组织中miR-613和miR-184表达水平低于Gleason评分<8分,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患者癌组织中miR-613和miR-184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癌组织中miR-613和miR-184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癌组织中miR-613和miR-184表达水平与Gleason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入选患者平均随访22个月,前列腺癌组织中miR-613、miR-184表达水平临界值分别为1.56,0.31,参考临界值将患者分为miR-613高表达组34例、miR-613低表达组32例,miR-184高表达组36例、低表达组30例.随访期间总生存率为54.69%,其中miR-613低表达组和miR-184低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分别为35.48%、34.48%,显著低于miR-613高表达组和miR-184高表达组患者的72.73%、7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iR-613与miR-184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密切,上述指标低表达可降低患者预后水平.

    前列腺癌微小核糖核酸-613微小核糖核酸-184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宫颈癌组织STING、SIX1、TNFAIP3 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徐倩楠李相禹龚智泉
    219-22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宫颈癌组织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六同源框1(SIX1)、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mRNA表达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其手术切除的宫颈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RT-qPCR)法检测不同组织STING、SIX1、TNFAIP3 mRNA表达水平,分析宫颈癌组织STING、SIX1、TNFAIP3 mRNA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上述指标不同表达水平与随访预后的关系,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宫颈癌组织STING、SIX1、TNFAI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患者宫颈癌组织中STING、SIX1、TNFAIP3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患者宫颈癌组织中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共失访3例,按最后一次随访结果作截尾处理.截止随访结束,入选患者中复发20例,死亡4例,3年总生存率为76.00%(76/100).STING、SIX1、TNFAIP3 mRNA高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宫颈癌组织STING、SIX1、TNFAIP3 mRNA表达升高与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患者预后有关,可能成为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水平的辅助评估指标.

    宫颈癌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六同源框1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

    董梦园
    223-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耐量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CHF患者,采用6 min步行距离(6MWT)评估患者的运动耐量,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6MWT水平,分析CHF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80例CHF患者的6MWT水平为(308.53±30.86)m,运动耐量较差.不同年龄、运动习惯、健康状况、运动自我效能的CHF患者6MW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居住方式的CHF患者6MW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无运动习惯、健康状况较差、运动自我效能低下是CHF患者运动耐量较差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CHF患者的运动耐量较差,年龄≥60岁、无运动习惯、健康状况较差、运动自我效能低下是其运动耐量较差的危险因素.

    慢性心力衰竭运动耐量健康状况运动自我效能

    不同剂量AK104联合一线化疗方案对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生命质量及生存周期的影响

    李冰盛冠楠
    226-228,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AK104联合一线化疗方案对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生命质量及生存周期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本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16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15 mg/kg剂量AK104联合一线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10 mg/kg剂量AK104联合一线化疗方案;所有患者均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水平.结果 观察组病灶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均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各维度评分均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共有28例发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事件,其中10例发生中位总生存期(OS)事件;对照组共有25例发生PFS事件,其中8例发生OS事件.观察组中位PFS为(9.15±2.04)个月,中位OS为(10.25±2.31)个月,略低于对照组[(10.17±2.55)个月、(11.05±2.71)个月],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8/58),低于对照组的29.31%(1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K104联合一线化疗方案能有效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情况,10 mg/kg剂量的AK104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晚期胃癌双特异性抗体近期疗效生存质量生命周期

    CYP2C19中间代谢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分析

    揭珏吴岚陈杰
    229-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2C19(CYP2C19)中间代谢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C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行PC1术治疗的CYP2C19中间代谢型冠心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口服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根据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有效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疾病史及血清检查结果,分析PCI术后发生CR的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检测结果,有30例患者发生CR(氯吡格雷抵抗组),将未发生CR的20例患者纳入有效组.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性别及血清D-二聚体(D-Dime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体质量指数及血清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女性、D-Dimer水平升高、HbA1c水平升高、TC水平升高、TG水平升高、LDL-C水平升高均为PCI术后发生CR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CYP2C19中间代谢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与年龄、性别及血清 D-Dimer、HbA1c、TC、TG、LDL-C 水平相关.

