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编辑部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编辑部

孟群

双月刊

1672-5166

zhangyj@moh.gov.cn

010-85002952

100044

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外南路1号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Informatics and ManagementCSTPCD
查看更多>>是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2003年7月批准创办的第一份专注卫生信息化领域研究与应用的综合性科技期刊。该杂志由卫生部主管,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智化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与进展

    赵自雄马家奇
    635-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梳理当前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监测预警及疫苗追溯等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域的典型应用实例,分析数智化驱动传染病预防控制面临的挑战、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以促进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结果表明,数字化、智能化的理论、方法、技术已应用于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域,但仍面临认识不到位、人员和技术储备不足、数据可及性与可用性差、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挑战,需进一步更新信息化理念,探索构建疾控行业大模型,从数据要素、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规范等方面构建良好生态.

    数字化智能化疾病预防控制

    北京市疫情防控一体化平台建设与应用

    栗圆赵颖琪孔鑫刘鑫...
    641-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构建疫情防控一体化平台,实现全社会和各部门间的协同"抗疫".方法 对传染病防控全流程进行深入研究和梳理,结合信息物理系统(CPS)、知识图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数据高效处理与分析,提升疫情防控智能化水平和协同效率.结果 构建了一个能够适应复杂场景、跨层级、跨部门共同协作的疫情防控一体化平台,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结论 构建疫情防控一体化平台是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控效率的关键举措,通过平台功能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未来可以更好地服务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一体化平台信息化建设

    人工智能辅助胸部影像在肺结核防控中的研究与进展

    姜文杰李舰王也李中杰...
    647-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结核是严重威胁全球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本文综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肺结核的辅助诊断、主动筛查和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总结人工智能辅助胸部成像技术在肺结核防控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在肺结核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方面的潜力.结果表明,人工智能辅助胸部影像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肺结核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建议通过政策支持、跨学科合作和技术创新,使其革命性助力全球结核病防控工作.

    人工智能胸部影像肺结核

    呼吸道传染病时空传播风险精细化评估系统构建与应用

    尹凌刘康梅树江张瑞...
    653-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发多源城市大数据支持下的城市内部呼吸道传染病时空传播风险精细化评估系统,为城市内部实施更加精准的疾病防控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本研究面向流感等典型的呼吸道传染病,融合传染病、人群活动、地理环境等多源大数据,以500米网格为基本空间单元,通过德尔菲法构建高精度传播风险评估模型;通过构建基于人口流动网络的传播动力学模型,实现高精度的呼吸道传染病时空传播模拟,推演未来30天城市内部疾病发展的时空趋势;选取传染病传播高风险区域作为关键的空间防控节点,利用时空传播模拟模型精细化评估不同关键节点防控的效果.结果 以深圳市为例,构建了呼吸道传染病时空传播风险精细化评估系统.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一套面向大型城市内部区域的呼吸道传染病时空传播风险精细化评估系统,能够支持传染病时空扩散趋势的研判,并且能够在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快速预判高危风险区域防控措施的效果,为呼吸道传染病精准防控提供应急响应的技术和系统储备.

    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传播模型时空大数据人群移动地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

    多源数据驱动的细粒度传染病预测模型

    李锦宇阮思捷许皓翔杜婧...
    661-668,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基于多源数据的传染病细粒度预测模型,为传染病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传染病历史确诊数据以及来自医疗机构和社会的外部数据,构建多源多粒度时空网络(MMSTNet).MMSTNet充分融合了不同空间粒度的数据,采用图注意力网络捕捉空间相关性,采用门控循环单元捕捉时间相关性,预测未来细粒度传染病确诊人数.结果 MMSTNet在各预测天数下预测误差均小于基线模型,其平均绝对误差比最佳基线模型误差降低14.4%.结论 融合来自医疗机构和社会的外部数据、考虑区域间的空间相关性,能够有效提升细粒度传染病预测准确性.

