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西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西部
中国西部

赵华文

旬刊

1008-0694

TGX@westernchina1992.com

028-80909999 80906666

610023

成都市晨辉北路1号中国西部楼

中国西部/Journal West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为西部十二省区外界联办的区域性的大型对内对外宣传刊物,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地区特色和浓郁的西部韵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把握的重要关系

    唐文金
    1-5页

    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

    邵云飞
    6-7页

    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符合新发展理念

    肖磊
    8-12页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逻辑与实现进路

    张昕蔚杨锦秀
    13-15页

    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

    朱杰谢阳阳
    16-18页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城乡融合发展:基本要求及典型样态

    吴纪聪李俊高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发展提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文化互融互鉴、生态融合、走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五大基本要求.通过试点,四川成都西部片区初步形成了城乡"生态-产业-空间"三方协同发展的典型样态,但也面临着城乡要素流动效率不高、产业结构不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等问题.鉴于此,需要打通要素循环梗阻、优化城乡产业结构、补足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城乡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加速生态优势转化,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发展四川成都西部片区

    数字经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粮食产业链韧性

    龚勤林郑钦心杨斯琪
    2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资源环境和地缘政治风险冲击导致的粮食产销及进出口难度加剧,数字经济能够借助农业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手段,提高粮食产销效率、优化供需匹配,进而增强粮食产业链韧性.本文基于2011-2020年全国29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粮食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不仅直接提升了粮食产业链韧性,还通过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粮食产业链韧性;(2)数字经济对粮食产业链韧性提升的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对西部和东部地区粮食产业链韧性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对中部地区粮食产业链韧性的发展则表现为一定的抑制.鉴于此,提出加强数字经济建设、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推进粮食产业链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数字经济粮食产业链韧性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粮食安全中介效应

    环境规制影响乡村旅游地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了吗?

    于开红刘泽世武瑞欣杨伟丽...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旅游地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基于SOR理论构建相应模型,探讨环境规制对乡村旅游地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乡村旅游地区居民的环境污染感知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有积极影响,但对其主观幸福感则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环境污染感知和主观幸福感在环境规制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间的关系中具有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鉴于此,推进乡村旅游地区人居环境的有效改善,需要制定和实施适宜有效的环境规制,并设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农民参与和长效管护机制.

    环境规制乡村旅游主观幸福感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川西北高原牧区低收入群体生计能力调查与稳定增收策略

    王林梅段龙龙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低收入群体返贫风险监测是国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文章基于对川西北高原牧区6个县的田野调查,利用获得的105户低收入群体一手资料详细评估了该群体的生计水平和生计能力.研究表明:受访群众整体生计能力指数处于偏低状态,占比达到66%,相对较高生计能力仅占34%,返贫风险较高.同时人力资本低下与能力贫困、抗风险能力低与支出型贫困、内生动力不足与心理贫困三者交织是该群体容易返贫的主要诱因.鉴于此,推动低收入群体稳定增收应该从加强其人力资本培训,健全产业稳定增收新机制,建立联动针对性返贫风险预测信息化管理政策响应体系和构建稳定增收的社会兜底保障机制四层面出发,系统性出台适用于川西北高原牧区普惠性、特色性的反贫困制度体系.

    川西北高原牧区低收入群体生计能力调查稳定增收

    我国南方丰水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

    巨栋刘世庆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权制度是推动水资源市场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重要基础,我国已有水权制度体系主要基于北方干旱地区实践建立,对南方丰水流域问题的关注度和针对性不足.文章从我国水权制度建设进程和演化特征入手,基于南北方流域的水资源特征差异,探讨南方丰水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的时代意义、世界价值和面临的突出矛盾,重新梳理其理论逻辑和水权制度建设目标,对促进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方流域水权制度理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