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张绍武

月刊

1004-8685

wsjyzz@126.com

010-84030401

100007

北京市100007-9号信箱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粪便短链脂肪酸的测定方法优化及联合补充纳豆红曲对短链脂肪酸水平的影响

    包跃超范志颖王奇周海燕...
    1025-1032,1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测定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并检测经纳豆红曲干预后小鼠粪便中SCFAs的水平.方法 利用2-硝基苯肼盐酸盐(2-NPH·HCl)对粪便样本进行衍生,上清液萃取吹干后初始流动相复溶上机.将41只7周龄~8周龄ApoE-/-雄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低脂饲料组(LFD)、高脂高胆固醇饲料组(HFD)、低脂饲料+0.3 g/kg纳豆红曲组(LFD+NR)和高脂高胆固醇饲料+0.3 g/kg纳豆红曲组(HFD+NR).干预12周后检测粪便SCFAs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结果 目标待测物在LC-MS/MS下分离良好.所有待测物线性相关系数在0.997以上,回收率均在80.95%~119.45%,精密度均在0.2%~5.4%,满足方法学要求.联合补充纳豆红曲12周增加LFD饲养的ApoE-/-小鼠粪便丙酸和异丁酸水平.粪便中乙酸与空腹血糖水平成负相关,辛酸与空腹血糖水平成正相关.结论 通过LC-MS/MS测定粪便SCFAs水平的方法准确度、灵敏度高,定量准确.粪便SCFAs含量与空腹血糖水平具有相关性,提示纳豆红曲可能通过影响粪便SCFAs含量影响血糖水平,需进一步探索机制.

    2-硝基苯肼盐酸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短链脂肪酸纳豆红曲血糖

    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外周血QAlb、LDH、PCT检测的临床意义

    邓小芳牛丰孔祥玉陈余思...
    1033-1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外周血白蛋白商值(QAlb)、乳酸脱氢酶(LDH)、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行颅脑损伤术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27例和未感染组76例.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诱发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比较2组患者QAlb、LDH及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各指标对颅内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 27例感染患者脑脊液培养共分离病原菌3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0株(占52.63%),以头状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6株(占42.11%),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真菌2株(占5.26%),分别为白假丝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3 h、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脑脊液漏是颅脑损伤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感染组QAlb、LDH及PC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ROC分析显示,QAlb、LDH、PCT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术后颅内感染的AUC分别为0.764、0.788、0.798、0.910(P<0.05).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患者外周血QAlb、LDH、PCT水平上调,且均对发生颅内感染具有预测价值.

    颅脑损伤术颅内感染白蛋白商值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

    缺血修饰蛋白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在高血红素血症新生儿心肌损害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赵惯军贾耀丽张惠霞任洁...
    1038-1040,1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蛋白(IMA)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在高血红素血症新生儿(HBN)心肌损害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2年6月入院的260例伴心肌损害的HBN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入院并未发生心肌损害的60例HBN患儿作为对照,比较2组一般资料、心肌酶谱水平肌钙蛋白Ⅰ(cTnI)及IMA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心肌酶谱、IMA与cTnI对HBN患儿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IMA、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表达水平以及心电图QTd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心肌酶谱AST、LDH、CK-MB的AUC分别为0.740、0.751、0.773,cTnI的AUC为0.746,IMA与心肌酶谱联合检测的AUC为0.927.结论 联合检测IMA和心肌酶谱对HBN患儿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较高.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害心肌酶谱缺血修饰蛋白

    miR-485-5p靶向Toll样受体4调控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

    郑锡铭徐雪勤张爱荣陈仪...
    1041-1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miR-485-5p对Toll样受体4(TLR-4)的靶向作用,研究其在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合成miR-485-5p模拟物(mimics)及其抑制剂(inhibitors),分别转染HEK-293T细胞,RT-PCR检测miR-485-5p的表达水平.根据miRNA靶向作用预测数据分析选定TLR-4作为研究的靶基因,构建TLR-43'UTR及其突变体萤火虫-海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通过检测在细胞模型中过表达/抑制表达miR-485-5p后对荧光素酶活力的影响,验证miR-485-5p与TLR-4之间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TLR-4蛋白质表达水平.构建巨噬细胞模型,将miR-485-5p mimics及inhibitors分别转染巨噬细胞,RT-PCR检测靶基因TLR-4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上清中下游致病因子IL-6、IL-17、IL-18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转染miR-485-5p mimics后miR-485-5p表达水平升高,转染miR-485-5p inhibitors后miR-485-5p表达水平降低(P<0.05).通过实验证实miR-485-5p与TLR-4存在靶向作用,细胞模型中通过过表达miR-485-5p抑制TLR-4的蛋白水平表达及mRNA相对含量,抑制下游炎性因子IL-6、IL-17、IL-18的表达(P<0.05);抑制表达miR-485-5p,则上调TLR-4的蛋白水平及mRNA相对含量,可提高IL-6、IL-17、IL-18的释放(P<0.05).结论 证实miR-485-5p通过对靶向TLR-4的特异性序列,抑制细胞的炎症反应.

    miR-485-5pToll样受体4THP-1细胞

    血液和胃液中地芬尼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快速测定

    陈纠郭冠浩郭嘉明周丽屏...
    1046-1048,1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血液、胃液中地芬尼多的高效液相色谱-时间飞行质谱快速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高速离心,上清液经色谱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用标准加入法定量分析.结果 血液、胃液等样品经前处理后,用乙腈、0.1%甲酸水溶液做流动相,用EC-C18做色谱柱时,地芬尼多与样品中的杂质有较好的分离,实验可在120 min内完成,与标准图谱进行检索匹配结合保留时间匹配可得到准确可靠的定性分析结果;血清样品以地芬尼多的母离子m/z310.216 5为定量离子,地芬尼多浓度与定量离子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μg/L~160 μg/L,线性系数为0.999 8,检出限为0.9 μg/L,加标回收率为96.0%~114.1%,相对标准偏差为1.33%~4.15%.结论 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干扰少等优点,适用于血液、胃液中的地芬尼多的快速定性定量测定.

