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工程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工程学
中国卫生工程学

邵强

双月刊

1671-4199

jlpma@163.com

0431-87980203

130062

吉林省长春市景阳大路3145号

中国卫生工程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1992年创刊,2002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全面、客观、系统地展示全国卫生工程学科的理论研究新成果和卫生工程学实践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应用工程技术及有关的理论与实践,控制人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的不良因素,以减少污染,创造适宜的环境质量,控制疾病发生,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5T MRI对乳腺疾病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孙璇刘聪慧曾果
    524-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1.5T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疾病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78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行1.5T MRI检查并在MRI检查后1个月内进行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1.5T 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良性病变42例,恶性病变36例(其中浸润性乳腺癌35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1.5T MRI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Kappa值分别为88.89%、90.48%、88.89%、0.79.1.5T MRI对脂肪型乳腺组织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而对腺体型和纤维型乳腺组织的诊断价值略有降低.1.5T MRI对中病变和大病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相对较高,而对小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略有降低.1.5T MRI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12%、88.24%、91.43%.结论 1.5T MRI在乳腺疾病良恶性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良好.

    乳腺疾病1.5T磁共振成像乳腺癌鉴别诊断

    螺旋CT增强扫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许贝贝
    527-528,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具有典型CHD症状患者70例,入选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和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增强扫描对CHD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NPV)、阳性预测值(PPV).结果 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70例患者中狭窄程度<50%共计38例(54.29%),狭窄程度≥50%共计32例(45.71%).螺旋CT平扫诊断CHD的准确度低于螺旋CT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灵敏度、特异度、NPV、PP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对CHD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

    冠心病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价值

    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DC在乳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于联芳刘又榕张东显
    529-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动态磁共振(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在乳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25例乳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为标准,将其中85例良性结节患者纳入A组、40例恶性结节患者纳入B组.入选患者均行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观察2组影像学表现并测量DCE-MRI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及ADC,比较不同性质乳腺结节患者DCE-MRI定量参数、ADC的差异,分析DCE-MRI定量参数、ADC在乳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B组边缘多为毛刺征、形状不规则、内部强化不均匀、早期增强率≥60%的比例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Kep、Ktrans明显低于B组,Ve、ADC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型为I型的比例高于B组,分型为Ⅱ型、Ⅲ型的比例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DC诊断乳腺结节性质的应用价值较高(AUC=0.914).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DC在乳腺结节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动态磁共振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乳腺结节定性诊断

    动态心电图联合冠脉CTA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分析

    刘鹏贾珂龙洁
    53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联合冠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心病(CHD)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98例疑似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实施动态心电图、冠脉CTA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动态心电图、CTA单独及联合检测与标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及对CHD的诊断价值和对CHD狭窄程度分级的检出情况.结果 98例疑似CHD患者经CAG检测确诊(阳性)75例,检出率为76.53%;75例CHD患者中:轻度狭窄24例,中重度狭窄38例,闭塞13例.动态心电图、冠脉CTA单独检测与CAG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111、0.252),二者联合检测与CAG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04).动态心电图、冠脉CTA联合检测诊断CHD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高于上述方法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态心电图、冠脉CTA联合检测对CHD轻度狭窄、中重度狭窄、闭塞的检出率均高于上述方法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联合冠脉CTA诊断CHD的价值较高,可对疑似CHD患者进行初步筛查.

    动态心电图ST段T波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心病

    CT对脑出血患者出血体积的评估价值及脑出血体积与病情进展的关系

    韩亚张政于亚亮白新涛...
    535-536,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CT对脑出血患者出血体积的评估价值及脑出血体积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检查;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脑出血体积与脑微出血数目、脑白质病变体积的关系.结果 多田公式法计算得到入选患者脑出血体积为(7.54±0.19)cm3,CT重建法得到的脑出血体积为(7.61±0.17)cm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田公式法与CT重建法评估脑出血体积呈明显线性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模型为Y=0.644X+2.847 3,R2=0.984 2.经CT检查,入选患者脑微出血数目为(13.29±3.28)处、脑白质病变体积为(9.58±2.14)cm3.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多田公式法和CT重建法获得的患者脑出血体积与患者脑微出血数目及脑白质病变体积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CT可有效评估脑出血体积,脑出血体积与脑微出血数目及脑白质病变体积明显相关,可用于判断病情进展.

