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张阳德

旬刊

1005-8982

zgxdyx@cen-cn.com

0731-84327993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相关的科技新理念、新成果、新技术等研究论文和医学管理方面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NLRP3、IL-18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孕的关系

    朱松楠张红媛李艳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南开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29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作为研究组,280例输卵管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导致的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NLRP3、IL-18水平;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孕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NLRP3、IL-18预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孕的价值.结果 两组的年龄、不孕时间、吸烟、饮酒、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卵泡刺激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促黄体生成素及转铁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NLRP3、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LRP3[OR=4.293(95%CI:1.941,9.495)],血清 IL-18[OR=4.104(95%CI:1.770,9.515)],HOMA-IR[OR=3.404(95%CI:1.477,7.846)],BMI[OR=3.391(95%CI:1.542,7.455)]是PCOS 患者不孕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8、NLRP3及两者联合预测PCOS患者不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8(95%CI:0.698,0.801)、0.844(95%CI:0.796,0.894)、0.905(95%CI:0.855,0.950);血清 IL-18、NLRP3 及两者联合预测 PCOS 患者不孕的 敏感性 分别为 66.32%(95%CI:0.572,0.746)、79.39%(95%CI:0.713,0.857)、88.53%(95%CI:0.844,0.934);血清IL-18、NLRP3及两者联合预测PCOS患者不孕的特异性分别为70.68%(95%CI:0.623,0.799)、73.28%(95%CI:0.656,0.827)、86.32%(95%CI:0.830,0.908).结论 血清NLRP3、IL-18水平升高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孕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孕的生物学指标.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NOD样受体蛋白3白细胞介素-18相关性研究

    宫颈癌卵巢移位术后IMRT与VMAT放疗对卵巢功能保护的剂量学评估

    江长风王珂严研姚峰...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宫颈癌患者在接受卵巢移位术后,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在保护卵巢功能方面的剂量学优势.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宫颈鳞癌卵巢移位术后需行辅助放疗的患者.根据放疗方式不同分为IMRT组和VMAT组,每组22例.IMRT组采用9野均分共面照射,VMAT组采用双全弧共面照射.比较2种放疗方式的剂量学差异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分析移位卵巢位置与卵巢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IMRT在保留双侧卵巢时计划靶体积(PTV)的D2%、D98%、CI、HI各项参数均优于VMAT计划.在保护卵巢方面,IMRT卵巢Dmean(5.01±1.14)Gy、Dmax(8.08±2.65)、V5(50.63±30.23)、V7(16.11±22.68)均低于 VMAT 计划(P<0.05).对危及器官的保护,IMRT组患者治疗前后雌二醇的差值高于VMAT组患者(P<0.05),LH和FSH的差值均低于VMAT组患者(P<0.05);两组治疗前后左右股骨头Dmean和直肠D2%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IMRT治疗组与VMAT治疗组卵巢中心层面距同侧PTV的横向距离与卵巢平均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治疗组卵巢平均剂量与卵巢中心层面距髂嵴平面纵向距离呈正相关(r=0.667,P<0.05),与卵巢中心层面距PTV最近距离、卵巢中心层面距同侧PTV横向距离均呈负相关(r=-0.824和-0.907,均P<0.05),同时与卵巢体积呈负相关(r=-0.370,P<0.05).VMAT治疗组卵巢平均剂量与卵巢中心层面距髂嵴平面纵向距离呈正相关(r=0.624,P<0.05),与卵巢中心层面距PTV最近距离、卵巢中心层面距同侧PTV横向距离均呈负相关(r=-0.804和-0.885,均P<0.05),同时与卵巢体积呈负相关(r=-0.340,P<0.05).结论 通过剂量学比较,IMRT放疗在宫颈癌卵巢移位术后保护卵巢功能方面更具优势.通过测量卵巢中心层面距同侧PTV的横向距离可以预测卵巢剂量.

    宫颈癌固定野调强放疗保留卵巢功能剂量

    基于简化流程图的O-RADS联合ADNEX模型评估中老年女性附件肿瘤良恶性的临床应用

    赵薇李琴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简化流程图的O-RADS联合ADNEX模型评估中老年女性附件肿瘤良恶性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2年11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妇科超声检查发现附件肿瘤且行手术治疗的中老年患者95例.根据O-RADS及ADNEX模型对附件肿瘤进行分类,以病理组织学作为金标准,计算出O-RADS、ADNEX模型及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95例患者中,病理结果恶性46例、良性49例.O-RADS4、5类诊断附件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3.48%(95%CI:0.811,0.983)、69.39%(95%CI:0.544,0.813)、74.14%、91.89%,ADNEX模型诊断附件肿瘤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13%(95%CI:0.756,0.959)、79.59%(95%CI:0.652,0.893)、80.39%、88.63%,两者联合诊断附件肿瘤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48%(95%CI:0.811,0.983)、83.67%(95%CI:0.698,0.922)、84.31%和 93.18%.O-RADS、ADNEX模型及其联合诊断附件肿瘤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0.814、0.844、0.871.由2位超声医师运用O-RADS分类诊断的一致性好(K=0.847,P=0.000),运用O-RADS简化流程图者较颜色编码计分表格者用时更短,分别为42 min 39 s和51min3s.结论 O-RADS联合ADNEX模型诊断中老年女性附件肿瘤良恶性的价值较单独使用O-RADS高,不同超声医师使用O-RADS有较高的一致性,且使用简化流程图者可更快速进行分类,值得推广.