    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2C19中间代谢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氯吡格雷抵抗危险因素

    深度学习重建对胸部低剂量CT影像的影响研究

    郭晓强侯楠楠王晓龙
    23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深度学习重建(DLR)对胸部低剂量CT影像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来本院行胸部低剂量CT扫描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获得标准级别混合迭代重建(Hybrid IR)图像,B组、C组分别获得标准和强级别DLR图像.比较3组重建图像的CT值、噪声值、信噪比(SNR)值、辐射剂量、主观评价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患者各部位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患者各部位噪声值均降低,同时C组各部位噪声值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患者各部位SNR值均升高,同时C组各部位SNR值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患者辐射剂量均降低,同时C组辐射剂量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患者各项主观评价均升高,同时C组各项主观评价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LR能够降低胸部低剂量CT影像的噪声、改善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强级别DLR效果更佳.

    胸部CT影像低剂量混合迭代重建深度学习重建

    心脏超声对肺动脉高压诊断价值及与心功能损伤程度相关性分析

    吉聪岳红霞
    235-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心脏超声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及与患者心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本院诊断为肺动脉高压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将同期在本院接受常规心脏彩超检查的57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开展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检查参数,分析心脏超声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根据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将病例组内患者分为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及重度损伤,比较不同损伤程度患者心脏超声检查指标,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心脏超声对患者心功能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 病例组患者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脏超声检查后共检出69例阳性病例,其中肺栓塞12例、室间隔缺损23例、心房缺损15例、风湿性心脏病19例.与病理结果比较,心脏超声诊断的假阳性为7例、假阴性为8例,诊断准确率为88.19%(112/127)、敏感度为88.57%(62/70)、特异度为87.72%(50/57).结合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病例组患者中20例为心功能轻度损伤、20例为心功能中度损伤、30例为心功能重度损伤.心功能重度损伤患者EDV、ESV、SV、RVEF水平均低于中度损伤、轻度损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心脏超声指标EDV、ESV、SV、RVEF水平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功能损伤程度均有较高诊断价值(均AUC>0.85).结论 心脏超声检查可有效诊断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并评估心功能损伤程度,EDV、ESV、SV、RVEF水平降低可提示患者心功能损伤程度更严重.

    肺动脉高压心脏超声诊断效能心功能损伤相关性分析

    TACE中灌注吡柔比星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余令兵
    238-240,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灌注吡柔比星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雷替曲塞TACE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吡柔比星TACE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免疫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37.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淋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观察组CD3+、CD4+、CD4+/CD8+及N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甲胎蛋白(AFP)和糖类抗原(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AFP、CA19-9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同时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中灌注吡柔比星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效果较好.

    吡柔比星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原发性肝癌疗效免疫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

    乳腺癌患者磁共振成像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关系分析

    陈志立张红
    241-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磁共振成像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40例,均行磁共振扫描,观察患者病变位置、病灶形态和边缘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之后行磁共振增强扫描,记录病灶形态学特征:肿瘤大小、肿瘤形态、肿瘤边缘、强化方式及强化曲线.入选患者于入院24 h内采集空腹肘静脉血4 ml,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水平,将CA125≥35 U/ml、CA153≥30 U/ml、癌胚抗原≥5 ng/ml定义为阳性,分析磁共振成像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关系.结果 140例乳腺癌患者磁共振成像特征情况如下:肿瘤直径<2 cm 49例(35.00%),肿瘤直径≥2 cm 91例(65.00%);有淋巴结转移48例(34.29%),无淋巴结转移92例(65.71%);肿瘤形态:类圆形46例(32.86%),分叶状44例(31.43%),不规则形态50例(35.71%);肿瘤边缘:光滑36例(25.71%),毛刺58例(41.43%),不光整46例(32.86%);强化方式:均匀66例(47.14%),混杂34例(24.29%),环形40例(28.57%);强化曲线:Ⅱ型69例(49.29%),Ⅲ型71例(50.71%).CA125、CA153、癌胚抗原阳性表达率在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的乳腺癌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上述指标在不同肿瘤形态、肿瘤边缘、强化方式、强化曲线乳腺癌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与乳腺癌患者血清CA125、CA153、癌胚抗原阳性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磁共振成像表现(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与血清CA125、CA153、癌胚抗原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乳腺癌磁共振成像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癌胚抗原相关性

    光生物调节疗法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细胞神经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的研究

    盛彩玲王苏
    244-246,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光生物调节疗法(PBMT)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细胞神经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23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63例(PBMT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细胞传导功能、氧化应激指标、炎症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细胞神经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细胞神经功能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氧化应激指标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52%(6/63),略高于对照组的8.33%(5/6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MT可有效改善DPN患者神经细胞传导功能,对缓解氧化应激反应并抑制炎症反应均有积极意义;同时,PBMT未明显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安全性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光生物调节疗法神经功能氧化应激反应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