    血液胃液地芬尼多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淡水鱼中18种喹诺酮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

    刘少颖王兴龙任韧金铨...
    1049-1052,1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淡水鱼中18种喹诺酮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EDTA-Mcllvaine缓冲溶液超声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HSS T3柱色谱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分离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 氧氟沙星、培氟沙星、诺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达氟沙星、二氟沙星、恩诺沙星、氟甲喹、恶喹酸、沙拉沙星、依诺沙星、西诺沙星、吡哌酸、萘啶酸、氯霉素、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18种抗生素在0.1ng/ml~200 ng/ml浓度内线性良好,检出限(LODs)和定量限(LOQs)分别为 0.01 μg/kg~0.15 μg/kg 和 0.02 μg/kg~0.49 μg/kg,回收率为 67.7%~116.1%,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2.64%~19.93%.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可靠,适合于淡水鱼中18种喹诺酮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的测定.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淡水鱼喹诺酮氯霉素

    电针对改善大鼠脊髓损伤后下尿路功能障碍机制探讨

    杨润成毛芝芳杨建花
    1053-1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下尿路功能障碍、尿流动力学及膀胱组织中沉默调节蛋白1(Sirt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采用改良的脊髓横断法复制,电针刺激大椎、次醪、中极、三阴交穴进行干预,连续14 d;观察大鼠一般活动情况;检测大鼠膀胱的尿流动力学;HE染色观察膀胱病理改变;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膀胱组织中Sirt1、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基础压力、漏尿点压力、膀胱最大压力均升高(P<0.01);膀胱顺应性、膀胱最大容量均降低(P<0.01);膀胱逼尿肌纤维层次、数量均增加,部分细胞结构被破坏,有炎性细胞浸润;膀胱细胞凋亡增加(P<0.01);膀胱组织Sirt1 mRNA、蛋白表达降低,TGF-β1 mRNA、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型组大鼠膀胱基础压力、漏尿点压力、膀胱最大压力均降低(P<0.05);膀胱顺应性、膀胱最大容量均升高(P<0.01);膀胱组织中逼尿肌纤维化程度减轻,结构被破坏细胞数减少;膀胱细胞凋亡减少(P<0.01);膀胱组织Sirt1 mRNA、蛋白表达升高,TGF-β1mRNA、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电针刺激可能是通过调控TGF-β1/Sirt1改善脊髓损伤引起的下尿路功能障碍.

    电针脊髓损伤下尿路功能障碍沉默调节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β1

    复方菊苣粉急性经口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杨华罗芳
    1058-1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复方菊苣粉的急性经口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 SD大鼠(体质量为170 g~190 g)20只,设15g/(kg·bw)1个剂量组,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选用昆明种小鼠(体质量为25 g~30 g)50只,设2.5 g/(kg·bw)、5.0 g/(kg·bw)和10.0 g/(kg·bw)3个试验组,同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试验设11个复方菊苣粉剂量:-S9条件下设5.0 mg/ml、2.5 mg/ml和1.25 mg/ml 3个剂量;+S9条件下设2.18 mg/ml、1.09 mg/ml和0.55 mg/ml 3个剂量.同时设阴性对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SD大鼠15 g/(kg·bw)剂量经口染毒后,2周内未见动物死亡,亦无明显的中毒症状或不良反应,判属无毒级别.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复方菊苣粉属无毒级物质,未见遗传毒性作用.

    菊苣最大耐受量急性经口毒性遗传毒性

    肛瘘合并糖尿病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尹和宅金烨沈丽冬钦梦婷...
    1063-1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肛瘘患者外口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并探讨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在标本培养阳性率、主要病原菌类型及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将标本接种于增菌培养瓶中,置BACT/ALERT3D培养仪中进行细菌培养,并参照操作规程对细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420例肛瘘患者中,合并糖尿病43例,未合并糖尿病377例.共307份标本培养阳性,其中糖尿病组阳性26例,非糖尿病组阳性28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7份阳性标本中共检测菌株503株,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67株,肺炎克雷伯菌40株,2组患者在该2种菌株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组患者在大肠埃希菌的ESBLs携带率及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左旋氧氟沙星、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2组肛瘘患者在细菌培养阳性率、病原菌分布、常见抗生素耐药率等方面均有差异.

    肛瘘糖尿病病原菌耐药性

    自回归移动平均乘积季节模型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流行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张绮萍王霄腾陆锦琪时粉娟...
    1067-1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乘积季节模型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流行趋势预测中的应用,为医院CRE感染的早期预警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SPSS 26.0软件对2016年-2020年嘉兴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CRE月检出株数构建ARIMA乘积季节模型,选取2021年实际检出的CRE株数作为验证数据集与预测值进行比较,从而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2016年-2020年该院CRE检出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集中在每年7月-10月,9月为发病高峰,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ARIMA(0,1,2)(0,1,0)12为最优模型,贝叶斯信息准则(BIC)为2.10,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为10.11,模型残差序列的Ljung-Box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0.65,P>0.05),残差序列为白噪声,模型拟合良好.模型建立后,对2021年1月-12月的CRE检出株数进行ARIMA预测分析.结果 显示实际发病趋势与预测曲线较为吻合,预测误差为0.00%~22.22%,平均相对误差为10.81%,提示模型有良好的预测效果.结论 ARIMA乘积季节模型对CRE月检出株数的拟合情况良好,可用于CRE流行趋势的短期预测和动态分析,为医院CRE感染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