    附件肿瘤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简化流程图ADNEX模型良恶性中老年女性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孕的危险因素分析

    汪艳虹张春娥洪金平石清...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不孕的危险因素,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和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上饶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26例PCOS伴不孕患者作为PCOS组,并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生育问题量表(FPI)评估不孕相关的压力水平,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睡眠障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抑制素B(INHB)、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雌二醇(E2)、睾酮(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计算两侧卵泡数量.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肥胖型PCOS不孕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睡眠障碍、生育压力、两侧卵泡数量、INHB、AMH、FSH、LH、孕酮、E2、T、SHB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1.272(95%CI:1.153,1.402)]、睡眠障碍[OR=3.191(95%CI:2.045,4.978)]、生育压力[OR=1.021(95%CI:1.014,1.027)]、左侧 卵巢泡数[OR=1.092(95%CI:1.006,1.186)]、右侧卵巢泡数[OR=1.160(95%CI:1.074,1.252)].INHB[OR=1.007(95%CI:1.001,1.013)]、AMH[OR=1.138(95%CI:1.032,1.256)]、LH[OR=1.190(95%CI:1.115,1.271)]、T[OR=1.304(95%CI:1.173,1.450)]是肥胖型 PCOS 患者不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SH[OR=0.762(95%CI:0.670,0.867)]、孕酮[OR=0.624(95%CI:0.463,0.841)]、E2[OR=0.994(95%CI:0.988,1.000)]、SHBG[OR=0.977(95%CI:0.956,0.999)]是肥胖型PCOS患者不孕的保护因素(P<0.05);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72(95%CI:0.951,0.993)、敏感性为 96.8%(95%CI:0.913,0.991),特异性为 94.3%(95%CI:0.813,0.971),拟合曲线显示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结论 肥胖型PCOS患者不孕的危险因素是BMI较高、睡眠障碍、生育压力大、两侧卵巢卵泡数增多、INHB、AMH、FSH、LH,而孕酮、E2、SHBG为保护因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肥胖内分泌代谢列线图

    LncRNA ZEB2-AS1联合亲本基因ZEB2在卵巢癌SKOV3细胞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董辉王晶杨丹丁永慧...
    2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LncRNAZEB2-AS1联合亲本基因ZEB2在卵巢癌SKOV3细胞中的功能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ZEB2-AS1和ZEB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建立ZEB2-AS1的过表达和沉默SKOV3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皮-间充质相互作用(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双萤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检测ZEB2-AS1与ZEB2、microRNA-145(miR-145)的结合关系.结果 ZEB2-AS1和ZEB2均表达于卵巢癌组织中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相比SKOV3细胞,ZEB2-AS1过表达的SKOV3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凋亡能力减弱(P<0.05),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P<0.05),S期细胞数增加(P<0.05),G1期细胞数减少(P<0.05);EMT相关蛋白 E-cadherin 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N-cadherin 和 Vimentin 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而 ZEB2-AS1沉默的SKOV3细胞则相反.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证实,ZEB2-AS1和miR-145具有结合关系,ZEB2-AS1与ZEB2 mRNA具有结合关系.结论 LncRNA ZEB2-AS1联合亲本基因ZEB2在卵巢癌SKOV3细胞中发挥促EMT的功能作用.

    卵巢癌LncRNAZEB2-AS1ZEB2上皮-间充质相互作用

    基于MAPK/ERK通路探讨茯苓多糖对卵巢早衰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张静高冬冬谷灿灿胡国华...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通路探讨茯苓多糖对卵巢早衰(POF)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取50只SD雌性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诱导复制POF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茯苓多糖低剂量组(100 mg/kg)、茯苓多糖高剂量组(200 mg/kg)、茴香霉素组(MAPK激活剂,10mg/kg)、茯苓多糖高剂量+茴香霉素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SD雌性大鼠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分组处理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子宫指数及卵巢指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卵巢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卵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卵巢组织MAPK/ER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卵巢间质结构有一定程度的出血和纤维化损伤,卵泡发育失常,血清FSH和LH水平、血清和卵巢组织TNF-α、IL-4、IL-18水平、卵巢组织p-p38 MAPK/p38 MAPK及p-ERK1/2/ERK1/2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子宫指数和卵巢指数、E2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茯苓多糖低剂量组、茯苓多糖高剂量组大鼠卵巢形态损伤及卵泡发育失常均减轻,血清FSH及LH水平、血清和卵巢组织TNF-α、IL-4、IL-18水平、卵巢组织p-p38 MAPK/p38 MAPK及p-ERK1/2/ERK1/2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子宫指数和卵巢指数、E2水平均升高(P<0.05),且茯苓多糖高剂量组效果更优(P<0.05).茴香霉素组大鼠卵巢形态损伤及卵泡发育失常加重,血清FSH及LH水平、血清和卵巢组织TNF-α、IL-4、IL-18水平、卵巢组织p-p38MAPK/p38MAPK及p-ERK1/2/ERK1/2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子宫指数及卵巢指数、E2水平均降低(P<0.05).茯苓多糖高剂量+茴香霉素组逆转茯苓多糖作用,呈相反趋势(P<0.05).结论 茯苓多糖可通过抑制MAPK/ERK通路的激活减轻POF大鼠炎症,从而改善其卵巢功能和性激素分泌,缓解大鼠POF症状.