    CT脑出血体积脑微出血数目脑白质病变体积

    MSCT检查诊断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的价值分析

    黄睿宋新慧
    537-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对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90例上消化道平滑肌瘤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90例同期在本院就诊的上消化道间质瘤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行MSCT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探讨MSCT检查对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上消化道平滑肌瘤MSCT检查图像多呈圆形,肿块向腔内/外突出或同时突出,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实质均匀;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肿瘤分界清晰,周围无浸润.上消化道间质瘤MSCT检查表现为胃肠道腔外生长,部分包绕邻近肠管,较小肿块均匀密度,增强扫描后均匀强化;较大肿块呈液化密度或不均匀信号,当与消化道相通后,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两组病变部位、肿瘤平均大小、起源层次、形状、肿瘤表面情况、生长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占位性病变、壁增厚、壁结节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SCT检查对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的诊断灵敏度为94.44%、特异度为97.78%、准确率为96.61%、误诊率为2.22%.结论 MSCT检查可有效显示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的影像特征,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上消化道平滑肌瘤上消化道间质瘤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周围型肺腺癌患者CT征象与病理亚型、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分析

    王军毛雪强
    540-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腺癌患者CT征象与病理亚型、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周围型肺腺癌患者140例.术前对周围型肺腺癌患者进行CT常规平扫和增强扫描,记录病灶形态、肿瘤直径、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情况.收集患者病理亚型、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分析CT征象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 入选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病理亚型包括腺泡型78例、附壁型24例、乳头型20例、实体型18例.各肿瘤直径区间、平均肿瘤直径在不同病理亚型周围型肺腺癌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在不同病理亚型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实体型、腺泡型患者分叶征比例为88.89%、82.05%,明显高于附壁型、乳头型患者比例;腺泡型患者空气支气管征比例为51.29%,明显高于附壁型、乳头型、实体型比例.入选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低分化60例、中高分化80例.低分化患者病灶形态为不规则形、肿瘤直径>3 cm、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比例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病理亚型、组织分化程度的周围型肺腺癌患者CT征象具有不同特征,两者具有一定相关性.

    肺腺癌周围型CT征象病理亚型组织分化

    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叶黎许海燕金振廷杨春兰...
    543-545,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20年2月—2022年1月本院诊断为血吸虫病肝硬化的2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81)和预后不良组(n=22).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最佳截断值;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影响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列线图模型,采用校正曲线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决策曲线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患者相比,预后不良组Hb、PLT、ALB水平较低(t=2.646、2.069、3.880,均 P<0.05);TBIL、DBIL、Cr、BUN、PT、INR 均较高(t=-5.610、-7.549、-5.607、-6.182、-3.014、-6.878,均 P<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BIL、DBIL、ALB、Cr、BUN、PT、INR、Hb、PLT 的 AUC 值分别为 0.835、0.918、0.754、0.844、0.878、0.696、0.861、0.672、0.62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58.6 μmol/L、32.2 μmol/L、3.0 g/dL、125μmol/L、7.7 mmol/L、19.66 s、1.67、81 g/L、96x 109/L.腹水(有)、TB1L>58.6 μmol/L、DBIL>32.2 μmol/L、ALB≤3.0 g/dL、PT>19.66s、INR>1.67、PLT≤96×109/L是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内部验证结果显示C-index为0.831(95%C/:0.729~0.936).列线图模型预测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阈值>0.12时提供临床净收益.结论 该模型对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好,可用于识别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患者.

    血吸虫肝硬化相关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

    血清铁蛋白、CYFRA21-1及ESR在肺癌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孟淑艳
    546-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及血沉(ESR)在肺癌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00例为肺癌组,肺良性病变患者50例为肺良性病变组,另收集同期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采集各组空腹外周静脉全血样本2管,取1管样本离心后收集血清,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铁蛋白和CYFRA21-1水平,剩余1管样本加到全自动血沉仪中测定ESR水平.收集肺癌患者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探讨与血清铁蛋白、CYFRA21-1及ESR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铁蛋白[(476.43±43.87)μg/L]、CYFRA21-1[(32.91±4.38)μg/L]及[ESR(39.47±4.93)mm/h]水平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上述指标在肺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铁蛋白、CYFRA21-1及ESR水平在不同临床分期的肺癌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临床分期增加血清铁蛋白、CYFRA21-1及ESR水平逐渐升高.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铁蛋白、CYFRA21-1及ESR水平对肺癌均有较高诊断价值(均P<0.05);其中上述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AUC=0.942).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铁蛋白、CYFRA21-1及ESR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相关,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肺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肺癌铁蛋白角质蛋白19片段血沉诊断病情评估

    不同TKI一线靶向药物对晚期HCC的抗肿瘤活性及对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

    丁宁王坤
    549-551,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一线靶向药物对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抗肿瘤活性及对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晚期HC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肝动脉栓塞术(TACE),A组采用仑伐替尼联合TACE治疗,B组采用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治疗后两组均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抗肿瘤活性、近期疗效、远期生存情况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PDGF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同时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A组客观缓解(ORR)、疾病控制(DCR)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A组共有15例发生无进展生存期事件(PFS),其中8例发生总生存期事件(OS);B组共有20例发生PEF,其中10例发生OS.A组中位PFS时长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位OS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A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高于B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仑伐替尼对晚期HCC的抗肿瘤活性更强,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获益并延长PFS时长,但索拉非尼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晚期肝细胞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肝动脉栓塞化疗抗肿瘤活性生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