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张绍武

月刊

1004-8685

wsjyzz@126.com

010-84030401

100007

北京市100007-9号信箱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胎盘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和斑块的关系研究

    李霞
    2126-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胎盘生长因子(PLGF)、血管生成素(Ang)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和斑块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选本院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苏患者128例,以院内检查是否存在颈部动脉颅外段狭窄将其分为狭窄组(n=87)、无狭窄组(n=41),之后根据患者有无斑块将其分为有斑块组(n=90)、无斑块组(n=38),对比组间基线资料,患者狭窄及斑块情况,血清分子与狭窄、斑块的相关性.结果 2组患者体质量、吸烟情况以及高血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VEGF、FGF、PLGF、Ang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回归系数计算得出,VEGF≥224.36 ng/L、FGF≥304.00 ng/L、PLGF≥11.60 ng/L、Ang≥864.58 ng/L及吸烟史是影响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出现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无斑块组血管因子检测指标低于斑块组(P<0.05);根据回归系数计算得出,VEGF≥224.36 ng/L、FGF≥ 304.00 ng/L、PLGF≥11.60 ng/L是影响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出现斑块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管VEGF、FGF、PLGF的增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段狭窄、斑块程度关系密切,同时患者的吸烟史是导致颈动脉颅外段出现狭窄的危险因素,值得做进一步研究.

    急性脑梗死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斑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肌酐、血清TOLL样受体4及尿肾损伤分子-1对脓毒血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赵慧婧陈微陈鹏
    2130-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肌酐(Scr)、血清TOLL样受体4(TLR4)、尿肾损伤分子-1(KIM-1)对脓毒血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60例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AKI将其分为合并AKI组(n=28)、非AKI组(n=32).分析脓毒血症患者合并AKI的风险因素,评估Scr、TLR4及KIM-1水平对脓毒血症患者AKI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及Scr、血清TLR4、尿KIM-1水平是脓毒血症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当Scr≥ 112.045 μmol/L时,预测脓毒血症患者AKI的敏感度为67.9%,特异度为71.9%;当TLR4≥3.760 ng/ml时,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68.8%;当KIM-1 ≥18.930 pg/L时,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71.9%;三者联合预测的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75.0%.结论 Scr、血清TLR4及尿KIM-1水平升高是脓毒血症患者合并AKI的影响因素,可将其用于脓毒血症患者合并AKI的辅助预测手段,且三者联合具有更优的预测效能.

    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血肌酐Toll样受体4肾损伤分子-1

    炎性因子与新生儿肺炎的类型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丁军毛月燕
    2134-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白三烯B4(LTB4)与新生儿肺炎感染类型及预后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4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病毒感染65例作为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75例作为细菌感染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组对象血清CRP、IL-10、MCP-1、LTB4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血清CRP、IL-10、MCP-1、LTB4水平与新生儿肺炎感染类型的关系.根据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n=101)和预后不良组(n=39),比较2组患儿血清CRP、IL-10、MCP-1、LTB4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新生儿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RP、IL-10、MCP-1、LTB4水平对新生儿肺炎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组血清CRP、IL-10、MCP-1、LTB4水平较高(P<0.05);与病毒感染组比较,细菌感染组血清CRP、IL-10、MCP-1、LTB4水平较高(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IL-10、MCP-1、LTB4水平与新生儿肺炎感染类型成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20、0.551、0.325、0.303,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CRP、IL-10、MCP-1、LTB4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RP、IL-10、MCP-1、LTB4水平升高均是新生儿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RP、IL-10、MCP-1、LTB4水平预测新生儿肺炎患儿预后的AUC分别为0.742、0.770、0.761、0.751,灵敏度分别为75.00%、68.50%、66.50%、70.00%,特异度分别为76.00%、69.50%、68.50%、71.00%;四项联合检测时预测新生儿肺炎患儿预后的AUC为0.88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50%和92.50%.结论 血清CRP、IL-10、MCP-1、LTB4水平对新生儿肺炎感染类型的鉴别及预后预测有一定辅助作用.

    新生儿肺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血清炎性因子预后相关性

    韶关市铅酸蓄电池制造行业的职业卫生现状分析

    刘少华杨波陈爱萍陈国伟...
    2139-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韶关市铅酸蓄电池制造行业职业卫生现状,为企业监督管理及职业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6月—2022年10月对19家铅酸蓄电池制造企业进行调查,对车间布局、生产工艺流程和化学品使用等实施现场勘测调查,确定铅和噪声接触岗位的分布、接触情况及防毒设施设置、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警示标识设置情况等,并对场所铅尘和噪声2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分析,针对调查和监测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结果 韶关市铅酸蓄电池制造企业主对职业病防治认识还不足,部分企业防护措施和健康监护还不到位,作业岗位铅尘和噪声超标较多.共检测接触铅的作业岗位65个,12个岗位CTWA浓度超标,超标率为18.5%.共检测接触噪声的作业岗位65个,1个岗位噪声超标,超标率为1.4%.结论 铅尘为韶关市铅酸蓄电池制造企业卫生监督管理和职业病防治的重点方向,应加强企业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宣贯和职业卫生管理的监督,保障劳动者健康.

    铅酸蓄电池铅尘噪声职业卫生现状

    市售栉孔扇贝不同组织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龚立科任韧王姝婷薛鸣...
    2142-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市售栉孔扇贝不同组织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方法 于各类市场、电商平台等渠道随机采集栉孔扇贝样品37份,采用微波消解-三重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栉孔扇贝性腺、消化腺、外套膜、鳃、闭壳肌中的27种元素进行分析,并对其微量元素分布特征进行探讨.结果 5个组织中Fe、Al、Zn、Sr、Cd等元素含量较高,其中Pb、Hg、Cr含量均低于相关限量要求,闭壳肌中的Cd均未超过限量要求.外套膜和鳃中Cd含量超过限量要求的比例较高,且各组织中总砷含量均超过了无机砷的限量要求.栉孔扇贝中元素富集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和差异性,且差异主要集中于Co、Ni、Hg、As、Se、V等元素.消化腺、鳃中元素富集水平相对较高.结论 市售栉孔扇贝不同组织的元素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对其污染物监测、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相关标准的制定和细化,以及相关制品重金属脱除等加工工艺优化工作中仍需关注不同组织间的元素富集和污染的差异性.