    卵巢早衰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茯苓多糖分子机制

    4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轻型颅脑损伤中的发展探究

    王恬恬赵乐冯忆魏楠楠...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4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凋亡、自噬、焦亡、铁死亡)在轻型颅脑损伤中随时间的发生、发展.方法 选取SPF级Wistar大鼠49只,复制轻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7只为空白对照组,42只为模型组;模型组分别于模型复制成功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尼氏染色、铀铅双染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微观结构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海马B淋巴细胞瘤-2(Bcl-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铁蛋白重链(FTH)、天冬氨酸-胱氨酸特异性蛋白酶家族1(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 光学显微镜可见,模型组有神经元皱缩等现象.电镜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第1天神经元细胞轻度固缩,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高(P<0.05);模型组第3天、第7天的细胞膜多处破损,细胞器部分肿胀;模型组第3天的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峰(P<0.05);模型组第14天的神经元线粒体嵴多局部断裂,FTH蛋白相对表达量也较高(P<0.05);模型组第28天的FTH蛋白相对表达量仍在升高(P<0.05);模型组第28天胞内可见少量初级溶酶体或自噬溶酶体,但模型组第28天的LC3B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第21天降低(P<0.05).结论 轻型颅脑损伤后较多神经元细胞第一时间选择凋亡,焦亡紧随其后,铁死亡较晚发生,自噬持续性进行.

    神经元轻型颅脑损伤凋亡自噬铁死亡焦亡

    Tfh/Tfr细胞免疫平衡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张冉冉张瑞曲建华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和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是新发现的具有相互拮抗作用的CD4+T细胞亚群.在淋巴结生发中心发挥功能和体液免疫形成过程中,Tfh细胞辅助浆细胞的抗体生成,而Tfr细胞具有抑制Tfh细胞和B细胞功能.Tfh/Tfr细胞免疫平衡对维持生发中心的形成、诱导B细胞成熟及抗体的产生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Tfh/Tfr细胞平衡与自身免疫疾病、实体肿瘤及部分血液系统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而其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该文就Tfh/Tfr细胞的免疫平衡紊乱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恶性血液肿瘤的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指明新的方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滤泡辅助性T细胞滤泡调节性T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周云龙林智敏易小玉曾英坚...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极具侵袭力的血液恶性肿瘤,其特征表现为未成熟的髓系白血病细胞快速增殖.随着基因测序、蛋白组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AML的发病及预后分子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但仍未打破目前AML治疗复发率高、免疫逃逸、微小残留、放化疗副反应大、患者家庭经济及心理负担重的局面.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是致癌通路中最为经典的一条,不少研究通过该条通路研发出药物以应对AML.近些年,中医药因其具有多层次、多靶点、低不良反应等优势,在肿瘤治疗领域大展身手,发挥重要作用,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与认可.因此,该综述概述了 PI3K/Akt信号通路与AML的关系,归纳并发现中药单体和中药复方能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血管新生,进而影响AML的病理发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信号通路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型固有淋巴细胞及相关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研究

    钟笛陈双骆婷婷张瑞...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水平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初次诊断为MM的患者和40例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ILC2s细胞比例及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G1(KLRG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相关因子GATA-3、ST2、IL-5、IL-13、IL-7RB mRNA相对表达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初诊MM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C2s细胞的比例、ILC2s细胞上KLRG1的表达及GATA-3、ST2、IL-5、IL-13 mRNA相对表达量较健康人群均上升(P<0.05),且ILC2s细胞比例与 ILC2s细胞上KLRG1 表达及GATA-3、ST2、IL-5、IL-13 mRNA呈正相关(r=0.831、0.748、0.737、0.702和0.699,均P<0.05).经过治疗后,缓解组患者ILC2s细胞比例、KLRG1表达及GATA-3、ST2、IL-5、IL-13、IL-7RB 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缓解组患者均下降(P<0.05).缓解组患者治疗后ILC2s细胞比例、KLRG1阳性表达及GATA、IL-5、IL-13 mRNA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未缓解组患者治疗后ILC2s细胞比例及GATA-3、ST2、IL-5、IL-13 mRNA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o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ILC2s细胞上KLRG1表达、IL-13 mRNA及两者联合检测对疗效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ILC2s细胞参与MM疾病的免疫紊乱,具有促肿瘤的作用,ILC2s细胞免疫紊乱可能是通过细胞相关效应分子发生改变引起的.

    多发性骨髓瘤二型固有淋巴细胞免疫紊乱