    传染病预测多源数据时空预测细粒度建模图注意力网络

    区域医学数据管理平台技术设计与实践

    马国炬冯丽芬彭博
    669-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医学数据融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解决数据管理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方法 通过分析医学数据融合管理相关需求,设计医学数据平台管理、数据治理、自动化处理、数据确权和安全保护技术解决方案,构建医学数据管理平台,通过应用实践检验其成效.结果 运用模块分层思路设计平台的技术架构,统一数据标准规范,开展数据治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确权溯源,运用多种信息安全技术保障数据传输应用安全.结论 医学数据管理平台的统一化、标准化、自动化、安全性的技术设计,能够推进数据统筹高效、融合管理,维护数据权属,保障数据安全.

    医学数据管理平台数据标准化机器学习区块链信息安全

    武汉市急救资源配置定量评估

    袁金蓉万幼王飞丁一鹛...
    675-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计算2019年和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主城区急救资源的配置情况,并对急救资源配置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评估.方法 利用大数据采集技术获得实时的路网交通大数据,利用交通可达性、急救任务量等指标定量计算社区和急救站的急救资源配置情况,利用统计方法和地图可视化技术对急救资源配置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武汉市三环线内中心城区的急救时间基本满足10分钟可达,但在主城区边缘存在较多可达时间超过15分钟的社区.急救任务量较大的站点集中在沿长江和汉江两岸的核心老城区,以及服务覆盖范围最大的洪山区白玉山站.结论 2022年武汉市三环线内中心城区的急救资源可达性较2019年有大幅提升;急救资源可达性在人口密度较低的主城区边缘有下降趋势;新设急救站的位置需要综合考虑可达性和任务量.

    交通大数据地图可视化空间可达性急救资源定量评估

    区域影像检查互认信息共享数智化平台的应用探讨

    王平王刚刘婵桢
    681-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区域影像检查互认信息共享数智化平台,解决重复检查和影像数据未共享问题.方法 统一标准,整合全区域医疗影像数据,建立互认共享平台,形成影像数据统一管理中心.结果 覆盖全市41个区县共计1 243家医疗机构数字医学影像服务,包括三级医疗机构83家、二级医疗机构106家、基层医疗机构1 054家.截至2024年5月31日,1 176家医疗机构完成数据接入,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接入率94.7%,实现平台5个重点应用功能.结论 该平台通过数据治理,精准掌握健康与医疗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制定科学政策,对助力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健康城市建设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数智化影像检查互认共享

    一体化临床路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贺谦肖辉林丽开冯佳佳...
    68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落实国家临床路径管理要求,解决当前临床路径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满足临床医护及管理部门需求.方法 以业务协同、数据互通、操作便捷为原则,采用与医院信息系统(H I S)、电子病历(EMR)等已有系统集成的方案,开发并上线一体化临床路径管理信息系统.结果 开发了一体化临床路径管理信息系统,其中改造集成既有系统13项功能、新增12项功能,实现了应用一体化、界面集成化、数据共享化,满足了路径管理用户、路径实施用户、路径评价用户3种角色使用需求.结论 一体化临床路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成本和维护难度较低,操作体验和实用功能广受认可,显著改善了临床路径各项管理指标,有助于提高医院管理成效,但其智能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临床路径信息系统一体化功能模块医疗质量

    睡眠障碍全病程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韦思炜章俊航蔡明建王轶群...
    694-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围绕传统的睡眠障碍诊疗存在患者依从性差、管理和治疗效率低等问题,建设睡眠障碍全病程管理平台,为睡眠障碍患者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院内、院外"全病程闭环的治疗与管理工具.方法 基于循证医学,利用数字技术研发现代化治疗干预平台,采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构医疗服务流程.结果 该平台为睡眠障碍患者提供了线上全病程闭环数字化诊疗服务,实现了预约挂号、在线咨询、诊前智能问诊、线上认知康复训练、睡眠和服药日记、睡眠评估、智能随访等功能.结论 该平台的应用,提高了睡眠障碍医疗服务效率和患者依从性,同时为医生提供了智能辅助诊断、个性化治疗方案推荐、多导睡眠监测管理等功能,提高了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效率,具有推广价值.

    睡眠障碍全病程管理智能辅助诊断数字化失眠认知行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