    栉孔扇贝组织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永康市生活饮用水中12种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价

    杨柳桦金旻宇孙烨赵锦丽...
    2148-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永康市饮用水中铅、砷等12种污染物经饮水途径对人体的健康风险,为饮用水健康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2年根据永康市8大供水厂的供水范围,选择44个监测点开展监测,分别于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共198份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检测.运用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定量分析永康市饮用水中As、Se、Hg、Cd、Cr(Ⅵ)、Pb、Cu、Zn、Fe、Al及CHC13、CC14的非致癌风险值和致癌风险值.结果 2022年永康市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中,除2份末梢水铁含量不合格外,其余上述11种污染物含量均符合GB 5749-2006限值,总体合格率为98.99%.居民摄入自来水非致癌总风险值为0.934,处于可接受范围内;总致癌风险值为3.204 × 10-5,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其中砷的暴露对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贡献率均最大,三氯甲烷的致癌风险也高于10-6的可接受风险.总体风险值水源水>末梢水>出厂水;丰水期的风险值要高于枯水期.结论 永康市饮用水中经饮水途径暴露铅、砷等12种污染物产生的致癌风险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非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其中砷的健康风险贡献最大.

    重金属类金属消毒副产物健康风险

    2018年—2022年九江市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武小宁江素萍王亚丹付继玲...
    2153-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2018年—2022年九江市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全市食源性疾病散发的基本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近5年来全市医疗机构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上报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结果 共5年收集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8 955例,其中浔阳区采集病例最多(1 465例,占16.36%).完成粪便标本1 401例,检出阳性菌115株,总阳性检出率为8.21%.第三季度为就诊高峰(3 428例,占38.28%).各年龄组均有报告,<6岁年龄组的散居儿童和农民为高发病人群.病例可疑暴露食品最主要的为肉与肉制品,家庭自制为可疑食品主要的加工方式,家庭为可疑食品的主要进食场所.沙门菌和诺如病毒是主要致病因子.结论 扩大监测哨点覆盖范围,健全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体系,进一步提高食源性疾病病例样品的检测水平.加强多部门协作,提高监测敏感性,提前预警,有效宣传,加大监管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哨点医院主动监测

    慈溪市一起新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分析

    杨铭锋徐新悟林文凭章丹阳...
    2157-2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21年8月慈溪市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中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患者粪便和食品标本中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细菌学鉴定、血清分型、耐药性研究、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聚类分析.结果 分离得到9株副溶血性弧菌,5株血清分型为O10∶K4,O2∶K5、O2∶K22、O2∶KUT、O3∶K54各1株;对氨苄西林均耐药,其中1株还对头孢匹美耐药;从患者中分离到的O10∶K4株tdh和tlh基因阳性,trh阴性,PFGE分子分型具有较高同源性.食品中分离到的O10∶K4株不携带毒力基因,PFGE分子分型带型也不一致.结论 这是一起副溶血性弧菌新血清型O10∶K4混合其他血清型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新血清型O10∶K4具有多个克隆型,在患者和环境中毒力基因表现不一致.

    副溶血性弧菌新血清型O10∶K4耐药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

    抚州市市售蔬菜中农药残留状况调查

    黄志英何军
    2160-2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抚州市市售蔬菜中农药残留状况.方法 从抚州市各县(区)农贸市场、超市采集市售蔬菜58份,采用GC-MS法和UPLC-MS/MS法测定样品中农药残留量.结果 本次监测的58份蔬菜样品中,检出农药残留52份,总检出率为89.66%(52/58),超标样品1份,总超标率为1.72%(1/58).本次监测的21种农药中除五氯硝基苯、氧乐果、甲拌磷、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克百威无检出外,其余项目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本次监测的4类蔬菜中,鲜豆类5份、叶菜类29份、茄果类14份、根茎类10份,鲜豆类检出率为100.00%(5/5),叶菜类检出率为89.66%(26/29),茄果类检出率为100.00%(14/14),根茎类检出率为70.00%(7/10),其中叶菜类有1份韭菜样品毒死蜱超标,超标率为3.45%(1/29),检出值为0.081 mg/kg.结论 抚州市市售蔬菜中农药残留检出率较高,但超标率较低,整体合格率较高.

    抚州市蔬菜农药残留

    一起由阿邦尼沙门菌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分析

    樊明霞聂晓雪翟筱娴
    2163-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菌检测,查找可疑因素,追溯病因食品,为防控类似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病例、食品和环境共28份样品进行培养分离,利用Autoflex max MALDI-TOF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鉴定;利用诊断血清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分析.结果 该起食物中毒事件中采集的28份相关样品分离出7株沙门菌,其中食品样检出率为75.0%(3/4),病例肛拭子样检出率为37.5%(3/8),环境样检出率为6.3%(1/16);3份水煮花生样均检出.分离株血清型鉴定抗原式一致,为4,[5],12∶b∶e,n,x,即阿邦尼沙门菌.药敏实验显示分离株对庆大霉素、头孢唑林均耐药,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氨苄西林、氯霉素、四环素均敏感.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由阿邦尼沙门菌引起,传染源为水煮花生.建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强食品行业监管尤其是流动商贩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

    阿邦尼沙门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病原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